疗愈手札(二十五)——小冲突
(写于2013年7月23日)
治疗师说,不要给自己一个这样的框框:“接纳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困难的事”。可我还是掉进了陷阱。
好像这么多篇手札里,我没有完整地,标准化地拿自己的实例做一个分析。然后,早上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老妹要去跑步,没有合适的遮阳帽戴,我就借了男友送我的那顶给她用,可是,这帽子的设计并不符合女生的使用习惯,尤其是长发的,并不喜欢把刘海收到帽子里的女生。帽子后面的调节带往里反扣的设计让及其注重头发要梳理整洁的老妹反复摘、带,花了很长时间才调试好。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我:“你可以换另外一顶,那个更方便。” (看她试了多次以后)
妹:“那个带着热。哎呀,这帽子不符合一般人的佩戴习惯!”(不适应的样子)
我:“我前两天只试了两次就好了,没什么不方便。” (我开始从自己的角度给出评价)
妹:“你是收起长刘海的,我是要把刘海整理到帽子外边的!这帽子设计真的不对!” (妹一直在用手指顺好刘海)
我:“不喜欢就不带嘛!干嘛嫌弃我最喜欢的东西!” (带别的帽子又怕热,带凉快的帽子又说人家设计不好,我开始觉得她很龟毛)
期间对话老妹以“帽子的设计问题”“这么点小事你太较真了”这两个点不断捍卫自己的立场,我以“自己用帽子时的适应度好”、“我下决心借了自己的心爱之物给她,她还当我的面说不合适,说了不合适也就算了还照带不误让人恼火”这两个点给予反击。
更让我可气的,是她知道我对这帽子的在意背后的原因,竟笑出声来。也许她并没用其他意思,也许她认为这时候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不过是指出帽子的设计问题而已。
前面争执中我用来捍卫立场的第二个内容作为我愤怒和伤心爆发之前的潜伏点,老妹本来自然的一笑就成了爆发点了。
事件述说到这里,我开始用认知疗法先捋一捋情况。
发生时间:早晨
地点:房间
事件发生过程:见上述
情绪:愤怒,伤心
想法:好不容易放下珍惜的东西要借出去的心理不适感去做的事,怎么会招来这种“不喜欢不适合但目前没有最好的,我只能用了,不合适的部分还是要说出来”的这种态度呢,居然笑我?笑我用心去喜欢一个人的态度?这有什么好笑的!凭什么笑我啊!你知道这段抑郁状态里,心理治疗的历程中,只有他站在我身边,会主动和我一起看这方面的各种书籍,会趁空来医院接我复诊,会耐心听我说话,会在两个人争执以后,首先冷静分析自己的过失,郑重道歉……你呢,你不看我借回来买回来的抑郁症方面的书,作为家人,你只在开始的时候给出了好建议,之后竟然连医院也不敢陪我去过一次,我放在床头的书你没怎么看过,你的一位抑郁症更严重的朋友,几年前你还有心思要看看如何与她相处的书籍,学习如何和“抑郁”及“抑郁患者”做朋友,那么我呢?你把你的家人忘了吗?还拿自己在外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相处之人难处理之事和我的性格比较,说我较真,难道为了接受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付出的心力和勇气,真的就比你在工作中克服困难要付出的东西少吗?别忘了,你在修行,我也在修行!只是道场不同罢了!!
想法还挺多呢。
接下来,我发现不能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模式了,需要做一些调整。我的想法里,充满了对他人的指责之意。在我最终冷静下来后,除了想到是否曲解了他人的意思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和受伤的感受,竟找不到自己哪里还有不当的地方,包括“较真”这一评价,我也并不觉得自己过分计较了。(也许是从各种病例分析中见识了程度更深的患者吧)
之后,我尝试着接受我那些强烈的复杂的情绪,可那些浮现在脑海里的思维一直盘旋。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做,才真正运用了对情绪的感受能力,很长时间过去了,我并没有恢复平静。情绪中开始夹杂着低落的成分。于是开始使用最近刚开始学习的“森田疗法”,即“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欲治不治,不治自治。”
也就是心里难过就让它难过,脑子里的想法就让它想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于是我照常起床洗漱,做早操,做早餐,吃早饭,作为康复治疗的一部分,说服老妈让我跟着一起去买菜,回家后开始擦拭客厅所有的柜子、茶几,整理桌面,自己房间里的桌椅和柜子也擦洗整理了一遍,包括阿妹的桌椅,我竟放下那些生气和伤心了。忙完了还取出洗衣机里一大桶衣服去晾晒。
做早操时,我想起治疗师问我的那个经典句式:如果(与设想相同的结果),那又怎么样呢?然后开始问自己:那是我的帽子,我妹不喜欢又怎么样?我的感情我最有发言权,她几句评价又能怎么样?我自己独立做到了很多事,积极治疗,她没花心思在如何与我相处或参与治疗又怎么样?她无法体会我治疗和调整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又怎么样?她认为自己面对的世界更复杂又怎样?
我的努力不可能因一些别人的主观评价就被抹杀。
往后的时间就逐渐投入手上的工作中。影响心情的那些想法,也终于慢慢淡去。不得不说,这是我在面对自己情绪的时候的一次胜利。竟能在那种时候,还理智地,冷静地改变方法调整自己。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能清醒地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就说明我虽然掉入了情绪的陷阱,却并没有被它控制住。治疗师在上一次咨询里,希望我能放下一些评价,并积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我们还聊到吸引力法则(优酷有这个视频讲解,名字叫“the secret”),强烈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最后都会成为现实。
这篇手札我写了两天。中途一度无法继续。这是一种并不愉快的回忆,那些因难过冒出来的诸多想法里,充满了指责,这些指责或多或少都会参杂一些主观的东西在里面。我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却不喜欢那个指责别人的自己。该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到了今天早晨,才终于继续完成,没有续写之前,曾想完全删除,掩盖这些不满,给那个会生气会较真的自己披上美丽的外衣,告诉善忘的人,我好了,可是我并不好。最后决定动笔,却没有习惯去掩饰。不知道这篇手札会不会让阿妹有什么不适感呢。
我终于又做到了一次对自我的接纳。
治疗师说,不要给自己一个这样的框框:“接纳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困难的事”。可我还是掉进了陷阱。
好像这么多篇手札里,我没有完整地,标准化地拿自己的实例做一个分析。然后,早上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老妹要去跑步,没有合适的遮阳帽戴,我就借了男友送我的那顶给她用,可是,这帽子的设计并不符合女生的使用习惯,尤其是长发的,并不喜欢把刘海收到帽子里的女生。帽子后面的调节带往里反扣的设计让及其注重头发要梳理整洁的老妹反复摘、带,花了很长时间才调试好。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我:“你可以换另外一顶,那个更方便。” (看她试了多次以后)
妹:“那个带着热。哎呀,这帽子不符合一般人的佩戴习惯!”(不适应的样子)
我:“我前两天只试了两次就好了,没什么不方便。” (我开始从自己的角度给出评价)
妹:“你是收起长刘海的,我是要把刘海整理到帽子外边的!这帽子设计真的不对!” (妹一直在用手指顺好刘海)
我:“不喜欢就不带嘛!干嘛嫌弃我最喜欢的东西!” (带别的帽子又怕热,带凉快的帽子又说人家设计不好,我开始觉得她很龟毛)
期间对话老妹以“帽子的设计问题”“这么点小事你太较真了”这两个点不断捍卫自己的立场,我以“自己用帽子时的适应度好”、“我下决心借了自己的心爱之物给她,她还当我的面说不合适,说了不合适也就算了还照带不误让人恼火”这两个点给予反击。
更让我可气的,是她知道我对这帽子的在意背后的原因,竟笑出声来。也许她并没用其他意思,也许她认为这时候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不过是指出帽子的设计问题而已。
前面争执中我用来捍卫立场的第二个内容作为我愤怒和伤心爆发之前的潜伏点,老妹本来自然的一笑就成了爆发点了。
事件述说到这里,我开始用认知疗法先捋一捋情况。
发生时间:早晨
地点:房间
事件发生过程:见上述
情绪:愤怒,伤心
想法:好不容易放下珍惜的东西要借出去的心理不适感去做的事,怎么会招来这种“不喜欢不适合但目前没有最好的,我只能用了,不合适的部分还是要说出来”的这种态度呢,居然笑我?笑我用心去喜欢一个人的态度?这有什么好笑的!凭什么笑我啊!你知道这段抑郁状态里,心理治疗的历程中,只有他站在我身边,会主动和我一起看这方面的各种书籍,会趁空来医院接我复诊,会耐心听我说话,会在两个人争执以后,首先冷静分析自己的过失,郑重道歉……你呢,你不看我借回来买回来的抑郁症方面的书,作为家人,你只在开始的时候给出了好建议,之后竟然连医院也不敢陪我去过一次,我放在床头的书你没怎么看过,你的一位抑郁症更严重的朋友,几年前你还有心思要看看如何与她相处的书籍,学习如何和“抑郁”及“抑郁患者”做朋友,那么我呢?你把你的家人忘了吗?还拿自己在外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相处之人难处理之事和我的性格比较,说我较真,难道为了接受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付出的心力和勇气,真的就比你在工作中克服困难要付出的东西少吗?别忘了,你在修行,我也在修行!只是道场不同罢了!!
想法还挺多呢。
接下来,我发现不能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模式了,需要做一些调整。我的想法里,充满了对他人的指责之意。在我最终冷静下来后,除了想到是否曲解了他人的意思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和受伤的感受,竟找不到自己哪里还有不当的地方,包括“较真”这一评价,我也并不觉得自己过分计较了。(也许是从各种病例分析中见识了程度更深的患者吧)
之后,我尝试着接受我那些强烈的复杂的情绪,可那些浮现在脑海里的思维一直盘旋。其实,我也不知道如何做,才真正运用了对情绪的感受能力,很长时间过去了,我并没有恢复平静。情绪中开始夹杂着低落的成分。于是开始使用最近刚开始学习的“森田疗法”,即“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欲治不治,不治自治。”
也就是心里难过就让它难过,脑子里的想法就让它想去,该干什么干什么。
于是我照常起床洗漱,做早操,做早餐,吃早饭,作为康复治疗的一部分,说服老妈让我跟着一起去买菜,回家后开始擦拭客厅所有的柜子、茶几,整理桌面,自己房间里的桌椅和柜子也擦洗整理了一遍,包括阿妹的桌椅,我竟放下那些生气和伤心了。忙完了还取出洗衣机里一大桶衣服去晾晒。
做早操时,我想起治疗师问我的那个经典句式:如果(与设想相同的结果),那又怎么样呢?然后开始问自己:那是我的帽子,我妹不喜欢又怎么样?我的感情我最有发言权,她几句评价又能怎么样?我自己独立做到了很多事,积极治疗,她没花心思在如何与我相处或参与治疗又怎么样?她无法体会我治疗和调整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又怎么样?她认为自己面对的世界更复杂又怎样?
我的努力不可能因一些别人的主观评价就被抹杀。
往后的时间就逐渐投入手上的工作中。影响心情的那些想法,也终于慢慢淡去。不得不说,这是我在面对自己情绪的时候的一次胜利。竟能在那种时候,还理智地,冷静地改变方法调整自己。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能清醒地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就说明我虽然掉入了情绪的陷阱,却并没有被它控制住。治疗师在上一次咨询里,希望我能放下一些评价,并积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我们还聊到吸引力法则(优酷有这个视频讲解,名字叫“the secret”),强烈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最后都会成为现实。
这篇手札我写了两天。中途一度无法继续。这是一种并不愉快的回忆,那些因难过冒出来的诸多想法里,充满了指责,这些指责或多或少都会参杂一些主观的东西在里面。我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却不喜欢那个指责别人的自己。该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到了今天早晨,才终于继续完成,没有续写之前,曾想完全删除,掩盖这些不满,给那个会生气会较真的自己披上美丽的外衣,告诉善忘的人,我好了,可是我并不好。最后决定动笔,却没有习惯去掩饰。不知道这篇手札会不会让阿妹有什么不适感呢。
我终于又做到了一次对自我的接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