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
当然做了决定就绝不后悔。这是我这些年养成的最好的习惯之一。
这源于一个对我最有帮助的认识——事情不可能完美。
这几天天天打炉石传说,练萨满开橙卡过的心无挂碍。
晚上一个不认识的妹纸私信我问问题。
大致是以前在英国念了硕士回国后后悔,于是想来美国。
当我告诉她我准备回国后,她表现出惊讶和不解。
于是在我准备睡觉时又想起这件事。
不可否认,我对美国还是很有好感的。
除了亲历看病难此事略有不快,其他几乎都是正面的印象。
和妈妈打电话,她说起我小时候说长大后的梦想是到美国。
我说没印象了。
她说你不记得了吗。
我说不记得了。小孩子哪里懂中国美国,肯定都是身边大人教的。
她说哦。
这个国家和我的价值观还是挺一致的。
白同学还教给我一个新单词叫“美人希”。
意即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想想很多方面确实名副其实。
但还是那句话,事情不可能完美。
没有后悔,但是有遗憾。
想想成为一个美国人其实还是挺幸福的。
做事情还是看时机的,虽然这次没机会了,但未来还很难说。
然后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在美国更容易当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在美国是非常幸福的;
在中国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很悲惨,所以环境会逼着我更加努力,当一个不普通的人,而这也正是我的愿望。
*
至于以后要做的事呢,一度也非常犹豫。
刚毕业的一段时间,频繁的和CS的同学吃饭,以致三观遭受了很大的动摇。
以前,特别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觉得只要努力再冷门的专业也可以混得很好。
现在才觉得,入对行真的太重要了,跟你努力不努力没关系。
比如上学时候差不多的辛苦程度,人家毕业后工资就是你的5倍。而且就算本专业里待遇非常好的大学教授干到头,工资也还是比人家的入门工资低。
这一点极大的震撼了我。让我陷入森森的思考。
一边是钱,一边是兴趣,该如何选择。
然而想到后面我发现了问题的复杂:
我们不可能把问题简化成钱和兴趣的对立。
一方面,我对赚钱本身这一行为就有兴趣;钱可以买到其他的兴趣;钱的积累可以带来自信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我对建筑就真的很有兴趣吗?应该说一开始对建筑也是毫无了解的,兴趣是随着了解的深入而培养起来的。所以可以说我对计算机和金融就没有兴趣吗?没有培养怎么知道?实际上我初中的时候就接触过编程,我觉得还是很有兴趣的。
有理论称,你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可能只是因为你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比别人强,所以更自信更有成就感。然后这种正反馈再促使你继续研究良性循环。
正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来自你自己还是他人。
我有两个喜欢的作家都是金牛座。
一个是李敖,一个是冯唐。
我喜欢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都很有钱。
所以后来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因为同是金牛座气味相投,有相同的价值观才喜欢他们的。
钱对于金牛座来说就是安全感、自信和力量的源泉。
我这一辈子会坚持做两件事。
一是挣很多钱,二是了解世界。
了解世界这个概念很大,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祭出我的座右铭: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大的东西难以掌握,所以一定要找切入点。
就目前来说,建筑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够综合,够复杂。
然后其实建筑本身也很大,也要找切入点。
我准备从研究具体的建筑师入手吧。
应该先从密斯、康和库哈斯开始。
因为他们是非常难得的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建筑师。
甚至密斯和康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了,有了建筑之灵。
然后很可能再从某一个作品入手,这样不断找切入点。
这样把一个很大的东西一直缩小范围,一直深入,然后寻找独辟蹊径,寻找一点点突破。
这点类似于博士的研究。
与此对应的就是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姿势了。
在美国建筑算底薪行业,在中国正好相反。
所以挣钱和学习两件事情还是大概能重合上的,就目前来说很幸运。
如果以后建筑不挣钱了,我也要努力从事其他行业赚钱,然后像养二奶一样把自己的爱好养起来。
就像前面提到的两个作家都不靠写作赚钱。
所以大概总结一下就是:
一,想尽一切办法挣无限多的钱;
二,想尽一切办法把一个问题研究的无限深。
哎呀,写困了,先睡了。
当然做了决定就绝不后悔。这是我这些年养成的最好的习惯之一。
这源于一个对我最有帮助的认识——事情不可能完美。
这几天天天打炉石传说,练萨满开橙卡过的心无挂碍。
晚上一个不认识的妹纸私信我问问题。
大致是以前在英国念了硕士回国后后悔,于是想来美国。
当我告诉她我准备回国后,她表现出惊讶和不解。
于是在我准备睡觉时又想起这件事。
不可否认,我对美国还是很有好感的。
除了亲历看病难此事略有不快,其他几乎都是正面的印象。
和妈妈打电话,她说起我小时候说长大后的梦想是到美国。
我说没印象了。
她说你不记得了吗。
我说不记得了。小孩子哪里懂中国美国,肯定都是身边大人教的。
她说哦。
这个国家和我的价值观还是挺一致的。
白同学还教给我一个新单词叫“美人希”。
意即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想想很多方面确实名副其实。
但还是那句话,事情不可能完美。
没有后悔,但是有遗憾。
想想成为一个美国人其实还是挺幸福的。
做事情还是看时机的,虽然这次没机会了,但未来还很难说。
然后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在美国更容易当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在美国是非常幸福的;
在中国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很悲惨,所以环境会逼着我更加努力,当一个不普通的人,而这也正是我的愿望。
*
至于以后要做的事呢,一度也非常犹豫。
刚毕业的一段时间,频繁的和CS的同学吃饭,以致三观遭受了很大的动摇。
以前,特别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觉得只要努力再冷门的专业也可以混得很好。
现在才觉得,入对行真的太重要了,跟你努力不努力没关系。
比如上学时候差不多的辛苦程度,人家毕业后工资就是你的5倍。而且就算本专业里待遇非常好的大学教授干到头,工资也还是比人家的入门工资低。
这一点极大的震撼了我。让我陷入森森的思考。
一边是钱,一边是兴趣,该如何选择。
然而想到后面我发现了问题的复杂:
我们不可能把问题简化成钱和兴趣的对立。
一方面,我对赚钱本身这一行为就有兴趣;钱可以买到其他的兴趣;钱的积累可以带来自信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我对建筑就真的很有兴趣吗?应该说一开始对建筑也是毫无了解的,兴趣是随着了解的深入而培养起来的。所以可以说我对计算机和金融就没有兴趣吗?没有培养怎么知道?实际上我初中的时候就接触过编程,我觉得还是很有兴趣的。
有理论称,你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可能只是因为你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比别人强,所以更自信更有成就感。然后这种正反馈再促使你继续研究良性循环。
正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来自你自己还是他人。
我有两个喜欢的作家都是金牛座。
一个是李敖,一个是冯唐。
我喜欢他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都很有钱。
所以后来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因为同是金牛座气味相投,有相同的价值观才喜欢他们的。
钱对于金牛座来说就是安全感、自信和力量的源泉。
我这一辈子会坚持做两件事。
一是挣很多钱,二是了解世界。
了解世界这个概念很大,所以这个时候应该祭出我的座右铭: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大的东西难以掌握,所以一定要找切入点。
就目前来说,建筑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够综合,够复杂。
然后其实建筑本身也很大,也要找切入点。
我准备从研究具体的建筑师入手吧。
应该先从密斯、康和库哈斯开始。
因为他们是非常难得的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建筑师。
甚至密斯和康已经上升到哲学高度了,有了建筑之灵。
然后很可能再从某一个作品入手,这样不断找切入点。
这样把一个很大的东西一直缩小范围,一直深入,然后寻找独辟蹊径,寻找一点点突破。
这点类似于博士的研究。
与此对应的就是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姿势了。
在美国建筑算底薪行业,在中国正好相反。
所以挣钱和学习两件事情还是大概能重合上的,就目前来说很幸运。
如果以后建筑不挣钱了,我也要努力从事其他行业赚钱,然后像养二奶一样把自己的爱好养起来。
就像前面提到的两个作家都不靠写作赚钱。
所以大概总结一下就是:
一,想尽一切办法挣无限多的钱;
二,想尽一切办法把一个问题研究的无限深。
哎呀,写困了,先睡了。
-
巴那个扎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31 19:07:37
-
Dele ai sol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9 20:40:10
-
桃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7 20:23:4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7 19: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