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都是“神枪手”
秘书都是“神枪手”
(今天下午,开会之后到同事办公室,递过北青报一篇《秘书都是“神枪手”》。细读,前仰后合,感慨无数,赞叹不已:知己,握手;英雄,I服了U。故转之,)
北京青年报 ◎金钱草
同那些游弋于各大考场的散兵游勇相比,俺们才是“枪手”里的正规军,俺们不会为了蝇头小利就与领导讨价还价,也不会因为执业水平不高而屡屡失手,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职业风范,都令那些游击“枪手”们汗颜。可以这样说,干秘书这行的,个个都是“神枪手”,领导指到哪儿,俺们就打到哪儿,弹无虚发,而且成绩都记在领导的头上。在这个讲求知识产权的时代,俺还没见过哪个秘书敢跳出来,讨要自己的版权。
前几天看小丫和撒贝宁在电视里斗法,小丫问小撒,演讲者和原作者哪个有著作权?法学硕士小撒毫不犹豫地答错了,这要交给普天下任何一个秘书都不会失手。你想,哪个秘书不是原作者?哪个秘书拥有过自己的版权?在版权这个问题上,秘书绝对是个弱势群体,从署名到稿费,都扮演了靠边站的角色。
稍微正规点的单位,都养着这么一批“枪手”。忙时,挥笔上阵,闲时,倒茶递水,领导一声吆喝,不管多么资深的秘书,都脚底生风,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脸笑如花,腰弓像虾,腿快似马!”几乎所有的秘书,都有股太监相,倒不是身体残缺,主要是精神都已自宫。你想想,每天就玩弄那么几个汉字,整天就琢磨领导那么点心思,领导满意了,就心花怒放,领导一板脸,痛不欲生,时间久了,能不像个奴才吗?
俺研究过系统内秘书们的出身,干这个行当以前,多半是些发散型思维发达的文学青年,因为喜欢卖弄文字,被枪打出头鸟,充军到了“枪手”队伍。俺的几位文友,都不幸先后作了“枪手”,走上了文以载道的生涯。俺常想,中国为啥没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与大部分文学青年都流入“枪手”行列,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枪手”们的文字生涯,无外乎替领导操刀,撰写各种八股文。以俺们单位为例,余秘书理论水平高,主攻各种调研报告;于秘书逻辑思维能力强,专写各类讲话;俺属于发散性思维尚存的稀有“枪手”,主打各类典型材料。在一般情况下,俺们都“文道不相同,术业有专攻”,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遇到每年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大会,每个领导都要准备一份材料,就要全部秘书挥枪上阵,相互配合,集团作战。作为一个职业“枪手”,关键时候要冲上去,领导指到哪儿,就要打到哪儿,而且要打得准,打得狠,特别是那些关乎领导职称评定、出头露脸的文章,更要一枪打死一个敌人,绝不能手软。辛辛苦苦修炼的文字功夫,在千回万转中,渐渐失散了灵气,曾经意气风发的一批文学青年,不消几日,就变得老气横秋,锋芒不露,进而感性思维萎缩,理性思维活跃,再也写不出激情澎湃的篇章了。
“枪手”们的靶子,没有固定的形式,领导满意了,就是最高标准,作为“枪手”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得到领导的肯定。俺们主任刚来时,还是毛头小伙一个,第一枪不幸走火,没打响,直接被打入冷宫,流放到工会协助妇女工作。人活一口气,人家在那里卧薪尝胆,刻苦修炼,后来因一篇工会工作报告,又东山再起,重新被启用,而且成了领导的御用“枪手”。
对于“枪手”们来说,比“走火”更恐怖的事情,是“缴枪不杀”。俺们系统内最让人痛不欲生的事情发生在兄弟单位,一班秘书苦熬数日,精心打制的一篇报告,领导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弟兄们打入了地狱:“你们这篇东西,我只用了三个字‘你们好!’”,这无疑是最彻底的否定,众秘书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连集体跳楼的想法都有了——这领导还是“枪手”出身呢,竟然没有给兄弟们一点面子。文人相轻,秘书这个行业最怕的就是内行领导内行。
按说这秘书写好自己的八股文就可以了,实际却是不然。领导的靶子你当然要打,领导亲戚朋友的靶子你打不打?大上周,一领导夫人造访俺们办公室,众秘书受宠若惊,纷纷起立问候。没想到人家直奔俺而来,在大家羡慕的眼光里,和俺谈起了文学,最后拿出一首诗,让俺修改。俺一看,这是一首悼亡诗。领导夫人眼圈一红,说是怀念父亲的,不要求太高,只要能在报纸上发表就行。这首诗感情真挚,只是文学技巧实难恭维。这些年,俺左手公文,右手散文,被同事们讥笑为“双枪老太婆”,没想到树大招风,竟招来了如此“杀身之祸”。
几天后,接到领导夫人的电话,说那首诗见报了,说俺改得真好,咋就那么了解她的心情呢?子欲养而亲不在,失父之疼,俺也有之。俺是将父亲的遗像摆在眼前,一气呵成的,那心情能不一样吗?
(此君的幽默笔锋与讽讥侃嘲令人佩服...)
(今天下午,开会之后到同事办公室,递过北青报一篇《秘书都是“神枪手”》。细读,前仰后合,感慨无数,赞叹不已:知己,握手;英雄,I服了U。故转之,)
北京青年报 ◎金钱草
同那些游弋于各大考场的散兵游勇相比,俺们才是“枪手”里的正规军,俺们不会为了蝇头小利就与领导讨价还价,也不会因为执业水平不高而屡屡失手,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职业风范,都令那些游击“枪手”们汗颜。可以这样说,干秘书这行的,个个都是“神枪手”,领导指到哪儿,俺们就打到哪儿,弹无虚发,而且成绩都记在领导的头上。在这个讲求知识产权的时代,俺还没见过哪个秘书敢跳出来,讨要自己的版权。
前几天看小丫和撒贝宁在电视里斗法,小丫问小撒,演讲者和原作者哪个有著作权?法学硕士小撒毫不犹豫地答错了,这要交给普天下任何一个秘书都不会失手。你想,哪个秘书不是原作者?哪个秘书拥有过自己的版权?在版权这个问题上,秘书绝对是个弱势群体,从署名到稿费,都扮演了靠边站的角色。
稍微正规点的单位,都养着这么一批“枪手”。忙时,挥笔上阵,闲时,倒茶递水,领导一声吆喝,不管多么资深的秘书,都脚底生风,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脸笑如花,腰弓像虾,腿快似马!”几乎所有的秘书,都有股太监相,倒不是身体残缺,主要是精神都已自宫。你想想,每天就玩弄那么几个汉字,整天就琢磨领导那么点心思,领导满意了,就心花怒放,领导一板脸,痛不欲生,时间久了,能不像个奴才吗?
俺研究过系统内秘书们的出身,干这个行当以前,多半是些发散型思维发达的文学青年,因为喜欢卖弄文字,被枪打出头鸟,充军到了“枪手”队伍。俺的几位文友,都不幸先后作了“枪手”,走上了文以载道的生涯。俺常想,中国为啥没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与大部分文学青年都流入“枪手”行列,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枪手”们的文字生涯,无外乎替领导操刀,撰写各种八股文。以俺们单位为例,余秘书理论水平高,主攻各种调研报告;于秘书逻辑思维能力强,专写各类讲话;俺属于发散性思维尚存的稀有“枪手”,主打各类典型材料。在一般情况下,俺们都“文道不相同,术业有专攻”,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遇到每年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大会,每个领导都要准备一份材料,就要全部秘书挥枪上阵,相互配合,集团作战。作为一个职业“枪手”,关键时候要冲上去,领导指到哪儿,就要打到哪儿,而且要打得准,打得狠,特别是那些关乎领导职称评定、出头露脸的文章,更要一枪打死一个敌人,绝不能手软。辛辛苦苦修炼的文字功夫,在千回万转中,渐渐失散了灵气,曾经意气风发的一批文学青年,不消几日,就变得老气横秋,锋芒不露,进而感性思维萎缩,理性思维活跃,再也写不出激情澎湃的篇章了。
“枪手”们的靶子,没有固定的形式,领导满意了,就是最高标准,作为“枪手”的最高荣誉,莫过于得到领导的肯定。俺们主任刚来时,还是毛头小伙一个,第一枪不幸走火,没打响,直接被打入冷宫,流放到工会协助妇女工作。人活一口气,人家在那里卧薪尝胆,刻苦修炼,后来因一篇工会工作报告,又东山再起,重新被启用,而且成了领导的御用“枪手”。
对于“枪手”们来说,比“走火”更恐怖的事情,是“缴枪不杀”。俺们系统内最让人痛不欲生的事情发生在兄弟单位,一班秘书苦熬数日,精心打制的一篇报告,领导只说了一句话,就把弟兄们打入了地狱:“你们这篇东西,我只用了三个字‘你们好!’”,这无疑是最彻底的否定,众秘书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连集体跳楼的想法都有了——这领导还是“枪手”出身呢,竟然没有给兄弟们一点面子。文人相轻,秘书这个行业最怕的就是内行领导内行。
按说这秘书写好自己的八股文就可以了,实际却是不然。领导的靶子你当然要打,领导亲戚朋友的靶子你打不打?大上周,一领导夫人造访俺们办公室,众秘书受宠若惊,纷纷起立问候。没想到人家直奔俺而来,在大家羡慕的眼光里,和俺谈起了文学,最后拿出一首诗,让俺修改。俺一看,这是一首悼亡诗。领导夫人眼圈一红,说是怀念父亲的,不要求太高,只要能在报纸上发表就行。这首诗感情真挚,只是文学技巧实难恭维。这些年,俺左手公文,右手散文,被同事们讥笑为“双枪老太婆”,没想到树大招风,竟招来了如此“杀身之祸”。
几天后,接到领导夫人的电话,说那首诗见报了,说俺改得真好,咋就那么了解她的心情呢?子欲养而亲不在,失父之疼,俺也有之。俺是将父亲的遗像摆在眼前,一气呵成的,那心情能不一样吗?
(此君的幽默笔锋与讽讥侃嘲令人佩服...)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