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淇和宝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红楼梦里宝玉言行思想往往有悖儒家伦理纲常,常常做些逆天的事,讲些混账的话,顽劣异常,贾母便称呼他为“混世魔王”,贾政则直接唤他“畜生”。
仔细比较一下,在大观园中那一群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花样少年,和今天正襟危坐在学校里为中考高考苦战的十三四岁的学生相比,其学识和教养都超越了今日同年龄的人,大都已然具备成家立业的能力。今天的社会其他都在进步,唯独这一点似乎是在走下坡,有专家分析说今天社会延长教育期限是为了暂时把一部分圈在校园,好减缓社会的就业压力。
淇淇(侄子)也十岁了,思维虽是十分的灵活,但从小就表现出异乎常人的顽劣,只不喜欢在我们成人看来应该多花时间的读书和正学业上用心。
喜欢玩耍也实在是孩子的天性,只是淇淇的脾气一旦上来,总是会以破坏家里的物品来泄气,气急的时候甚至和父母顶撞。这样的行为兄嫂自然饶不过他,他从小也几乎是在兄嫂的棍棒底下长大的。
前天带淇淇晚上去逛公园,回来的时候他见公园门口有卖类似“竹蜻蜓”的玩具,非嚷嚷着要我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必是要买给他,说一不二,否则就会各种哭闹。为了不惯纵他,我告诉他:
那都是三四岁的小娃娃玩的,你都十岁了,就不要玩这个了,更何况今天天晚了,也没时间玩了。
说完我径自走了,他不愿意了,站在我后面又哭又闹,想以这种方式让我改变态度,我看着周围有人看着我们,便回身去拉他,他后退了几步,哭得也更厉害了。我索性丢了手,独自朝回家的方向去了。他见我心意已决哭闹不管用,小跑着跟上来,趁我不备朝我后背打了两拳,然后又麻利的跑开了。
我也生气了,这小子连长辈都敢打,不教训教训还了得,也顾不得周围看热闹的人了。我看到地上一根竹条似的东西便去抓起来准备抽他,他见状知趣似的跑的更远了。还好我拿起“竹条”其实是根包箱子的封条,软如游丝,哪里能抽人。我也罢了手,直接回家了。
淇淇类似的习惯还有许多,写完作业总是喜欢要奖励,我告诉他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做完做好是应该的,不该给奖励,他却不愿意了。
有一次我耐不过他的烦躁,便松口答应了,谁想他又变本加厉,由起初的十块又要作二十,我不依他,他一发火把自己的玩具车一脚踏碎了,然后又把花露水的瓶子摔得粉碎。我看他这样放肆,上去抽了他两下,他嗷嗷坐在哪里哭。我也不理他,撂下话:
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好,把碎玻璃片打扫干净,给十块钱,否则一分钱都没有。他也自知犯了错误,一边抹鼻子一边拿个扫帚收拾东西。
兄嫂自幼对其管教十分严厉,尤其为人处事更是抓得认真,有时候我却觉得他竟连最基本的尊重都还没学会,苦思冥想似也想不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想想他平素安稳的一面,也还是充满了孩子气的可爱,就想起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上帝造人的时候也许把优良的品德和不良的天性同时赋予给了人,只是这两方面每个人分配的比重不一样,才使这个世界充满了这样多性情不同的人。
很多淇淇这样的孩子可能并不认为自己行为哪里出现了差错,他们有时候可能就只是想要一个孔明灯,一个竹蜻蜓。
然而,我们以大人的眼光,为了孩子的长足发展,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在这艰难的世界好好的生存下去,才不能轻易满足他的愿望,采用非常手段,希望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方式来磨练他们的意志。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红楼梦里宝玉言行思想往往有悖儒家伦理纲常,常常做些逆天的事,讲些混账的话,顽劣异常,贾母便称呼他为“混世魔王”,贾政则直接唤他“畜生”。
仔细比较一下,在大观园中那一群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花样少年,和今天正襟危坐在学校里为中考高考苦战的十三四岁的学生相比,其学识和教养都超越了今日同年龄的人,大都已然具备成家立业的能力。今天的社会其他都在进步,唯独这一点似乎是在走下坡,有专家分析说今天社会延长教育期限是为了暂时把一部分圈在校园,好减缓社会的就业压力。
淇淇(侄子)也十岁了,思维虽是十分的灵活,但从小就表现出异乎常人的顽劣,只不喜欢在我们成人看来应该多花时间的读书和正学业上用心。
喜欢玩耍也实在是孩子的天性,只是淇淇的脾气一旦上来,总是会以破坏家里的物品来泄气,气急的时候甚至和父母顶撞。这样的行为兄嫂自然饶不过他,他从小也几乎是在兄嫂的棍棒底下长大的。
前天带淇淇晚上去逛公园,回来的时候他见公园门口有卖类似“竹蜻蜓”的玩具,非嚷嚷着要我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必是要买给他,说一不二,否则就会各种哭闹。为了不惯纵他,我告诉他:
那都是三四岁的小娃娃玩的,你都十岁了,就不要玩这个了,更何况今天天晚了,也没时间玩了。
说完我径自走了,他不愿意了,站在我后面又哭又闹,想以这种方式让我改变态度,我看着周围有人看着我们,便回身去拉他,他后退了几步,哭得也更厉害了。我索性丢了手,独自朝回家的方向去了。他见我心意已决哭闹不管用,小跑着跟上来,趁我不备朝我后背打了两拳,然后又麻利的跑开了。
我也生气了,这小子连长辈都敢打,不教训教训还了得,也顾不得周围看热闹的人了。我看到地上一根竹条似的东西便去抓起来准备抽他,他见状知趣似的跑的更远了。还好我拿起“竹条”其实是根包箱子的封条,软如游丝,哪里能抽人。我也罢了手,直接回家了。
淇淇类似的习惯还有许多,写完作业总是喜欢要奖励,我告诉他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也是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做完做好是应该的,不该给奖励,他却不愿意了。
有一次我耐不过他的烦躁,便松口答应了,谁想他又变本加厉,由起初的十块又要作二十,我不依他,他一发火把自己的玩具车一脚踏碎了,然后又把花露水的瓶子摔得粉碎。我看他这样放肆,上去抽了他两下,他嗷嗷坐在哪里哭。我也不理他,撂下话:
把地上的玩具收拾好,把碎玻璃片打扫干净,给十块钱,否则一分钱都没有。他也自知犯了错误,一边抹鼻子一边拿个扫帚收拾东西。
兄嫂自幼对其管教十分严厉,尤其为人处事更是抓得认真,有时候我却觉得他竟连最基本的尊重都还没学会,苦思冥想似也想不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想想他平素安稳的一面,也还是充满了孩子气的可爱,就想起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上帝造人的时候也许把优良的品德和不良的天性同时赋予给了人,只是这两方面每个人分配的比重不一样,才使这个世界充满了这样多性情不同的人。
很多淇淇这样的孩子可能并不认为自己行为哪里出现了差错,他们有时候可能就只是想要一个孔明灯,一个竹蜻蜓。
然而,我们以大人的眼光,为了孩子的长足发展,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在这艰难的世界好好的生存下去,才不能轻易满足他的愿望,采用非常手段,希望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方式来磨练他们的意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