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其剑意,忘记剑招
先摘录一部分《倚天屠龙记》的段落,是这本书给予我很大启发的地方:
张无忌暗暗发愁,这口倚天宝剑锋锐无匹,任何兵刃碰上即断,惟一对策,只有以乾坤大挪移法空手夺他兵刃,然而伸手到这等锋利的宝剑之旁,只要对方的剑招稍奇,变化略有不测,自己一条手臂自指尖以至肩头,不论哪一处给剑锋一带,立时削断,如何对敌,倒是颇费踌躇。忽听张三丰道:“无忌,我创的太极拳,你已学会了,另有一套太极剑,不妨现下传了你,可以用来跟这位施主过过招。”
张无忌喜道:“多谢太师父。”转头向阿大道:“这位前辈,我剑术不精,须得请太师父指点一番,再来跟你过招。”
那阿大对张无忌原本暗自忌惮,自己虽有宝剑在手,占了便宜,究属胜负难知,听说他要新学剑招,那是再好不过,心想新学的剑招尽管精妙,总是不免生疏。剑术之道,讲究轻翔灵动,至少也得练上一二十年,临敌时方能得心应手,熟极而流。他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学招罢,我在这里等你。学两个时辰够了吗?”张三丰道:“不用到旁的地方,我在这儿教,无忌在这儿学,即炒即卖,新鲜热辣。不用半个时辰,一套太极剑法便能教完。”他此言一出,除了张无忌外,人人惊骇,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均想:就算武当派的太极剑法再奥妙神奇,但在这里公然教招,敌人瞧得明明白白,还有甚么秘奥可言?阿大道:“那也好。我在外殿等候便是。”他竟是不欲占这个便宜,以佣仆身分,却行武林宗师之事。张三丰道:“那也不必。我这套剑法初创,也不知管用不管用。阁下是剑术名家,正要请你瞧瞧,指出其中的缺陷破绽。”这时杨逍心念一动,突然想起,朗声道:“阁下原来是‘八臂神剑’方长老,阁下以堂堂丐帮长老之尊,何以甘为旁人厮仆?”明教群豪一听,都吃了一惊。周颠道:“你不是死了么?怎么又活转了,这……这怎么可以?”
那阿大悠悠叹了口气,低头说道:“老朽百死余生,过去的事说他作甚?我早不是丐帮的长老了。”老一辈的人都知八臂神剑方东白是丐帮四大长老之首,剑术之精,名动江湖,只因他出剑奇快,有如生了七八条手臂一般,因此上得了这个外号。十多年前听说他身染重病身亡,当时人人都感惋惜,不觉他竟尚在人世。张三丰道:“老道这路太极剑法能得八臂神剑指点几招,荣宠无量。无忌,你有佩剑么?”小昭上前几步,呈上张无忌从赵敏处取来的那柄木制假倚天剑。张三丰接在手里,笑道:“是木剑?老道这不是用来画符捏诀、作法驱邪么?”当下站起身来,左手持剑,右手捏个剑法,双手成环,缓缓抬起,这起手式一展,跟着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一招招的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双手同时画圆,复成第五十四式“持剑归原”。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张三丰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各人竟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能用来对敌过招?”转念又想:“料来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数,好让他瞧得明白。”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周颠失声叫道:“糟糕!越来越忘记得多了。张真人,你这路剑法是很深奥,看一遍怎能记得?请你再使一遍给我们教主瞧瞧罢。”张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剑出招,演将起来。众人只看了数招,心下大奇,原来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一招相同。周颠叫道:“糟糕,糟糕!这可更加叫人胡涂啦。”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说着将手中木剑递了给他。张无忌躬身接过,转身向方东白道:“方前辈请。”周颠抓耳搔头,满心担忧。方东白猱身进剑,说道:“有僭了!”一剑刺到,青光闪闪,发出嗤嗤声响,内力之强,实不下于那个秃头阿二。众人凛然而惊,心想他手中所持莫说是砍金断玉的倚天宝剑,便是一根废铜烂铁,在这等内力运使之下也必威不可当,“神剑”两字,果然名不虚传。
张无忌左手剑诀斜引,木剑横过,画个半圆,平搭在倚天剑的剑脊之上,劲力传出,倚天剑登时一沉。方东白赞道:“好剑法!”抖腕翻剑,剑尖向他左臂刺到。张无忌回剑圈转,拍的一声,双剑相交,各自飞身而起。方东白手中的倚天宝剑这么一震,不住颤动,发出嗡嗡之声,良久不绝。这两把兵刃一是宝剑,一是木剑,但平面相交,宝剑和木剑实无分别,张无忌这一招乃是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实已得了太极剑法的精奥。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乾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这意思杨逍、殷天正等高手已隐约懂得,周颠却终于逊了一筹,这才空自忧急了半天。这时只听得殿中嗤嗤之声大盛,方东白剑招凌厉狠辣,以极浑厚内力,使极锋锐利剑,出极精妙招术,青光荡漾,剑气弥漫,殿上众人便觉有一个大雪团在身前转动,发出蚀骨寒气。张无忌的一柄木剑在这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无半点渣滓,以意运剑,木剑每发一招,便似放出一条细丝,要去缠在倚天宝剑之上,这些细丝越积越多,似是积成了一团团丝绵,将倚天剑裹了起来。两人拆到二百余招之后,方东白的剑招渐见涩滞,手中宝剑倒似不断的在增加重量,五斤、六斤、七斤……十斤、二十斤……偶尔一剑刺出,真力运得不足,便被木剑带着连转几个圈子。
我少年时看这段,并不懂,及至很多年以后,重新读《神雕侠侣》,看到杨过在瀑布中练剑的章节,想起这段来,又找出来看,才有所悟。后来,我研究知识管理,很多旧年里杂七杂八的知识,一时汇集起来,用知识管理重新解构,不断有新的感悟。
在学习道路上,很多人苦于记忆力不牢固,想尽力法要增强记忆力,这当然是有的,比如左右脑并用、可视化、多动手、记忆时发动五感、记忆宫殿等,但是,忘记,同样重要。
常见有人引述名人的事迹、语录,说起来头头是道,这样,不是不好,但是,没有“化”,这样的知识,放在脑子里,和摆在图书馆里、书架上,其实差别并不太大,这种博闻强记,也只起到了图书馆的功能——电脑比人脑强多了,如果机械地记忆,人脑的优势在哪里?
但是忘,又不能全忘掉,否则的话,也没意义。王语嫣记了满脑子的武功秘笈,甲出一招“乌龙摆尾”,她就知道指点乙使一招“白鹤晾翅”避过去(这里是我编的,我可不确定这两招对不对),但如果陈家洛使出自创的百花错拳呢?那她立刻就抓瞎了。张三丰教给张无忌的,就是“道”,是不管对方使出什么招式,以不变应万变稳占不败之地的招式(当然仍然有局限情境,金刚伏魔圈三战更有精彩之处,此处按下不表),大道至简,无招胜有招。
有些人一看别人读的书多,就有考较的意思,恨不得对方倒背如流才叫读过。但真正会读书的人,如果那样做,反而局限于招式不得剑意,即寻常所说“寻章摘句老雕虫”。木心写《诗经演》,是用自己的立意,把三百篇《诗经》化写一遍,这就是真正的高手,而且,不只是《诗经》,他学贯中西,各种碎片随手拈来,手下妙笔生花,别开生面。
我在知乎看有人问“百无一用是书生”到底什么意思,张佳玮把黄仲则的原诗写出来,给出恰到好处的解释,只看一句,自然容易断章取义,读书要活,要会化用,记着这个记着那个,甚至因记而生情,往往处处挚肘,陷入迂腐。
我在大约2010年前,用OneNote进行碎片化资料管理,储存了非常多的资料,后来,我换用印象笔记,因为相比OneNote,印象笔记的好处是在云端,我的笔记本、手机、ipad全都装了印象笔记,共享资料,非常方便。未来,如果出现比印象笔记更好的应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换掉印象笔记,因为对我来说,这个工具不重要(剑招),重要的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剑意)。
学习的道路上,势必要不断推陈出新、喜新厌旧。千年流传的经典,要记,要旨在于“文化”,方法、工具不妨常新,剑不够利了,就换一把,木剑轻、利剑利,可以使出很多花样,但用于对阵击敌管不管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如果一招就能制敌,又何必费力气摆那么多花架子呢?和武打片不同,真正的打架都是不好看的,因为招式要实用而不是图好看,我们看武侠片,要的是视觉享受,但切勿被剑招骗了。
注:
本文插图是张智霖,并未演过《倚天屠龙记》,不过我觉得他是张无忌的最佳扮演者。马景涛太狂放,苏有朋太文雅(要知道我家无忌教主没受过高等教育),吴启华带点流气,郑少秋香帅和梁朝伟小鱼儿的角色太深入人心,有违和感。刘德凯年纪太大。邓超?哈哈,不评。
张无忌暗暗发愁,这口倚天宝剑锋锐无匹,任何兵刃碰上即断,惟一对策,只有以乾坤大挪移法空手夺他兵刃,然而伸手到这等锋利的宝剑之旁,只要对方的剑招稍奇,变化略有不测,自己一条手臂自指尖以至肩头,不论哪一处给剑锋一带,立时削断,如何对敌,倒是颇费踌躇。忽听张三丰道:“无忌,我创的太极拳,你已学会了,另有一套太极剑,不妨现下传了你,可以用来跟这位施主过过招。”
张无忌喜道:“多谢太师父。”转头向阿大道:“这位前辈,我剑术不精,须得请太师父指点一番,再来跟你过招。”
那阿大对张无忌原本暗自忌惮,自己虽有宝剑在手,占了便宜,究属胜负难知,听说他要新学剑招,那是再好不过,心想新学的剑招尽管精妙,总是不免生疏。剑术之道,讲究轻翔灵动,至少也得练上一二十年,临敌时方能得心应手,熟极而流。他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学招罢,我在这里等你。学两个时辰够了吗?”张三丰道:“不用到旁的地方,我在这儿教,无忌在这儿学,即炒即卖,新鲜热辣。不用半个时辰,一套太极剑法便能教完。”他此言一出,除了张无忌外,人人惊骇,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均想:就算武当派的太极剑法再奥妙神奇,但在这里公然教招,敌人瞧得明明白白,还有甚么秘奥可言?阿大道:“那也好。我在外殿等候便是。”他竟是不欲占这个便宜,以佣仆身分,却行武林宗师之事。张三丰道:“那也不必。我这套剑法初创,也不知管用不管用。阁下是剑术名家,正要请你瞧瞧,指出其中的缺陷破绽。”这时杨逍心念一动,突然想起,朗声道:“阁下原来是‘八臂神剑’方长老,阁下以堂堂丐帮长老之尊,何以甘为旁人厮仆?”明教群豪一听,都吃了一惊。周颠道:“你不是死了么?怎么又活转了,这……这怎么可以?”
那阿大悠悠叹了口气,低头说道:“老朽百死余生,过去的事说他作甚?我早不是丐帮的长老了。”老一辈的人都知八臂神剑方东白是丐帮四大长老之首,剑术之精,名动江湖,只因他出剑奇快,有如生了七八条手臂一般,因此上得了这个外号。十多年前听说他身染重病身亡,当时人人都感惋惜,不觉他竟尚在人世。张三丰道:“老道这路太极剑法能得八臂神剑指点几招,荣宠无量。无忌,你有佩剑么?”小昭上前几步,呈上张无忌从赵敏处取来的那柄木制假倚天剑。张三丰接在手里,笑道:“是木剑?老道这不是用来画符捏诀、作法驱邪么?”当下站起身来,左手持剑,右手捏个剑法,双手成环,缓缓抬起,这起手式一展,跟着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一招招的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双手同时画圆,复成第五十四式“持剑归原”。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张三丰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各人竟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能用来对敌过招?”转念又想:“料来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数,好让他瞧得明白。”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周颠失声叫道:“糟糕!越来越忘记得多了。张真人,你这路剑法是很深奥,看一遍怎能记得?请你再使一遍给我们教主瞧瞧罢。”张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剑出招,演将起来。众人只看了数招,心下大奇,原来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一招相同。周颠叫道:“糟糕,糟糕!这可更加叫人胡涂啦。”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放剑归座。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说着将手中木剑递了给他。张无忌躬身接过,转身向方东白道:“方前辈请。”周颠抓耳搔头,满心担忧。方东白猱身进剑,说道:“有僭了!”一剑刺到,青光闪闪,发出嗤嗤声响,内力之强,实不下于那个秃头阿二。众人凛然而惊,心想他手中所持莫说是砍金断玉的倚天宝剑,便是一根废铜烂铁,在这等内力运使之下也必威不可当,“神剑”两字,果然名不虚传。
张无忌左手剑诀斜引,木剑横过,画个半圆,平搭在倚天剑的剑脊之上,劲力传出,倚天剑登时一沉。方东白赞道:“好剑法!”抖腕翻剑,剑尖向他左臂刺到。张无忌回剑圈转,拍的一声,双剑相交,各自飞身而起。方东白手中的倚天宝剑这么一震,不住颤动,发出嗡嗡之声,良久不绝。这两把兵刃一是宝剑,一是木剑,但平面相交,宝剑和木剑实无分别,张无忌这一招乃是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实已得了太极剑法的精奥。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乾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这意思杨逍、殷天正等高手已隐约懂得,周颠却终于逊了一筹,这才空自忧急了半天。这时只听得殿中嗤嗤之声大盛,方东白剑招凌厉狠辣,以极浑厚内力,使极锋锐利剑,出极精妙招术,青光荡漾,剑气弥漫,殿上众人便觉有一个大雪团在身前转动,发出蚀骨寒气。张无忌的一柄木剑在这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无半点渣滓,以意运剑,木剑每发一招,便似放出一条细丝,要去缠在倚天宝剑之上,这些细丝越积越多,似是积成了一团团丝绵,将倚天剑裹了起来。两人拆到二百余招之后,方东白的剑招渐见涩滞,手中宝剑倒似不断的在增加重量,五斤、六斤、七斤……十斤、二十斤……偶尔一剑刺出,真力运得不足,便被木剑带着连转几个圈子。
![]() |
我少年时看这段,并不懂,及至很多年以后,重新读《神雕侠侣》,看到杨过在瀑布中练剑的章节,想起这段来,又找出来看,才有所悟。后来,我研究知识管理,很多旧年里杂七杂八的知识,一时汇集起来,用知识管理重新解构,不断有新的感悟。
在学习道路上,很多人苦于记忆力不牢固,想尽力法要增强记忆力,这当然是有的,比如左右脑并用、可视化、多动手、记忆时发动五感、记忆宫殿等,但是,忘记,同样重要。
常见有人引述名人的事迹、语录,说起来头头是道,这样,不是不好,但是,没有“化”,这样的知识,放在脑子里,和摆在图书馆里、书架上,其实差别并不太大,这种博闻强记,也只起到了图书馆的功能——电脑比人脑强多了,如果机械地记忆,人脑的优势在哪里?
但是忘,又不能全忘掉,否则的话,也没意义。王语嫣记了满脑子的武功秘笈,甲出一招“乌龙摆尾”,她就知道指点乙使一招“白鹤晾翅”避过去(这里是我编的,我可不确定这两招对不对),但如果陈家洛使出自创的百花错拳呢?那她立刻就抓瞎了。张三丰教给张无忌的,就是“道”,是不管对方使出什么招式,以不变应万变稳占不败之地的招式(当然仍然有局限情境,金刚伏魔圈三战更有精彩之处,此处按下不表),大道至简,无招胜有招。
有些人一看别人读的书多,就有考较的意思,恨不得对方倒背如流才叫读过。但真正会读书的人,如果那样做,反而局限于招式不得剑意,即寻常所说“寻章摘句老雕虫”。木心写《诗经演》,是用自己的立意,把三百篇《诗经》化写一遍,这就是真正的高手,而且,不只是《诗经》,他学贯中西,各种碎片随手拈来,手下妙笔生花,别开生面。
我在知乎看有人问“百无一用是书生”到底什么意思,张佳玮把黄仲则的原诗写出来,给出恰到好处的解释,只看一句,自然容易断章取义,读书要活,要会化用,记着这个记着那个,甚至因记而生情,往往处处挚肘,陷入迂腐。
我在大约2010年前,用OneNote进行碎片化资料管理,储存了非常多的资料,后来,我换用印象笔记,因为相比OneNote,印象笔记的好处是在云端,我的笔记本、手机、ipad全都装了印象笔记,共享资料,非常方便。未来,如果出现比印象笔记更好的应用,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换掉印象笔记,因为对我来说,这个工具不重要(剑招),重要的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剑意)。
学习的道路上,势必要不断推陈出新、喜新厌旧。千年流传的经典,要记,要旨在于“文化”,方法、工具不妨常新,剑不够利了,就换一把,木剑轻、利剑利,可以使出很多花样,但用于对阵击敌管不管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如果一招就能制敌,又何必费力气摆那么多花架子呢?和武打片不同,真正的打架都是不好看的,因为招式要实用而不是图好看,我们看武侠片,要的是视觉享受,但切勿被剑招骗了。
注:
本文插图是张智霖,并未演过《倚天屠龙记》,不过我觉得他是张无忌的最佳扮演者。马景涛太狂放,苏有朋太文雅(要知道我家无忌教主没受过高等教育),吴启华带点流气,郑少秋香帅和梁朝伟小鱼儿的角色太深入人心,有违和感。刘德凯年纪太大。邓超?哈哈,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