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散——《生一课、死一课》
二十六、人散
【无生无灭】
2014年3月26日
“人生中有太多假的别离。千万生中,我不断回来,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敌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里的那只小虫子,作为食物被你吃掉。”宗萨仁波切说。
龙树菩萨说:“我们不断地重逢。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早晨和傍晚都下了雨。噗噗簌簌的声音落进树叶里。
也许,每个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都有他特定的意义,就像一部完整的小说里,可能不会允许一个豪无存在作用的角色出现。有些人教会我们爱恨交织,有些人教会我们宽容原谅,而另外一些人教会我们,流年年华,这样静静就好,让时光均匀与安宁。
【上师:很多人,很多事,不是不美好。只是无实有不变之美好可被执取。譬如彩虹一般,依缘生灭。所以呢,静静的看着就足够心满意足了,这样才不失圆满。】
上师说,【人生就是结缘和了缘。】如果这一生,我们的相逢是为了彼此的救度,我想,我们的相遇已经算是彼此很珍贵的礼物了。
生生死死,请带着我给予的回向轻快的前行。为这殊胜的相遇,忆念着你,为你这一生深深祈祷。从此后,你再经受不得这轮回之苦,没有贪噌痴慢疑,亦经受不到怨憎会,别离苦……
【上师:不了义而言,生灭的是躯体之显现,心识不灭。而在了义中,我们都是离于生灭、来去、一异、常断的。】
【无二才能觉醒,垢净只是梦的切换。】
【生死只是穿衣服脱衣服的假象。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死时是生,入生亦有死,生死平等。在这人间剧场里,生死只是穿衣服与脱衣服的假象。生死不仅仅只存在于每一个GAP YEAR ,还存在于每一个GAP DAY、GAP MOMENT中。所以我们应该常常思维这生一课,死一课,这曲终,以及人散。
或者来生,我们会再见。只是会换了形体,或虫或蚁,或再以人形相见。所以我们才要“慎取因,敬畏果”。累积一个一个的善业福德,去识破生命这出戏中的虚妄。
有人会说,我不信来生,那不是我考虑的事情。要知道,至少我们现在还在顾及明天。而来生就类似于我们的明天,若要明天衣食无忧,我们该勤力奋斗,若要明天安宁祥和,我们便要展开修心之旅。
【上师:当我们的心遇到外显或内起的对境而产生执取的漩涡时,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本是清澈流动的溪流。那漩涡只是一个纠结,不是全部的心。】
我们穿着生的衣服到来,如看着一场电影,热爱轮回的我们是那般执著攀缘于尘世。当生命的丧钟敲响,尽散繁华之后,再也无暇顾及与执念那些带不走的红尘之事,除了心求解脱,我们别无他法去阻止生命的电影渐渐拉上帷幕。最终我们会脱下生时之衣,穿上死之衣裳……
【上师:什么是轮回?任何事情从无到有,然后在有中持续、发展、变化,直至消失,这就是轮回。】
【若执着此生,即非修行者。】
生命是一条续续流动的河流,没有节点,没有初会,亦无终结。所以心经才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所以上师才说,要慎取因,敬畏果,进一步要超越因果取舍。
我知道,胡会再来,会再与善意相逢。
亲爱的胡,很多个春天以后,还是微风和煦。然后,我们相遇。
———————————————————————————————————————————
【惜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人间,这婆娑的世间,就像一幕幕电影,拉开帷幕,电影上演,关上帷幕,电影落下。如此而已。
【上师:一切都是不同缘起的展现。但一切显现又如同电影荧幕上的影像一般,虽然有着各种显现,但都没有离开荧幕。大海的无尽波浪而已。】
这一天,2013年3月26日,我们送胡到火葬场,被花圈遮掩的冰柜里的胡,面色安好、详宁。
移动到火葬场,在窗户之隔的空间里,胡躺在屋子里,我们在外面,透过窗户做着人间的最后一次告别。我们看着胡,渐渐的窗户帷幕拉上了,大姐在我身后哭着说“我们再没有爸爸了……”
【上师:对生者而言,死亡一定是苦么?死亡,对重病者是解脱,对被拖累者亦是解脱。因为有轮回,死亡意味着可以重新开始。这就是我们普通人修行的意义。为自己的将来努力,为真正利益我们所爱的人努力。要学会更加全面的去看待世俗。】
在我脑海里,观想着对胡及胡的怨亲债主最后的供养。
短暂的两小时,胡显现的色身化为一缕烟尘,胡归于一把尘土,从此那具肉身暂别了红尘。
【上师:这是极好的供品。不过这些举动最终还是不如在生前努力修持自心来得更有力。与其在死后被超度,不如我们生前多行善积德,自净其意。】
若我们不能有能力自己掌握好中阴,那么便要努力培养虔诚心来尽力寻求上师的护佑。若既没有自修的能力,又没有寻求护佑的诚意,就只有如落叶一般,自飘零于冷冷的风中了。
【上师:修行最终的差异是体现在智慧层面,而非学识,法力这些表象。不同程度的智慧对应着与诸佛显现相应时所能达至的层面与深度。于是,最终你需要有对应阶位的上师,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指引。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修行时持守“视师如佛”的胜义谛见解,但世俗谛中上师的差异还是存在的。这也表明胜义谛与世俗谛并非异体,实为如空自性随缘起之任运展现。】
“谁能洒脱的从红尘中率先早退?谁又总在丧钟响起时试图迟到?除了自己,你无处寻觅任何失败的原由。一匹匹追逐春天的烈马,精打细算的踏碎湖面的薄冰,总以为这样能填满空洞的胃。”
胡带给我们所有人的这一堂生之课与死之课,仅仅“生、死”二字,若了解到其内在的意义,我们便不再是苦海中的迷路人。胡用他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死亡距离我们如此近,以至于我们还根本来不及有所准备。而我们活着的人,请珍惜当下的缘分,请珍惜身而为人的福气,请用当下这具肉身,做好对自己的告别。
【上师:要想看清每一个缘起,确实需要修行而来的智慧。】
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会不会有胡这样的好运气。人不是永远都能有一个好机遇的,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总有那么一坨纸呆在你想要便便的时候……
【上师:修行的意义在于,同已知或未知的缘起赛跑。以便在事到临头时,我们能有备而来。】
PS:《生一课、死一课》分为二十余个片断,每日更新,欢迎阅读,并可以提出任何疑问~如果你阅读后觉得还行,请转发分享给你的亲朋。
微信:hetongwawa 邮箱:158232537@qq.com
【无生无灭】
2014年3月26日
“人生中有太多假的别离。千万生中,我不断回来,做你的丈夫,做你的妻子,做你的敌人,做你的朋友,做你家里的那只小虫子,作为食物被你吃掉。”宗萨仁波切说。
龙树菩萨说:“我们不断地重逢。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早晨和傍晚都下了雨。噗噗簌簌的声音落进树叶里。
也许,每个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都有他特定的意义,就像一部完整的小说里,可能不会允许一个豪无存在作用的角色出现。有些人教会我们爱恨交织,有些人教会我们宽容原谅,而另外一些人教会我们,流年年华,这样静静就好,让时光均匀与安宁。
【上师:很多人,很多事,不是不美好。只是无实有不变之美好可被执取。譬如彩虹一般,依缘生灭。所以呢,静静的看着就足够心满意足了,这样才不失圆满。】
上师说,【人生就是结缘和了缘。】如果这一生,我们的相逢是为了彼此的救度,我想,我们的相遇已经算是彼此很珍贵的礼物了。
生生死死,请带着我给予的回向轻快的前行。为这殊胜的相遇,忆念着你,为你这一生深深祈祷。从此后,你再经受不得这轮回之苦,没有贪噌痴慢疑,亦经受不到怨憎会,别离苦……
【上师:不了义而言,生灭的是躯体之显现,心识不灭。而在了义中,我们都是离于生灭、来去、一异、常断的。】
【无二才能觉醒,垢净只是梦的切换。】
【生死只是穿衣服脱衣服的假象。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死时是生,入生亦有死,生死平等。在这人间剧场里,生死只是穿衣服与脱衣服的假象。生死不仅仅只存在于每一个GAP YEAR ,还存在于每一个GAP DAY、GAP MOMENT中。所以我们应该常常思维这生一课,死一课,这曲终,以及人散。
或者来生,我们会再见。只是会换了形体,或虫或蚁,或再以人形相见。所以我们才要“慎取因,敬畏果”。累积一个一个的善业福德,去识破生命这出戏中的虚妄。
有人会说,我不信来生,那不是我考虑的事情。要知道,至少我们现在还在顾及明天。而来生就类似于我们的明天,若要明天衣食无忧,我们该勤力奋斗,若要明天安宁祥和,我们便要展开修心之旅。
【上师:当我们的心遇到外显或内起的对境而产生执取的漩涡时,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本是清澈流动的溪流。那漩涡只是一个纠结,不是全部的心。】
我们穿着生的衣服到来,如看着一场电影,热爱轮回的我们是那般执著攀缘于尘世。当生命的丧钟敲响,尽散繁华之后,再也无暇顾及与执念那些带不走的红尘之事,除了心求解脱,我们别无他法去阻止生命的电影渐渐拉上帷幕。最终我们会脱下生时之衣,穿上死之衣裳……
【上师:什么是轮回?任何事情从无到有,然后在有中持续、发展、变化,直至消失,这就是轮回。】
【若执着此生,即非修行者。】
生命是一条续续流动的河流,没有节点,没有初会,亦无终结。所以心经才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所以上师才说,要慎取因,敬畏果,进一步要超越因果取舍。
我知道,胡会再来,会再与善意相逢。
亲爱的胡,很多个春天以后,还是微风和煦。然后,我们相遇。
———————————————————————————————————————————
【惜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人间,这婆娑的世间,就像一幕幕电影,拉开帷幕,电影上演,关上帷幕,电影落下。如此而已。
【上师:一切都是不同缘起的展现。但一切显现又如同电影荧幕上的影像一般,虽然有着各种显现,但都没有离开荧幕。大海的无尽波浪而已。】
这一天,2013年3月26日,我们送胡到火葬场,被花圈遮掩的冰柜里的胡,面色安好、详宁。
移动到火葬场,在窗户之隔的空间里,胡躺在屋子里,我们在外面,透过窗户做着人间的最后一次告别。我们看着胡,渐渐的窗户帷幕拉上了,大姐在我身后哭着说“我们再没有爸爸了……”
【上师:对生者而言,死亡一定是苦么?死亡,对重病者是解脱,对被拖累者亦是解脱。因为有轮回,死亡意味着可以重新开始。这就是我们普通人修行的意义。为自己的将来努力,为真正利益我们所爱的人努力。要学会更加全面的去看待世俗。】
在我脑海里,观想着对胡及胡的怨亲债主最后的供养。
短暂的两小时,胡显现的色身化为一缕烟尘,胡归于一把尘土,从此那具肉身暂别了红尘。
【上师:这是极好的供品。不过这些举动最终还是不如在生前努力修持自心来得更有力。与其在死后被超度,不如我们生前多行善积德,自净其意。】
若我们不能有能力自己掌握好中阴,那么便要努力培养虔诚心来尽力寻求上师的护佑。若既没有自修的能力,又没有寻求护佑的诚意,就只有如落叶一般,自飘零于冷冷的风中了。
【上师:修行最终的差异是体现在智慧层面,而非学识,法力这些表象。不同程度的智慧对应着与诸佛显现相应时所能达至的层面与深度。于是,最终你需要有对应阶位的上师,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指引。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修行时持守“视师如佛”的胜义谛见解,但世俗谛中上师的差异还是存在的。这也表明胜义谛与世俗谛并非异体,实为如空自性随缘起之任运展现。】
“谁能洒脱的从红尘中率先早退?谁又总在丧钟响起时试图迟到?除了自己,你无处寻觅任何失败的原由。一匹匹追逐春天的烈马,精打细算的踏碎湖面的薄冰,总以为这样能填满空洞的胃。”
胡带给我们所有人的这一堂生之课与死之课,仅仅“生、死”二字,若了解到其内在的意义,我们便不再是苦海中的迷路人。胡用他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死亡距离我们如此近,以至于我们还根本来不及有所准备。而我们活着的人,请珍惜当下的缘分,请珍惜身而为人的福气,请用当下这具肉身,做好对自己的告别。
【上师:要想看清每一个缘起,确实需要修行而来的智慧。】
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会不会有胡这样的好运气。人不是永远都能有一个好机遇的,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总有那么一坨纸呆在你想要便便的时候……
【上师:修行的意义在于,同已知或未知的缘起赛跑。以便在事到临头时,我们能有备而来。】
PS:《生一课、死一课》分为二十余个片断,每日更新,欢迎阅读,并可以提出任何疑问~如果你阅读后觉得还行,请转发分享给你的亲朋。
微信:hetongwawa 邮箱:158232537@qq.com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