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记忆。
当叶司行告诉我他是抗争在教育前线发出质疑最强音的民众斗士的时候,我只是突然想起,曾经有个人告诉过我现实教育的无奈。
2007年夏,我只身前往福州。
福州的夏天格外炎热,我和灿走在四十度高温的柏油路上,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交谈。他手里提着我那个偌大且沉重的行李袋走在我前面,偶尔会回过头看看我是否能跟的上他的步伐。待我们到达住所时,天便开始稀稀落落的下起了小雨。
我记得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一来福州就下雨了。
那时是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后不久。我父母看到通知书上那串市重点名字过后自然落下心中那块积压三年之久的巨石。他们对三年前那件事依然心有余悸,仿佛那件事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非我这个当事人。
他们心无城府喜形于色,把心中那点装不住的兴奋整个挪到脸上泛着油光。他们也不忘和颜悦色的责怪我若是中考前夕不那么松散此时金中也说不定,我自知没那水平,如今混得个三中便是情理之中。我当然不会把这点心思说出来。人总是要有梦想,现在我有了可以让他们回想当年勇的机会,我当然选择默默不作声。
他们的精力也因这件事变得异常蓬勃。他们压抑了整整三年,就像一把干柴,被我这点小星火给彻底点燃。他们遣我去福州拜访他们的某位好友,两人好去香港逍遥快活。
而灿是那位好友的小儿子,与我同岁,知道我是这样被打发来便用眼神对我表示鄙夷。
福州与其他省会大致相同,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就我看来毫无个性可言。而且,自我踏入福州这座城市,暴雨台风便接踵而来。我在福州的短短一星期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蜗居在灿家中上网看斯诺克和他哥哥三人一同斗地主,与汕头无异。
我自然不满,灿也算尽地主之谊带我在住所附近大致走了一圈,算是平息我积压几天的怨气。我们二人撑一把伞逆风穿过几条街,便来到一所学校的铁闸门前。灿面无表情口气冷淡的告诉我这所学校就是他以后度过三年高中生活的地方,然后示意往回走。
我本想问他为什么一点兴奋都没有。我在得知被三中录取后,虽然表面看似平静但在路过三中校门口时还是忍不住的兴奋暗爽。不过想起之前父母对我说的事,还是把已经含在嘴里的话整一个吞进胃里消化成废渣。
临走时我回过头草草扫视了一下那所学校,结论是跟福州一样毫无特色。但试问哪一个学校会有特色?都是应试教育压抑学生个性的囚笼罢了。
连续几天的降水刮风把我和灿挡在家门口,因此我俩几乎终日在家中郁郁。我郁郁的是不能好好看看福州,他郁郁的是不能出门打球。于是我们时常躲在开着极低冷气的房间里裹着被子安静聊天,内容多半是周杰伦还有电影,冷场的时候就在房间里放coldplay的音乐。
看上去似乎成了莫逆之交,实际上我和他都清楚,大概是因为境遇相似年龄相仿,于是便有了惺惺相惜之情。他也终于亲口告诉我他近来遭遇的事,虽然我早已得知还是止不住替他遗憾。
其实灿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与我春风得意不同的是,他仅因0.5分之差便与市重点失之交臂。于是只能屈居在那所二批的普通高中。是出于安慰也罢是倾诉多年郁结也行,我告诉他那件使我还有我父母郁郁寡欢三年的事情。
就在三年前的初中试,我也因0.5分之差与那所全市唯一的重点初中擦肩而过。这也就算了,运气不佳的我还被分配到一所因校风极差成绩极烂而臭名昭著的初中,那里鱼龙混杂各种人都有。我当然心理不平衡,大概哭了三天一天半没吃下饭,感觉前途渺茫人生无望。亲戚冷嘲热讽,看我家笑话,还假惺惺的装出一张忧心忡忡的脸。父母不帮我,任由我在里面烂在里面浑浑噩噩。他们用烂学校也有好学生的狗屁道理麻醉我整整三年,如今我从中跳脱出来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又补充道:不过现在想起,那时被我定义为绝望的东西在此时看来却变得微不足道,人总得向前看。
灿听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抬头看了看我,我以为他又要用鄙夷的眼神攻击我但却没有。他站起身去换碟,然后又回来躺在床上缄口不语。我知道我把气氛弄尴尬了,便在那里绞尽脑汁苦思极虑如何把这凝固成黄油块的空气切开。我看着他两眼呆滞的盯着毫无看点的天花板,两瓣嘴唇一张一合,就像一尾翻着肚皮躺在鱼缸外的金鱼。
大概过了二至三首歌的时间,灿才开始说话。他说自己考不上是意料之中,差距0.5则是意料之外。这个暑假他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经常往外跑,尽量不回家。他本来以为我来了他出去的理由就变得名正言顺,结果却没日没夜的刮风下雨。
他顿了顿,大抵是这样说道:其实我曾求过我爸花几万块让我进市重点。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几万块不是大问题。但我没想到他居然死活不肯,说什么只要你有心读还在乎什么好学校坏学校。都是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师资硬件学习氛围学校重视程度这些怎么都有影响。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进去。而我就是那些人中的失败者。
灿转过头,再次用鄙夷的眼神回应我的一脸惆怅,继续说道:其实谁也不用替我可惜遗憾。说到底都是我自己的问题。谁叫我自以为是。应试教育就是这样,失败就是失败,差0.5就是0.5,你要去补这0.5就必须拿出十万倍的钱去填。这就是现实。
有多少人在那里嚷嚷这制度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最后还不是得向这该死的现实妥协。就算真有人站出来反抗那也不过是螳臂当车垂死挣扎。可能你会觉得我的观点很悲观,但仔细想想我们这些嚷嚷的人到底能改变多少。说素质教育,你说十三亿人口的素质你要靠什么去评估?没有。我不敢保证未来没有,但起码现在没有。分数学历经验就是最直接简单的审核标准。你别用那种眼神看我,我不是应试教育的捍卫者,我只是说出现实罢了。
我一直看着灿在那里发表长篇大论,没有插嘴。虽然我一直是站在反对应试教育那一方的,但我又不得不说灿说的不无道理。
也许意识到自己确实说的太多,灿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不过,既然你能从一所那么烂的学校考到一所那么好的学校,也许我也有可能考到一所超级好的大学。
我已经记不得他还说了什么,唯一记得的他这样告诉我他也可以。几天后台风消停,我把他那张装作很轻松释然的脸,连同他的应试教育论装进我返家的行李中。他依旧如我初来时那样提着我的行李走在前面一句话也不说。我与他父母话别时他也只是呆呆的看着候车厅里行色匆匆的人。最终我连再见也没对他说一声就登上那辆福州往汕头的客车,就此与福州分别。
有些城市一生只能来一次,对于我来说福州便是,虽然我不曾真正走近过他,但我想我再也不会踏入福州这座城市。
其实,每个人都是汪洋中的一个孤岛,周围全是海水,其它的岛都离你太远了,即使相邻,看得见影子,也是遥不可及。
灿再怎么对我袒露心迹,我终归只是一个过客,只是一座看似相似的岛屿。也许他就是知道这点,才会那样对我毫无保留。因为我不会对他的今后影响到什么,于我他也是。只是,当两座岛屿之间那层混淆距离的浓雾被拨开之后,语言,表情,动作等等这些作为沟通交流的讯号,在遥不可及的距离面前便显得越发疲软无力。
于是,我再没与灿联系过,他亦不曾。
2007年夏,我只身前往福州。
福州的夏天格外炎热,我和灿走在四十度高温的柏油路上,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交谈。他手里提着我那个偌大且沉重的行李袋走在我前面,偶尔会回过头看看我是否能跟的上他的步伐。待我们到达住所时,天便开始稀稀落落的下起了小雨。
我记得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一来福州就下雨了。
那时是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后不久。我父母看到通知书上那串市重点名字过后自然落下心中那块积压三年之久的巨石。他们对三年前那件事依然心有余悸,仿佛那件事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非我这个当事人。
他们心无城府喜形于色,把心中那点装不住的兴奋整个挪到脸上泛着油光。他们也不忘和颜悦色的责怪我若是中考前夕不那么松散此时金中也说不定,我自知没那水平,如今混得个三中便是情理之中。我当然不会把这点心思说出来。人总是要有梦想,现在我有了可以让他们回想当年勇的机会,我当然选择默默不作声。
他们的精力也因这件事变得异常蓬勃。他们压抑了整整三年,就像一把干柴,被我这点小星火给彻底点燃。他们遣我去福州拜访他们的某位好友,两人好去香港逍遥快活。
而灿是那位好友的小儿子,与我同岁,知道我是这样被打发来便用眼神对我表示鄙夷。
福州与其他省会大致相同,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就我看来毫无个性可言。而且,自我踏入福州这座城市,暴雨台风便接踵而来。我在福州的短短一星期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蜗居在灿家中上网看斯诺克和他哥哥三人一同斗地主,与汕头无异。
我自然不满,灿也算尽地主之谊带我在住所附近大致走了一圈,算是平息我积压几天的怨气。我们二人撑一把伞逆风穿过几条街,便来到一所学校的铁闸门前。灿面无表情口气冷淡的告诉我这所学校就是他以后度过三年高中生活的地方,然后示意往回走。
我本想问他为什么一点兴奋都没有。我在得知被三中录取后,虽然表面看似平静但在路过三中校门口时还是忍不住的兴奋暗爽。不过想起之前父母对我说的事,还是把已经含在嘴里的话整一个吞进胃里消化成废渣。
临走时我回过头草草扫视了一下那所学校,结论是跟福州一样毫无特色。但试问哪一个学校会有特色?都是应试教育压抑学生个性的囚笼罢了。
连续几天的降水刮风把我和灿挡在家门口,因此我俩几乎终日在家中郁郁。我郁郁的是不能好好看看福州,他郁郁的是不能出门打球。于是我们时常躲在开着极低冷气的房间里裹着被子安静聊天,内容多半是周杰伦还有电影,冷场的时候就在房间里放coldplay的音乐。
看上去似乎成了莫逆之交,实际上我和他都清楚,大概是因为境遇相似年龄相仿,于是便有了惺惺相惜之情。他也终于亲口告诉我他近来遭遇的事,虽然我早已得知还是止不住替他遗憾。
其实灿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与我春风得意不同的是,他仅因0.5分之差便与市重点失之交臂。于是只能屈居在那所二批的普通高中。是出于安慰也罢是倾诉多年郁结也行,我告诉他那件使我还有我父母郁郁寡欢三年的事情。
就在三年前的初中试,我也因0.5分之差与那所全市唯一的重点初中擦肩而过。这也就算了,运气不佳的我还被分配到一所因校风极差成绩极烂而臭名昭著的初中,那里鱼龙混杂各种人都有。我当然心理不平衡,大概哭了三天一天半没吃下饭,感觉前途渺茫人生无望。亲戚冷嘲热讽,看我家笑话,还假惺惺的装出一张忧心忡忡的脸。父母不帮我,任由我在里面烂在里面浑浑噩噩。他们用烂学校也有好学生的狗屁道理麻醉我整整三年,如今我从中跳脱出来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又补充道:不过现在想起,那时被我定义为绝望的东西在此时看来却变得微不足道,人总得向前看。
灿听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抬头看了看我,我以为他又要用鄙夷的眼神攻击我但却没有。他站起身去换碟,然后又回来躺在床上缄口不语。我知道我把气氛弄尴尬了,便在那里绞尽脑汁苦思极虑如何把这凝固成黄油块的空气切开。我看着他两眼呆滞的盯着毫无看点的天花板,两瓣嘴唇一张一合,就像一尾翻着肚皮躺在鱼缸外的金鱼。
大概过了二至三首歌的时间,灿才开始说话。他说自己考不上是意料之中,差距0.5则是意料之外。这个暑假他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经常往外跑,尽量不回家。他本来以为我来了他出去的理由就变得名正言顺,结果却没日没夜的刮风下雨。
他顿了顿,大抵是这样说道:其实我曾求过我爸花几万块让我进市重点。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几万块不是大问题。但我没想到他居然死活不肯,说什么只要你有心读还在乎什么好学校坏学校。都是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师资硬件学习氛围学校重视程度这些怎么都有影响。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想进去。而我就是那些人中的失败者。
灿转过头,再次用鄙夷的眼神回应我的一脸惆怅,继续说道:其实谁也不用替我可惜遗憾。说到底都是我自己的问题。谁叫我自以为是。应试教育就是这样,失败就是失败,差0.5就是0.5,你要去补这0.5就必须拿出十万倍的钱去填。这就是现实。
有多少人在那里嚷嚷这制度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最后还不是得向这该死的现实妥协。就算真有人站出来反抗那也不过是螳臂当车垂死挣扎。可能你会觉得我的观点很悲观,但仔细想想我们这些嚷嚷的人到底能改变多少。说素质教育,你说十三亿人口的素质你要靠什么去评估?没有。我不敢保证未来没有,但起码现在没有。分数学历经验就是最直接简单的审核标准。你别用那种眼神看我,我不是应试教育的捍卫者,我只是说出现实罢了。
我一直看着灿在那里发表长篇大论,没有插嘴。虽然我一直是站在反对应试教育那一方的,但我又不得不说灿说的不无道理。
也许意识到自己确实说的太多,灿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不过,既然你能从一所那么烂的学校考到一所那么好的学校,也许我也有可能考到一所超级好的大学。
我已经记不得他还说了什么,唯一记得的他这样告诉我他也可以。几天后台风消停,我把他那张装作很轻松释然的脸,连同他的应试教育论装进我返家的行李中。他依旧如我初来时那样提着我的行李走在前面一句话也不说。我与他父母话别时他也只是呆呆的看着候车厅里行色匆匆的人。最终我连再见也没对他说一声就登上那辆福州往汕头的客车,就此与福州分别。
有些城市一生只能来一次,对于我来说福州便是,虽然我不曾真正走近过他,但我想我再也不会踏入福州这座城市。
其实,每个人都是汪洋中的一个孤岛,周围全是海水,其它的岛都离你太远了,即使相邻,看得见影子,也是遥不可及。
灿再怎么对我袒露心迹,我终归只是一个过客,只是一座看似相似的岛屿。也许他就是知道这点,才会那样对我毫无保留。因为我不会对他的今后影响到什么,于我他也是。只是,当两座岛屿之间那层混淆距离的浓雾被拨开之后,语言,表情,动作等等这些作为沟通交流的讯号,在遥不可及的距离面前便显得越发疲软无力。
于是,我再没与灿联系过,他亦不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