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好景好天气
上周连续下了几场雨之后,天气就变得凉爽了,每天早起不再感觉那么的闷热。就在放了一个小长假之后,早晨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发现路两边的合欢树全开花了,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花,后来朋友告诉我说这是合欢树我才知道。花开的很漂亮,大部分都是粉红色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我心里念叨着,合欢树好熟悉的名字呀,然后突然间就想起了史铁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合欢树。那篇文章是高中时候学的一篇课文,讲到他早年插队回来之后腿残疾了,母亲整天忙着帮他找医生和妙方。有一天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捡回来一颗植物,刚开始以为是一颗含羞草,没想到后来它越长越大,竟然是一颗合欢树,于是母亲就把它移到了院子里。
几年后,母亲去世,史铁生也搬离了那个小院,再后来,史铁生去找院子里老邻居聊天时,他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都长到房高了。可惜,史铁生想摇车进小院儿倒是不能了,也不想麻烦他们背着自己去看,然后一个人摇着车慢慢的回了家。当年读到这里,心里觉得一阵心酸,想着哪一天能有机会去那个小院里看看,去瞧一瞧那颗每年都开花的合欢树。去年到北京玩的时候,那个院子没有去,倒是一个人去地坛里转了一整个下午,把里面每个角落差不多都走了个遍,想着当年史铁生摇着车也走过这些路,看过这里每一处风景,心里算是有了一丝的慰藉。
看着眼前一簇簇的合欢花,心情不自觉的就变得快乐起来。有时候想想,生活里的一些美不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嘛,它让你明白,无论到何时,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哪里都能看见美的风景。
五月算是安稳的过去了,就是月初因为房子的事情回了一趟老家,但是前前后后耽误了五天时间也没有把事情办好。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也算长了一点人生经验。终于明白在一个小地方想办好一件事到底是有多难了。各种繁琐的手续,各种无理的收费要求,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怠慢,每一项都能把你折磨的疲惫不堪。可是,你还不能发脾气,你必须好声好气的说话,礼貌的询问如何进行下一步。到最后,我都觉得自己快看破红尘了,管你们如何对待我呢,我与谁都不争,我就当做修炼了,如此安慰一下自己,倒也觉得神清气爽了。不是有句话这样说来着,你能承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你才配享受多大的幸福和快乐。
从四月份开始,晚上有了充足的时间,因为我每天五点就下班了,到家不过五点半左右。所以除去简单休息和吃饭的时间,我还有四个多小时的空闲。在我的眼中,这简直就是一笔可观的时间财富。我回顾了一下我的五月,一共读了十本书,写了八篇书评,部分书是找编辑约的,剩下的则是在图书馆借的,除了这些以外,我还抽空看了几部电影。当我总结完之后被自己给吓了一跳,这个量有点出乎了我的意料,虽然和那种一天一本书的人相比显得逊色不少。我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个月四本书,而且也不写书评之类的,但是到最后基本上都没有完成。
通过对比我发现产生这个量的原因,一是时间上的充足,二是注意力的集中,三是阅读速度的提高。读书多了以后我发现,对文字的敏感度提升了许多,一段话大致扫一眼就能理解了大概意思,而且不用回读。像小说一类的书,读起来速度更快,因为句子简单,不用太多的思考,一本300页的书睡觉前差不多就能解决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把书评写了。书读的顺了,注意力也能集中了,就算比较枯燥一点的传记类、学科类的书也能快速的读下去。
这也很好的证明了,你的时间投入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六月份可能会变得慢下来,数量说白了就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质量才是关键,而最重要的,读书则是为了学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快自身的成长。现在看书多了之后,对书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是什么书都看,开始学着自己挑好书,努力做到只读一些经典书。因此在约书的时候,也不是见到书就收入囊中,而是只选自己感兴趣的,以免浪费自己的时间成本。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深有感触。
我心里念叨着,合欢树好熟悉的名字呀,然后突然间就想起了史铁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合欢树。那篇文章是高中时候学的一篇课文,讲到他早年插队回来之后腿残疾了,母亲整天忙着帮他找医生和妙方。有一天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捡回来一颗植物,刚开始以为是一颗含羞草,没想到后来它越长越大,竟然是一颗合欢树,于是母亲就把它移到了院子里。
几年后,母亲去世,史铁生也搬离了那个小院,再后来,史铁生去找院子里老邻居聊天时,他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都长到房高了。可惜,史铁生想摇车进小院儿倒是不能了,也不想麻烦他们背着自己去看,然后一个人摇着车慢慢的回了家。当年读到这里,心里觉得一阵心酸,想着哪一天能有机会去那个小院里看看,去瞧一瞧那颗每年都开花的合欢树。去年到北京玩的时候,那个院子没有去,倒是一个人去地坛里转了一整个下午,把里面每个角落差不多都走了个遍,想着当年史铁生摇着车也走过这些路,看过这里每一处风景,心里算是有了一丝的慰藉。
看着眼前一簇簇的合欢花,心情不自觉的就变得快乐起来。有时候想想,生活里的一些美不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嘛,它让你明白,无论到何时,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哪里都能看见美的风景。
五月算是安稳的过去了,就是月初因为房子的事情回了一趟老家,但是前前后后耽误了五天时间也没有把事情办好。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也算长了一点人生经验。终于明白在一个小地方想办好一件事到底是有多难了。各种繁琐的手续,各种无理的收费要求,以及一些管理人员的怠慢,每一项都能把你折磨的疲惫不堪。可是,你还不能发脾气,你必须好声好气的说话,礼貌的询问如何进行下一步。到最后,我都觉得自己快看破红尘了,管你们如何对待我呢,我与谁都不争,我就当做修炼了,如此安慰一下自己,倒也觉得神清气爽了。不是有句话这样说来着,你能承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你才配享受多大的幸福和快乐。
从四月份开始,晚上有了充足的时间,因为我每天五点就下班了,到家不过五点半左右。所以除去简单休息和吃饭的时间,我还有四个多小时的空闲。在我的眼中,这简直就是一笔可观的时间财富。我回顾了一下我的五月,一共读了十本书,写了八篇书评,部分书是找编辑约的,剩下的则是在图书馆借的,除了这些以外,我还抽空看了几部电影。当我总结完之后被自己给吓了一跳,这个量有点出乎了我的意料,虽然和那种一天一本书的人相比显得逊色不少。我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个月四本书,而且也不写书评之类的,但是到最后基本上都没有完成。
通过对比我发现产生这个量的原因,一是时间上的充足,二是注意力的集中,三是阅读速度的提高。读书多了以后我发现,对文字的敏感度提升了许多,一段话大致扫一眼就能理解了大概意思,而且不用回读。像小说一类的书,读起来速度更快,因为句子简单,不用太多的思考,一本300页的书睡觉前差不多就能解决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把书评写了。书读的顺了,注意力也能集中了,就算比较枯燥一点的传记类、学科类的书也能快速的读下去。
这也很好的证明了,你的时间投入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六月份可能会变得慢下来,数量说白了就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质量才是关键,而最重要的,读书则是为了学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加快自身的成长。现在看书多了之后,对书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是什么书都看,开始学着自己挑好书,努力做到只读一些经典书。因此在约书的时候,也不是见到书就收入囊中,而是只选自己感兴趣的,以免浪费自己的时间成本。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对这句话,越来越深有感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