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1943—1991)
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给名为陈平。
十三岁就翘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
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
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地从台湾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接着,安定的归属却突然急转直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的死别,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知道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撼动人心。
最终,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没人知道的远方,继续以自有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
永远的三毛。
以下是《送你一匹马》的书摘
1、回娘家
有时我心情好,想发发疯,就会那么讲起来——“在台湾,我的爸爸妈妈住在靠海不远的乡下,四周不是花田就是水稻田,我的娘家是中国式的老房子,房子就在田中间,没有围墙,只有一丛丛竹子将我们隐在里面,虽然有自来水,可是后院那口井仍是活的,夏天西瓜都冰镇在井里浮着。
”每当我回娘家时,要先下计程车,再走细细长长的泥巴路回去,我妈妈就站在晒谷场上喊我的小名,她的背后是袅袅炊烟,总是黄昏才能到家,因为路远——“
这种话题有时竟会说了一顿饭那么长,直到我什么也讲尽了,包括夏夜将娘家的竹子床搬到大榕树下去睡觉,清早去林中挖竹笋,午间到附近的小河去放水牛,还在手绢里包着萤火虫跟侄女们静听蛙鸣的夜声,白色的花香总在黑暗中淡淡的飘过来——
我所憧憬的乡下娘家,除了那份悠闲平和之外,自然也包括了对于生活全然释放的渴望和向往。妈妈在的乡下,女儿好似比较有安全感,家事即使完全不做,吃饭时照样自在的很,这边是娘家和婆家的不同了。
2、梦里不知身是客
我喜欢,将读书当做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
念书不为任何人,包括食谱在内。念书只为自己高兴。
不太向人借书回家。借的书是来宾,唯恐招待不周,看来看去就是一本纸,小心翼翼翻完它,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能入化境。
也不喜欢人向我借书。每的好书,一次购买十本,有求借者,赠书一本,宾主欢喜。
我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
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偏要二分。其实行路时更可兼读书,候机室里看一本阿嘉莎 克里斯蒂,时光飞逝。
再回来说图书馆。
知道俞大纲先生藏书,是在文化大学戏剧系国剧组的书馆里。初次去,发觉《红楼梦》类书籍旁边放的居然是俞先生骨灰一盒,涔然心惊,默立良久,这才开柜取书。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常听人随口说,拓芜的白话写的顺口,天文天心丁亚民只是才情,却没有人平心静气的想一想,这群群文字工作者,私底下念了多少多少本书。天下万事的成就,都不是偶然,当然,读书之外,那份生来的敏锐和直觉却是天生的,强求不得,苦读亦不得。
过年了,本想寄一些书给朋友们,算作想念的表示。父亲说你千万不要那么好意,打麻将的人新年收到书不恨死你才怪。
这个世界的色彩与客观,也在于每一个人对价值的看法和野心都大异其趣。有人爱书,有人怕输,一场人生,输赢之间变成了竟兽场。
竞争不适合我的体质,那份十彩喧哗叫人神经衰弱而且要的胃溃疡。书不和人争,安安静静的,虽然书里也有争得死去活来的真生命,可是不是跟看书人争。
但愿废耕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啊!
3、照样为谁升起
一直在想:如果周末能够逛逛时装店,想来会是一种女人的幸福吧!哪怕不买,看看试试也是很快乐的,那么遥远的回忆了,想起来觉得很奢侈。
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火车缓慢地带动,窗外留着过去的风景,在生命的情调上来说是极浪漫的。火车绝对不同于飞机,只因她的风景仍在人间。
火车里,每一张脸,都有它隐藏的故事,这群一如我一般普通的人,是不是也有隐藏的悲喜?是不是一生里,曾经也有过几次,在深夜里过活不下去的念头?
4、一生的战役
妈妈,她是伟大的,这个二十岁就成婚的妇人,为了我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为丈夫儿女的俘虏。她不要求任何事情、包括我的缺点、任性、失败和光荣,她都接受。在她的心愿里,只要儿女健康、快乐、早睡、多吃、婚姻美满,就是一个母亲的满足了。
我知道,爸爸,你最爱我,也最恨我,我们之间一生的冲突,一次又一次深深地伤害到彼此,不懂得保护,更不肯各自有所退让。你一向很注意我,从小到大,我逃不过你的那声叹气,逃不掉你不说我而我知道的失望,更永远逃不开你对我用念力的那种遥控,天涯海角,也逃不出。
这封信,爸爸,你今天早晨留给我文章的评语,是我突然一下失去了生的兴趣。跟你打了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协,不肯认输,艰苦的打了又打,却在完全没有一点防备的心理下,战役消失了,不见了。一切烟消云散——和平了。那个战场上,留下的是一些微微生锈的刀枪,我的假想敌呢?他成了朋友,悄悄上班去了。
十三岁就翘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
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
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地从台湾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接着,安定的归属却突然急转直下,与挚爱的荷西锥心的死别,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知道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撼动人心。
最终,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逃离到没人知道的远方,继续以自有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
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
永远的三毛。
以下是《送你一匹马》的书摘
1、回娘家
有时我心情好,想发发疯,就会那么讲起来——“在台湾,我的爸爸妈妈住在靠海不远的乡下,四周不是花田就是水稻田,我的娘家是中国式的老房子,房子就在田中间,没有围墙,只有一丛丛竹子将我们隐在里面,虽然有自来水,可是后院那口井仍是活的,夏天西瓜都冰镇在井里浮着。
”每当我回娘家时,要先下计程车,再走细细长长的泥巴路回去,我妈妈就站在晒谷场上喊我的小名,她的背后是袅袅炊烟,总是黄昏才能到家,因为路远——“
这种话题有时竟会说了一顿饭那么长,直到我什么也讲尽了,包括夏夜将娘家的竹子床搬到大榕树下去睡觉,清早去林中挖竹笋,午间到附近的小河去放水牛,还在手绢里包着萤火虫跟侄女们静听蛙鸣的夜声,白色的花香总在黑暗中淡淡的飘过来——
我所憧憬的乡下娘家,除了那份悠闲平和之外,自然也包括了对于生活全然释放的渴望和向往。妈妈在的乡下,女儿好似比较有安全感,家事即使完全不做,吃饭时照样自在的很,这边是娘家和婆家的不同了。
2、梦里不知身是客
我喜欢,将读书当做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
念书不为任何人,包括食谱在内。念书只为自己高兴。
不太向人借书回家。借的书是来宾,唯恐招待不周,看来看去就是一本纸,小心翼翼翻完它,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能入化境。
也不喜欢人向我借书。每的好书,一次购买十本,有求借者,赠书一本,宾主欢喜。
我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
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偏要二分。其实行路时更可兼读书,候机室里看一本阿嘉莎 克里斯蒂,时光飞逝。
再回来说图书馆。
知道俞大纲先生藏书,是在文化大学戏剧系国剧组的书馆里。初次去,发觉《红楼梦》类书籍旁边放的居然是俞先生骨灰一盒,涔然心惊,默立良久,这才开柜取书。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常听人随口说,拓芜的白话写的顺口,天文天心丁亚民只是才情,却没有人平心静气的想一想,这群群文字工作者,私底下念了多少多少本书。天下万事的成就,都不是偶然,当然,读书之外,那份生来的敏锐和直觉却是天生的,强求不得,苦读亦不得。
过年了,本想寄一些书给朋友们,算作想念的表示。父亲说你千万不要那么好意,打麻将的人新年收到书不恨死你才怪。
这个世界的色彩与客观,也在于每一个人对价值的看法和野心都大异其趣。有人爱书,有人怕输,一场人生,输赢之间变成了竟兽场。
竞争不适合我的体质,那份十彩喧哗叫人神经衰弱而且要的胃溃疡。书不和人争,安安静静的,虽然书里也有争得死去活来的真生命,可是不是跟看书人争。
但愿废耕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啊!
3、照样为谁升起
一直在想:如果周末能够逛逛时装店,想来会是一种女人的幸福吧!哪怕不买,看看试试也是很快乐的,那么遥远的回忆了,想起来觉得很奢侈。
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火车缓慢地带动,窗外留着过去的风景,在生命的情调上来说是极浪漫的。火车绝对不同于飞机,只因她的风景仍在人间。
火车里,每一张脸,都有它隐藏的故事,这群一如我一般普通的人,是不是也有隐藏的悲喜?是不是一生里,曾经也有过几次,在深夜里过活不下去的念头?
4、一生的战役
妈妈,她是伟大的,这个二十岁就成婚的妇人,为了我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为丈夫儿女的俘虏。她不要求任何事情、包括我的缺点、任性、失败和光荣,她都接受。在她的心愿里,只要儿女健康、快乐、早睡、多吃、婚姻美满,就是一个母亲的满足了。
我知道,爸爸,你最爱我,也最恨我,我们之间一生的冲突,一次又一次深深地伤害到彼此,不懂得保护,更不肯各自有所退让。你一向很注意我,从小到大,我逃不过你的那声叹气,逃不掉你不说我而我知道的失望,更永远逃不开你对我用念力的那种遥控,天涯海角,也逃不出。
这封信,爸爸,你今天早晨留给我文章的评语,是我突然一下失去了生的兴趣。跟你打了一生一世的仗不肯妥协,不肯认输,艰苦的打了又打,却在完全没有一点防备的心理下,战役消失了,不见了。一切烟消云散——和平了。那个战场上,留下的是一些微微生锈的刀枪,我的假想敌呢?他成了朋友,悄悄上班去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