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思维
昨天开始读《南渡北归》的《南渡》。在序章中读到,原属西北军冯玉祥麾下的宋哲元,在中原大战失败后,1931年被时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收编,改为隶属于南京中央政府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辖冯治安、张自忠两个师。当时,29军寄人篱下,军费稀薄,官兵衣衫褴褛,形同乞丐。饥寒交迫的宋哲元,做梦都想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以便日后可以东山再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张学良退守关内,东三省沦陷,整个西北、华北局势变得立刻严峻起来。1932年,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宋哲元为察哈尔省主席兼29军军长。
借乱世时机,宋哲元打着抗日备战的旗号截留中央关税、盐税、铁路交通税等诸多税收,扩充军备。由原来的两个师,扩张到五个师,四个旅,总兵力约10万。其手下诸多将领也分居行政要职。如,冯治安兼任河北省主席;张自忠兼任天津市市长等。
而蒋总统对于这块儿“特殊”的领土,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毫无权力可言。羽翼丰满后的宋哲元,对于故宫文物南迁,白银南运等关系国家民族大是大非的问题,也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当时,日本外务省就称宋哲元集团为“宋哲元政权”,由此可见宋哲元当时的不可一世。
从传统统治阶级的立场考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身为“天子”的蒋委员长对宋哲元,一定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所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总统对于在前线浴血奋战的29军将士的态度也就好理解了,包括从一开调宋哲元驻防察哈尔,无非都是想借日本人的手,不费自己的一兵一卒来铲除异己罢了。这种思路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即使是在国共合作时,蒋对于中共部队也存在着的种种刁难与不配合行为。
说到底,打从清末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中国的统治阶级,几乎都是军阀出身或与军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历史上,历来改朝换代,也几乎都与军阀有关。而上了台的大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必然要削除“同类”把“人人天下”变成“自家天下”。温和的,像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血腥的,像明太祖的屠戮功臣、康熙朝的平定“三藩”。
对于一个出身军阀系统的蒋总统来说,又怎么可能让他脱离他骨子里那种“家天下”的思想呢?或许,直到后来蒋经国执政台湾时,才把这种军阀思维从脑中抹去吧……
军阀思维,这种固步自封的想问题的方式,对个人、对“团体”,应该都是可怕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的张学良退守关内,东三省沦陷,整个西北、华北局势变得立刻严峻起来。1932年,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宋哲元为察哈尔省主席兼29军军长。
借乱世时机,宋哲元打着抗日备战的旗号截留中央关税、盐税、铁路交通税等诸多税收,扩充军备。由原来的两个师,扩张到五个师,四个旅,总兵力约10万。其手下诸多将领也分居行政要职。如,冯治安兼任河北省主席;张自忠兼任天津市市长等。
而蒋总统对于这块儿“特殊”的领土,无论政治还是军事,都毫无权力可言。羽翼丰满后的宋哲元,对于故宫文物南迁,白银南运等关系国家民族大是大非的问题,也不把中央政府放在眼里。当时,日本外务省就称宋哲元集团为“宋哲元政权”,由此可见宋哲元当时的不可一世。
从传统统治阶级的立场考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身为“天子”的蒋委员长对宋哲元,一定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所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总统对于在前线浴血奋战的29军将士的态度也就好理解了,包括从一开调宋哲元驻防察哈尔,无非都是想借日本人的手,不费自己的一兵一卒来铲除异己罢了。这种思路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即使是在国共合作时,蒋对于中共部队也存在着的种种刁难与不配合行为。
说到底,打从清末开始,一直到民国结束,中国的统治阶级,几乎都是军阀出身或与军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历史上,历来改朝换代,也几乎都与军阀有关。而上了台的大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必然要削除“同类”把“人人天下”变成“自家天下”。温和的,像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血腥的,像明太祖的屠戮功臣、康熙朝的平定“三藩”。
对于一个出身军阀系统的蒋总统来说,又怎么可能让他脱离他骨子里那种“家天下”的思想呢?或许,直到后来蒋经国执政台湾时,才把这种军阀思维从脑中抹去吧……
军阀思维,这种固步自封的想问题的方式,对个人、对“团体”,应该都是可怕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