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是一个思想犯。
对不起,我是一个思想犯。
悍客罗
思想是个危险的东西,因为你想得多,所以比别人危险。
你不相信别人,你觉得一切都是骗人的,所有表象都只是一种掩饰,所有理由都是借口。满口仁义道德,往往暗地里男盗女娼;看起来宽厚仁慈,不过是伪善的嘴脸;眼泪藏不住凶心,笑容掩不住利欲。
你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可你也知道,长着长着,经过社会的磨砺,人际的教化,慢慢的——一个成熟而圆滑的人渐露雏形。
你小时候喜欢刘备,觉着他仁慈;可现在你知道,他和曹操一样,同是混天下的枭雄。只不过一个白脸显得奸诈,一个黄脸堆着假笑。刘备的眼泪和曹操的狠话是一个道理,而且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后一个赤裸裸的说了出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你看看,刘备用知遇收买得诸葛亮鞠躬尽瘁,用义气赚到关羽张飞死于非命,留一个废物儿子当作圣主贻害无穷;他用眼泪哄得鲁肃献出荆州,用柔情赚的孙小妹弃家离国,更不用说为了他杀妻待客的路人甲。
当然,不是说刘备这样做就是错,只是让人觉得既然都是军阀,何必装作万世明主的样子招摇过市,赚多少后世看客的眼泪。
你看看曹操,从小就不是好鸟,而且持之以恒,可以说是将无耻进行到底的典范。
其实大凡历史上有些作为的人物,没几个不是手沾鲜血脸厚心黑的狠角色。礼义廉耻不过是一面大旗,就看你会不会扯了。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某些特殊时期的历史更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然后把异己意见一把火烧掉(实在不行就把人也杀掉,焚书坑儒的事历来还少吗),于是统一口径——待无知后人孜孜考证时,还信誓旦旦恬不知耻的举出证据大言不惭道:看!历史上一直是这么写的,这就是证据。
你想想李世民,一直是有口皆碑的有道明君,和康熙、汉武并称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圣帝。可其实臭名昭著的玄武门事变,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完全是蓄谋已久的既成事实;然后在事件陈述上曲笔一弯,改成迫不得已正当防卫。赵匡胤不也是黄袍加身之后迫不得已,杯酒释兵权之后情非得已,家天下之后狡兔死走狗烹——只不过他留了一手,只是削兵权,不像朱元璋一把火烧了功臣旧部。
仔细想想,朱元璋和刘邦是一样的流氓出身,而且行事方法也很类似;李世民为了个人发展屠戮兄弟,和曹操所谓的不择手段其实也如出一辙。至于满人康熙,自称万世圣帝,文字狱却愈演愈烈,其它一些施政方针其实和雍正没多大区别,但雍正皇帝比较露骨,所以落得一世恶名——至于文辞不通的乾隆,更是附庸风雅的反面教材,他自鸣得意的滥诗实在不怎么样,居然还以数量第一跟陆游媲美。
这样看,作大臣的风险就更大了——你尽忠职守,也许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你罢黜归田,你口口声声皇恩浩荡,却只能狼狈不堪的告老还乡;你胆敢犯颜直谏,实在是自找苦吃,看看海瑞,一辈子不招人待见,长年处在贫困线以下,临老快死了给个宰相当当,却落得死而无棺;你若突发奇想,居然想要改革,那可掀翻天了——皇帝的姨妈姑妈亲妈挨个天天抱怨你,皇帝不烦你都烦了,你看看王安石,难道说变法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为了国富民强,却落得众叛亲离老死钟山。
相反,你看看那些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即使最后东窗事发杀鸡儆猴,就像和绅——也仿佛万人景仰不枉此生,连继位的嘉庆皇帝也要依赖缴没他的家财充实国库。晏子改道也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齐景公派晏子治理东阿,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三年下来城镇富足人民安康,却遭到权贵豪强的毁谤,恶名远扬朝野,于是齐景公要治他的罪;又过三年,晏子反其道而行,加重赋税,巴结权贵,剥削人民,笼络奸馋,结果声名远播,皇宫内外无不知道有一个晏子行政有方。
所以说,很多时候,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
历史,就是一个说法——但是嘴不在你我身上。
还有一些想法,不足为外人道也,只能道一声抱歉——
对不起,我是一个思想犯。
悍客罗
思想是个危险的东西,因为你想得多,所以比别人危险。
你不相信别人,你觉得一切都是骗人的,所有表象都只是一种掩饰,所有理由都是借口。满口仁义道德,往往暗地里男盗女娼;看起来宽厚仁慈,不过是伪善的嘴脸;眼泪藏不住凶心,笑容掩不住利欲。
你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可你也知道,长着长着,经过社会的磨砺,人际的教化,慢慢的——一个成熟而圆滑的人渐露雏形。
你小时候喜欢刘备,觉着他仁慈;可现在你知道,他和曹操一样,同是混天下的枭雄。只不过一个白脸显得奸诈,一个黄脸堆着假笑。刘备的眼泪和曹操的狠话是一个道理,而且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后一个赤裸裸的说了出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你看看,刘备用知遇收买得诸葛亮鞠躬尽瘁,用义气赚到关羽张飞死于非命,留一个废物儿子当作圣主贻害无穷;他用眼泪哄得鲁肃献出荆州,用柔情赚的孙小妹弃家离国,更不用说为了他杀妻待客的路人甲。
当然,不是说刘备这样做就是错,只是让人觉得既然都是军阀,何必装作万世明主的样子招摇过市,赚多少后世看客的眼泪。
你看看曹操,从小就不是好鸟,而且持之以恒,可以说是将无耻进行到底的典范。
其实大凡历史上有些作为的人物,没几个不是手沾鲜血脸厚心黑的狠角色。礼义廉耻不过是一面大旗,就看你会不会扯了。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某些特殊时期的历史更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然后把异己意见一把火烧掉(实在不行就把人也杀掉,焚书坑儒的事历来还少吗),于是统一口径——待无知后人孜孜考证时,还信誓旦旦恬不知耻的举出证据大言不惭道:看!历史上一直是这么写的,这就是证据。
你想想李世民,一直是有口皆碑的有道明君,和康熙、汉武并称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圣帝。可其实臭名昭著的玄武门事变,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完全是蓄谋已久的既成事实;然后在事件陈述上曲笔一弯,改成迫不得已正当防卫。赵匡胤不也是黄袍加身之后迫不得已,杯酒释兵权之后情非得已,家天下之后狡兔死走狗烹——只不过他留了一手,只是削兵权,不像朱元璋一把火烧了功臣旧部。
仔细想想,朱元璋和刘邦是一样的流氓出身,而且行事方法也很类似;李世民为了个人发展屠戮兄弟,和曹操所谓的不择手段其实也如出一辙。至于满人康熙,自称万世圣帝,文字狱却愈演愈烈,其它一些施政方针其实和雍正没多大区别,但雍正皇帝比较露骨,所以落得一世恶名——至于文辞不通的乾隆,更是附庸风雅的反面教材,他自鸣得意的滥诗实在不怎么样,居然还以数量第一跟陆游媲美。
这样看,作大臣的风险就更大了——你尽忠职守,也许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你罢黜归田,你口口声声皇恩浩荡,却只能狼狈不堪的告老还乡;你胆敢犯颜直谏,实在是自找苦吃,看看海瑞,一辈子不招人待见,长年处在贫困线以下,临老快死了给个宰相当当,却落得死而无棺;你若突发奇想,居然想要改革,那可掀翻天了——皇帝的姨妈姑妈亲妈挨个天天抱怨你,皇帝不烦你都烦了,你看看王安石,难道说变法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为了国富民强,却落得众叛亲离老死钟山。
相反,你看看那些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即使最后东窗事发杀鸡儆猴,就像和绅——也仿佛万人景仰不枉此生,连继位的嘉庆皇帝也要依赖缴没他的家财充实国库。晏子改道也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齐景公派晏子治理东阿,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三年下来城镇富足人民安康,却遭到权贵豪强的毁谤,恶名远扬朝野,于是齐景公要治他的罪;又过三年,晏子反其道而行,加重赋税,巴结权贵,剥削人民,笼络奸馋,结果声名远播,皇宫内外无不知道有一个晏子行政有方。
所以说,很多时候,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
历史,就是一个说法——但是嘴不在你我身上。
还有一些想法,不足为外人道也,只能道一声抱歉——
对不起,我是一个思想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