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刘若英的散文
你过得好吗
你曾经是我第一个听众,也是我唯一的听众。曾经,只有你愿意听我唱歌,而且百听不厌。虽然我唱来唱去都是那一首《绿岛小夜曲》。你走了已经三年多了,我一直很想问你:"你好吗?"
我吗......我很好!
你走后的这几年,家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变化,你房间里的那些旧报纸还在,你偷藏起来的巧克力也还是没人敢动它。甚至,甚至你的漱口杯上的牙膏残迹,都没人舍得洗掉。逢年过节,餐桌上还是你爱吃的那几道菜。那条你疼爱的名叫嘟嘟的狗,依旧每天都混到很晚才回来。人和狗,都行程如常,装作你未曾离开过。房间空气里也还留有一点点只有我才能闻得到的,你常用的发油的味道。那曾经是我最受不了的味道,但是如今我却连窗都舍不得开,深怕它一不小心就跟你一起溜出家门,消失在微风里。
从小你最疼爱我,虽然我老是跟你怄气,甚至四岁时就被你骂得只拎了一把牙刷离家出走。你急着要老佣人出去找我。当时我觉得我走了很远很久,好像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后来才发现,那其实只是家的那条巷子口。而现在我常到离家很远很远的世界各地,我才发现,其实我一直没能离开你。
婆婆很好,跟以前一样,爱画画,爱做菜,只是少了你替她在画上题字,也没有你嫌她肉炖得不够烂了。她有了一些白发,多了一些叹息,常常在电视机面前就睡着了。可我要她上床睡时,她又会跟我坚持说她根本没睡。我还是一样的臭脾气,难得回家一次,就惹她生气。大多数的时候,她是说不过我的,然后就会气着说我像极了你。那时,我特别地想你,特别想哭。因为这个世界上跟我最像的人,已经不在了。
你走了后,我学会了在你的照片前自言自语。更过分的是,我还常常把婆婆放在供桌上给你的零食拿走。我相信你一定已经尝过了。也谢谢你,每次过年,我赌博输钱时,只要心里默念着你,我就一定能赢回来。这几年对我而言是蛮辛苦的,当然也有些收获。但是自己心里很明白,身体跟心理都大不如前了。
记得小时侯你总说我还小,于是我就会踮起脚尖跟你说"我已经是大人了",你笑着说"别急着长大......别急着长大"。现在我真的长大了,而且好像是忽然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我想跟你说"长大真不好"。别人不再把我当孩子,我不能随便闹情绪,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开始要对别人负责。更不能随便就哭。但是其实我还没准备好,我只是硬撑,假装自己可以。如果你不曾离开,我又何须长大呢?我可以一直做你身旁那个骄纵、不顾一切的小孙女。
真的很想问你,你过得好吗?你那里冷不冷?我们烧给你的纸钱够不够用?家里先走的那些老佣人有没有陪着你?你一定没想过爱唱歌给你听的我,今天能站在这里唱歌给那么多人听吧!你一再嘱咐我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生性愚钝,不知道能为国家做什么,但是起码我做每一件工作,我都尽量全心全意,包括今天站在这里唱歌。
我并不知道我会继续唱多久,但是我知道,你永远是我最后一个听众。
公公,你过得好吗?我真的很想你。
流年往事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我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
父亲是一个过分幽默浪漫的人,天塌下来的事,他都可以一笑置之。和错了一个字会自行补写一行的母亲非常不一样。母亲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她的每一个今天,可以说都是为了明天做准备。她又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有时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据说我姐出水痘的那一天,她跑去照顾亲戚家发烧的女儿,认为这样才是周到。
但这种周到发挥到极致,就是两人的压力了。我爸回家进门不愿意脱鞋,对有洁癖的妈妈是很大的威胁,但是她又不忍心改变丈夫的习惯,于是下班时间一到,她会沿着爸爸从门口到房间的路线铺上毛巾,以防地板弄脏。
爸爸的不羁性格,让他在还很年轻时就放下海军不做,拿了十万元退役金,开了间“作家咖啡屋”。“作家咖啡屋”,来的不是作家就是文学爱好者,爸爸遇见了,都转身跟妈说“不能收钱”,这样的生意自然是不得善终的。接着他又开了家电影公司,投资了一部据说很前卫的电影,叫《不敢跟你讲》,女主角是归亚蕾。但因为内容涉及师生恋而被禁演。拍了部不能上映的电影,自然就不是投资,而是相当于把钱丢进水里。
[同船渡的情分]
离开对方之后,父母各自都有其他的婚姻,这也合理,但这么多年来,我倒是没有在我爸妈口里听到他们对对方有任何恶言。老家房子被国防部收回后,爸爸只得独自搬出去住,但对一个老男人来说,生活上的琐碎事打理起来较费周章。我打了求救电话给妈,二十分钟内,她穿着短裤,带着一堆工具,出现在我爸的新家。她戴上老花眼镜,没什么台词,动手帮我爸洗冰箱、刷地板……爸爸站在旁边,突然说了一句:“树兰,谢谢你。”妈头也没抬,“都是为了我女儿啊!”那坚持“周到”的底下,也许还有“曾经同船渡”的情分。
过后有次我爸打电话给我,问我平常送去的蔬菜色拉在哪里买的?他找遍了各个超级市场都找不到。我有点得意地说,那买不到,因为那是我妈做的爱心色拉,但我妈出国了,暂不供应!我把此事转告了妈妈,从此她做色拉都做两份。
[我家的“易副官”]
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我不是很确定。家里其他的人都喊他“易副官”。一直到我走进他的告别仪式现场之前,我都以为他的全名就叫“易副官”。
他就住在我家前院的那间小房间里,什么人来来去去、进出我家,都必须经过他的窗口。易副官很瘦,又黑,三分头,却掩不住灰白交错的发色。他常常叼根烟坐在他那小房间的窗口,竖着耳朵等我公公的指令。
传说曾祖父时代,他十三岁就在湖南老家担任所谓“家仆”。而后我公公去上学,他的职务就变成书童,每天跟着公公去学堂,旁边一站就是一上午,等着公公放学。黄埔军校开办,公公决定从军。于是,易就也跟着去从军。公公报效国家,易副官报效的是我公公。
离开黄埔后,公公去了俄国念书,易无法跟去,就在家乡等他回来。公公留学回国,生了我爸爸,他就成了我爸爸的保姆,我叔叔诞生,他就变成了我叔叔的保姆;后来公公撤退到台湾,家里有了姑姑,当然他就是我姑姑的保姆。一直到连孙少爷孙小姐都长大了,易摇身一变,又成了家里掌厨的,因为只有他能做出一手地道的湖南家乡菜。
我搬来跟祖父母住的时候,我三岁,他六十八岁。从那一天起,他的新任务,就是当我的保姆。我的公主床头后面是一个小小窗户,每天早上我不需要闹钟,易会在那个窗口后头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早餐啊?咸面包?菠萝的?还是肉松的?还是稀饭?烧饼?通常他还没有念完,隔壁的窗口就会出现一个声音—————我婆婆,“易副官,不准那么宠她,哪有每天问的!”即便如此,他还是每天都这样问,然后我才起床。我的小学就在我家后头,他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就像他当年陪公公去学堂一样。
爸爸是船长,跑远洋的,两三年才回来一次。终于,那帅气的船长爸爸回来了。婆婆告诉他说,易帮我买了辆自行车。瞬息间,爸爸突然翻脸,说不可以,第一,危险;第二,不可以宠我,怎么可以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第三,就算要买也不能是易买。他立刻叫家里佣人把车丢出去。就在爸爸无休止大发雷霆的时候,突然易的声音从屋外出现了。他隔着纱窗大怒说:“你小时候就多乖啊?还不是成天跟人打架?你就会骂,孩子你带过几天?”爸爸住口了,因为他知道,易说的都是事实。
我一直不知道易的身体不好,我只记得他老咳嗽。有天早上他送我去学校后,说去看病,就再也没有回来。再两个月,一个暑假天,我躺在易那张铺着凉席的床上,光着脚丫。他还没有回来,他是那个下午走的。
他的桌上有一张照片,易常常望着它发呆。照片上的人留着长发。我问过他,他说是家乡的媳妇。两个人没有见过几次面就结婚了。然后,他就来了台湾。他说得很平静,然后转过身去把床垫翻过来给我看,藏着一叠叠扎好的十元大钞。他说很快他就会回去,到时再和她过好日子……
易出殡的那一天,我们全家戴孝,我公公带着全体老老小小,下跪向他磕头。他是家仆、是书童、是副官、是管家、是保姆、是大厨,是我永远的亲人和老师
你曾经是我第一个听众,也是我唯一的听众。曾经,只有你愿意听我唱歌,而且百听不厌。虽然我唱来唱去都是那一首《绿岛小夜曲》。你走了已经三年多了,我一直很想问你:"你好吗?"
我吗......我很好!
你走后的这几年,家里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变化,你房间里的那些旧报纸还在,你偷藏起来的巧克力也还是没人敢动它。甚至,甚至你的漱口杯上的牙膏残迹,都没人舍得洗掉。逢年过节,餐桌上还是你爱吃的那几道菜。那条你疼爱的名叫嘟嘟的狗,依旧每天都混到很晚才回来。人和狗,都行程如常,装作你未曾离开过。房间空气里也还留有一点点只有我才能闻得到的,你常用的发油的味道。那曾经是我最受不了的味道,但是如今我却连窗都舍不得开,深怕它一不小心就跟你一起溜出家门,消失在微风里。
从小你最疼爱我,虽然我老是跟你怄气,甚至四岁时就被你骂得只拎了一把牙刷离家出走。你急着要老佣人出去找我。当时我觉得我走了很远很久,好像已经到了世界的尽头,后来才发现,那其实只是家的那条巷子口。而现在我常到离家很远很远的世界各地,我才发现,其实我一直没能离开你。
婆婆很好,跟以前一样,爱画画,爱做菜,只是少了你替她在画上题字,也没有你嫌她肉炖得不够烂了。她有了一些白发,多了一些叹息,常常在电视机面前就睡着了。可我要她上床睡时,她又会跟我坚持说她根本没睡。我还是一样的臭脾气,难得回家一次,就惹她生气。大多数的时候,她是说不过我的,然后就会气着说我像极了你。那时,我特别地想你,特别想哭。因为这个世界上跟我最像的人,已经不在了。
你走了后,我学会了在你的照片前自言自语。更过分的是,我还常常把婆婆放在供桌上给你的零食拿走。我相信你一定已经尝过了。也谢谢你,每次过年,我赌博输钱时,只要心里默念着你,我就一定能赢回来。这几年对我而言是蛮辛苦的,当然也有些收获。但是自己心里很明白,身体跟心理都大不如前了。
记得小时侯你总说我还小,于是我就会踮起脚尖跟你说"我已经是大人了",你笑着说"别急着长大......别急着长大"。现在我真的长大了,而且好像是忽然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我想跟你说"长大真不好"。别人不再把我当孩子,我不能随便闹情绪,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开始要对别人负责。更不能随便就哭。但是其实我还没准备好,我只是硬撑,假装自己可以。如果你不曾离开,我又何须长大呢?我可以一直做你身旁那个骄纵、不顾一切的小孙女。
真的很想问你,你过得好吗?你那里冷不冷?我们烧给你的纸钱够不够用?家里先走的那些老佣人有没有陪着你?你一定没想过爱唱歌给你听的我,今天能站在这里唱歌给那么多人听吧!你一再嘱咐我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生性愚钝,不知道能为国家做什么,但是起码我做每一件工作,我都尽量全心全意,包括今天站在这里唱歌。
我并不知道我会继续唱多久,但是我知道,你永远是我最后一个听众。
公公,你过得好吗?我真的很想你。
流年往事
[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我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
父亲是一个过分幽默浪漫的人,天塌下来的事,他都可以一笑置之。和错了一个字会自行补写一行的母亲非常不一样。母亲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她的每一个今天,可以说都是为了明天做准备。她又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有时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据说我姐出水痘的那一天,她跑去照顾亲戚家发烧的女儿,认为这样才是周到。
但这种周到发挥到极致,就是两人的压力了。我爸回家进门不愿意脱鞋,对有洁癖的妈妈是很大的威胁,但是她又不忍心改变丈夫的习惯,于是下班时间一到,她会沿着爸爸从门口到房间的路线铺上毛巾,以防地板弄脏。
爸爸的不羁性格,让他在还很年轻时就放下海军不做,拿了十万元退役金,开了间“作家咖啡屋”。“作家咖啡屋”,来的不是作家就是文学爱好者,爸爸遇见了,都转身跟妈说“不能收钱”,这样的生意自然是不得善终的。接着他又开了家电影公司,投资了一部据说很前卫的电影,叫《不敢跟你讲》,女主角是归亚蕾。但因为内容涉及师生恋而被禁演。拍了部不能上映的电影,自然就不是投资,而是相当于把钱丢进水里。
[同船渡的情分]
离开对方之后,父母各自都有其他的婚姻,这也合理,但这么多年来,我倒是没有在我爸妈口里听到他们对对方有任何恶言。老家房子被国防部收回后,爸爸只得独自搬出去住,但对一个老男人来说,生活上的琐碎事打理起来较费周章。我打了求救电话给妈,二十分钟内,她穿着短裤,带着一堆工具,出现在我爸的新家。她戴上老花眼镜,没什么台词,动手帮我爸洗冰箱、刷地板……爸爸站在旁边,突然说了一句:“树兰,谢谢你。”妈头也没抬,“都是为了我女儿啊!”那坚持“周到”的底下,也许还有“曾经同船渡”的情分。
过后有次我爸打电话给我,问我平常送去的蔬菜色拉在哪里买的?他找遍了各个超级市场都找不到。我有点得意地说,那买不到,因为那是我妈做的爱心色拉,但我妈出国了,暂不供应!我把此事转告了妈妈,从此她做色拉都做两份。
[我家的“易副官”]
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我不是很确定。家里其他的人都喊他“易副官”。一直到我走进他的告别仪式现场之前,我都以为他的全名就叫“易副官”。
他就住在我家前院的那间小房间里,什么人来来去去、进出我家,都必须经过他的窗口。易副官很瘦,又黑,三分头,却掩不住灰白交错的发色。他常常叼根烟坐在他那小房间的窗口,竖着耳朵等我公公的指令。
传说曾祖父时代,他十三岁就在湖南老家担任所谓“家仆”。而后我公公去上学,他的职务就变成书童,每天跟着公公去学堂,旁边一站就是一上午,等着公公放学。黄埔军校开办,公公决定从军。于是,易就也跟着去从军。公公报效国家,易副官报效的是我公公。
离开黄埔后,公公去了俄国念书,易无法跟去,就在家乡等他回来。公公留学回国,生了我爸爸,他就成了我爸爸的保姆,我叔叔诞生,他就变成了我叔叔的保姆;后来公公撤退到台湾,家里有了姑姑,当然他就是我姑姑的保姆。一直到连孙少爷孙小姐都长大了,易摇身一变,又成了家里掌厨的,因为只有他能做出一手地道的湖南家乡菜。
我搬来跟祖父母住的时候,我三岁,他六十八岁。从那一天起,他的新任务,就是当我的保姆。我的公主床头后面是一个小小窗户,每天早上我不需要闹钟,易会在那个窗口后头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早餐啊?咸面包?菠萝的?还是肉松的?还是稀饭?烧饼?通常他还没有念完,隔壁的窗口就会出现一个声音—————我婆婆,“易副官,不准那么宠她,哪有每天问的!”即便如此,他还是每天都这样问,然后我才起床。我的小学就在我家后头,他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就像他当年陪公公去学堂一样。
爸爸是船长,跑远洋的,两三年才回来一次。终于,那帅气的船长爸爸回来了。婆婆告诉他说,易帮我买了辆自行车。瞬息间,爸爸突然翻脸,说不可以,第一,危险;第二,不可以宠我,怎么可以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第三,就算要买也不能是易买。他立刻叫家里佣人把车丢出去。就在爸爸无休止大发雷霆的时候,突然易的声音从屋外出现了。他隔着纱窗大怒说:“你小时候就多乖啊?还不是成天跟人打架?你就会骂,孩子你带过几天?”爸爸住口了,因为他知道,易说的都是事实。
我一直不知道易的身体不好,我只记得他老咳嗽。有天早上他送我去学校后,说去看病,就再也没有回来。再两个月,一个暑假天,我躺在易那张铺着凉席的床上,光着脚丫。他还没有回来,他是那个下午走的。
他的桌上有一张照片,易常常望着它发呆。照片上的人留着长发。我问过他,他说是家乡的媳妇。两个人没有见过几次面就结婚了。然后,他就来了台湾。他说得很平静,然后转过身去把床垫翻过来给我看,藏着一叠叠扎好的十元大钞。他说很快他就会回去,到时再和她过好日子……
易出殡的那一天,我们全家戴孝,我公公带着全体老老小小,下跪向他磕头。他是家仆、是书童、是副官、是管家、是保姆、是大厨,是我永远的亲人和老师
-
马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2 21: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