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到哪儿去了?
Z君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最近因为赶着给匆忙中丢三落四的小外孙送书包,途中突然一阵眩晕摔倒在地,被路人扶起,急送医院。经检查,原先怀疑的脑梗没有,可是却发现有脑萎缩。
不奇怪。恍然大悟。两年不见,春节在上海碰面,第一个感觉就是陌生了许多。从前的Z君浑身都是机智的细胞,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妙语连珠,笑翻了一桌人,他还是一脸无辜。动作麻利,擅长烹饪,到他家里,我们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他一下子端出一盆菜,外加一个鬼脸。他个高脚长,我喜欢快步,两人搭伴,一路走了50年!可现在他动作迟缓了,每走一步,似乎有铅块牵着;语言慢速了,说一句话像大干部做报告;表情也呆板了,眉不飞,色不舞。记忆里神采奕奕、快行快语的Z君就此不见了。原来是脑萎缩把我的朋友“偷”走了。
这种陌生的感觉让我非常伤感。几十年来,Z君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这种友谊基于两个出身“不好”的人在那些阴冷年代里的相濡以沫。一个眼神的交换常常就会使彼此燃起了生活的信心。结婚、成家、添子(女),下放、回城、退休,相似的生命轨迹更使我们处处都有共同语言。虽然分居两城,但他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安家在浦东,所以我们还是几乎每年都会面。不知有多少晚上,我陪他穿行于“老上海”的大街小巷;我一直以为,我们将会这样永远地走下去。
忽然想起最近瞥过的一个标题:《老朋友都到哪儿去了?》。从前简单地以为,只有死亡才会把朋友带走;其实不然,疾病也同样会让我们失去朋友。我知道,那个跟我无所不谈、那个我可以在他面前把丑陋的一切都毫无顾忌暴露、那个永远不会厌烦我的老朋友再也不会有了。我们还会见面、还会同饭、还会问候,可是那种在黑暗里拉着手摸索道路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此刻,我充满悔意,他的脑萎缩显然跟他喜酒嗜烟有直接关系。那时到他家,都要“乌龟吃大麦”抽两根他递来的好烟;吃饭,他珍藏的金门大曲一类好酒,我也没有少尝,一起陶醉在微醺之中。虽然劝阻,但一句“何必跟自己过不去”,也把我们的嘴堵住了。可是当酿成疾病,那才是真的跟自己“过不去”了呀……
知悉Z君的病情后,常常望着他的照片发愣。龙应台说,人生便是和一个个背影说“再见”。她说的是自己的孩子,人大留不住,你只能目送他们走向残酷的生活。可是,老朋友、朋友不也是一个个说“再见”的吗?你不同样百般无奈又万般惆怅地目送他们渐行渐远,乃至离开你的生活吗?
老朋友都到哪儿去了呢?小学、中学有好几个发小,后来失散;几十年后,又一位位地捡了回来;可是最后还是丢了。有的是住在外地,世博会时相聚,喜出望外,后来通通电话,可话题不是很多,慢慢就淡,最后仅仅剩下节日里的“礼节性”问候。有的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家事”,懒得出门,偶尔在校友会上一见,消失了。老同学们相聚,也许因为境遇的不同,在嘻嘻哈哈的怀旧以后,能成为真正无所不谈的好朋友,似乎很难、很难 ,亲热里总是透着三分客气。啊,朋友都被漫长的时光淹没了……
于是想到网友。曾经在网络上很热络的老朋友也不少,那是一段退休后初上网的黄金时代,现在回想那时自己多么年轻和意气风发哪。博坛上你呼我应,热热闹闹;聚会时,你议我论,风风火火。但老朋友还是一个个从通讯录里走了。有些是真的走了,我相识的有礁石、君子之交等老师。但更多的呢?还真说不出很明显的原因。
也许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在现实里需要倾心倾力解决的问题。当精力和时间被吞噬以后,确实就没有多少能留给友情了。
也许因为爱好上的差异,朋友各自去奔自己的“前程”了,话题不一样,关注对象不一样,共同语言自然便少了,我有好几位富有才华的“博友”就是这样分道扬镳的。
也许更因为在网络上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博客、微博、微信、论坛……)不一样,无法做到常常同步,这也使原来紧密的联系渐渐松弛了。
朋友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有点伤感。但是想想,几乎没有谁是可以陪伴自己一辈子的。我们不断登上别人的列车,我们自己的列车也不断有人登上。每个朋友都只能陪伴我们或长或短的一段路。就为了这段路上的快乐,也得深深地感谢每一个朋友!因为你们,我们才有了丰富多彩、充满着欢声笑语的人生;因为有了你们,我们那些孤独无援和凄风苦雨的日子才回归了生的欢乐。
是呀,当朋友还没有到哪儿去的时候,我们要更加珍惜友谊,栽培它,呵护它;当然也要格外爱惜自己的身体,为的是不要在朋友的通讯录上过早地消失。
据医生说,脑萎缩,是有药能够控制它发展的;那么,也许还会有药使病情逆转。在此衷心祝福Z君,上海还有许多马路等着我们用脚去丈量呢。你可要有信心呀。
不奇怪。恍然大悟。两年不见,春节在上海碰面,第一个感觉就是陌生了许多。从前的Z君浑身都是机智的细胞,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妙语连珠,笑翻了一桌人,他还是一脸无辜。动作麻利,擅长烹饪,到他家里,我们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他一下子端出一盆菜,外加一个鬼脸。他个高脚长,我喜欢快步,两人搭伴,一路走了50年!可现在他动作迟缓了,每走一步,似乎有铅块牵着;语言慢速了,说一句话像大干部做报告;表情也呆板了,眉不飞,色不舞。记忆里神采奕奕、快行快语的Z君就此不见了。原来是脑萎缩把我的朋友“偷”走了。
这种陌生的感觉让我非常伤感。几十年来,Z君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这种友谊基于两个出身“不好”的人在那些阴冷年代里的相濡以沫。一个眼神的交换常常就会使彼此燃起了生活的信心。结婚、成家、添子(女),下放、回城、退休,相似的生命轨迹更使我们处处都有共同语言。虽然分居两城,但他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安家在浦东,所以我们还是几乎每年都会面。不知有多少晚上,我陪他穿行于“老上海”的大街小巷;我一直以为,我们将会这样永远地走下去。
忽然想起最近瞥过的一个标题:《老朋友都到哪儿去了?》。从前简单地以为,只有死亡才会把朋友带走;其实不然,疾病也同样会让我们失去朋友。我知道,那个跟我无所不谈、那个我可以在他面前把丑陋的一切都毫无顾忌暴露、那个永远不会厌烦我的老朋友再也不会有了。我们还会见面、还会同饭、还会问候,可是那种在黑暗里拉着手摸索道路的场景再也不会有了。此刻,我充满悔意,他的脑萎缩显然跟他喜酒嗜烟有直接关系。那时到他家,都要“乌龟吃大麦”抽两根他递来的好烟;吃饭,他珍藏的金门大曲一类好酒,我也没有少尝,一起陶醉在微醺之中。虽然劝阻,但一句“何必跟自己过不去”,也把我们的嘴堵住了。可是当酿成疾病,那才是真的跟自己“过不去”了呀……
知悉Z君的病情后,常常望着他的照片发愣。龙应台说,人生便是和一个个背影说“再见”。她说的是自己的孩子,人大留不住,你只能目送他们走向残酷的生活。可是,老朋友、朋友不也是一个个说“再见”的吗?你不同样百般无奈又万般惆怅地目送他们渐行渐远,乃至离开你的生活吗?
老朋友都到哪儿去了呢?小学、中学有好几个发小,后来失散;几十年后,又一位位地捡了回来;可是最后还是丢了。有的是住在外地,世博会时相聚,喜出望外,后来通通电话,可话题不是很多,慢慢就淡,最后仅仅剩下节日里的“礼节性”问候。有的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家事”,懒得出门,偶尔在校友会上一见,消失了。老同学们相聚,也许因为境遇的不同,在嘻嘻哈哈的怀旧以后,能成为真正无所不谈的好朋友,似乎很难、很难 ,亲热里总是透着三分客气。啊,朋友都被漫长的时光淹没了……
于是想到网友。曾经在网络上很热络的老朋友也不少,那是一段退休后初上网的黄金时代,现在回想那时自己多么年轻和意气风发哪。博坛上你呼我应,热热闹闹;聚会时,你议我论,风风火火。但老朋友还是一个个从通讯录里走了。有些是真的走了,我相识的有礁石、君子之交等老师。但更多的呢?还真说不出很明显的原因。
也许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在现实里需要倾心倾力解决的问题。当精力和时间被吞噬以后,确实就没有多少能留给友情了。
也许因为爱好上的差异,朋友各自去奔自己的“前程”了,话题不一样,关注对象不一样,共同语言自然便少了,我有好几位富有才华的“博友”就是这样分道扬镳的。
也许更因为在网络上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博客、微博、微信、论坛……)不一样,无法做到常常同步,这也使原来紧密的联系渐渐松弛了。
朋友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有点伤感。但是想想,几乎没有谁是可以陪伴自己一辈子的。我们不断登上别人的列车,我们自己的列车也不断有人登上。每个朋友都只能陪伴我们或长或短的一段路。就为了这段路上的快乐,也得深深地感谢每一个朋友!因为你们,我们才有了丰富多彩、充满着欢声笑语的人生;因为有了你们,我们那些孤独无援和凄风苦雨的日子才回归了生的欢乐。
是呀,当朋友还没有到哪儿去的时候,我们要更加珍惜友谊,栽培它,呵护它;当然也要格外爱惜自己的身体,为的是不要在朋友的通讯录上过早地消失。
据医生说,脑萎缩,是有药能够控制它发展的;那么,也许还会有药使病情逆转。在此衷心祝福Z君,上海还有许多马路等着我们用脚去丈量呢。你可要有信心呀。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