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略
忘了从哪一天开始,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深恐寂寞的人,小时候乃至少年时期,冬夏农忙,晌午若来不及午睡,便坐在门墩上,看着阳光下的谷子发呆。远处的乡镇公路车辆还少,整个村子也都在休息,除了风摇樟树桉树柿树栗树及桑椹,除了时不时要叫唤几声的母鸡,似乎真的就是万籁俱寂的时光。也正因为如此,成年后便喜欢人扎堆的地方,喜欢像一个小老头一样,到处走走,到处瞧瞧,探头探脑之际,也因为“文化教养”,对有文化的地方格外留心。
也正因为如此,我喜欢的名山大川,则最好有寺庙道观,最好有民居祠堂,最好有博物馆美术馆茶馆或者咖啡馆。也正因为这样,上次去黄山,这次登黄山,都不见得有多欣喜。
五月二十八日下榻汤口的莲花山庄,把我们从机场接去的司机说,彼处是汤口唯一可以望见莲花峰的旅馆。事实上当然不是。次日上午,默默索索处理完杂事,吃过早午饭,我挂上宝宝,栩背上背包,然后懒懒散散地往黄山奔去。在索道上给宝宝换了尿布,栩给她喂奶,而风声自从耳边若有若无地响起。不知道升高了多少海拔,也没有计算攀爬了多少分钟,只是缆车轧过好几个巨型的支撑铁桩,呜呜呜呜地掠过一个个山头。那天仍是晴天,与我上次的遭遇一样,因此无云海缭绕,无烟雨笼罩,黄山的迎客松也逊色不少。
其实我从来不钟爱松树。它们固然高洁顽强,但从小漫山遍野都是,哪里看得上呢。倒是一路走在石阶平路,极像日常的游览公园。游客见我们带着这么小的孩子,无不称奇,纷纷过问。若若是乖得很,醒时笑看山花山树,困了摇摇晃晃便睡着了。从云谷寺索道上山,到从黄山宾馆折返,中间不过花去三四个小时,回到汤口亦不过六点多钟。
次日去屯溪,中午公务完结之后,租车前往赤坎。赤坎号称历史过千年之久,是闻名内外的八卦村,但名不副实,令人大失所望。除了入口处的有一洼池塘,塘中有“湖中岛”,另有拱月小桥相连,四处观望皆成景色之外,深入村子,便发现破败拥挤,黯然而单调。所见民居祠堂,早不复当年显耀,俨然村子里的“城中村”而已。倒是下榻的818客栈,据说是旅游区的老板自己的物业,高梁笔柱,都从别处搜来,倚旧日形制重建。中堂有高大匾额,有精致而素雅的太师椅,透过玻璃反射折射,徽派的天空映入眼帘。
又次日乘公交车经屯溪去宏村。宏村亦是二次造访。高大的某某堂某某堂都已不再惊奇。雨天里一一登门,不过也是看看破败的厅堂,看看金漆脱尽的门柱。因此当日下午决定临时去碧山。碧山真是一个漂亮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深绿色的气味。艺术家欧宁和左靖在当地做一个什么“碧山共同体”,但最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引进了南京的“先锋书店”,将一个祠堂改造成了“碧山书局”。那也许是此行我最留恋的地方了,一层是书店,二层阁楼则是咖啡馆。一层的天井上设一简洁的石头条案,案上摆三盆景,中堂上玻璃奶油灯放出温暖的光,灯下是三三两两窝在沙发上的村子里的男女孩子。阁楼上的窗一水推开,便是烟雾氤氲的碧山。在书店待上片刻,趁暮色未浓,步行去村子另一端看云门塔。我暗想,要是我从小生长的村子有这些便好了。
宝宝一直在欢叫,就写到这里吧。
也正因为如此,我喜欢的名山大川,则最好有寺庙道观,最好有民居祠堂,最好有博物馆美术馆茶馆或者咖啡馆。也正因为这样,上次去黄山,这次登黄山,都不见得有多欣喜。
五月二十八日下榻汤口的莲花山庄,把我们从机场接去的司机说,彼处是汤口唯一可以望见莲花峰的旅馆。事实上当然不是。次日上午,默默索索处理完杂事,吃过早午饭,我挂上宝宝,栩背上背包,然后懒懒散散地往黄山奔去。在索道上给宝宝换了尿布,栩给她喂奶,而风声自从耳边若有若无地响起。不知道升高了多少海拔,也没有计算攀爬了多少分钟,只是缆车轧过好几个巨型的支撑铁桩,呜呜呜呜地掠过一个个山头。那天仍是晴天,与我上次的遭遇一样,因此无云海缭绕,无烟雨笼罩,黄山的迎客松也逊色不少。
其实我从来不钟爱松树。它们固然高洁顽强,但从小漫山遍野都是,哪里看得上呢。倒是一路走在石阶平路,极像日常的游览公园。游客见我们带着这么小的孩子,无不称奇,纷纷过问。若若是乖得很,醒时笑看山花山树,困了摇摇晃晃便睡着了。从云谷寺索道上山,到从黄山宾馆折返,中间不过花去三四个小时,回到汤口亦不过六点多钟。
次日去屯溪,中午公务完结之后,租车前往赤坎。赤坎号称历史过千年之久,是闻名内外的八卦村,但名不副实,令人大失所望。除了入口处的有一洼池塘,塘中有“湖中岛”,另有拱月小桥相连,四处观望皆成景色之外,深入村子,便发现破败拥挤,黯然而单调。所见民居祠堂,早不复当年显耀,俨然村子里的“城中村”而已。倒是下榻的818客栈,据说是旅游区的老板自己的物业,高梁笔柱,都从别处搜来,倚旧日形制重建。中堂有高大匾额,有精致而素雅的太师椅,透过玻璃反射折射,徽派的天空映入眼帘。
又次日乘公交车经屯溪去宏村。宏村亦是二次造访。高大的某某堂某某堂都已不再惊奇。雨天里一一登门,不过也是看看破败的厅堂,看看金漆脱尽的门柱。因此当日下午决定临时去碧山。碧山真是一个漂亮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深绿色的气味。艺术家欧宁和左靖在当地做一个什么“碧山共同体”,但最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引进了南京的“先锋书店”,将一个祠堂改造成了“碧山书局”。那也许是此行我最留恋的地方了,一层是书店,二层阁楼则是咖啡馆。一层的天井上设一简洁的石头条案,案上摆三盆景,中堂上玻璃奶油灯放出温暖的光,灯下是三三两两窝在沙发上的村子里的男女孩子。阁楼上的窗一水推开,便是烟雾氤氲的碧山。在书店待上片刻,趁暮色未浓,步行去村子另一端看云门塔。我暗想,要是我从小生长的村子有这些便好了。
宝宝一直在欢叫,就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