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尊严
中国人的尊严哪里去了?还是在中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尊严感逊于其他文明?这是我希望研究的问题。
中国人没有尊严么?定会有人质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财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中国人逐渐得到认可乃至尊重,但这并非尊严。尊重是构成尊严的一部分。尊严的外在社会意义,包括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这是社会学上的可见指标。同时,尊严的内核是个体的,是自身的,是个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对于个人认可的道德的实践,是对于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存在感的体会。中国人在此方面实在缺失。作为整体的中国人强壮无比,作为个体的中国人只是芸芸众生,只是理性经济人,是没有灵魂的,自然也没有尊严。
尊严的缺失有社会因素。中国是个关系社会,正在转型成为利益社会,即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一个凭借关系成功的人无需尊严,一个仅追求利益的人也无需尊严,中国的当下是二者中间夹缝中的畸形儿。每当看到掌握些微权力的人滥用权力时,那些被欺压的与被侮辱的人,他们的尊严失去了,他们自己是知道的,而欺压者的尊严也丢掉了,他们并不自知。缺乏尊严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此,就是权力寻租。在中国,这不仅指公权力,也包括职务权力。当下的中国人并不能在履行自身职务的职业工作中感到价值的实现,只能在得到报酬与消费时感到满足,这导致职业感的缺失。销售员会私下索要报酬,医生和教师会对病人和学生区别对待,基金经理会为了自己的些微外快造成公司巨额损失,职业感哪里去了?这与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描写的19世纪的沙皇俄国何其相似,虽然时过境迁,但境遇差相仿佛。
尊严的缺失有经济和历史因素。中国人受穷太久了,这个穷既是经济的,也是权利上的。穷苦了多少代的中国人,目前仍然缺乏保障,于是习惯了丢掉尊严换取温饱。这当然也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在各经济因素中,人这一因素自然价格就降低了,尊严逐渐失去了。历史上的中国,并无权利观念,只有以皇权为代表的权力观念,于是尊严早在屠杀、诛戮、严刑峻法中丧失了。
尊严的缺失有教育的因素。现在的中国人受到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功利教育,并不强调尊严。能够跳出这一框架的唯一途径是读书,直接同先贤对话,但也没有静下心来的环境。关键还是要笃行之。中国的传统起于儒家,却也被世俗化的吸收了禅宗的儒家毁掉了。新儒家们强调自身的修行,却缺少了对于外在世界的责任,这岂非导致了心口不一的伪善?这毁掉了通过读书得到对善的知识与行善之间的联系,造就了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中国人该如何寻求出路?
我仍然是怀着希望的。我希望中国在转变成为以利益和法条为基础的社会之后可以继续前行,转变成为以理性为基础的道德社会,复使民风淳。这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最终才能净化到每个人的灵魂。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但这个过程我恐怕看不到了,至少是百年之后的事了。然而这些随想的价值就是给予人以希望,如果信念的最终仍然是悲剧,那么其价值何在?
每到进入工作状态,接触了人和事,便有许多的牢骚。夜不能眠,写下上面的东西。
中国人没有尊严么?定会有人质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财富的积累,社会的发展,中国人逐渐得到认可乃至尊重,但这并非尊严。尊重是构成尊严的一部分。尊严的外在社会意义,包括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这是社会学上的可见指标。同时,尊严的内核是个体的,是自身的,是个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对于个人认可的道德的实践,是对于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存在感的体会。中国人在此方面实在缺失。作为整体的中国人强壮无比,作为个体的中国人只是芸芸众生,只是理性经济人,是没有灵魂的,自然也没有尊严。
尊严的缺失有社会因素。中国是个关系社会,正在转型成为利益社会,即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一个凭借关系成功的人无需尊严,一个仅追求利益的人也无需尊严,中国的当下是二者中间夹缝中的畸形儿。每当看到掌握些微权力的人滥用权力时,那些被欺压的与被侮辱的人,他们的尊严失去了,他们自己是知道的,而欺压者的尊严也丢掉了,他们并不自知。缺乏尊严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此,就是权力寻租。在中国,这不仅指公权力,也包括职务权力。当下的中国人并不能在履行自身职务的职业工作中感到价值的实现,只能在得到报酬与消费时感到满足,这导致职业感的缺失。销售员会私下索要报酬,医生和教师会对病人和学生区别对待,基金经理会为了自己的些微外快造成公司巨额损失,职业感哪里去了?这与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描写的19世纪的沙皇俄国何其相似,虽然时过境迁,但境遇差相仿佛。
尊严的缺失有经济和历史因素。中国人受穷太久了,这个穷既是经济的,也是权利上的。穷苦了多少代的中国人,目前仍然缺乏保障,于是习惯了丢掉尊严换取温饱。这当然也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在各经济因素中,人这一因素自然价格就降低了,尊严逐渐失去了。历史上的中国,并无权利观念,只有以皇权为代表的权力观念,于是尊严早在屠杀、诛戮、严刑峻法中丧失了。
尊严的缺失有教育的因素。现在的中国人受到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功利教育,并不强调尊严。能够跳出这一框架的唯一途径是读书,直接同先贤对话,但也没有静下心来的环境。关键还是要笃行之。中国的传统起于儒家,却也被世俗化的吸收了禅宗的儒家毁掉了。新儒家们强调自身的修行,却缺少了对于外在世界的责任,这岂非导致了心口不一的伪善?这毁掉了通过读书得到对善的知识与行善之间的联系,造就了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中国人该如何寻求出路?
我仍然是怀着希望的。我希望中国在转变成为以利益和法条为基础的社会之后可以继续前行,转变成为以理性为基础的道德社会,复使民风淳。这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最终才能净化到每个人的灵魂。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但这个过程我恐怕看不到了,至少是百年之后的事了。然而这些随想的价值就是给予人以希望,如果信念的最终仍然是悲剧,那么其价值何在?
每到进入工作状态,接触了人和事,便有许多的牢骚。夜不能眠,写下上面的东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