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反思的总结.戊
现在再来说这件事,似乎还是有点道理的,唯独这篇因为拖延症的关系而得到了很大的补充。长时间地思考这种无趣而关乎未来的问题,恰恰是我习惯做的事情;未必说做得多好,但多出其他事情百倍的时间,总还是能换来点什么的。
事情的源起,在于去年暑假(时间点上默默地多了去年二字,而眼看着又要迎来一个新的暑假)时无聊在网上看一些单位的招聘公告。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番探究之后,发现理想的事业单位对于专业和学历还是有一些要求的。这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专业,实际上如果早知道是这个局面,当年就该选流病。
回到学校,真正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她也表示她愿意带流病的学生,怎奈何总没有人考得上,而保研的又总习惯了对管理的热捧而纷纷投向社医的怀抱,这就注定了这个专业的流产——从我们后的第二年开始便不再设这个专业了。其实现在想来,自己是有机会选择的,尽管按照学校鬼扯的规定,说不定我回来时就我一个人而会被转回社医。
那有没有细细考究这其中的问题呢,在经济学的原理来看,理性选择是很重要的,而想要真正做到理性选择,应该是要有足够的信息的。如果不了解,那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成为盲目的行动。这个道理,即便是给没有学过相关理论的人来说,也明白。好比菜场里买菜的大妈,货比三家为的是什么,主要的当然是比较不同家的菜的品相,而另一方面,她们通过一次次的比较,便能估计出大致的整体市场价格水平。这么说,实际上还是在试图抽象。
记得有时候很自豪地表示自己对于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尚可,也偶有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对此项能力表示肯定,但发现真的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上,自己表现得又无比虚弱。当你有足够的信息的时候,选择就变成了一种利弊分析,甚至都能给予赋分,加总权衡之后自有定论;如果不是,那么这种选择就有了几分赌博的意味。事实上,每一次关乎自己未来的选择,往往总是一种赌博。你能看到一些基于你现在视野和生活的情况,你能下一个评断,但未来的发展却并不一定能按照你的设想安安稳稳地走下去。
于是,选择便有了代价。总能听到一些说辞,大意是你们这群小屁孩儿才多大,哪有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选择?什么叫重大选择。很多时候,之前的若干次选择,会直接导致你最终只剩下那种选择。之前说了,基于的现实的生活,不也是之前的选择所决定的么;而你现在的眼界,能够帮助你估计未来的走向,但这样的能力也是之前的行动所带来的。这么说可能有些绝对,但相信总有那么些道理。好比如果当年我不选社会学,可能成绩真的会好一些;或者说我早一些放弃那些并不能给我的既定目标带来任何益处的东西,我可能就不会需要支教。
但凡是世事总有另一面,真的要说这样的结果不好吗?我的代价很惨重么?也未必,只是打从一开始就错过了另一条道路,在一种新的道路上慢慢前进罢了。因为支教,我更加清楚了未来职业的方向;同样也因为支教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甚至技巧;甚至因为支教我换了专业,而一阵拖沓之后找了一个事实上更适合我的导师。这种也是选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按照这样来看,付出代价的同时,还是有所收获的。无法评估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在山中迷失方向,但同样可能领略完全不同的风景。这大抵也是世事的两面。
始终追求的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真的很难;无限地试图接近,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地多获得信息,让自己的选择变得“合乎情理”,但这种情理实际上是让自己的安心的一种借口,说服自己的理由。对于生命无常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地震的时候才能体现,每天、每件事、每个决定都一样的。所有的所有,可能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他知道之后可能会告诉你,也可能不会。所以,尽可能地把赌博的成分降到最低,其余的随缘看命吧。
写完最后这一点,再看看时间,实际上已经到了新一年的年中。刚好前段时间也回了一趟奋斗过一年的地方,所谓看一看,其实也就是喝酒喝酒再喝酒。尽管不喜欢,但那是当地的一种文化,只能顺从。之前对于支教的意义是什么,并无特别的理解,因为自己很反感这种没意义的行动。不是高估自己,自己的这一年的重庆之行,多多少少是给接触到的孩子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们仅仅站在那儿就可以告诉他们,世界上还有这么个东西。但这是好事吗?没有选择的选择,和能百分之百决定未来走向的选择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会让人变得简单;而最痛苦的,就是知道一些,但不完全,还有那么几个选择的时候,这种纠结最熬人。
事情的源起,在于去年暑假(时间点上默默地多了去年二字,而眼看着又要迎来一个新的暑假)时无聊在网上看一些单位的招聘公告。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番探究之后,发现理想的事业单位对于专业和学历还是有一些要求的。这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专业,实际上如果早知道是这个局面,当年就该选流病。
回到学校,真正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她也表示她愿意带流病的学生,怎奈何总没有人考得上,而保研的又总习惯了对管理的热捧而纷纷投向社医的怀抱,这就注定了这个专业的流产——从我们后的第二年开始便不再设这个专业了。其实现在想来,自己是有机会选择的,尽管按照学校鬼扯的规定,说不定我回来时就我一个人而会被转回社医。
那有没有细细考究这其中的问题呢,在经济学的原理来看,理性选择是很重要的,而想要真正做到理性选择,应该是要有足够的信息的。如果不了解,那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成为盲目的行动。这个道理,即便是给没有学过相关理论的人来说,也明白。好比菜场里买菜的大妈,货比三家为的是什么,主要的当然是比较不同家的菜的品相,而另一方面,她们通过一次次的比较,便能估计出大致的整体市场价格水平。这么说,实际上还是在试图抽象。
记得有时候很自豪地表示自己对于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尚可,也偶有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对此项能力表示肯定,但发现真的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上,自己表现得又无比虚弱。当你有足够的信息的时候,选择就变成了一种利弊分析,甚至都能给予赋分,加总权衡之后自有定论;如果不是,那么这种选择就有了几分赌博的意味。事实上,每一次关乎自己未来的选择,往往总是一种赌博。你能看到一些基于你现在视野和生活的情况,你能下一个评断,但未来的发展却并不一定能按照你的设想安安稳稳地走下去。
于是,选择便有了代价。总能听到一些说辞,大意是你们这群小屁孩儿才多大,哪有遇到什么人生的重大选择?什么叫重大选择。很多时候,之前的若干次选择,会直接导致你最终只剩下那种选择。之前说了,基于的现实的生活,不也是之前的选择所决定的么;而你现在的眼界,能够帮助你估计未来的走向,但这样的能力也是之前的行动所带来的。这么说可能有些绝对,但相信总有那么些道理。好比如果当年我不选社会学,可能成绩真的会好一些;或者说我早一些放弃那些并不能给我的既定目标带来任何益处的东西,我可能就不会需要支教。
但凡是世事总有另一面,真的要说这样的结果不好吗?我的代价很惨重么?也未必,只是打从一开始就错过了另一条道路,在一种新的道路上慢慢前进罢了。因为支教,我更加清楚了未来职业的方向;同样也因为支教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甚至技巧;甚至因为支教我换了专业,而一阵拖沓之后找了一个事实上更适合我的导师。这种也是选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按照这样来看,付出代价的同时,还是有所收获的。无法评估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在山中迷失方向,但同样可能领略完全不同的风景。这大抵也是世事的两面。
始终追求的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真的很难;无限地试图接近,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地多获得信息,让自己的选择变得“合乎情理”,但这种情理实际上是让自己的安心的一种借口,说服自己的理由。对于生命无常的意义不仅仅是在地震的时候才能体现,每天、每件事、每个决定都一样的。所有的所有,可能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他知道之后可能会告诉你,也可能不会。所以,尽可能地把赌博的成分降到最低,其余的随缘看命吧。
写完最后这一点,再看看时间,实际上已经到了新一年的年中。刚好前段时间也回了一趟奋斗过一年的地方,所谓看一看,其实也就是喝酒喝酒再喝酒。尽管不喜欢,但那是当地的一种文化,只能顺从。之前对于支教的意义是什么,并无特别的理解,因为自己很反感这种没意义的行动。不是高估自己,自己的这一年的重庆之行,多多少少是给接触到的孩子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们仅仅站在那儿就可以告诉他们,世界上还有这么个东西。但这是好事吗?没有选择的选择,和能百分之百决定未来走向的选择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会让人变得简单;而最痛苦的,就是知道一些,但不完全,还有那么几个选择的时候,这种纠结最熬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