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评的故事
文/飞熊
2014年2月,到2014年6月,4个多月,39篇书评。
这期间分几个阶段:
1.狂热期;
2.反思期;
3.复发期;
4.理智期;
狂热期。
刚开始写书评的时候,基本上编辑约评,觉得书差不多就接。这阶段基本就是为写而写,书的类型内容风格考虑得都不是很多。有时候,一天能写两篇书评。而比我更狂热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每天的平均产量也是一篇多书评。对于小说的评论还是过得去,而其他题材内容的书籍,由于积累太少,难免有满嘴跑火车的时候。
不过,也有写得过得去的非小说书评,放在这里还望大家能够指教一二。
1. 印象——读《莫奈和他的眼睛》
2. 亦师亦友,非亲非故——读《时间都去哪儿了》
3. 议会至上的日不落帝国——读《公共舆论的力量》
4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何看一副画》
反思期。
反思,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在自己写书评的过程中,在两个约书评的平台上,认识了很多喜欢读书、喜欢写书评的朋友。在这其中,很多朋友非常理智,他们的书评产出或许不多,甚至写的也不是特别好,但他们对待阅读和写作的态度是认真的。有的朋友基本放弃了约评,理由是,约评不利于规范个人阅读;有的朋友一直坚持从网络找书或者自己买书写书评,这样可以屏蔽约书写评的很多限制。
对于如何写书评,写怎样的书评,书评人们也一直在争论探讨。不过,我个人觉得,在技术层面,我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写作,尤其这种非学术写作,一直没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规律,我一直认为那些教你如何小说的教材,其实都是伪教材,没有哪一个作家是靠那些东西学会写作的。在道德层面,大多数书评,觉得书评写作应该是相对客观的,不应该因为是编辑赠书写评,就一定要给个五星好评,不应该违背良心去误导读者。
复发期。
约书写评,有时候会成为一种病,尤其在风君的书评客。书评客,最早是活跃在当当网的书评组织。后来从当当独立出来。书评客书,主要靠qq群邮件的放松,把书的相关信息和约评的相关要求展示给书评人,书评人在不接触编辑的状态下自由申请。加之,书评客的书的品质本身就很高,所以遇到好书还是想尝个鲜。所以,偶尔还是会约一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书,不过由于约书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即使有点困难,也还是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把文字写的再好一点。
理智期。
四个月下来,慢慢明白了四个月前一些朋友提到的很基本的道理:书评写作是个需要大量积累的活计。慢慢审视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只有小说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非常喜欢。以后的积累方向,一定是和小说相关。写书评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书的写法结构等对小说阅读和写作有益的部分。以后的约评,以小说为主,其他的没什么特殊价值就不约了——想看自己买去,积累足够了,再回来写评。
书评写作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四个月来,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同时我的书评写作也基本是围绕我得到的答案进行的。书评,首先是对原书的剖析,是为了我们更接近那本书,是为书评读者提供一些事先的导引。另外的,书评,作为一种文体,一定是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即使没有了那本书,书评仍然能给读者和书评作者某些审美的价值。
2014年2月,到2014年6月,4个多月,39篇书评。
这期间分几个阶段:
1.狂热期;
2.反思期;
3.复发期;
4.理智期;
狂热期。
刚开始写书评的时候,基本上编辑约评,觉得书差不多就接。这阶段基本就是为写而写,书的类型内容风格考虑得都不是很多。有时候,一天能写两篇书评。而比我更狂热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每天的平均产量也是一篇多书评。对于小说的评论还是过得去,而其他题材内容的书籍,由于积累太少,难免有满嘴跑火车的时候。
不过,也有写得过得去的非小说书评,放在这里还望大家能够指教一二。
1. 印象——读《莫奈和他的眼睛》
2. 亦师亦友,非亲非故——读《时间都去哪儿了》
3. 议会至上的日不落帝国——读《公共舆论的力量》
4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何看一副画》
反思期。
反思,其实是一直存在的。在自己写书评的过程中,在两个约书评的平台上,认识了很多喜欢读书、喜欢写书评的朋友。在这其中,很多朋友非常理智,他们的书评产出或许不多,甚至写的也不是特别好,但他们对待阅读和写作的态度是认真的。有的朋友基本放弃了约评,理由是,约评不利于规范个人阅读;有的朋友一直坚持从网络找书或者自己买书写书评,这样可以屏蔽约书写评的很多限制。
对于如何写书评,写怎样的书评,书评人们也一直在争论探讨。不过,我个人觉得,在技术层面,我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写作,尤其这种非学术写作,一直没有什么可以遵循的规律,我一直认为那些教你如何小说的教材,其实都是伪教材,没有哪一个作家是靠那些东西学会写作的。在道德层面,大多数书评,觉得书评写作应该是相对客观的,不应该因为是编辑赠书写评,就一定要给个五星好评,不应该违背良心去误导读者。
复发期。
约书写评,有时候会成为一种病,尤其在风君的书评客。书评客,最早是活跃在当当网的书评组织。后来从当当独立出来。书评客书,主要靠qq群邮件的放松,把书的相关信息和约评的相关要求展示给书评人,书评人在不接触编辑的状态下自由申请。加之,书评客的书的品质本身就很高,所以遇到好书还是想尝个鲜。所以,偶尔还是会约一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书,不过由于约书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即使有点困难,也还是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把文字写的再好一点。
理智期。
四个月下来,慢慢明白了四个月前一些朋友提到的很基本的道理:书评写作是个需要大量积累的活计。慢慢审视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只有小说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非常喜欢。以后的积累方向,一定是和小说相关。写书评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书的写法结构等对小说阅读和写作有益的部分。以后的约评,以小说为主,其他的没什么特殊价值就不约了——想看自己买去,积累足够了,再回来写评。
书评写作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四个月来,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同时我的书评写作也基本是围绕我得到的答案进行的。书评,首先是对原书的剖析,是为了我们更接近那本书,是为书评读者提供一些事先的导引。另外的,书评,作为一种文体,一定是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即使没有了那本书,书评仍然能给读者和书评作者某些审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