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辑的真正含义
莱坞的镜头衔接的概念是 editing,即剪辑。苏联默片时代把镜头的衔接称
做蒙太奇 montage。这是两个风格,甚至是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乱
用。在大陆的电影电视界,这两个概念是混乱的。我发现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一
个电影英语读物,其中有一章叫 Montage. 我好奇地翻开看了一下。这一章的
第一句就是russian montage.我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出处。但这是北京电影学院
的电影书籍概念正确的一本书,另外就是那本电影史。
正由于大陆电影电视界在剪辑问题上的概念混乱,所以我放弃了这些术语,干
脆直接说出它的实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光和声的相对时空关系。或简称镜头
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这种关系有各种不同的用法。我始终遵守一个概念,
也是西方许多电影教科书(甚至包括书名,如 motion, sights and sounds;
signts and sounds)所遵守的一个概念,即电影的元素就是一个用光和声形
成的系统来体现相对时空关系。如果在讨论基本元素的时候提出文字(解说词,
对话等),表演,那就错了。也就是说,有这样提法的地方(如中国电影出版
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辞典》的修订版,其中表演几乎占去五分之一的篇幅,可
见大陆的电影观念错到什么程度了。)那就错了。比如说,有的大陆电影电视
教科书上说,电视的视觉系统是人、景、物、光、色。在电影电视里没有真人
,真物,真景,我们从银幕上看到的都是人、景、物的光影,是它们的反射光
。上述定义翻译过来就变成了电影的视觉系统是光、光、光、光、光。岂不荒
唐?这是一些普通观众的答案。比如说,我曾经问过一名对电影有兴趣的出租
汽车司机,你在银幕上看到真人没有。他说看到了。我说你再想想,他终于明
白过来。噢,那是照下来的影。谁照下来的啊?那个照相的。这句大白话,照
下来的影,恐怕大陆的许多电影电视教授还说不出来呢。别看他们的文章里术
语满天飞。唉,谁叫你非要搞电影这门艺术呢?你有再崇高的精神世界和心灵,
也得通过光和声的相对时空关系来表现。没有别的出路,所以你就少说两句那
些高深莫测的咒语,还是研究研究怎样用光和声来传情达意吧。
大家请去看“库里肖夫效应”的贴子就明白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光和声的时空关
系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在剪辑中研究的就是这个,再重复一遍,我们研究的是
:镜头与镜头之间光和声的种种相对时空关系。
电影镜头是纪录生活,所以一个镜头不像符号那样可以形成一个含义单位。心
理学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是有含义的,但是对你来说,只有当你
注意某件事物时,它才是有含义的。电影镜头是纪录,凡是能感光的东西它全
都纪录下来了。对于观众来说,当他在看这个镜头的时候,他爱看什么就看什
么。有人被红颜色所吸引了,有人被一个跑动的人吸引了,有人注意到一个女
人穿的高跟鞋等等。
可是电影是运动的,所以
它的含义是在运动的流程中产生的。
说具体的就是,随后出现的镜头会制约前面的一个镜头的含义。
我们在这里给的实例是这样的。
第一个镜头 我们看见一个姑娘在树木里走
第二个镜头 我们看见一个人拿着枪在瞄准,并听见一声枪响。按照我们的
生活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拿枪瞄准时我们总是要考虑用枪打什么,然后
是打中没有。现在,第二个镜头出现时,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打什么,
第三个镜头 我们看见在第一个镜头中出现的那个姑娘在跑,从这三个镜头
的关系来看,我们断定那个人是在打那个姑娘,尤其是因为那个姑娘跑了起
来。
第四个镜头 我们看见使枪的那个人又换了一把枪,瞄准,一声枪响。
第五个镜头 还是那个在动的姑娘,这回她出现在近景。这是第二声枪响之
后,所以我们心里考虑的是打中没有。既然她在走,那意味着没有打中。
第六个镜头 我们看见使枪的那个人又换了一把带瞄准镜的枪,一声枪响
第七个镜头 那个姑娘还在走,又是没有打中。
第八、九、十个镜头 我们看见使枪的那个人又叫来更多的人来打,还仔细
地瞄准, 然后齐射。
最后一个镜头 那姑娘回头一笑:还是没有打中吧。
这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光和声的时空关系的一个基本用法。如果我们把姑娘
换成另外一个人,那就成了枪打另外一个人了。
请看“关于库里肖夫效应”的贴子。
做蒙太奇 montage。这是两个风格,甚至是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乱
用。在大陆的电影电视界,这两个概念是混乱的。我发现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一
个电影英语读物,其中有一章叫 Montage. 我好奇地翻开看了一下。这一章的
第一句就是russian montage.我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出处。但这是北京电影学院
的电影书籍概念正确的一本书,另外就是那本电影史。
正由于大陆电影电视界在剪辑问题上的概念混乱,所以我放弃了这些术语,干
脆直接说出它的实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光和声的相对时空关系。或简称镜头
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这种关系有各种不同的用法。我始终遵守一个概念,
也是西方许多电影教科书(甚至包括书名,如 motion, sights and sounds;
signts and sounds)所遵守的一个概念,即电影的元素就是一个用光和声形
成的系统来体现相对时空关系。如果在讨论基本元素的时候提出文字(解说词,
对话等),表演,那就错了。也就是说,有这样提法的地方(如中国电影出版
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辞典》的修订版,其中表演几乎占去五分之一的篇幅,可
见大陆的电影观念错到什么程度了。)那就错了。比如说,有的大陆电影电视
教科书上说,电视的视觉系统是人、景、物、光、色。在电影电视里没有真人
,真物,真景,我们从银幕上看到的都是人、景、物的光影,是它们的反射光
。上述定义翻译过来就变成了电影的视觉系统是光、光、光、光、光。岂不荒
唐?这是一些普通观众的答案。比如说,我曾经问过一名对电影有兴趣的出租
汽车司机,你在银幕上看到真人没有。他说看到了。我说你再想想,他终于明
白过来。噢,那是照下来的影。谁照下来的啊?那个照相的。这句大白话,照
下来的影,恐怕大陆的许多电影电视教授还说不出来呢。别看他们的文章里术
语满天飞。唉,谁叫你非要搞电影这门艺术呢?你有再崇高的精神世界和心灵,
也得通过光和声的相对时空关系来表现。没有别的出路,所以你就少说两句那
些高深莫测的咒语,还是研究研究怎样用光和声来传情达意吧。
大家请去看“库里肖夫效应”的贴子就明白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光和声的时空关
系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在剪辑中研究的就是这个,再重复一遍,我们研究的是
:镜头与镜头之间光和声的种种相对时空关系。
电影镜头是纪录生活,所以一个镜头不像符号那样可以形成一个含义单位。心
理学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是有含义的,但是对你来说,只有当你
注意某件事物时,它才是有含义的。电影镜头是纪录,凡是能感光的东西它全
都纪录下来了。对于观众来说,当他在看这个镜头的时候,他爱看什么就看什
么。有人被红颜色所吸引了,有人被一个跑动的人吸引了,有人注意到一个女
人穿的高跟鞋等等。
可是电影是运动的,所以
它的含义是在运动的流程中产生的。
说具体的就是,随后出现的镜头会制约前面的一个镜头的含义。
我们在这里给的实例是这样的。
第一个镜头 我们看见一个姑娘在树木里走
第二个镜头 我们看见一个人拿着枪在瞄准,并听见一声枪响。按照我们的
生活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拿枪瞄准时我们总是要考虑用枪打什么,然后
是打中没有。现在,第二个镜头出现时,我们的心理活动是打什么,
第三个镜头 我们看见在第一个镜头中出现的那个姑娘在跑,从这三个镜头
的关系来看,我们断定那个人是在打那个姑娘,尤其是因为那个姑娘跑了起
来。
第四个镜头 我们看见使枪的那个人又换了一把枪,瞄准,一声枪响。
第五个镜头 还是那个在动的姑娘,这回她出现在近景。这是第二声枪响之
后,所以我们心里考虑的是打中没有。既然她在走,那意味着没有打中。
第六个镜头 我们看见使枪的那个人又换了一把带瞄准镜的枪,一声枪响
第七个镜头 那个姑娘还在走,又是没有打中。
第八、九、十个镜头 我们看见使枪的那个人又叫来更多的人来打,还仔细
地瞄准, 然后齐射。
最后一个镜头 那姑娘回头一笑:还是没有打中吧。
这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光和声的时空关系的一个基本用法。如果我们把姑娘
换成另外一个人,那就成了枪打另外一个人了。
请看“关于库里肖夫效应”的贴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