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成长
初中时迷《红楼梦》,书买了不少,生就虔诚心肠,哪能不受冤枉。潘家大楼的科教图书馆里有《红楼解梦》,还是两三集的节奏,作者“霍国玲”姊弟,名字记得真真的,因为这书的考证结晶足以颠覆初中生被政治课塑造的三观——曹雪芹和一个叫香玉的妃子(两人为恋人)合谋毒死了雍正!这种惊天动地的谈笑风生比多少年后的刘心武不知高出多少。脑补出来国产古装青春剧集山寨的画质与狗血的剧情还有张致的表演:
曹:“香玉,这是我们曹家秘制的五毒穿肠散,只需三钱,昏君定然丧命!”
香:“芹哥(霑哥也许好一些,不过要原谅编剧水准),这样做太危险了,万一被查出来,岂不是……”
曹:“为了把你从这个不见天日的地方救出来,再危险也要试一试!”
香:“芹哥!”
曹:“香玉!”
两人相拥,背景音乐起。
当时网络未昌,个人头脑禁锢如改革开放前,对于妖冶奇葩的言论会嗤之以鼻,唉,没想到该好奇的年纪反倒一副道学面孔,浪费了许多乐趣。在九月书店时也曾见诸多红学书籍里夹杂着一两册《红楼解梦》,每次去定要翻看一番,然后放回去,有礼有节。
本科在图书馆看书,有霍氏姊弟撰文评论红学流派,自称为“解梦派”,并对其他“索隐派”、“考证派”、“文学批评派”等大加评论,认为伊们已经穷途末路江河日下,“解梦派”才是朝阳产业,拥有辉煌明天后天和大后天。派系纷争真是开眼界长见识,据闻霍氏拉来周汝昌助阵,而周在其本书里又对冯其庸等冷嘲热讽,哈哈,这种八卦人际总比书里捡个棒槌认作针的考证要好看煞。最舍得买的红学的书是邓遂夫校注的“庚辰本石头记”,大一是大二来着,在泉城路的新华书店,原价买的,99元,网购还没实行的,妈的,这书胶装的,容易散,都不敢太翻,立在家里的书架子上一动不动,活该吧。
读研时大加派送周汝昌批评校注的石头记,网购半价不过50元左右,于是朋友生日、新友见面、远方联系等等,导师、同学、老友,几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石头记》。听闻周汝昌半生心血的一套《石头记会真》如何如何,当时跑去省图书馆翻了翻摸了摸,好东西是好东西,于我有何关系呢?我要吃饭要上学要考博士啊!
还真的扯上关系了。多少年看《红楼梦》最值得的是发了篇论文,算博士毕业的三篇资格论文之一,还得了奖学金,也不枉这多少年投入,不过想想也挺臊得慌,我懂得。
《红楼梦》是要读一辈子的书,但不可如明星的脑残粉一般萦绕其中不能自拔,那是无智。早就过了疯狂买红学书籍的年纪,倒是各种版本的原著稍稍一顾会心一笑。还会买本刘心武的续书当笑话看,写了篇书评被其他网站摘录一两句作为读者反映,“你拍十,我拍十,发挥余热还不迟!”
周一去江安校区交整理好的学长们的答辩材料与借来的投影仪,坐校车之前去旧书店看,猛可地看到了《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校勘的是霍国玲、紫军,宛如看到少年时玩不到一起去的伙伴,隔得年岁久了不在乎那点幼稚时的隔阂,叙旧才是要紧的——当然,如果要价昂贵,这旧叙不起,市场经济了嘛。老板要35块,我还到30,原价110元的书,2006年出版,当当亚马逊都断货了,孔夫子上买的也不便宜,这算是捡漏儿了么?
回宿舍看,底本是戚序本,综合各脂评本而成。前言又臭又长,这么辛苦校勘了一番,怎能不夹带考证的私货呢?不过这论证实在武断可惜粗糙不堪,用结论性语言和浓烈感情色彩代替苍白的逻辑论证,如论证脂砚斋批语是曹雪芹自己所为,用的六条理由如“批语中的谐音喻意,惟作者了解”、“一些寓意,只有有作者指点”、“文章构思,惟作者才知”等等,那么毒死雍正的鬼话都被考证出来了,《石头记》想是“惟霍氏才能为之”。附件有探佚的内容,一不小心又看到了曹雪芹和香玉毒杀君王的剧情。
他们在逆成长。
曹:“香玉,这是我们曹家秘制的五毒穿肠散,只需三钱,昏君定然丧命!”
香:“芹哥(霑哥也许好一些,不过要原谅编剧水准),这样做太危险了,万一被查出来,岂不是……”
曹:“为了把你从这个不见天日的地方救出来,再危险也要试一试!”
香:“芹哥!”
曹:“香玉!”
两人相拥,背景音乐起。
当时网络未昌,个人头脑禁锢如改革开放前,对于妖冶奇葩的言论会嗤之以鼻,唉,没想到该好奇的年纪反倒一副道学面孔,浪费了许多乐趣。在九月书店时也曾见诸多红学书籍里夹杂着一两册《红楼解梦》,每次去定要翻看一番,然后放回去,有礼有节。
本科在图书馆看书,有霍氏姊弟撰文评论红学流派,自称为“解梦派”,并对其他“索隐派”、“考证派”、“文学批评派”等大加评论,认为伊们已经穷途末路江河日下,“解梦派”才是朝阳产业,拥有辉煌明天后天和大后天。派系纷争真是开眼界长见识,据闻霍氏拉来周汝昌助阵,而周在其本书里又对冯其庸等冷嘲热讽,哈哈,这种八卦人际总比书里捡个棒槌认作针的考证要好看煞。最舍得买的红学的书是邓遂夫校注的“庚辰本石头记”,大一是大二来着,在泉城路的新华书店,原价买的,99元,网购还没实行的,妈的,这书胶装的,容易散,都不敢太翻,立在家里的书架子上一动不动,活该吧。
读研时大加派送周汝昌批评校注的石头记,网购半价不过50元左右,于是朋友生日、新友见面、远方联系等等,导师、同学、老友,几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石头记》。听闻周汝昌半生心血的一套《石头记会真》如何如何,当时跑去省图书馆翻了翻摸了摸,好东西是好东西,于我有何关系呢?我要吃饭要上学要考博士啊!
还真的扯上关系了。多少年看《红楼梦》最值得的是发了篇论文,算博士毕业的三篇资格论文之一,还得了奖学金,也不枉这多少年投入,不过想想也挺臊得慌,我懂得。
《红楼梦》是要读一辈子的书,但不可如明星的脑残粉一般萦绕其中不能自拔,那是无智。早就过了疯狂买红学书籍的年纪,倒是各种版本的原著稍稍一顾会心一笑。还会买本刘心武的续书当笑话看,写了篇书评被其他网站摘录一两句作为读者反映,“你拍十,我拍十,发挥余热还不迟!”
周一去江安校区交整理好的学长们的答辩材料与借来的投影仪,坐校车之前去旧书店看,猛可地看到了《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校勘的是霍国玲、紫军,宛如看到少年时玩不到一起去的伙伴,隔得年岁久了不在乎那点幼稚时的隔阂,叙旧才是要紧的——当然,如果要价昂贵,这旧叙不起,市场经济了嘛。老板要35块,我还到30,原价110元的书,2006年出版,当当亚马逊都断货了,孔夫子上买的也不便宜,这算是捡漏儿了么?
回宿舍看,底本是戚序本,综合各脂评本而成。前言又臭又长,这么辛苦校勘了一番,怎能不夹带考证的私货呢?不过这论证实在武断可惜粗糙不堪,用结论性语言和浓烈感情色彩代替苍白的逻辑论证,如论证脂砚斋批语是曹雪芹自己所为,用的六条理由如“批语中的谐音喻意,惟作者了解”、“一些寓意,只有有作者指点”、“文章构思,惟作者才知”等等,那么毒死雍正的鬼话都被考证出来了,《石头记》想是“惟霍氏才能为之”。附件有探佚的内容,一不小心又看到了曹雪芹和香玉毒杀君王的剧情。
他们在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