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放长的眼光
昨晚和大四的学姐聊天,谈及即将到来的毕业季,我说:“恭喜你即将踏入残酷的社会”。
她满脸的郁闷,羡慕我还有两年美好的大学时光,可以无忧无虑的,不必担忧前途与未知的未来。
我们谈了很多事,有别人口中的办公室政治,有日益高涨的房价,有待遇优厚的公司,以及家人对远行在外孩子的担心……
我们甚至都构想出了我毕业后的场景,也许我会成为一个跑腿打杂的小会计,日渐与最初的自己远离,熬上几十年的资历,成为一个老会计。
也许我不会从事自己的专业,可能会开一家店,但又不是肯甘心偏安一隅的性格,所以大概干两天就撩挑子,不干了。
她说,也许等两年后,她就发达了。直接把我招进她的公司,给个财务总监当当,配好秘书和司机。
我说“苟富贵,勿相忘”,不过那时我水平不高,估计要年亏损30万。
我俩说完,相视哈哈大笑。看似勾勒出细致线条的未来,触手可及。
但事实上,关于明天,关于未来,我们依旧迷茫,仍翘着脚尖,将尚藏在黑夜中的光明等待。
正因为,我们恐惧未来,才会去构想未来。我们将未来规划的完美无缺,也在规划中给自己带来了诸多无奈。
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我们大概会像无数前人一样,在浮光掠影里,背离了最初的自己,然后午夜梦回,惊出一身冷汗。老来回忆过去,发现一生都是庸庸碌碌的乏善可陈,没做过什么大的事迹,只有一声叹息。
站在二十岁的年纪,看未来再富有幻想,也都受限于年纪与资历,对自己未来,看的再远,也满是别人留下的痕迹。
我们都走进了误区,认为人将眼光放的愈远,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并不是这样的。
高中时,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按成绩排座位。那时我数学成绩很烂,其他科目也没出类拔萃的好。但我同样向往着坐在第一排的感觉, 于是我一边构想:“等我考到第一,我要选择讲台正对的位置”,一边又在心底暗自忧虑:“可我坐到那里,数学抄谁的啊”。
初中时,我特别喜欢邻班的一个男孩子,那时大厅里有一面墙,老师每周会从考场作文中,选出一批写得好的贴在上面。自打有一次,我在上面发现了他的作文,就开始奋发努力,写文章练书法,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和他的作文贴在一起,也不至于太丢脸。那时,在我心里的他,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神。
我们在一个餐桌吃饭,他坐在斜对面的时候,我有时会故意夸张的大笑,笑时眼睛悄悄的往他所在的方向瞄。如果他嘴角也带着笑意,我就继续蓄意搞笑,如果他轻微的皱起眉头,我便一中午都不会再发声。
那时,中考在即。听说他将读高中在市里,我失落了许久,难过的好像他不是去读书,而是与世长离。
学习优异,相貌出类拔萃,声音富有磁性,这种校草的标配,使我毫不吝啬将世上最美好的词汇与他相配。那时,我甚至荒唐的想,他大概会是我此生唯一喜欢上的人,大概我再也遇不到比他更优秀的男孩了,少女情怀总是诗。
就是这样, 我一面为自己目光长远沾沾自喜,一面也为那些莫须有的困难,挣脱不出悲观的情绪。
但事实上,高中自老师开始实施按成绩牌座后,不到一学期,我就爬到班级的榜首,我如愿以偿的做到了第一排正对讲台的座位。我根本不会去想要抄谁的数学,相反因为我是第一名,全班成绩最好的那个,更多人想的是怎么得到我的答案。
中考后,他留在了家的附近,反倒是我去了市里。即使我预谋了那么多场邂逅,但最后在别人口中得知,其实他压根都不知道我的名字。他微笑或是皱眉,大概都是自身的情绪,哪怕与当天的饭菜相关,都不会与我有关。而我同样,经历了一场盛大的暗恋后,最后喜欢的早已不再是那个人,而是心中竖起的偶像。所有神化了的情节,不过是我一个人兀自上演的独角戏。戏演到入情时,其实男主角是谁反倒都不再重要。
很多年后,我在书籍上看到一句话,说的是:“其实爱一个人到最后,爱的不过是当初爱他的自己”。我盯了那句话好久,脑中出现的名字,也早就不再是初中时那个被我奉为天神的人。
我自以为将眼光放得长远,就能收获到比别人更多的回报。但事实上,其实有些事情,或许我们将眼光稍微缩短,反倒可以减少很多庸人自扰。
我们能提前计划好明天的早餐、中餐、晚餐。却无法安排好之后一个月,一年的食单。
在人生大的规划下,立足当下。将眼光定到最恰当的地方,哪怕前方迷雾重重,一步一步的去探索,而非企图一眼望穿。
我们也许会过得更踏实,更乐观。
她满脸的郁闷,羡慕我还有两年美好的大学时光,可以无忧无虑的,不必担忧前途与未知的未来。
我们谈了很多事,有别人口中的办公室政治,有日益高涨的房价,有待遇优厚的公司,以及家人对远行在外孩子的担心……
我们甚至都构想出了我毕业后的场景,也许我会成为一个跑腿打杂的小会计,日渐与最初的自己远离,熬上几十年的资历,成为一个老会计。
也许我不会从事自己的专业,可能会开一家店,但又不是肯甘心偏安一隅的性格,所以大概干两天就撩挑子,不干了。
她说,也许等两年后,她就发达了。直接把我招进她的公司,给个财务总监当当,配好秘书和司机。
我说“苟富贵,勿相忘”,不过那时我水平不高,估计要年亏损30万。
我俩说完,相视哈哈大笑。看似勾勒出细致线条的未来,触手可及。
但事实上,关于明天,关于未来,我们依旧迷茫,仍翘着脚尖,将尚藏在黑夜中的光明等待。
正因为,我们恐惧未来,才会去构想未来。我们将未来规划的完美无缺,也在规划中给自己带来了诸多无奈。
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我们大概会像无数前人一样,在浮光掠影里,背离了最初的自己,然后午夜梦回,惊出一身冷汗。老来回忆过去,发现一生都是庸庸碌碌的乏善可陈,没做过什么大的事迹,只有一声叹息。
站在二十岁的年纪,看未来再富有幻想,也都受限于年纪与资历,对自己未来,看的再远,也满是别人留下的痕迹。
我们都走进了误区,认为人将眼光放的愈远,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并不是这样的。
高中时,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按成绩排座位。那时我数学成绩很烂,其他科目也没出类拔萃的好。但我同样向往着坐在第一排的感觉, 于是我一边构想:“等我考到第一,我要选择讲台正对的位置”,一边又在心底暗自忧虑:“可我坐到那里,数学抄谁的啊”。
初中时,我特别喜欢邻班的一个男孩子,那时大厅里有一面墙,老师每周会从考场作文中,选出一批写得好的贴在上面。自打有一次,我在上面发现了他的作文,就开始奋发努力,写文章练书法,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和他的作文贴在一起,也不至于太丢脸。那时,在我心里的他,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神。
我们在一个餐桌吃饭,他坐在斜对面的时候,我有时会故意夸张的大笑,笑时眼睛悄悄的往他所在的方向瞄。如果他嘴角也带着笑意,我就继续蓄意搞笑,如果他轻微的皱起眉头,我便一中午都不会再发声。
那时,中考在即。听说他将读高中在市里,我失落了许久,难过的好像他不是去读书,而是与世长离。
学习优异,相貌出类拔萃,声音富有磁性,这种校草的标配,使我毫不吝啬将世上最美好的词汇与他相配。那时,我甚至荒唐的想,他大概会是我此生唯一喜欢上的人,大概我再也遇不到比他更优秀的男孩了,少女情怀总是诗。
就是这样, 我一面为自己目光长远沾沾自喜,一面也为那些莫须有的困难,挣脱不出悲观的情绪。
但事实上,高中自老师开始实施按成绩牌座后,不到一学期,我就爬到班级的榜首,我如愿以偿的做到了第一排正对讲台的座位。我根本不会去想要抄谁的数学,相反因为我是第一名,全班成绩最好的那个,更多人想的是怎么得到我的答案。
中考后,他留在了家的附近,反倒是我去了市里。即使我预谋了那么多场邂逅,但最后在别人口中得知,其实他压根都不知道我的名字。他微笑或是皱眉,大概都是自身的情绪,哪怕与当天的饭菜相关,都不会与我有关。而我同样,经历了一场盛大的暗恋后,最后喜欢的早已不再是那个人,而是心中竖起的偶像。所有神化了的情节,不过是我一个人兀自上演的独角戏。戏演到入情时,其实男主角是谁反倒都不再重要。
很多年后,我在书籍上看到一句话,说的是:“其实爱一个人到最后,爱的不过是当初爱他的自己”。我盯了那句话好久,脑中出现的名字,也早就不再是初中时那个被我奉为天神的人。
我自以为将眼光放得长远,就能收获到比别人更多的回报。但事实上,其实有些事情,或许我们将眼光稍微缩短,反倒可以减少很多庸人自扰。
我们能提前计划好明天的早餐、中餐、晚餐。却无法安排好之后一个月,一年的食单。
在人生大的规划下,立足当下。将眼光定到最恰当的地方,哪怕前方迷雾重重,一步一步的去探索,而非企图一眼望穿。
我们也许会过得更踏实,更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