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乔布斯
最近罗永浩发布的锤子手机成为了科技界的热门话题,在发布会上他的风趣幽默又带一点儿尖酸刻薄的演讲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具有很强烈的乔布斯风格。而罗永浩个人也非常崇拜乔布斯,虽然他经常在网上骂所有人没有品味,或者产品难看,但是他却对乔布斯非常尊敬。罗曾经说他站在人文与科技的交叉路口,看见那你孤零零的立着乔布斯的坟墓,虽然罗听起来是在吹牛皮,但毫无疑问,乔布斯的确站在了那里,当他活着站在那里的时候是一个人,他死后仍然是孤零零。
人们给乔布斯贴上了很多的标签,偏执狂、完美主义者、极简主义,苹果、艺术家等等…
但是读完《乔布斯传》后就会明白这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人生经历赋予他的特有气质。因为家族原因,从小就被生父母抛弃了,养父母是两个极其平凡的人,养父是一个机械师,维修汽车赚钱养家,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曾告诉乔布斯不要因为一些地方别人看不见就不注意他,马虎了事。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乔布斯从小就对电子机械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做事严谨,追求完美。后来进入了里德学院,但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他最后选择了退学,但是学校的负责人仍然允许他在学校旁听一些课程,于是他选修了艺术字这一门课程,这也为后来麦金塔电脑上面优美的字体打下了伏笔。在大学期间他选择了相信佛教,为此长期的选择了素食,后来还远到印度去进行行修行,不得不说佛教的简单主义深深影响了他对产品的品味,这也使得苹果的产品变得简单易用。但是他最重要的还是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相遇,就像休利特遇见帕卡德,盖茨遇见保罗艾伦一样,他们的相遇都改变了后来科技的发展。沃兹尼亚克创造出了apple1,乔布斯则凭借它创造了苹果电脑公司。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成为以后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即使是失败又会如何,假如乔布斯没有因为失败而被赶出苹果,就没有苹果差点破产的困境,很难说会有以后他回归苹果后如教主般为我是从的权力。
有很多人都渴望能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人,例如罗永浩,还有魅族的黄章。但是我却觉得没有人能够成为乔布斯第二。他是一个偏执狂,一个偏执狂在生活中注定是很难被人接受的,特别是有一些让人很难接受的习惯,乔布斯年轻时就因信奉佛教吃素食不洗澡就使得自己身上有很大的异味,例如他一生都保持的尖酸刻薄的语言风格,这是让外人多么难以接受的一些事。而且乔布斯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产品的坚持,永远追求完美,且拥有非常高的品味,他对产品的判断往往在片刻之间就有了结论,不是天才就是废物,他对人才的判断和产品是一样的。而且他对产品的直觉无可复制的,苹果决定产品从来不会去做什么市场调研,甚至很多在发布之前一直处于军工级别的保密状态中,直到发布会才会让别人知道。这样做非常具有风险,却让苹果更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看看如今的苹果,新的iphone在还没有问世之前,面板,模型,具体参数就已经全被曝光了,最重要的是苹果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创造力,iphone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但是与其他手机相比差距正在慢慢缩小,而且,在乔布斯死后,苹果已经没有再创造出让人感到兴奋的东西。库克本来就是一个擅长营销的ceo,对产品缺乏灵敏的嗅觉,乔森纳艾维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但缺乏乔布斯,他失去了指引,能做出优秀的,却永远达不到以前的高度。新的iphone和ipad也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改进升级,而且越发失去艺术特质,只是一件优秀的商品,苹果也还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是不再像以前那么了不起。性格因素决定了这类人很难相处,而且领导一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这几乎是不可能再有人存在的。
了解完乔布斯的一生后,感觉他的一生是很戏剧的,22岁创立了苹果几年后就成为了亿万富豪,在年少得志时却被苹果感了出来,后来又创立了NeXT和pixer动画公司,之后又重回苹果,使得苹果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然后又发现患上胰腺癌,最终死于胰腺癌。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却仍能活的如此精彩,可能不仅仅是心态,更因为有着信仰,信仰于佛教,信仰于完美的产品。临终前的淡然更是让人觉得他也把这当成工作。死亡永远不会发生在史蒂夫身上,正如他永远不喜欢设计关机键一样。
人们给乔布斯贴上了很多的标签,偏执狂、完美主义者、极简主义,苹果、艺术家等等…
但是读完《乔布斯传》后就会明白这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人生经历赋予他的特有气质。因为家族原因,从小就被生父母抛弃了,养父母是两个极其平凡的人,养父是一个机械师,维修汽车赚钱养家,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曾告诉乔布斯不要因为一些地方别人看不见就不注意他,马虎了事。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乔布斯从小就对电子机械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做事严谨,追求完美。后来进入了里德学院,但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他最后选择了退学,但是学校的负责人仍然允许他在学校旁听一些课程,于是他选修了艺术字这一门课程,这也为后来麦金塔电脑上面优美的字体打下了伏笔。在大学期间他选择了相信佛教,为此长期的选择了素食,后来还远到印度去进行行修行,不得不说佛教的简单主义深深影响了他对产品的品味,这也使得苹果的产品变得简单易用。但是他最重要的还是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相遇,就像休利特遇见帕卡德,盖茨遇见保罗艾伦一样,他们的相遇都改变了后来科技的发展。沃兹尼亚克创造出了apple1,乔布斯则凭借它创造了苹果电脑公司。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会成为以后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即使是失败又会如何,假如乔布斯没有因为失败而被赶出苹果,就没有苹果差点破产的困境,很难说会有以后他回归苹果后如教主般为我是从的权力。
有很多人都渴望能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人,例如罗永浩,还有魅族的黄章。但是我却觉得没有人能够成为乔布斯第二。他是一个偏执狂,一个偏执狂在生活中注定是很难被人接受的,特别是有一些让人很难接受的习惯,乔布斯年轻时就因信奉佛教吃素食不洗澡就使得自己身上有很大的异味,例如他一生都保持的尖酸刻薄的语言风格,这是让外人多么难以接受的一些事。而且乔布斯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产品的坚持,永远追求完美,且拥有非常高的品味,他对产品的判断往往在片刻之间就有了结论,不是天才就是废物,他对人才的判断和产品是一样的。而且他对产品的直觉无可复制的,苹果决定产品从来不会去做什么市场调研,甚至很多在发布之前一直处于军工级别的保密状态中,直到发布会才会让别人知道。这样做非常具有风险,却让苹果更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看看如今的苹果,新的iphone在还没有问世之前,面板,模型,具体参数就已经全被曝光了,最重要的是苹果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创造力,iphone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但是与其他手机相比差距正在慢慢缩小,而且,在乔布斯死后,苹果已经没有再创造出让人感到兴奋的东西。库克本来就是一个擅长营销的ceo,对产品缺乏灵敏的嗅觉,乔森纳艾维的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但缺乏乔布斯,他失去了指引,能做出优秀的,却永远达不到以前的高度。新的iphone和ipad也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改进升级,而且越发失去艺术特质,只是一件优秀的商品,苹果也还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是不再像以前那么了不起。性格因素决定了这类人很难相处,而且领导一家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这几乎是不可能再有人存在的。
了解完乔布斯的一生后,感觉他的一生是很戏剧的,22岁创立了苹果几年后就成为了亿万富豪,在年少得志时却被苹果感了出来,后来又创立了NeXT和pixer动画公司,之后又重回苹果,使得苹果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然后又发现患上胰腺癌,最终死于胰腺癌。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却仍能活的如此精彩,可能不仅仅是心态,更因为有着信仰,信仰于佛教,信仰于完美的产品。临终前的淡然更是让人觉得他也把这当成工作。死亡永远不会发生在史蒂夫身上,正如他永远不喜欢设计关机键一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