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
或许出于永远如影随形的不安全感,我喜欢黑夜远胜于白天。总有种感觉:一切光线都是镁光灯,只要有光在,就不得不扮演某种角色,无法做自己,也无法看清真实的自己。夜幕降临,月明星稀,脸上的面具才会悄然化去,心如止水。但没有光的日子并不易得,白天日光,夜晚灯光,所以,我喜欢停电。记忆里,所有有关停电的回忆都闪烁着微暖的美好。
(一)
小时候,每次停电,爷爷奶奶都会拿出家里珍藏多年的老古董——一个很精巧的煤油灯,下面是玻璃材质,里面装着浅黄色的煤油;中间有一个拨条,可以控制火苗的大小;上面是个宽肚窄口的玻璃罩。平时它就静静挂在墙上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几岁的我和妹妹每每盼着停电,好看着奶奶把它点着,罩上罩子,把火苗调到最合适的程度,放在矮矮的小桌子上。周围影子影影绰绰,忽明忽暗。仿佛全世界只剩下那一小片光亮。奶奶也每每笑着说:“老古董啦!”对几岁的孩子来说,它很神奇。长大后,想起去世多年的爷爷奶奶,他们点煤油灯的样子是最深刻的画面之一。现在,煤油灯或许还躺在乱哄哄的杂物堆里,或许已经不在。
(二)
爷爷奶奶跟着我们家住,但不在一个屋子里。奶奶他们用煤油灯,妈习惯点蜡烛。炎炎的夏天里,停电一整晚的事也不是没有的。每逢这时候,胡同里的老爷子、老爷们、大小伙子们多走出家门,相互嚷嚷着::走走走,看看是不是那头儿的电压器坏了啊。”小孩子们好奇的也呼呼啦啦一大帮跟了去,小丫头们多猫在家里看妈点蜡烛。印象中,都是那种白色的最劣质的,小卖铺里几毛钱一根。点着以后经常需要剪蜡芯,我最爱干,拿把剪刀比比划划。这时候,妈最爱和妹妹揭我的短,说:“你哥小时候一个怕打雷,一个怕影子。停电一点蜡,看见影子动来动去,吓着了,发烧,光睡觉,怎么都不醒,吃药打针都不管用,就得叫××家老奶奶来叫魂,一叫,好了……”妹妹每次都嘲笑我胆小,然后对妈口中的“招魂术”膜拜之。如果长时间修不好,也不能闲着,点着蜡,一家子一块搓玉米,等等。有时候一宿修不好,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听到隔壁的大伯在门口和人打招呼:“还好,没热死!”
(三)
除了正经的停电,烧坏保险丝是停电最常见的原因。停电后,多是看下四邻八家是不是也停电了,如果不是,那就是自家出了问题。这时候也通常是老爸大显身手的时候,会不会换保险丝绝对是评价一个男人能不能干的最佳标准之一。爸搬了梯子怕到闸口,妈打着手电筒,我和妹妹下面眼巴巴看着,心提到嗓子眼儿。虽然人小,但也知道电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保险丝重新接上的刹那,经常扑地冒下火星,吓得一惊一乍。小时候我的眼里,老爸就是大神,因为他会安保险丝。
(四)
上学了。课堂上如果突然停电了,真真是天赐一台大戏。先是整齐划一的“啊”一声合唱,继而陷入狂欢。老师在的话,咋呼也没用。老师不在的自习课则更了不得了。男生打口哨的,拿小手电乱晃的,女生窃窃私语的,咯咯笑的……总之,有了不学习的完美理由。虽然我从小到大都是班里学习好的那拨人,但我也喜欢极了这种氛围。仿佛那一刻,我也是“坏孩子”,做“坏孩子”真的是件快乐的事。小孩子爱闹,但即便大了,停电照样等于狂欢。高三那一年一个雨夜,一次很重要的考试,清楚记得那晚考的是语文。窗外大雨涟涟。还没等到最后的作文题就停电了。所有人停下笔,在漆黑不见五指的教室里嬉闹、玩笑。好久,学校终于做决定:不考了,本次考试语文不算总成绩。无论怎么写都形容不出那一刻是多么开心。整个教学楼里都是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响彻全校,就差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了。那一夜我和很多人一样,回家路上尽情淋着雨,大家认识的不认识的,所有人都洋溢的青春绽放到极致的笑容。美好,我想不出其他什么词去形容。
(五)
多年以后,我生活在了北京——一个不停电的城市。
(六)
在北京的我,最喜欢K歌。非为歌,仅仅因为喜欢狭小昏暗空间的特殊感觉。三五好友一起,忘掉一切烦恼,忘掉整个世界。我讨厌通宵K歌清晨醒来出门时的朝阳,狂欢过后,阳光像一张大网,重新锁住你,送回现实世界。只有一次,唱完歌回来路上,还是夜,微雨。出租车里看窗外,什么也看不清。就像整个世界都停电了。当时想:时间就在这一刻打住吧。
(一)
小时候,每次停电,爷爷奶奶都会拿出家里珍藏多年的老古董——一个很精巧的煤油灯,下面是玻璃材质,里面装着浅黄色的煤油;中间有一个拨条,可以控制火苗的大小;上面是个宽肚窄口的玻璃罩。平时它就静静挂在墙上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几岁的我和妹妹每每盼着停电,好看着奶奶把它点着,罩上罩子,把火苗调到最合适的程度,放在矮矮的小桌子上。周围影子影影绰绰,忽明忽暗。仿佛全世界只剩下那一小片光亮。奶奶也每每笑着说:“老古董啦!”对几岁的孩子来说,它很神奇。长大后,想起去世多年的爷爷奶奶,他们点煤油灯的样子是最深刻的画面之一。现在,煤油灯或许还躺在乱哄哄的杂物堆里,或许已经不在。
(二)
爷爷奶奶跟着我们家住,但不在一个屋子里。奶奶他们用煤油灯,妈习惯点蜡烛。炎炎的夏天里,停电一整晚的事也不是没有的。每逢这时候,胡同里的老爷子、老爷们、大小伙子们多走出家门,相互嚷嚷着::走走走,看看是不是那头儿的电压器坏了啊。”小孩子们好奇的也呼呼啦啦一大帮跟了去,小丫头们多猫在家里看妈点蜡烛。印象中,都是那种白色的最劣质的,小卖铺里几毛钱一根。点着以后经常需要剪蜡芯,我最爱干,拿把剪刀比比划划。这时候,妈最爱和妹妹揭我的短,说:“你哥小时候一个怕打雷,一个怕影子。停电一点蜡,看见影子动来动去,吓着了,发烧,光睡觉,怎么都不醒,吃药打针都不管用,就得叫××家老奶奶来叫魂,一叫,好了……”妹妹每次都嘲笑我胆小,然后对妈口中的“招魂术”膜拜之。如果长时间修不好,也不能闲着,点着蜡,一家子一块搓玉米,等等。有时候一宿修不好,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听到隔壁的大伯在门口和人打招呼:“还好,没热死!”
(三)
除了正经的停电,烧坏保险丝是停电最常见的原因。停电后,多是看下四邻八家是不是也停电了,如果不是,那就是自家出了问题。这时候也通常是老爸大显身手的时候,会不会换保险丝绝对是评价一个男人能不能干的最佳标准之一。爸搬了梯子怕到闸口,妈打着手电筒,我和妹妹下面眼巴巴看着,心提到嗓子眼儿。虽然人小,但也知道电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保险丝重新接上的刹那,经常扑地冒下火星,吓得一惊一乍。小时候我的眼里,老爸就是大神,因为他会安保险丝。
(四)
上学了。课堂上如果突然停电了,真真是天赐一台大戏。先是整齐划一的“啊”一声合唱,继而陷入狂欢。老师在的话,咋呼也没用。老师不在的自习课则更了不得了。男生打口哨的,拿小手电乱晃的,女生窃窃私语的,咯咯笑的……总之,有了不学习的完美理由。虽然我从小到大都是班里学习好的那拨人,但我也喜欢极了这种氛围。仿佛那一刻,我也是“坏孩子”,做“坏孩子”真的是件快乐的事。小孩子爱闹,但即便大了,停电照样等于狂欢。高三那一年一个雨夜,一次很重要的考试,清楚记得那晚考的是语文。窗外大雨涟涟。还没等到最后的作文题就停电了。所有人停下笔,在漆黑不见五指的教室里嬉闹、玩笑。好久,学校终于做决定:不考了,本次考试语文不算总成绩。无论怎么写都形容不出那一刻是多么开心。整个教学楼里都是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响彻全校,就差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了。那一夜我和很多人一样,回家路上尽情淋着雨,大家认识的不认识的,所有人都洋溢的青春绽放到极致的笑容。美好,我想不出其他什么词去形容。
(五)
多年以后,我生活在了北京——一个不停电的城市。
(六)
在北京的我,最喜欢K歌。非为歌,仅仅因为喜欢狭小昏暗空间的特殊感觉。三五好友一起,忘掉一切烦恼,忘掉整个世界。我讨厌通宵K歌清晨醒来出门时的朝阳,狂欢过后,阳光像一张大网,重新锁住你,送回现实世界。只有一次,唱完歌回来路上,还是夜,微雨。出租车里看窗外,什么也看不清。就像整个世界都停电了。当时想:时间就在这一刻打住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