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头
星期五的高化课如期而至,原本的老师不知去了哪儿,安排了一个已是满头白发的老者给我们上课。
老者戴着一副眼镜,大大的镜框,啤酒瓶底后的镜片,似乎都在诉说着他所拥有的知识。 但老者不会讲普通话,只好用一口正宗的四川方言开始他的讲授。这可苦了外地来的同学,皱着眉头,努力的伸着脖子,希望能够听懂老者的四川话。老者的四川话讲得抑扬顿挫,缓慢而又饱含感情,从下面同学的表情来看,我想他们应该是听懂了老者的四川话。
对于我来说,听懂四川话自然不是问题,反而有种久违的亲切感。高中时期,我的老师都是以重庆话授课,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课堂,倒是大学这种普通话环境让我有些不适应。我想,这大概是方言的魅力吧。
听着老者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四川话 ,恍惚间,我又回到了2012年的那个夏天,回到了陈老头(高中时的班主任,同学们都叫他陈老头)的语文课,放佛我又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认真的听着陈老头那和老者一样的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只是陈老头用的是重庆话(其实重庆话和四川话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永远记得2012年的那个夏天的样子,那年,我高三。重庆溽暑的天气提早到来,早在四月中旬,空调电扇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那个阶段,我们都焦急的期盼着,等待着却又有些害怕高考的到来。课间,同学们不断地谈论着高考后要干什么云云,在一段遐想过后有埋在书堆里,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着最后的冲刺。那个时候,陈老头最爱来教室转转,时不时的用方言讲几句鼓励的话,同样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就像园丁看着他那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
陈老头常说我们是他的关门弟子,我们毕业,陈老头就要退休了。陈老头爱穿着西装站在讲台上,用他那能穿过几面墙的声音讲文言文,讲诗歌,讲作文……。晚上下课,已是10点过了,但依旧可以看到陈老头的办公室里亮着灯,伏在办公桌上,不知在干什么,但我们都敢肯定,干的事情一定和我们有关。
2012年6月5日,是高中的最后一天课,那天重庆的天气依旧溽热。陈老头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讲台上,没有讲课(那时其实也没什么可讲的),而是认真的看着我们,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认真的扫过每一个人。我知道,他在努力的记住每一个人的脸庞。可能是年纪大了,陈老头记性不好,直到高三才记清了他所有“花朵”的名字。快要下课了,陈老头习惯性的清了清嗓子,我们都知道,陈老头要讲话了。那天陈老头的声音很小,也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我听的出来是一种即将告别 的不舍。陈老头站在讲台上讲得还是我们平日在教室里听到的那些唠叨 ,但我们都认真的听着,除了我们呼吸的声音,下面什么声音都没有。 讲完后,陈老头在教室转了一圈,我能清楚的看到他枯瘦的脸上因动情而产生的绯红以及他眼里噙着的泪花。再次回到讲台上,陈老头整了整笔挺的西装,我们知道,他这是要向我们道别了,要向我们的课堂道别了,也要向他的最后一次毕业班之旅道别了(其实最后陈老头应学校领导的要求还带了一届复习班)。我深刻的记得,道别的话语说的很少,最后,他叫我们都站起来,一起喊了一句“雄起”。然后,他缓缓的走下讲台,走下教室,走到门口时,他还是忍不住回望了我们一眼,那种眼神,我不知道是幸福还是伤感,但愿是幸福。
回忆总是美好的。现在想来,那时候的陈老头也像一个老小孩,和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为离别伤感,为高考紧张。不过,我想,这对于陈老头来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幸福吧。
其他班的同学常问,我们为什么老叫他陈老头,我想这也是一种感情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能起初叫他老头是出于好玩,慢慢的老头就变成了我们和他之间感情的寄托。我不知道陈老头是否知道我们背地里叫他老头,即使知道,我想以他的脾气也不会发火生气,可能还要在他的办公室偷着乐呢。
恍然如梦,已而两年。两年来,除了从同学,从学弟那儿了解到关于陈老头的只言片语,就没有更多关于他的消息了,只知道他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了。能重新回到讲台,我想陈老头应该是非常高兴的。
我想,这个暑假,我该回去看看陈老头了。
老者戴着一副眼镜,大大的镜框,啤酒瓶底后的镜片,似乎都在诉说着他所拥有的知识。 但老者不会讲普通话,只好用一口正宗的四川方言开始他的讲授。这可苦了外地来的同学,皱着眉头,努力的伸着脖子,希望能够听懂老者的四川话。老者的四川话讲得抑扬顿挫,缓慢而又饱含感情,从下面同学的表情来看,我想他们应该是听懂了老者的四川话。
对于我来说,听懂四川话自然不是问题,反而有种久违的亲切感。高中时期,我的老师都是以重庆话授课,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课堂,倒是大学这种普通话环境让我有些不适应。我想,这大概是方言的魅力吧。
听着老者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四川话 ,恍惚间,我又回到了2012年的那个夏天,回到了陈老头(高中时的班主任,同学们都叫他陈老头)的语文课,放佛我又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认真的听着陈老头那和老者一样的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只是陈老头用的是重庆话(其实重庆话和四川话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永远记得2012年的那个夏天的样子,那年,我高三。重庆溽暑的天气提早到来,早在四月中旬,空调电扇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那个阶段,我们都焦急的期盼着,等待着却又有些害怕高考的到来。课间,同学们不断地谈论着高考后要干什么云云,在一段遐想过后有埋在书堆里,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着最后的冲刺。那个时候,陈老头最爱来教室转转,时不时的用方言讲几句鼓励的话,同样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就像园丁看着他那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
陈老头常说我们是他的关门弟子,我们毕业,陈老头就要退休了。陈老头爱穿着西装站在讲台上,用他那能穿过几面墙的声音讲文言文,讲诗歌,讲作文……。晚上下课,已是10点过了,但依旧可以看到陈老头的办公室里亮着灯,伏在办公桌上,不知在干什么,但我们都敢肯定,干的事情一定和我们有关。
2012年6月5日,是高中的最后一天课,那天重庆的天气依旧溽热。陈老头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讲台上,没有讲课(那时其实也没什么可讲的),而是认真的看着我们,从前到后,从左到右,认真的扫过每一个人。我知道,他在努力的记住每一个人的脸庞。可能是年纪大了,陈老头记性不好,直到高三才记清了他所有“花朵”的名字。快要下课了,陈老头习惯性的清了清嗓子,我们都知道,陈老头要讲话了。那天陈老头的声音很小,也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我听的出来是一种即将告别 的不舍。陈老头站在讲台上讲得还是我们平日在教室里听到的那些唠叨 ,但我们都认真的听着,除了我们呼吸的声音,下面什么声音都没有。 讲完后,陈老头在教室转了一圈,我能清楚的看到他枯瘦的脸上因动情而产生的绯红以及他眼里噙着的泪花。再次回到讲台上,陈老头整了整笔挺的西装,我们知道,他这是要向我们道别了,要向我们的课堂道别了,也要向他的最后一次毕业班之旅道别了(其实最后陈老头应学校领导的要求还带了一届复习班)。我深刻的记得,道别的话语说的很少,最后,他叫我们都站起来,一起喊了一句“雄起”。然后,他缓缓的走下讲台,走下教室,走到门口时,他还是忍不住回望了我们一眼,那种眼神,我不知道是幸福还是伤感,但愿是幸福。
回忆总是美好的。现在想来,那时候的陈老头也像一个老小孩,和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为离别伤感,为高考紧张。不过,我想,这对于陈老头来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幸福吧。
其他班的同学常问,我们为什么老叫他陈老头,我想这也是一种感情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能起初叫他老头是出于好玩,慢慢的老头就变成了我们和他之间感情的寄托。我不知道陈老头是否知道我们背地里叫他老头,即使知道,我想以他的脾气也不会发火生气,可能还要在他的办公室偷着乐呢。
恍然如梦,已而两年。两年来,除了从同学,从学弟那儿了解到关于陈老头的只言片语,就没有更多关于他的消息了,只知道他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了。能重新回到讲台,我想陈老头应该是非常高兴的。
我想,这个暑假,我该回去看看陈老头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