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疆随想
3月下旬来到新疆,来到了乌鲁木齐。新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新疆的面积可以顶9个吉林省,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在长春无往北走1000公里应该就进入俄罗斯了,往东走1000公里就到朝鲜了,往南走1000公里就到北京了,往西走1000公里应该到中蒙边界了,而在乌鲁木齐,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1000公里你会发现,嗯,还是新疆。
刚到乌鲁木齐,跟我自己想象差很远,在我印象中应该是充满中亚风格的建筑,飞机落地发现跟全国其他烂省会没啥两样,虽然有些失望,不过想想乌兰巴托的建筑跟中国也几乎差不多,心里也就平衡了。
下飞机第二天这边单位的领导开车带我去乌市西边的水西沟转了下,吃了本地的大盘鸡、红柳烤肉和一些兵团特色的吃的东西,以肉为主,由于那时天气还不太暖和,山还是光秃秃的,所以没转。晚上大学同学聚会,一个白净礼貌的维族小伙,一个健壮豪爽的哈族汉子,一个温婉大方的回族姑娘,加上我这个超级不靠谱的东北回族盲流。新疆的同学很好客,毕业之后大家近况都还不错。
转过头来,维族小伙先带我去了趟天山区,请我在一家叫巴义人家的自助维餐吃了顿饭,维餐以甜食和肉食为主,席间我们聊了很多,很难避免谈到柒·伍,我自己谈话尽量避开这种敏感话题,维族同学倒是很大方,从他的话语中也透露出很多的无奈,他举了个例子,我们吃饭的地方附近有个自治区实验中学,柒·伍之前分数特别高,基本跟乌市一中差不多,打那之后汉族学生很少去那个学校读书,很多汉族人家都搬到城北的新市区了,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的汉族人不太多了。他问我到老城区有啥感受,我说这才是乌鲁木齐,我住的新市区跟内地其他城市基本一样,没有特点。
哈族汉子我俩上大学时总在一起打篮球、一起喝酒,来了之后他经常找我出去吃饭,他现在在公安系统工作,他问我来这害怕不,我说地震藏………………独蒙古的新纳粹我都见识过这儿有啥好怕的,他笑笑,他说他有在朋友说要来新疆工作,给他打电话问这边情况咋样危险不,他说没事啊出事了还有我呢嘛。他家在老城区住,我说这边的人不都往新市区搬么,他说父母年龄大了在老城住惯了不愿意动而且家周围清真寺很多很方便,我深以为然。
我们在一起吃饭,当地的治安情况是个基本话题,其实大家都挺无奈的,特别是民族之间的隔阂,这个东西一直是个遗留问题,大部分汉族同胞不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媒体对这些东西的宣传也仅限偶尔过个节日,一嘴带过,前后不会超过20秒,不单单在我们身上,其实在其他少数民族身上也一样。举个例子,我在这边单位有个女同事,号称是医学研究生,刚来乌市她老公带她上街转,在街边吃烤包子,问人家这是大肉和什么做的馅,卖包子的维族汉子没理她,她老公把她拉走了,跟她说这个东西人家忌讳,她挺意外而且没感觉自己哪有问题。这种不知不觉中对对方的冒犯,有时会让对方觉得你在侮辱人家,你感觉没什么的小事,可能对对方是涉及到尊严上的事情。这些事情跟少数民族民族性格不成熟有一定关系,但也跟大众平时接触其他民族文化、习俗少有关。既然媒体能成篇幅的介绍大和民族的饮食生活习惯、推广西欧人饮食生活习惯,为什么不能去深入的推广自己国家其他民族同胞的日常习惯呢。网上地图炮很多,总是自以为站在多高的高度去评价一些民族、宗教问题,中国人的浮躁在这个时候一览无余,评价民族问题的没去过民族地区,讨论宗教问题的不知宗教的宗旨。
突然想到苏东坡与佛印的一个故事,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刚到乌鲁木齐,跟我自己想象差很远,在我印象中应该是充满中亚风格的建筑,飞机落地发现跟全国其他烂省会没啥两样,虽然有些失望,不过想想乌兰巴托的建筑跟中国也几乎差不多,心里也就平衡了。
下飞机第二天这边单位的领导开车带我去乌市西边的水西沟转了下,吃了本地的大盘鸡、红柳烤肉和一些兵团特色的吃的东西,以肉为主,由于那时天气还不太暖和,山还是光秃秃的,所以没转。晚上大学同学聚会,一个白净礼貌的维族小伙,一个健壮豪爽的哈族汉子,一个温婉大方的回族姑娘,加上我这个超级不靠谱的东北回族盲流。新疆的同学很好客,毕业之后大家近况都还不错。
转过头来,维族小伙先带我去了趟天山区,请我在一家叫巴义人家的自助维餐吃了顿饭,维餐以甜食和肉食为主,席间我们聊了很多,很难避免谈到柒·伍,我自己谈话尽量避开这种敏感话题,维族同学倒是很大方,从他的话语中也透露出很多的无奈,他举了个例子,我们吃饭的地方附近有个自治区实验中学,柒·伍之前分数特别高,基本跟乌市一中差不多,打那之后汉族学生很少去那个学校读书,很多汉族人家都搬到城北的新市区了,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的汉族人不太多了。他问我到老城区有啥感受,我说这才是乌鲁木齐,我住的新市区跟内地其他城市基本一样,没有特点。
哈族汉子我俩上大学时总在一起打篮球、一起喝酒,来了之后他经常找我出去吃饭,他现在在公安系统工作,他问我来这害怕不,我说地震藏………………独蒙古的新纳粹我都见识过这儿有啥好怕的,他笑笑,他说他有在朋友说要来新疆工作,给他打电话问这边情况咋样危险不,他说没事啊出事了还有我呢嘛。他家在老城区住,我说这边的人不都往新市区搬么,他说父母年龄大了在老城住惯了不愿意动而且家周围清真寺很多很方便,我深以为然。
我们在一起吃饭,当地的治安情况是个基本话题,其实大家都挺无奈的,特别是民族之间的隔阂,这个东西一直是个遗留问题,大部分汉族同胞不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媒体对这些东西的宣传也仅限偶尔过个节日,一嘴带过,前后不会超过20秒,不单单在我们身上,其实在其他少数民族身上也一样。举个例子,我在这边单位有个女同事,号称是医学研究生,刚来乌市她老公带她上街转,在街边吃烤包子,问人家这是大肉和什么做的馅,卖包子的维族汉子没理她,她老公把她拉走了,跟她说这个东西人家忌讳,她挺意外而且没感觉自己哪有问题。这种不知不觉中对对方的冒犯,有时会让对方觉得你在侮辱人家,你感觉没什么的小事,可能对对方是涉及到尊严上的事情。这些事情跟少数民族民族性格不成熟有一定关系,但也跟大众平时接触其他民族文化、习俗少有关。既然媒体能成篇幅的介绍大和民族的饮食生活习惯、推广西欧人饮食生活习惯,为什么不能去深入的推广自己国家其他民族同胞的日常习惯呢。网上地图炮很多,总是自以为站在多高的高度去评价一些民族、宗教问题,中国人的浮躁在这个时候一览无余,评价民族问题的没去过民族地区,讨论宗教问题的不知宗教的宗旨。
突然想到苏东坡与佛印的一个故事,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