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大五台徒步
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加从容。——题记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徒步路线分为大五台和小五台,小五台线路稍难,风景更好,只是收费;大五台风景一般,路线清晰,起点在鸿门岩,离东台不远,依次路过北台、中台、西台、南台,终点一般选择在佛母洞,线路最高处海拔北台达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徒步的初衷是带室友体验一下高海拔徒步,为毕业旅行新藏线徒步测试一下他的体能,顺便感受一下佛教圣地的人文风景。说个题外话吧,五台山最出名的应该是顺治在此出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将佛教传入藏地的莲花生大士曾经也在此修行过,所以藏传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原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五台山徒步的想法产生较早,大概箭扣回来之后就有查过,但准备工作却在假期前几天才正式开始,查攻略问伙伴,对线路有个大致的脉络,并没有做充分的攻略准备,这一点是一个错误;假期出行最麻烦的是人多票难买,最后斟酌再三选择中转,而且一路站票,中转途中也发生了一些琐事,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需要时时有防人之心,尤其是在大半夜,不过倒是还刷了一个人生成就——派出所门口撒尿,这一点还是蛮令人欣慰的。
凌晨五点左右到达五台山火车站,但前往五台山景区的班车早已经陆续开动,购置完气罐、鸡蛋之后坐上中巴,开始闭目养神;到达鸿门岩时早已经有很多队伍出发,换衣服、换鞋、整理装备,顺便拍个日出,然后朝着东台出发。其实回来之后写感谢之类的东西时我最烦的就是描述细节,这次自然也不例外,细节无非就是前脚跟上后脚,往复循环,我还是比较喜欢抓徒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但表达出来却没有想的那么容易,有些只是一闪而过,还没来得及抓呢,徒步过程中也不能随时带着笔和本记录下来,也许可以,但是就是没有去做。由于这次带着室友,而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所以在走的过程中会教他一些徒步的心理技巧,都说望山跑死马,何况人呢;在教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其实一切都在印证“活在当下”,路虽远,行则将至,老话不是也说:没有比腿长的路。如果只是瞄着遥不可及的终点,自然越走越累,但如果只是走好脚下这一步,那再远的终点都将触之可及。所以我再三告诉他,上坡的时候不要总是抬头看坡,只顾一步一步的迈步就足够啦,听起来一点都不难,但做起来却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
这次徒步还有一个更深的体会——生活就是一种体验,不过更多的人说的是: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终其一生看的也只是其中一页。其实我不太认同这句话,康德终生没旅行不也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金庸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也是对着地图描述风景。而体验则不同,在同一个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只是旅行体验变化更快吧,也许我就是在追求一种体验吧,也不能说是一种,应该是不同的生命体验,总想尽量去丰富体验,希望每次出行都可以收获到不同的体验。就像从五台山回来之后值班的时候我写了一句话:几个小时前还困的像狗一样卷缩在车厢连接处,现在又穿的人模狗样的在展厅值班,还是很困而且很饿。这样来说生活有时候真像是穿越,一天前还在海拔两千多米的西台上与寒冷做斗争,出门撒尿被雪景吸引,撒完赶紧掏出手机拍一张,狂风刮的人都站立不稳,拍完照片提起裤子,最后在感受一下五月飘雪,以前总感觉下雪在我的认识范围之内那是冬天的专属,走的多了远了,才意识到什么叫“窦娥冤”,六月飘雪算什么,七月也飘,只是那不是冤情,而是对我们即将到达拉萨的庆祝。世界很大,总有事会颠覆你的三观,也总有人会让你佩服到五体投地,打消一切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
五台山的人文也确实对我有不小的震撼,长期的社会生活,导致心里处处有防线,在北台顶上的寺庙里,有一间临时休息室,我第一感觉是收费吧,其实是不收费的,可能看古装电视剧对寺庙的印象是普渡众生,但心里很清楚,现实中的寺庙也是唯利是图的,突然有普渡众生的在也不敢轻易相信了,五台山上的寺庙还没有被商业化,这一点还是挺意外的,免费提供休息间、热水,甚至零食,在接热水泡面的时候,发现热水箱后面有一个筐,里面有农夫山泉和一些小零食,我以为是在售卖,但也有一个疑问在:为什么没有人在旁边收钱呢。回去之后我还讲给队友,最后才从其他队伍那听说,那些零食是可以随便拿的,你可以去功德箱捐些功德,当然了,如果你就是不捐也没人强制你。
在下撤的金杯车上,对徒步情况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当时是这样记录的:徒步五台山失败,昨天下午四点左右,五台山西台开始下雪,一路走来的狂风也没有因此而减弱,我和队友放弃了前往狮子坡的计划,从山坳沿山坡切入西台法雷寺挂单,短短五百米的距离走了半个小时,在切完第二个坡之后因为下雪产生的大雾已经看不清方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根据先前的方向尝试着走了下,还算幸运吧,找到了寺庙,卸装备吃点食物,休息一下恢复热量,提前结束一天行程。
这是我第一次真的放弃,在骑行的路上我有过放弃的年头,在沙漠的时候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也只停留在想法上,并没有付诸于行动。放弃的理由有装备方面的、天气方面的、队友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怕累、怕虐、怕挑战自己的毅力,最后只能告诫自己:莫因走的太远而忘记最初出发的目的。
有些事情虽然可以重来,但意义却大不相同,所以一旦放弃将成为永远的遗憾。生活真的不需要无谓的坚持么?我们还年轻对于有些事情我们就是要像傻逼一样的去坚持,你要问有什么意义,那我只能说:爷感觉痛快。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徒步路线分为大五台和小五台,小五台线路稍难,风景更好,只是收费;大五台风景一般,路线清晰,起点在鸿门岩,离东台不远,依次路过北台、中台、西台、南台,终点一般选择在佛母洞,线路最高处海拔北台达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徒步的初衷是带室友体验一下高海拔徒步,为毕业旅行新藏线徒步测试一下他的体能,顺便感受一下佛教圣地的人文风景。说个题外话吧,五台山最出名的应该是顺治在此出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将佛教传入藏地的莲花生大士曾经也在此修行过,所以藏传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原佛教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五台山徒步的想法产生较早,大概箭扣回来之后就有查过,但准备工作却在假期前几天才正式开始,查攻略问伙伴,对线路有个大致的脉络,并没有做充分的攻略准备,这一点是一个错误;假期出行最麻烦的是人多票难买,最后斟酌再三选择中转,而且一路站票,中转途中也发生了一些琐事,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需要时时有防人之心,尤其是在大半夜,不过倒是还刷了一个人生成就——派出所门口撒尿,这一点还是蛮令人欣慰的。
凌晨五点左右到达五台山火车站,但前往五台山景区的班车早已经陆续开动,购置完气罐、鸡蛋之后坐上中巴,开始闭目养神;到达鸿门岩时早已经有很多队伍出发,换衣服、换鞋、整理装备,顺便拍个日出,然后朝着东台出发。其实回来之后写感谢之类的东西时我最烦的就是描述细节,这次自然也不例外,细节无非就是前脚跟上后脚,往复循环,我还是比较喜欢抓徒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但表达出来却没有想的那么容易,有些只是一闪而过,还没来得及抓呢,徒步过程中也不能随时带着笔和本记录下来,也许可以,但是就是没有去做。由于这次带着室友,而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所以在走的过程中会教他一些徒步的心理技巧,都说望山跑死马,何况人呢;在教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其实一切都在印证“活在当下”,路虽远,行则将至,老话不是也说:没有比腿长的路。如果只是瞄着遥不可及的终点,自然越走越累,但如果只是走好脚下这一步,那再远的终点都将触之可及。所以我再三告诉他,上坡的时候不要总是抬头看坡,只顾一步一步的迈步就足够啦,听起来一点都不难,但做起来却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
这次徒步还有一个更深的体会——生活就是一种体验,不过更多的人说的是: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终其一生看的也只是其中一页。其实我不太认同这句话,康德终生没旅行不也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金庸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也是对着地图描述风景。而体验则不同,在同一个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只是旅行体验变化更快吧,也许我就是在追求一种体验吧,也不能说是一种,应该是不同的生命体验,总想尽量去丰富体验,希望每次出行都可以收获到不同的体验。就像从五台山回来之后值班的时候我写了一句话:几个小时前还困的像狗一样卷缩在车厢连接处,现在又穿的人模狗样的在展厅值班,还是很困而且很饿。这样来说生活有时候真像是穿越,一天前还在海拔两千多米的西台上与寒冷做斗争,出门撒尿被雪景吸引,撒完赶紧掏出手机拍一张,狂风刮的人都站立不稳,拍完照片提起裤子,最后在感受一下五月飘雪,以前总感觉下雪在我的认识范围之内那是冬天的专属,走的多了远了,才意识到什么叫“窦娥冤”,六月飘雪算什么,七月也飘,只是那不是冤情,而是对我们即将到达拉萨的庆祝。世界很大,总有事会颠覆你的三观,也总有人会让你佩服到五体投地,打消一切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
五台山的人文也确实对我有不小的震撼,长期的社会生活,导致心里处处有防线,在北台顶上的寺庙里,有一间临时休息室,我第一感觉是收费吧,其实是不收费的,可能看古装电视剧对寺庙的印象是普渡众生,但心里很清楚,现实中的寺庙也是唯利是图的,突然有普渡众生的在也不敢轻易相信了,五台山上的寺庙还没有被商业化,这一点还是挺意外的,免费提供休息间、热水,甚至零食,在接热水泡面的时候,发现热水箱后面有一个筐,里面有农夫山泉和一些小零食,我以为是在售卖,但也有一个疑问在:为什么没有人在旁边收钱呢。回去之后我还讲给队友,最后才从其他队伍那听说,那些零食是可以随便拿的,你可以去功德箱捐些功德,当然了,如果你就是不捐也没人强制你。
在下撤的金杯车上,对徒步情况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当时是这样记录的:徒步五台山失败,昨天下午四点左右,五台山西台开始下雪,一路走来的狂风也没有因此而减弱,我和队友放弃了前往狮子坡的计划,从山坳沿山坡切入西台法雷寺挂单,短短五百米的距离走了半个小时,在切完第二个坡之后因为下雪产生的大雾已经看不清方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根据先前的方向尝试着走了下,还算幸运吧,找到了寺庙,卸装备吃点食物,休息一下恢复热量,提前结束一天行程。
这是我第一次真的放弃,在骑行的路上我有过放弃的年头,在沙漠的时候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也只停留在想法上,并没有付诸于行动。放弃的理由有装备方面的、天气方面的、队友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怕累、怕虐、怕挑战自己的毅力,最后只能告诫自己:莫因走的太远而忘记最初出发的目的。
有些事情虽然可以重来,但意义却大不相同,所以一旦放弃将成为永远的遗憾。生活真的不需要无谓的坚持么?我们还年轻对于有些事情我们就是要像傻逼一样的去坚持,你要问有什么意义,那我只能说:爷感觉痛快。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