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周末和朋友去电影院看了张艺谋的新电影《归来》。电影不错,但是我想说的却不是这部电影,因为看电影的整个过程我脑海里反复像单曲循环般播放的是一首诗,是木心的《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先生的“从前”我无从感怀了,但是“慢”却好像还在伸一伸手就能够得到的曾经。
那时候还没有人手一部手机,还没有改变世界的乔布斯,电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下载不了歌也没有免费的书,大多数人出行还依赖着那辆锈迹斑斑的脚踏车,更小的时候,我甚至都还到可以骑车的年纪呢。这样回头看,好像真是太苦了吧,想听歌得能忽悠到一台录音机才行,爱看的电视剧从来只能一天两集慢慢等,想念小伙伴只能走到她面前,想知道更大的世界只能跑很远去图书馆借书,那时候我们总是无法太快地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记忆却奇怪地在生命的这段时间停留最久,最是恋恋不舍。
1路车那时绕的还是我们城市的江滨线,5毛钱就能到达我想去的地方。每个周末我都带着那本小小的借书证和两本书,坐上这班车,经过4个站,到达城中的图书馆,去换下个星期的“精神食粮”。儿童图书馆的书只有两行四排,但我面对着它们还是觉得拥有整个世界。每本书后面都插着一张借书卡,我能看到这个小城里有哪些人和我看过了同样的世界,我对这群陌生人充满了喜爱和好奇。我心里好像还不懂得有“寂寞”,“孤独”这样恼人的词,一个人完全不是问题。每次借完书我就不再着急了,带着充盈的幸福感自己慢慢悠悠地溜达回家。
那时候我从来不会觉得时间是用跑的,甚至是用飞的,老师们总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并不懂为什么要这么说。每天我都做很多事,我认了好多字,背了好多课文,学会了加减乘除还学会了方程式,每天下课都玩很多游戏,回家了还要和伙伴们一起做作业,打篮球,扔沙包……总是要忙到暮色四合,街上的灯渐次亮起,爸爸妈妈亮着嗓子喊我们的名字,我们才肯拖着疲惫和饥饿的身躯回到家里。蹲坐着边嚼米饭边看18点18开始播放的电视剧,还没看到故事怎么样呢,就开始放新闻联播了。那个蓝色的地球一跑出来,熟悉的声音一响,我就闪进自己的小房间打开录音机放歌听,拿出周末借来的书开始享受和眼前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有会留口水的恐龙,爱打瞌睡的羊,收集怒气的袋子,非常糊涂的大头鬼,还有在全世界探险的少年侦探团。它们呀,好像在离我很远的世界,却又近在眼前。录音机的磁带“呲溜溜”就卷完了A面,我听到了“爱”这个字眼,也听到了“眼泪”两个字。我好像心动了一下,却无法捕捉不到更多,歪着头想想书里的事,开心地笑了,随手又把磁带换成了B面。那时候磁带有限,零花钱有限,我一盘磁带能听好多个月。我几乎能背出所有歌的完整歌词,直到现在,我能背的也只有当初听的那些歌。
但是我也不是毫无忧伤,我总是想念小时候把我带大的奶奶,她住在很远的地方,感觉每次都要翻山越岭才能见到她。我太忙了,爸爸妈妈也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我才能见到她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吵她,闹她,夜里掰她的眼皮不许她睡觉。还有爱吃饼干的爷爷,总是坐在椅子上不爱说话,永远慈祥地笑看我翻上翻下。
然后,这些日子突然就没有了。我小学毕业了,我上初中了,我上高中了,我上大学了,我工作了。我人生的这本书好像开始翻阅地越来越快,仓促地不及细读。我拿着IPAD一口气看完了好多剧,却记不到主人公的名字;我拿着电子书阅读器读了好多书,好像故事都随着眼泪排出了体外;我下载了好多歌,却没有一首记得住;不管再远的朋友我都可以随手刷出他们的动态,可是我却不想主动约一个近在尺咫的朋友出来聊聊天;奶奶原来没有住在很远的地方,我只要坐半个多小时的车就能见到她,我却不再是喜欢缠绕她膝下的孙女,我们仍然一年只回去一次。
快节奏生活的残忍,让人心的冷漠无处藏匿。因为一切来得容易,所以消散愈快。我们找不到借口去搪塞别人,也找不到借口去安慰自己。好多事我们没去做,我们拖延,不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是能力不及,只是因为选择多得眼花缭乱,曾经重要的,不再重要了。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更好”等着我们,所以我们不愿停留,也不懂珍惜。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不是好的词语么,什么时候变成让人无法直视的现实呢。你身边还剩下多少人,做每件事都只为心中热爱,对每个人都只说真话,在每个当下都活得诚恳认真呢。你呢,还在坚持年少的纯真么?
长大的我终于听懂了歌里的“爱”是什么,也明白了为什么“眼泪”总是紧随其后。我却永远无法用这一生,只好好爱一个人了。从前慢,慢功却磨出了细活。如今快,我们却留不住好东西了。
木心先生的“从前”我无从感怀了,但是“慢”却好像还在伸一伸手就能够得到的曾经。
那时候还没有人手一部手机,还没有改变世界的乔布斯,电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下载不了歌也没有免费的书,大多数人出行还依赖着那辆锈迹斑斑的脚踏车,更小的时候,我甚至都还到可以骑车的年纪呢。这样回头看,好像真是太苦了吧,想听歌得能忽悠到一台录音机才行,爱看的电视剧从来只能一天两集慢慢等,想念小伙伴只能走到她面前,想知道更大的世界只能跑很远去图书馆借书,那时候我们总是无法太快地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记忆却奇怪地在生命的这段时间停留最久,最是恋恋不舍。
1路车那时绕的还是我们城市的江滨线,5毛钱就能到达我想去的地方。每个周末我都带着那本小小的借书证和两本书,坐上这班车,经过4个站,到达城中的图书馆,去换下个星期的“精神食粮”。儿童图书馆的书只有两行四排,但我面对着它们还是觉得拥有整个世界。每本书后面都插着一张借书卡,我能看到这个小城里有哪些人和我看过了同样的世界,我对这群陌生人充满了喜爱和好奇。我心里好像还不懂得有“寂寞”,“孤独”这样恼人的词,一个人完全不是问题。每次借完书我就不再着急了,带着充盈的幸福感自己慢慢悠悠地溜达回家。
那时候我从来不会觉得时间是用跑的,甚至是用飞的,老师们总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并不懂为什么要这么说。每天我都做很多事,我认了好多字,背了好多课文,学会了加减乘除还学会了方程式,每天下课都玩很多游戏,回家了还要和伙伴们一起做作业,打篮球,扔沙包……总是要忙到暮色四合,街上的灯渐次亮起,爸爸妈妈亮着嗓子喊我们的名字,我们才肯拖着疲惫和饥饿的身躯回到家里。蹲坐着边嚼米饭边看18点18开始播放的电视剧,还没看到故事怎么样呢,就开始放新闻联播了。那个蓝色的地球一跑出来,熟悉的声音一响,我就闪进自己的小房间打开录音机放歌听,拿出周末借来的书开始享受和眼前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有会留口水的恐龙,爱打瞌睡的羊,收集怒气的袋子,非常糊涂的大头鬼,还有在全世界探险的少年侦探团。它们呀,好像在离我很远的世界,却又近在眼前。录音机的磁带“呲溜溜”就卷完了A面,我听到了“爱”这个字眼,也听到了“眼泪”两个字。我好像心动了一下,却无法捕捉不到更多,歪着头想想书里的事,开心地笑了,随手又把磁带换成了B面。那时候磁带有限,零花钱有限,我一盘磁带能听好多个月。我几乎能背出所有歌的完整歌词,直到现在,我能背的也只有当初听的那些歌。
但是我也不是毫无忧伤,我总是想念小时候把我带大的奶奶,她住在很远的地方,感觉每次都要翻山越岭才能见到她。我太忙了,爸爸妈妈也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我才能见到她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吵她,闹她,夜里掰她的眼皮不许她睡觉。还有爱吃饼干的爷爷,总是坐在椅子上不爱说话,永远慈祥地笑看我翻上翻下。
然后,这些日子突然就没有了。我小学毕业了,我上初中了,我上高中了,我上大学了,我工作了。我人生的这本书好像开始翻阅地越来越快,仓促地不及细读。我拿着IPAD一口气看完了好多剧,却记不到主人公的名字;我拿着电子书阅读器读了好多书,好像故事都随着眼泪排出了体外;我下载了好多歌,却没有一首记得住;不管再远的朋友我都可以随手刷出他们的动态,可是我却不想主动约一个近在尺咫的朋友出来聊聊天;奶奶原来没有住在很远的地方,我只要坐半个多小时的车就能见到她,我却不再是喜欢缠绕她膝下的孙女,我们仍然一年只回去一次。
快节奏生活的残忍,让人心的冷漠无处藏匿。因为一切来得容易,所以消散愈快。我们找不到借口去搪塞别人,也找不到借口去安慰自己。好多事我们没去做,我们拖延,不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是能力不及,只是因为选择多得眼花缭乱,曾经重要的,不再重要了。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更好”等着我们,所以我们不愿停留,也不懂珍惜。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不是好的词语么,什么时候变成让人无法直视的现实呢。你身边还剩下多少人,做每件事都只为心中热爱,对每个人都只说真话,在每个当下都活得诚恳认真呢。你呢,还在坚持年少的纯真么?
长大的我终于听懂了歌里的“爱”是什么,也明白了为什么“眼泪”总是紧随其后。我却永远无法用这一生,只好好爱一个人了。从前慢,慢功却磨出了细活。如今快,我们却留不住好东西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