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
文 崔柏
旧梦衰退的少年醒来,揉了揉酸痛的双肩。我并不为生活所左右,或者不如说,生活并不为我所左右。我叫李元,株洲人氏,还是个爱饮酒赋曲做梦的清客。客店的窗半开着,碎石一样的鸟雀,潮湿的熏风毫不费力的从窗棂上滑过,穿入我的斗室,带来一片明亮的喧声。昨夜,一只出其不意的黑鸟,在我周身还显得瘦小和贫瘠的时候,潜入火焰般的梦境里宽阔翱翔。火焰转变成了朝霞,现在它从天际,舔我的眼睛呢。
我翻了翻昨夜的残稿;打起精神来,换上鞋子,整理好衣服,下了楼。楼下的店主和蔼的看着我,他似乎明白我的心事似的,他有一头顶部微秃的头发,带着银白色,他的眼睛像是鼠。“今天你还要去吧,少爷?”他说。
“是,我就是这样不务正事。”我放下杯子,离开了旅店。
我独自一人,沿街而下,江中的舟子载着满筐的货物,鱼,来往匆匆;江边戴斗笠的船夫,用绳牵着小船,搬运货物,出入船舱。他们常常抬头看我一眼,喘一口气,像鳗鱼一样继续抖动乌黑的胳膊。这和我梦中的景象完全不同:那素带似的江水,美丽的画舫,雪白的石桥下,微笑盈盈的侍女手捧着铜盘,静静的守候在雕栏玉砌的船坞前,明媚的春水从远方涌来淡绿的、白沫的潮浪,渔舟唱晚,山色空蒙。我不是有意想到这样的画面,我为我眼前的一切感伤,并没有过去许多年,往昔江边的风华事物大都物是人非。
我沿着光滑、石砌的道路继续向前,日已上三竿,迎面拂来燥热的气息,我已行走一个多时辰,路左是一片稻田。碧绿的秧苗遍洒的水田,粼粼的反射着天光。老牛在池塘前低头悠闲的吃草。孩子们像蝴蝶一样跳荡在草丛间,我感觉到他们天真无邪,但此刻我的脸上蒙着灰尘,我像个逃命人似的,在他们看来。他们跑向系牛的池塘,像草叶的牛尾缓缓的滑落,牛冲天发出一阵哞声。孩子们愉快的声音感染了我,我也带着轻捷的节拍赶路。
不久,我便到了树林边的屋子,我在门旁坐下,等候一位白胡子的老人。
他披着月光终于到了。他要我白昼时就来这里等,日复如此,这里的月夜似乎来得飞快,我的思想还留在昏黯的树影和起伏涨落的潮声里,他已蹒跚踱到我面前。他踏着木屐,样子十分像古老的书里刻着的,鹤发童颜,目光清幽。他每日讲给我一段书,这是最重要的道理,关于治国,平天下,茶花,兵马,女人。我感觉他的学识里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水汽,氤氲的,缠上我的眼睛,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沉没在他的宇宙中。
我的父亲飞书命我即日去余杭,有个家仆陪同;我必须回家禀告我的母亲,同时也向老人告别。我此行也代母亲探望宦居江南三年的父亲,我承载着她的思念。我一想起我的母亲,便不由得 潸然泪下。老人却殷切的看着我,似乎在怀疑:这么短的日子,我是否将他的学说参透?
我起身含泪,跪拜在他面前。老人枯瘦的手似乎触到我滚烫的额头,然后他把手收回去了,他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他接着要告诉我一个秘密。这是他讲学三月从未告诉过我的,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妙万变的真理。他从背后拈起一枝芦苇,在我面前折弯了,碾碎。月光下,他颤抖的把这支浸没寒霜的芦苇交给他壮志满怀的弟子。
我回家辞别了母亲,带上衣物行囊,收拾银两,由家仆一并包起携在身上。我几次应举不第,在家消磨,哪有颜面去见父亲?一路上船头劈开银色的波浪,水花飞溅,激荡的声音和深夜的钟声传到船舱里。我的心也在日夜兼程,我们并不在熙攘的城市勾留,无限江山繁华之地也许还在旅行的尽头。迤逦过了常州,无锡,吴江,天渐渐晴朗了起来。
这天中午,我无法抑制住心中的狂喜,唤船夫停船,泊在芦荻丛里。我登上了岸,觉得岸上也是温暖的,水鸟衔着鱼鳞的反光,湿淋淋地划过山岗上的小亭。那个亭子坐落在三面水环抱中间,坚硬的岩石铺满脚下的土地。我拾级而上,奇怪,忽然在脑海里泛过一滴冷雨扑打在金帛中的形象。家仆似乎伫立在船头沉思。他叫王安,黑黑的脸,高颧骨,是父亲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此刻他面对夕阳。我凭栏伫目,眼前的一切都耀动着生机,用古人的诗句:风定渔歌聚,波摇雁影分。
在我从山顶往回走的路程,我感到衣衫娑娑地响。在台阶的中央有一只小蛇:它楚楚可怜,全身朱红,每隔一段就有累累的伤痕。像枯黄的草叶中的一簇火苗。它消逝了,难道我看见的,只是这里常见的斑红的蓼花?
第二天我去拜这里的祠堂。香火旺盛,这里的人似乎凝视大殿下那几个威严的面孔:托塔天王、二郎神、王母,并不感到畏惧。唯一使人惊奇的是一个白衣冠带的高士,他挥一把纸扇,独自享有袅袅的香炉。我盘问祠堂里的人,那是一个渔夫,随身带着的网篓里还有蹦跳的青鱼;我问他:“这里供奉的是什么人呢?”渔夫脱下笠帽,对着泥像做了一揖,不解的看着我:“春秋时越国的高士,你忘了么?”
我感到疑惑:我的知识似乎有这样一个人,但我马上想不到他是谁;但我一下从他狡黠的目光中明白了。这个高士,也一定像他一样,隐居江湖中,过着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从他气宇轩昂的额头判断来者曾是一位贵人。渔人留下一段偈语便飘然而逝:满耳风雷,一派江声。我尾随着他。
出了门,有几个小孩子用竹杖在草丛中驱打什么。渔人的脚步从未驻留,孩子们吵闹的声音和低惨的叫声使我忍不住近前观看。一条青色的小蛇,生得奇异,鳃下有金绿色的毛发,发出哭泣一般的哽咽。她的身体像珊瑚枝一般蜷缩着靠近我,我有一股保护她的愿望。她是美好的。“小孩们放开她!”我冲孩童喊。我拿出一串铜板,打发他们。小蛇金色的眼睛变得水汪汪的。
“你从哪里来?你回去吧。”她的身体发冷了。我把她抱在怀里,我不知道蛇是一种邪恶的生物。她的鼻息娇弱,让我心碎。我想她在怀抱的暖热中会慢慢的睡去再苏醒。她像个受伤的孩子,蛇的梦境或许是金碧辉煌的,因为我瞥见她珍珠般的牙齿。现在她睡熟了,像一块被人丢弃的丝绸。她的身体已经不那么光彩照人了。我在她慢慢发黑之前,把她带到舱里去。那里有煮热的绿豆汤,也许可以把她浸在里面,也许可以清洗她身上的残血。她像游走的弓浮在月光般的碗里。轻轻露出她的目光,曙色一样,那么悲切,含着那么多凄凉的痛苦与圣洁的感恩望着我。我的心也像一页屋顶那样沉睡了,月光下最安静的屋顶,一片羽毛,或轻烟。
我醒来时,发现她绕在我的指尖。她从水里恢复娇嫩的身子,莲花殷红的口,从我手掌间滑下的水珠——我情愿再闭上眼睛!也许她在请求我放走她。我打开船舱,青山里,树木葱茏如一座屏扇。我掌心托着她,屈膝伸进江水中。她仍然回头望我,她在我的掌心匍匐蜿蜒,好像有曲折的情感和我无法分割。艄公荡开了桨,远远的一叶风灯摇曳着向我们的地方飘来,她终于潜下波底,荡漾地离去。她会永远活着吧。
我像小蛇一样可怜。后来我见到了父亲,他发出洪钟般的声音在树皮一样臃肿的身体里。“你要考中进士。”我记住这句话,像石头的雨坠落下来。我不能再过安逸享乐的生活,面对老迈的父亲,我不能在迟暮的夕阳里迎接他。父亲对我感到满意,因为我闭门的攻读的确长进了不少。可是那位神秘的吸引我的老人,他的深奥的思想还没有在我的心里发酵呢。我相信假如我有一天能够领悟它,我就能够戳穿太阳的隐秘和面具。
江南的青草渐渐的繁盛,生长,淹没了雨水中的窗子。书页在我的手中像是快速的腐烂着,这一方面也是由于潮湿的空气。没有彩色的生活在持续,而春选的日子就要临近了。我拜见了父亲,说:“母亲在家,早晚无人侍奉,我也想回去,开科取士的日子快到了。”父亲应允了。我和王安乘船上路,我暗暗瞥了一下父亲:他的风烛残年。
我忆起去年留恋的吴江山水,便一行在那里羁留下来。景色并未多变,年年岁岁花相似。但从长日的苦读中挣扎出来,我不由像充满了精神,游览了旧岁的小亭,又踏上了吴江的古街。这里与我故乡不同:这里更接近梦乡的地方。张灯挂彩的官舫日夜停在江中央,游人们驾着小舟去倾听歌女的琴声。有时哀婉迷离,江月笼着寒水;有时却清越澎湃,岸边的人群骚动。真是有诗情画意。
正观玩间,有个青衣的小童,拉住了我的衣服。他递上一张名帖:“东人有名榜在此,欲见解元,未敢擅便。”我问他:“东人在哪里?”虽然我对帖的某些意思并不太理解。小童答道:“桥左。”我看见名帖最后落上“学生朱伟谨偈。”我不认识这个人,在我的同窗里面,也没有朱姓的。正踌躇的时候,只见小桥上走下一个眉清目秀的读书人,步伐飘然,隐隐的有一股英气。我在心里惊叹这人,谁知他见我先拜揖:“学生朱伟。”我赶忙扶他起来,现在我已经有这样的同窗好友了。
他接着说:“家尊和乃父相交甚厚,所以特地叮嘱我在这里等候公子,以谢薄恩。倘蒙不弃,至舍下与家尊略叙旧谊,可否?”我猜想我的父亲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朋友,他的船停在岸边,五彩装画,极其华丽。他又说:蜗居只在咫尺,幸勿见却。我不由得心动了。那舟里的人自然非常高兴,友善的过来搀扶我上船;他们瞧我的眼睛就像对虾突出的两个弯眼睛,我不由得逗乐了。
船行如飞,不久就靠近烟波中的小岛。我仿佛做梦,被他们扶着踏入白云间,两边的林木青丽隐约,像在带霜的镜子里看着似的,香坛里散发出缭绕的烟器,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花石、栏杆,行不过百步,横出一个金字牌坊,我认不出上面的字迹,在后面响彻清泉的山谷中露出琉璃瓦和红泥墙壁的宫殿。我胆怯了,问身边的朱姓秀才,他也只是唯唯诺诺的说:“玉华之宫。”紧咬着嘴唇,在我们继续向前走的路上,我发现他脸色铁青。我想摆脱搀扶的人,天知道我到了什么地方?传说里总有鬼怪用蜃影结成的宫殿,走去的人只是黄粱一梦,却失了魂魄;浑身哆嗦的回来,不久便在家里丧命。这一类的谣言使我望而却步,但仆从却紧紧地攫住我的手,拉着我,我闭上了眼睛,看见了黑魆魆的宫门。
我无法向你形容一路的珍珠美玉,金光闪烁,朱秀才在我的身边风声一般耳语:“此家尊府。”我们沿阶登上月台,见数十个锦衣绣冠的人,簇拥着一位老者。他的目光清冷仿佛直刺心底,穿着宽大的青袍,手持玉圭。我在老人的宫殿所享受到一切礼遇,我就不一一讲给你了,我用过一顿丰盛、世上从未有过的佳肴组成的筵席,饮了玛瑙、琥珀酿成的美酒,品尝绝色的少女们用贝壳端上来的海果。我得知他是江上的一位龙王,我并不感到害怕了。睡意袭下我得头顶,我在紫罗帐中一卧长长的飘浮在宁静的水波底了。
醉醒时分朱伟又来领我去见龙王。我为自己的大醉赔礼,此刻他高坐塌上更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我不得不把他的容貌和对我传业授道的神秘恩师联系在一起。但现在是在梦境:他腮下的青色胡须微微的颤动:“解元且宽心怀,住数日也不迟。”我于是恭敬的答道,我来江南看望父亲,母亲还在家中盼望,刚辞了父亲之命,这就回去侍奉母亲,准备赴来年的春选,时日迫近,实在不能久留。老者并不再挽留,只是在屏风后敲了三下,从里面走出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来。
我不敢偷眼看她:她颀长而美丽,特别是她的眉眼,像柳叶和星辰。老者指着她,要让女儿跟随我,我这时才大梦初醒,泪水涌出来,我长拜在台阶下面。我对他说,我从未想过这样的命运,我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只是在祈求一朝能一举登科,便是平生所幸。同时我对那个亭亭伫立的少女,与其说喜欢,不如说敬畏,她恬静而光滑的脸使我想起了那条青蛇。可是我又不能把一切说出来,我上身伏在殿前的台阶上,同时慷慨激昂,感激涕零的说了一番话,自己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等我站起身来,她已成了我的妻子,这是确定,无疑,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了。
我将带着这位缄默的少女上路,我向她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去,她把手臂挽上我的胳膊。宫殿里奏起了仙乐,像裙带一样的鱼儿,环绕着我们舞来舞去,连檐上的蚌壳也跟着一起舞蹈。她把头发埋进我的胸前,我们深深的闭上了眼睛。
我们醒来时,还在船舱里,只是我身边多了这位烛光般的女子。她一直静静的坐着,看着我从枕上有点羞涩的抬起头来,她的环佩里充满了音乐和流水声!她叫知心,我后来逢人说,她是我在江上偶然邂逅的。
我母亲也喜欢她。不过看得出来,她更关心儿子的应试。车马都停在门前,门前在门堂里接待一切客人,所以小院里幽静的没有一丝涟漪。知心总是拈一块布织花草,虫鸟,她对土地里生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我并不是常能和她在一起,老屋东北角燕子筑巢的地方,母亲新翻了一间书屋,我挪到这宽敞明亮的靠近花园的所在,每日心旷神怡,书也读了不少。
春选的日子近了。知心看到我的忧思,因为每当我活蹦乱跳像个孩子似的,采来蝴蝶连同停憩的花枝,冲到屋里给她看时,我又突然间默然不语。忧思的阴影反映在她的脸上,这使得那张可爱娇艳的小脸越发动人。她时常拿着一只玻璃球子穿过长廊的门,又飘然回来仿佛给我惊喜似的微笑着。她参加一月一度的妇女聚会,在那里她们把很多有意思的玩艺儿拿来一起分享,被邀请的还有城里有礼教的家庭的公子。人们喜欢听她唱歌,而我起初对这些深恶痛绝。当众人惊叹她的琵琶技艺,并鼓动她再弹上一曲时,我常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有一次我当着她的面和歌女大声地交谈,杯中的美酒像赌气似的飞快的减少,她一曲弹尽,向我投来爱情的目光,这化解了我的忧悒;我默默地看着她,同时想:我还没有一次安定的听她唱歌呢。
她的宾客的赞赏声里又坐下,把目光从我这儿移过去。她仿佛是欢畅的,然而她弹了一首忧伤难忍的曲子。塞外的飞雪静静的把我们覆盖,有一刻钟,时间静止了,月光流泻进江水中的冰块,哗哗的滑向远方。所有人都在云彩那边,仿佛要对她告别了;然而一曲终了,她还是向我伸出温热的手臂,我们又一起相挽着回到快活、调皮的我们的小屋。
回到我们的窗下,她终于细细的对我说:
“遇见你之前,我曾经在阴暗的江底,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当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我被允许浮到江面上玩耍,我变成了一条小蛇,浮在一片枯叶的下面。江上的游船挂着花灯,穿着华贵衣服的人们站在船沿,大声交谈,他们吐出的歌赋被另一群抱着红纸的人记录下来,彩鸾,纸鸢各种各样的灯上贴着谜语,星星点点的灯影落在水上,不一会儿又传来了歌女击板曼妙的歌声。我觉得这一切美极了,回到我的宫室,我让人偷偷地把这一切画下来,贴在床沿上,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到人间来。
我常常藏在芦苇里,看来往的船行。但寺庙里的喧闹声很快吸引了我,后来就间发生了那样的事:我不小心被孩童捉住了,而你救了我。我为了报答你求父王允许和你一起到人间来。”她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想告诉我更多的事情,但欲言又止。
我问她:“你父亲送我们走时,曾经告诉我,来日想要登科的话,可以问求于你。”她活泼的眨了一下眼睛。
就这样,正像我在一本古书上读到过的,我奇妙的获得了试题,当晚就把作文想好,第二天在试场上我行笔如飞。连续三天,知心化作小蛇,飞身盗来题目。这样我中科举几乎是一定的了。
然而那个春天遭遇了一场大火。我又接到父亲在江南病故的消息,含着悲伤接回父亲的遗骨。等我从昔日的旅途中回来,原来的厅堂已是芳草萋萋,满目疮痍。我错过了放榜的日子。忽然一日,我的家仆王安风尘仆仆地拿来红绢给我。我一看,榜上有王安的名字没有我。
然而更伤心的莫过于与知心的分别了。一天,我们手挽手坐在残败的花坛前,我们的倒影映在缸中的绿水里。知心开口对我说:“三年前,为报答救命之恩,奉父母之命,我做了你的妻子。时期已到,天命并不允许我把一生全都托付给你,我必须辞去,君宜保重。”我听了之后默默无言,因为期限的事我三年前已经知道。我上前拥抱她,一阵狂风就使我们各飞东西。风雨中有玻璃球的碎响,我似乎听到她轻声地说:“永别了!”风雨慢慢褪去了墓碑上的残迹。我跪在那里,感到我的一切变得模糊,耀眼的金星飞驰过荒野的天顶,也带走了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个年轻的骸骨,他蘸着枯如芦杆的手指,在白纸上画上仕女,为宦家欢宴里传唱的不朽的谣曲,以及一段悲尽伤来的与前生女子的故事。
旧梦衰退的少年醒来,揉了揉酸痛的双肩。我并不为生活所左右,或者不如说,生活并不为我所左右。我叫李元,株洲人氏,还是个爱饮酒赋曲做梦的清客。客店的窗半开着,碎石一样的鸟雀,潮湿的熏风毫不费力的从窗棂上滑过,穿入我的斗室,带来一片明亮的喧声。昨夜,一只出其不意的黑鸟,在我周身还显得瘦小和贫瘠的时候,潜入火焰般的梦境里宽阔翱翔。火焰转变成了朝霞,现在它从天际,舔我的眼睛呢。
我翻了翻昨夜的残稿;打起精神来,换上鞋子,整理好衣服,下了楼。楼下的店主和蔼的看着我,他似乎明白我的心事似的,他有一头顶部微秃的头发,带着银白色,他的眼睛像是鼠。“今天你还要去吧,少爷?”他说。
“是,我就是这样不务正事。”我放下杯子,离开了旅店。
我独自一人,沿街而下,江中的舟子载着满筐的货物,鱼,来往匆匆;江边戴斗笠的船夫,用绳牵着小船,搬运货物,出入船舱。他们常常抬头看我一眼,喘一口气,像鳗鱼一样继续抖动乌黑的胳膊。这和我梦中的景象完全不同:那素带似的江水,美丽的画舫,雪白的石桥下,微笑盈盈的侍女手捧着铜盘,静静的守候在雕栏玉砌的船坞前,明媚的春水从远方涌来淡绿的、白沫的潮浪,渔舟唱晚,山色空蒙。我不是有意想到这样的画面,我为我眼前的一切感伤,并没有过去许多年,往昔江边的风华事物大都物是人非。
我沿着光滑、石砌的道路继续向前,日已上三竿,迎面拂来燥热的气息,我已行走一个多时辰,路左是一片稻田。碧绿的秧苗遍洒的水田,粼粼的反射着天光。老牛在池塘前低头悠闲的吃草。孩子们像蝴蝶一样跳荡在草丛间,我感觉到他们天真无邪,但此刻我的脸上蒙着灰尘,我像个逃命人似的,在他们看来。他们跑向系牛的池塘,像草叶的牛尾缓缓的滑落,牛冲天发出一阵哞声。孩子们愉快的声音感染了我,我也带着轻捷的节拍赶路。
不久,我便到了树林边的屋子,我在门旁坐下,等候一位白胡子的老人。
他披着月光终于到了。他要我白昼时就来这里等,日复如此,这里的月夜似乎来得飞快,我的思想还留在昏黯的树影和起伏涨落的潮声里,他已蹒跚踱到我面前。他踏着木屐,样子十分像古老的书里刻着的,鹤发童颜,目光清幽。他每日讲给我一段书,这是最重要的道理,关于治国,平天下,茶花,兵马,女人。我感觉他的学识里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水汽,氤氲的,缠上我的眼睛,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沉没在他的宇宙中。
我的父亲飞书命我即日去余杭,有个家仆陪同;我必须回家禀告我的母亲,同时也向老人告别。我此行也代母亲探望宦居江南三年的父亲,我承载着她的思念。我一想起我的母亲,便不由得 潸然泪下。老人却殷切的看着我,似乎在怀疑:这么短的日子,我是否将他的学说参透?
我起身含泪,跪拜在他面前。老人枯瘦的手似乎触到我滚烫的额头,然后他把手收回去了,他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他接着要告诉我一个秘密。这是他讲学三月从未告诉过我的,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玄妙万变的真理。他从背后拈起一枝芦苇,在我面前折弯了,碾碎。月光下,他颤抖的把这支浸没寒霜的芦苇交给他壮志满怀的弟子。
我回家辞别了母亲,带上衣物行囊,收拾银两,由家仆一并包起携在身上。我几次应举不第,在家消磨,哪有颜面去见父亲?一路上船头劈开银色的波浪,水花飞溅,激荡的声音和深夜的钟声传到船舱里。我的心也在日夜兼程,我们并不在熙攘的城市勾留,无限江山繁华之地也许还在旅行的尽头。迤逦过了常州,无锡,吴江,天渐渐晴朗了起来。
这天中午,我无法抑制住心中的狂喜,唤船夫停船,泊在芦荻丛里。我登上了岸,觉得岸上也是温暖的,水鸟衔着鱼鳞的反光,湿淋淋地划过山岗上的小亭。那个亭子坐落在三面水环抱中间,坚硬的岩石铺满脚下的土地。我拾级而上,奇怪,忽然在脑海里泛过一滴冷雨扑打在金帛中的形象。家仆似乎伫立在船头沉思。他叫王安,黑黑的脸,高颧骨,是父亲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此刻他面对夕阳。我凭栏伫目,眼前的一切都耀动着生机,用古人的诗句:风定渔歌聚,波摇雁影分。
在我从山顶往回走的路程,我感到衣衫娑娑地响。在台阶的中央有一只小蛇:它楚楚可怜,全身朱红,每隔一段就有累累的伤痕。像枯黄的草叶中的一簇火苗。它消逝了,难道我看见的,只是这里常见的斑红的蓼花?
第二天我去拜这里的祠堂。香火旺盛,这里的人似乎凝视大殿下那几个威严的面孔:托塔天王、二郎神、王母,并不感到畏惧。唯一使人惊奇的是一个白衣冠带的高士,他挥一把纸扇,独自享有袅袅的香炉。我盘问祠堂里的人,那是一个渔夫,随身带着的网篓里还有蹦跳的青鱼;我问他:“这里供奉的是什么人呢?”渔夫脱下笠帽,对着泥像做了一揖,不解的看着我:“春秋时越国的高士,你忘了么?”
我感到疑惑:我的知识似乎有这样一个人,但我马上想不到他是谁;但我一下从他狡黠的目光中明白了。这个高士,也一定像他一样,隐居江湖中,过着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从他气宇轩昂的额头判断来者曾是一位贵人。渔人留下一段偈语便飘然而逝:满耳风雷,一派江声。我尾随着他。
出了门,有几个小孩子用竹杖在草丛中驱打什么。渔人的脚步从未驻留,孩子们吵闹的声音和低惨的叫声使我忍不住近前观看。一条青色的小蛇,生得奇异,鳃下有金绿色的毛发,发出哭泣一般的哽咽。她的身体像珊瑚枝一般蜷缩着靠近我,我有一股保护她的愿望。她是美好的。“小孩们放开她!”我冲孩童喊。我拿出一串铜板,打发他们。小蛇金色的眼睛变得水汪汪的。
“你从哪里来?你回去吧。”她的身体发冷了。我把她抱在怀里,我不知道蛇是一种邪恶的生物。她的鼻息娇弱,让我心碎。我想她在怀抱的暖热中会慢慢的睡去再苏醒。她像个受伤的孩子,蛇的梦境或许是金碧辉煌的,因为我瞥见她珍珠般的牙齿。现在她睡熟了,像一块被人丢弃的丝绸。她的身体已经不那么光彩照人了。我在她慢慢发黑之前,把她带到舱里去。那里有煮热的绿豆汤,也许可以把她浸在里面,也许可以清洗她身上的残血。她像游走的弓浮在月光般的碗里。轻轻露出她的目光,曙色一样,那么悲切,含着那么多凄凉的痛苦与圣洁的感恩望着我。我的心也像一页屋顶那样沉睡了,月光下最安静的屋顶,一片羽毛,或轻烟。
我醒来时,发现她绕在我的指尖。她从水里恢复娇嫩的身子,莲花殷红的口,从我手掌间滑下的水珠——我情愿再闭上眼睛!也许她在请求我放走她。我打开船舱,青山里,树木葱茏如一座屏扇。我掌心托着她,屈膝伸进江水中。她仍然回头望我,她在我的掌心匍匐蜿蜒,好像有曲折的情感和我无法分割。艄公荡开了桨,远远的一叶风灯摇曳着向我们的地方飘来,她终于潜下波底,荡漾地离去。她会永远活着吧。
我像小蛇一样可怜。后来我见到了父亲,他发出洪钟般的声音在树皮一样臃肿的身体里。“你要考中进士。”我记住这句话,像石头的雨坠落下来。我不能再过安逸享乐的生活,面对老迈的父亲,我不能在迟暮的夕阳里迎接他。父亲对我感到满意,因为我闭门的攻读的确长进了不少。可是那位神秘的吸引我的老人,他的深奥的思想还没有在我的心里发酵呢。我相信假如我有一天能够领悟它,我就能够戳穿太阳的隐秘和面具。
江南的青草渐渐的繁盛,生长,淹没了雨水中的窗子。书页在我的手中像是快速的腐烂着,这一方面也是由于潮湿的空气。没有彩色的生活在持续,而春选的日子就要临近了。我拜见了父亲,说:“母亲在家,早晚无人侍奉,我也想回去,开科取士的日子快到了。”父亲应允了。我和王安乘船上路,我暗暗瞥了一下父亲:他的风烛残年。
我忆起去年留恋的吴江山水,便一行在那里羁留下来。景色并未多变,年年岁岁花相似。但从长日的苦读中挣扎出来,我不由像充满了精神,游览了旧岁的小亭,又踏上了吴江的古街。这里与我故乡不同:这里更接近梦乡的地方。张灯挂彩的官舫日夜停在江中央,游人们驾着小舟去倾听歌女的琴声。有时哀婉迷离,江月笼着寒水;有时却清越澎湃,岸边的人群骚动。真是有诗情画意。
正观玩间,有个青衣的小童,拉住了我的衣服。他递上一张名帖:“东人有名榜在此,欲见解元,未敢擅便。”我问他:“东人在哪里?”虽然我对帖的某些意思并不太理解。小童答道:“桥左。”我看见名帖最后落上“学生朱伟谨偈。”我不认识这个人,在我的同窗里面,也没有朱姓的。正踌躇的时候,只见小桥上走下一个眉清目秀的读书人,步伐飘然,隐隐的有一股英气。我在心里惊叹这人,谁知他见我先拜揖:“学生朱伟。”我赶忙扶他起来,现在我已经有这样的同窗好友了。
他接着说:“家尊和乃父相交甚厚,所以特地叮嘱我在这里等候公子,以谢薄恩。倘蒙不弃,至舍下与家尊略叙旧谊,可否?”我猜想我的父亲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朋友,他的船停在岸边,五彩装画,极其华丽。他又说:蜗居只在咫尺,幸勿见却。我不由得心动了。那舟里的人自然非常高兴,友善的过来搀扶我上船;他们瞧我的眼睛就像对虾突出的两个弯眼睛,我不由得逗乐了。
船行如飞,不久就靠近烟波中的小岛。我仿佛做梦,被他们扶着踏入白云间,两边的林木青丽隐约,像在带霜的镜子里看着似的,香坛里散发出缭绕的烟器,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花石、栏杆,行不过百步,横出一个金字牌坊,我认不出上面的字迹,在后面响彻清泉的山谷中露出琉璃瓦和红泥墙壁的宫殿。我胆怯了,问身边的朱姓秀才,他也只是唯唯诺诺的说:“玉华之宫。”紧咬着嘴唇,在我们继续向前走的路上,我发现他脸色铁青。我想摆脱搀扶的人,天知道我到了什么地方?传说里总有鬼怪用蜃影结成的宫殿,走去的人只是黄粱一梦,却失了魂魄;浑身哆嗦的回来,不久便在家里丧命。这一类的谣言使我望而却步,但仆从却紧紧地攫住我的手,拉着我,我闭上了眼睛,看见了黑魆魆的宫门。
我无法向你形容一路的珍珠美玉,金光闪烁,朱秀才在我的身边风声一般耳语:“此家尊府。”我们沿阶登上月台,见数十个锦衣绣冠的人,簇拥着一位老者。他的目光清冷仿佛直刺心底,穿着宽大的青袍,手持玉圭。我在老人的宫殿所享受到一切礼遇,我就不一一讲给你了,我用过一顿丰盛、世上从未有过的佳肴组成的筵席,饮了玛瑙、琥珀酿成的美酒,品尝绝色的少女们用贝壳端上来的海果。我得知他是江上的一位龙王,我并不感到害怕了。睡意袭下我得头顶,我在紫罗帐中一卧长长的飘浮在宁静的水波底了。
醉醒时分朱伟又来领我去见龙王。我为自己的大醉赔礼,此刻他高坐塌上更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我不得不把他的容貌和对我传业授道的神秘恩师联系在一起。但现在是在梦境:他腮下的青色胡须微微的颤动:“解元且宽心怀,住数日也不迟。”我于是恭敬的答道,我来江南看望父亲,母亲还在家中盼望,刚辞了父亲之命,这就回去侍奉母亲,准备赴来年的春选,时日迫近,实在不能久留。老者并不再挽留,只是在屏风后敲了三下,从里面走出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来。
我不敢偷眼看她:她颀长而美丽,特别是她的眉眼,像柳叶和星辰。老者指着她,要让女儿跟随我,我这时才大梦初醒,泪水涌出来,我长拜在台阶下面。我对他说,我从未想过这样的命运,我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只是在祈求一朝能一举登科,便是平生所幸。同时我对那个亭亭伫立的少女,与其说喜欢,不如说敬畏,她恬静而光滑的脸使我想起了那条青蛇。可是我又不能把一切说出来,我上身伏在殿前的台阶上,同时慷慨激昂,感激涕零的说了一番话,自己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等我站起身来,她已成了我的妻子,这是确定,无疑,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了。
我将带着这位缄默的少女上路,我向她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去,她把手臂挽上我的胳膊。宫殿里奏起了仙乐,像裙带一样的鱼儿,环绕着我们舞来舞去,连檐上的蚌壳也跟着一起舞蹈。她把头发埋进我的胸前,我们深深的闭上了眼睛。
我们醒来时,还在船舱里,只是我身边多了这位烛光般的女子。她一直静静的坐着,看着我从枕上有点羞涩的抬起头来,她的环佩里充满了音乐和流水声!她叫知心,我后来逢人说,她是我在江上偶然邂逅的。
我母亲也喜欢她。不过看得出来,她更关心儿子的应试。车马都停在门前,门前在门堂里接待一切客人,所以小院里幽静的没有一丝涟漪。知心总是拈一块布织花草,虫鸟,她对土地里生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我并不是常能和她在一起,老屋东北角燕子筑巢的地方,母亲新翻了一间书屋,我挪到这宽敞明亮的靠近花园的所在,每日心旷神怡,书也读了不少。
春选的日子近了。知心看到我的忧思,因为每当我活蹦乱跳像个孩子似的,采来蝴蝶连同停憩的花枝,冲到屋里给她看时,我又突然间默然不语。忧思的阴影反映在她的脸上,这使得那张可爱娇艳的小脸越发动人。她时常拿着一只玻璃球子穿过长廊的门,又飘然回来仿佛给我惊喜似的微笑着。她参加一月一度的妇女聚会,在那里她们把很多有意思的玩艺儿拿来一起分享,被邀请的还有城里有礼教的家庭的公子。人们喜欢听她唱歌,而我起初对这些深恶痛绝。当众人惊叹她的琵琶技艺,并鼓动她再弹上一曲时,我常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有一次我当着她的面和歌女大声地交谈,杯中的美酒像赌气似的飞快的减少,她一曲弹尽,向我投来爱情的目光,这化解了我的忧悒;我默默地看着她,同时想:我还没有一次安定的听她唱歌呢。
她的宾客的赞赏声里又坐下,把目光从我这儿移过去。她仿佛是欢畅的,然而她弹了一首忧伤难忍的曲子。塞外的飞雪静静的把我们覆盖,有一刻钟,时间静止了,月光流泻进江水中的冰块,哗哗的滑向远方。所有人都在云彩那边,仿佛要对她告别了;然而一曲终了,她还是向我伸出温热的手臂,我们又一起相挽着回到快活、调皮的我们的小屋。
回到我们的窗下,她终于细细的对我说:
“遇见你之前,我曾经在阴暗的江底,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当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我被允许浮到江面上玩耍,我变成了一条小蛇,浮在一片枯叶的下面。江上的游船挂着花灯,穿着华贵衣服的人们站在船沿,大声交谈,他们吐出的歌赋被另一群抱着红纸的人记录下来,彩鸾,纸鸢各种各样的灯上贴着谜语,星星点点的灯影落在水上,不一会儿又传来了歌女击板曼妙的歌声。我觉得这一切美极了,回到我的宫室,我让人偷偷地把这一切画下来,贴在床沿上,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到人间来。
我常常藏在芦苇里,看来往的船行。但寺庙里的喧闹声很快吸引了我,后来就间发生了那样的事:我不小心被孩童捉住了,而你救了我。我为了报答你求父王允许和你一起到人间来。”她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想告诉我更多的事情,但欲言又止。
我问她:“你父亲送我们走时,曾经告诉我,来日想要登科的话,可以问求于你。”她活泼的眨了一下眼睛。
就这样,正像我在一本古书上读到过的,我奇妙的获得了试题,当晚就把作文想好,第二天在试场上我行笔如飞。连续三天,知心化作小蛇,飞身盗来题目。这样我中科举几乎是一定的了。
然而那个春天遭遇了一场大火。我又接到父亲在江南病故的消息,含着悲伤接回父亲的遗骨。等我从昔日的旅途中回来,原来的厅堂已是芳草萋萋,满目疮痍。我错过了放榜的日子。忽然一日,我的家仆王安风尘仆仆地拿来红绢给我。我一看,榜上有王安的名字没有我。
然而更伤心的莫过于与知心的分别了。一天,我们手挽手坐在残败的花坛前,我们的倒影映在缸中的绿水里。知心开口对我说:“三年前,为报答救命之恩,奉父母之命,我做了你的妻子。时期已到,天命并不允许我把一生全都托付给你,我必须辞去,君宜保重。”我听了之后默默无言,因为期限的事我三年前已经知道。我上前拥抱她,一阵狂风就使我们各飞东西。风雨中有玻璃球的碎响,我似乎听到她轻声地说:“永别了!”风雨慢慢褪去了墓碑上的残迹。我跪在那里,感到我的一切变得模糊,耀眼的金星飞驰过荒野的天顶,也带走了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那个年轻的骸骨,他蘸着枯如芦杆的手指,在白纸上画上仕女,为宦家欢宴里传唱的不朽的谣曲,以及一段悲尽伤来的与前生女子的故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