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不想忘------昨夜星辰昨日风
(一)
昨日崖上,青衣书生斜倚着一棵松树,夕阳就要掉落。
往事如风。
(二)
“昨夜老夫观星相,西方有黑云笼罩,恐怕是要不妙啊!”老夫子捋了捋白胡须,眯着他的小眼道。
“那此次游历,就选择东方好了!”书生摇了摇折扇,吊儿郎当的晃了晃脑袋。
“小混蛋!老夫是这样教你的吗,惩奸除恶,都忘了吗!但既然你意已决,就踏上前往东方的征途吧!”
书生一惊,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难道东方的情形更加不妙?
老夫子嘿嘿斜睨了一下书生,“此去东方,你要寻一件能愈西方之难的宝器......”
“无聊。”书生起身要走,却听见老夫子厉声喝到,“站住!”
书生少许有些惊讶,夫子甚少以如此严厉的语气训斥他。
“老夫掐指一算,吾命已不久矣。此生碌碌无为,唯拉扯你长大到如今的模样。你虽父母早逝,却生就一幅非凡的筋骨,想必有一番大事业亟待成就。”
命不久矣什么的,开玩笑的吧......饶是如此,书生也只好背起行囊,乖乖下山晃荡去了。
寒暑十八载的年华间,书生下山的次数少的可怜,他最大的娱乐便是去山背面的昨日崖上打坐吹风。记得有次带了本诗集去读,读着读着就犯了困。等醒来,书早被吹得散了架,只有其中一页被吹的吸附在崖边松树上,上面写着“昨夜星辰昨日风”。
咦,书还有写错的吗?
于是书生长剑一挥,松树枝干上便刻下了“昨日崖”三个大字以资纪念。
但是纪念个毛线呢?书生自己也不知道。
(三)
下山根本没有路,因为平日里也没个人走。日常生活吃喝拉撒,老夫子和书生都在山上自给自足。下山的一路边践踏着花花草草,书生边哼着小曲儿,一番逍遥自在。
走至山脚,有座六角亭,亭子里坐着个袅袅娉娉的素衣美女。
女子是书生十八年来几乎不曾见过的生物,他自然好奇啦,走上前去不太好意思的搭讪道,“姑娘自此歇脚?”
书生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也不傻,这位一定是书里提到过的名为“姑娘”的生物。他还陶醉在自我得意中,只见姑娘别过脸,一副懒得理他的样子。
书生没发现自己正在自讨没趣,把脸凑到素衣女子的另一边,嘻嘻一笑,“姑娘,怎么不理我?”
真是一番淫贼作派。
素衣女子抬起手中折扇,“啪”的拍在书生脸上,“滚蛋,本姑娘就是歇一歇,哪来的苍蝇。”
有我这么英俊的苍蝇?
但是素衣女子显然低估了书生不要脸的程度,“姑娘是要上山?”
不理他。
“姑娘,山上很无聊哎,不如和我一起去东方游历,东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与我一起还能打怪升级拯救世界......”
蛇精病啊!
“姑娘,你若要上山,山上只有一个怪老头,实在没有什么可看之物。唯一值钱的就是我......”
就是想找那个怪老头......素衣女子默默起身,决定先上山再寻一处歇脚。
“姑娘......”
“我找夫子有非常重要的事,请公子不要再阻挠我了。”素衣女子换了一种客气的语气。
“姑娘不必如此见外。”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书生咧嘴一笑,“你找夫子不如找我,我跟随夫子学艺读书十八载,他知道的我也知道,直接问我就好啦。”
素衣女子顿了顿脚步,“他是你的师傅?”
“是啊,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于是,素衣女子一脸不可置信看蠢货的表情。
“好啦,走啦走啦,随我一起下山游历一番,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觉得你闭嘴最好了。”素衣女子嘟嚷着。
“啥?”
“走吧。”
(四)
穿过茂密的山林,才能抵达通往东方的小镇。一路走来,书生似是对周边的一切都感到非常好奇,啰啰嗦嗦一个人说个没完,素衣女子偶尔会作单音节的回复,是被书生烦到不行的时候。
一路走便走到了清风镇。
根据夫子的指示,必须要在清风镇寻找到东方的智者,才能知晓下一步的方向。可是如何寻找东方的智者,夫子只是捋了捋胡须,笑而不语。这对书生这样的话痨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掌柜,这镇上最聪明的人是谁?”打尖的客栈里,书生蹭到掌柜身边,故作神秘的问道。
“哈哈”掌柜爽朗的一笑,“要说这镇上最聪明的人,那必然就是我------智多星王二!”
书生惊得后退一步,“不是吧?看着不像啊!”
“啪”掌柜把算盘一拍,“你刚才说什么?”
“没......没什么。我说住店呢!”
“就剩一间上房了,爱住不住,别的地儿也没有了。”
“住住住!”
(五)
天字三号房。
“只有一间?你耍流氓?”素衣女子抬手扬起折扇。
书生忙摇头,“姑娘,我只怕你对我耍流氓......我这般英俊......”
书生确实相貌清俊,但长得再美也抵不住如此厚颜无耻的脸皮。
素衣女子给自己沏了一壶茶,“你为何不能对陌生女子庄重一些?”
“假作庄重不过是怕你我之间一人沦为另一人的玩物,这虽然是可以允许的假道德,可我本就没有非分之想,我想没这必要。”书生略微害羞的把“你......我......”替换成了“一人......另一人”。
“呵呵。”女子轻笑,“我自不会沦为你的玩物,你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变成我的玩物?”
“啥?!”
“闲话少说,我打听到明日午时,客栈内会举办一场诗会,镇上应该会来许多才子,到时候赢得了头一名,必然有机会见到东方的智者。”
"......哦,这样啊。"
(六)
诗会在一位穿着袈裟的和尚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书生混在人群里,偷偷抓了一把桌上的瓜子,边嗑边随着周边的呼喝声一起叫好!
转眼这诗会已到尾声,和尚突然发问,“昨夜星辰昨日风,谁来对个下句?”
咦?怎么也是昨日?
果不其然,几位才子纷纷不解,连问和尚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和尚只是摇摇头,不语。
书生此时只恨当时读书少,想这答案近在眼前,却对昨日崖上的那张纸没有丝毫印象。此时腰间被一把折扇狠戳一下,书生只得扯着脸皮大喊一声瞎答道,“明朝小楼明宵酒!”
这对的虽然不好,也算勉强对上了。
只听几位才子轻嗤一声,也纷纷思考如何作答去了。
(七)
诗会结束,人群逐渐散去。书生自然和头一名无缘,他根本没参赛呢。
嗑完最后一把手心里的瓜子,书生打算回房小憩,素衣女子的神色不佳。
“公子留步,可否进入内间一叙?”主持诗会的和尚微笑地看着书生。
书生转头征询素衣女子的意见,女子说道,“我们一起。”
“请随我来。”
(八)
里间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也是一脸微笑的看着书生。
“所以,昨夜星辰昨日风是一句密语?”
“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长者答。
“不要猜谜啦,其实你应该就是东方的智者吧?看着挺像的。”书生有一次凭借他的厚脸皮与人套近乎,“哦,可不许回答: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长者轻轻一笑,突然垂下眼眸,“你知道何谓德吗?”
这么深奥的问题,问我?
书生瞅了素衣女子一眼,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只得又因着头皮答话。
“德便是道德。”书生偷瞄长者一眼,“我以为德应分为相善其群和独善其身,二者的界限以公私划分,且有可能相互转换。比如个人修养品德就是私人的,而不在夜间上街喧哗则是公众的。公德是天上的星辰,规范自在心间,而公德的底线便是律法的空间。”
“你怎么看?”长者转向素衣女子,询问道。
“道门虽大,无德不入。”女子垂下眼眸,“我自西方而来,西方因失德而初现混乱,可见一场大难无法避免,我来此地便是希望习得德之奥义,早日治愈西方之难,还国土宁静。”
“你可在此地研读经书,书中定有解惑之言,这位公子颇具慧根,相必也能助你一臂之力。”长者推开身后的暗门,一室藏书。
(九)
数月过去,藏书读完大半,素衣女子提出告辞。
客栈的屋顶上,书生与女子并肩而坐,抬头仰望,是绝美的星辰。星光辉印,书生道,“我同你一起出发吧。”
女子温柔浅笑,“不,谢谢。”
深蓝的幕布上,是钻石般璀璨的点缀,而屋顶上,书生悄悄执起素衣女子的手。他们共同探讨过生命中的至善至美,却要在此分别。也正印了那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曾经同是干涸的鱼儿,回归仁爱的自然才是最好的结局。
(十)
素衣女子背着行囊,步出客栈,书生没有来送别。
书生躲在二楼的窗后,轻喃,“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后来书生回到了山上,夫子已逝,他从此孑然一身。后来的后来,一直到时间过去很久,书生也收了一个小徒弟。
然而想起今日种种,依然仿若昨日的风,有点暖,有点痛。
昨日崖上,青衣书生斜倚着一棵松树,夕阳就要掉落。
往事如风。
(二)
“昨夜老夫观星相,西方有黑云笼罩,恐怕是要不妙啊!”老夫子捋了捋白胡须,眯着他的小眼道。
“那此次游历,就选择东方好了!”书生摇了摇折扇,吊儿郎当的晃了晃脑袋。
“小混蛋!老夫是这样教你的吗,惩奸除恶,都忘了吗!但既然你意已决,就踏上前往东方的征途吧!”
书生一惊,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难道东方的情形更加不妙?
老夫子嘿嘿斜睨了一下书生,“此去东方,你要寻一件能愈西方之难的宝器......”
“无聊。”书生起身要走,却听见老夫子厉声喝到,“站住!”
书生少许有些惊讶,夫子甚少以如此严厉的语气训斥他。
“老夫掐指一算,吾命已不久矣。此生碌碌无为,唯拉扯你长大到如今的模样。你虽父母早逝,却生就一幅非凡的筋骨,想必有一番大事业亟待成就。”
命不久矣什么的,开玩笑的吧......饶是如此,书生也只好背起行囊,乖乖下山晃荡去了。
寒暑十八载的年华间,书生下山的次数少的可怜,他最大的娱乐便是去山背面的昨日崖上打坐吹风。记得有次带了本诗集去读,读着读着就犯了困。等醒来,书早被吹得散了架,只有其中一页被吹的吸附在崖边松树上,上面写着“昨夜星辰昨日风”。
咦,书还有写错的吗?
于是书生长剑一挥,松树枝干上便刻下了“昨日崖”三个大字以资纪念。
但是纪念个毛线呢?书生自己也不知道。
(三)
下山根本没有路,因为平日里也没个人走。日常生活吃喝拉撒,老夫子和书生都在山上自给自足。下山的一路边践踏着花花草草,书生边哼着小曲儿,一番逍遥自在。
走至山脚,有座六角亭,亭子里坐着个袅袅娉娉的素衣美女。
女子是书生十八年来几乎不曾见过的生物,他自然好奇啦,走上前去不太好意思的搭讪道,“姑娘自此歇脚?”
书生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也不傻,这位一定是书里提到过的名为“姑娘”的生物。他还陶醉在自我得意中,只见姑娘别过脸,一副懒得理他的样子。
书生没发现自己正在自讨没趣,把脸凑到素衣女子的另一边,嘻嘻一笑,“姑娘,怎么不理我?”
真是一番淫贼作派。
素衣女子抬起手中折扇,“啪”的拍在书生脸上,“滚蛋,本姑娘就是歇一歇,哪来的苍蝇。”
有我这么英俊的苍蝇?
但是素衣女子显然低估了书生不要脸的程度,“姑娘是要上山?”
不理他。
“姑娘,山上很无聊哎,不如和我一起去东方游历,东方好山好水好风光,与我一起还能打怪升级拯救世界......”
蛇精病啊!
“姑娘,你若要上山,山上只有一个怪老头,实在没有什么可看之物。唯一值钱的就是我......”
就是想找那个怪老头......素衣女子默默起身,决定先上山再寻一处歇脚。
“姑娘......”
“我找夫子有非常重要的事,请公子不要再阻挠我了。”素衣女子换了一种客气的语气。
“姑娘不必如此见外。”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书生咧嘴一笑,“你找夫子不如找我,我跟随夫子学艺读书十八载,他知道的我也知道,直接问我就好啦。”
素衣女子顿了顿脚步,“他是你的师傅?”
“是啊,天上地下绝无仅有!”
于是,素衣女子一脸不可置信看蠢货的表情。
“好啦,走啦走啦,随我一起下山游历一番,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觉得你闭嘴最好了。”素衣女子嘟嚷着。
“啥?”
“走吧。”
(四)
穿过茂密的山林,才能抵达通往东方的小镇。一路走来,书生似是对周边的一切都感到非常好奇,啰啰嗦嗦一个人说个没完,素衣女子偶尔会作单音节的回复,是被书生烦到不行的时候。
一路走便走到了清风镇。
根据夫子的指示,必须要在清风镇寻找到东方的智者,才能知晓下一步的方向。可是如何寻找东方的智者,夫子只是捋了捋胡须,笑而不语。这对书生这样的话痨来说,根本不是难事。
“掌柜,这镇上最聪明的人是谁?”打尖的客栈里,书生蹭到掌柜身边,故作神秘的问道。
“哈哈”掌柜爽朗的一笑,“要说这镇上最聪明的人,那必然就是我------智多星王二!”
书生惊得后退一步,“不是吧?看着不像啊!”
“啪”掌柜把算盘一拍,“你刚才说什么?”
“没......没什么。我说住店呢!”
“就剩一间上房了,爱住不住,别的地儿也没有了。”
“住住住!”
(五)
天字三号房。
“只有一间?你耍流氓?”素衣女子抬手扬起折扇。
书生忙摇头,“姑娘,我只怕你对我耍流氓......我这般英俊......”
书生确实相貌清俊,但长得再美也抵不住如此厚颜无耻的脸皮。
素衣女子给自己沏了一壶茶,“你为何不能对陌生女子庄重一些?”
“假作庄重不过是怕你我之间一人沦为另一人的玩物,这虽然是可以允许的假道德,可我本就没有非分之想,我想没这必要。”书生略微害羞的把“你......我......”替换成了“一人......另一人”。
“呵呵。”女子轻笑,“我自不会沦为你的玩物,你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变成我的玩物?”
“啥?!”
“闲话少说,我打听到明日午时,客栈内会举办一场诗会,镇上应该会来许多才子,到时候赢得了头一名,必然有机会见到东方的智者。”
"......哦,这样啊。"
(六)
诗会在一位穿着袈裟的和尚的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书生混在人群里,偷偷抓了一把桌上的瓜子,边嗑边随着周边的呼喝声一起叫好!
转眼这诗会已到尾声,和尚突然发问,“昨夜星辰昨日风,谁来对个下句?”
咦?怎么也是昨日?
果不其然,几位才子纷纷不解,连问和尚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和尚只是摇摇头,不语。
书生此时只恨当时读书少,想这答案近在眼前,却对昨日崖上的那张纸没有丝毫印象。此时腰间被一把折扇狠戳一下,书生只得扯着脸皮大喊一声瞎答道,“明朝小楼明宵酒!”
这对的虽然不好,也算勉强对上了。
只听几位才子轻嗤一声,也纷纷思考如何作答去了。
(七)
诗会结束,人群逐渐散去。书生自然和头一名无缘,他根本没参赛呢。
嗑完最后一把手心里的瓜子,书生打算回房小憩,素衣女子的神色不佳。
“公子留步,可否进入内间一叙?”主持诗会的和尚微笑地看着书生。
书生转头征询素衣女子的意见,女子说道,“我们一起。”
“请随我来。”
(八)
里间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也是一脸微笑的看着书生。
“所以,昨夜星辰昨日风是一句密语?”
“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长者答。
“不要猜谜啦,其实你应该就是东方的智者吧?看着挺像的。”书生有一次凭借他的厚脸皮与人套近乎,“哦,可不许回答: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长者轻轻一笑,突然垂下眼眸,“你知道何谓德吗?”
这么深奥的问题,问我?
书生瞅了素衣女子一眼,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只得又因着头皮答话。
“德便是道德。”书生偷瞄长者一眼,“我以为德应分为相善其群和独善其身,二者的界限以公私划分,且有可能相互转换。比如个人修养品德就是私人的,而不在夜间上街喧哗则是公众的。公德是天上的星辰,规范自在心间,而公德的底线便是律法的空间。”
“你怎么看?”长者转向素衣女子,询问道。
“道门虽大,无德不入。”女子垂下眼眸,“我自西方而来,西方因失德而初现混乱,可见一场大难无法避免,我来此地便是希望习得德之奥义,早日治愈西方之难,还国土宁静。”
“你可在此地研读经书,书中定有解惑之言,这位公子颇具慧根,相必也能助你一臂之力。”长者推开身后的暗门,一室藏书。
(九)
数月过去,藏书读完大半,素衣女子提出告辞。
客栈的屋顶上,书生与女子并肩而坐,抬头仰望,是绝美的星辰。星光辉印,书生道,“我同你一起出发吧。”
女子温柔浅笑,“不,谢谢。”
深蓝的幕布上,是钻石般璀璨的点缀,而屋顶上,书生悄悄执起素衣女子的手。他们共同探讨过生命中的至善至美,却要在此分别。也正印了那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曾经同是干涸的鱼儿,回归仁爱的自然才是最好的结局。
(十)
素衣女子背着行囊,步出客栈,书生没有来送别。
书生躲在二楼的窗后,轻喃,“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后来书生回到了山上,夫子已逝,他从此孑然一身。后来的后来,一直到时间过去很久,书生也收了一个小徒弟。
然而想起今日种种,依然仿若昨日的风,有点暖,有点痛。
-
法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9-03 21: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