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这些粗暴的手段,在临济义玄身上,发挥到极致。所以一千多年来,五家七宗只有临济一派兴盛到现在。临济的教诲更直白:杀父杀母,杀佛杀祖。《临济录》:“道流,尔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
临济说:“大德!造五无间业。方得解脱。”
问:“如何是五无间业?”
师云:“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焚烧经像等。此是五无间业。”
只知道参话头读公案的人,看到这里,该作何想呢?如果让你解释这句话,接话头,你解释不了,接不下去,那完蛋了。公案什么的都不要再看了吧。禅宗公案里有许多陷虎之机。有本事的禅师敢虎口横身,因为他有转身的手段。我们先不说临济如何转身。先说说柳田圣山对这两段话的解释。(以下是我的转述,有自己私货,可能和柳田原义有出入,但不会太多。我不喜欢用直接引语,禅宗也反对直接引别人的话。)
盛唐时期的禅,是无条件地肯定人的自主性。比方说:
弟子问:上帝是万能的吗?
师父答:是。
弟子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吗?
打一棍。
为什么要打一棍?不是师父回答不出来了,没面子了。而是弟子“语堕”了。语堕,就是离题了。一问一答,包含着一切真理。多说一句,就离题了。
换言之,在第一问时,上帝还是上帝。第二问时,上帝已经不是上帝。不是上帝了,你还问个锤子!第二问就相当于问“上帝可不可以把自己变成不是上帝?”答案是:“当然可以!”但到此为止了,不能再接着问了。接着问,上一句就变成“前提”了。禅宗否定任何前提条件。禅要的是无条件的成立,无前提的成立。
为什么要杀父母?因为父母妨碍新的价值创造。其实父母不是父母,是上帝(造物主。假名其为上帝,非基督教之上帝),是佛祖(也是造物主。假名其为佛祖,非佛教之佛祖)。要回到佛祖以前,回到父母生你以前,回到开天辟地以前,在那个时候去尽力创造新的价值。因为,上帝,佛祖,造物主,是想随时使你生存就可以随时使你生存的人——正因为这点,祂限制了你的能动性。禅肯定绝对的能动性,所以,逢佛杀佛,逢祖杀祖。杀佛的同时,也要杀杀佛者,因为杀佛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这段,是柳田圣山的解释。)
下边,说说临济如何转身。
云:“如何是父?”
师云:“无明是父。你一念心求起灭处不得。如响应空。随处无事。名为杀父。”
云:“如何是母?”
师云:“贪爱为母。你一念心入欲界中。求其贪爱。唯见诸法空相。处处无着。名为害母。”
云:“如何是出佛身血?”
师云:“你向清净法界中。无一念心生解。便处处黑暗。是出佛身血。”
云:“如何是破和合僧?”
师云:“你一念心。正达烦恼结使如空无所依。是破和合僧。”
云:“如何是焚烧经像?”
师云:“见因缘空。心空法空。一念决定断。迥然无事。便是焚烧经像。”
这里就明白,父母是比喻,指无明和贪爱。贪爱,是自我欠缺的表白。一个富足的人不会贪恋外物,贪恋,即是欠缺。爱慕,是对自己的不忠实。只有放弃对内对外的一切依赖,才能达到绝对的自主。——这,是禅宗的要义。
临济接着说:“大德,如果你能通达这个道理,就不会被凡人圣人的名相拘碍了。说什么我是凡夫他是圣人!大丈夫不作丈夫气息,自家屋里的东西不肯信,偏要向外头寻求!不要把佛当做究竟,我看佛就是茅坑。菩萨罗汉那些,尽是束缚人的枷锁,所以文殊仗剑杀佛祖,鸯掘持刀害释迦。朋友们,没有佛可以成。三乘五性圆顿的各种法门,不过是一时的,不过是用来治病的药,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佛法可得。”(“朋友们”三个字,可能翻译得有点别扭,原文为“道流”。)
这里说得清楚明白了。佛法是药。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用不着药的。真正健康的人,是连何谓“健康”都不知道的。
临济说:“大德!造五无间业。方得解脱。”
问:“如何是五无间业?”
师云:“杀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焚烧经像等。此是五无间业。”
只知道参话头读公案的人,看到这里,该作何想呢?如果让你解释这句话,接话头,你解释不了,接不下去,那完蛋了。公案什么的都不要再看了吧。禅宗公案里有许多陷虎之机。有本事的禅师敢虎口横身,因为他有转身的手段。我们先不说临济如何转身。先说说柳田圣山对这两段话的解释。(以下是我的转述,有自己私货,可能和柳田原义有出入,但不会太多。我不喜欢用直接引语,禅宗也反对直接引别人的话。)
盛唐时期的禅,是无条件地肯定人的自主性。比方说:
弟子问:上帝是万能的吗?
师父答:是。
弟子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自己搬不动的石头吗?
打一棍。
为什么要打一棍?不是师父回答不出来了,没面子了。而是弟子“语堕”了。语堕,就是离题了。一问一答,包含着一切真理。多说一句,就离题了。
换言之,在第一问时,上帝还是上帝。第二问时,上帝已经不是上帝。不是上帝了,你还问个锤子!第二问就相当于问“上帝可不可以把自己变成不是上帝?”答案是:“当然可以!”但到此为止了,不能再接着问了。接着问,上一句就变成“前提”了。禅宗否定任何前提条件。禅要的是无条件的成立,无前提的成立。
为什么要杀父母?因为父母妨碍新的价值创造。其实父母不是父母,是上帝(造物主。假名其为上帝,非基督教之上帝),是佛祖(也是造物主。假名其为佛祖,非佛教之佛祖)。要回到佛祖以前,回到父母生你以前,回到开天辟地以前,在那个时候去尽力创造新的价值。因为,上帝,佛祖,造物主,是想随时使你生存就可以随时使你生存的人——正因为这点,祂限制了你的能动性。禅肯定绝对的能动性,所以,逢佛杀佛,逢祖杀祖。杀佛的同时,也要杀杀佛者,因为杀佛并不是要取而代之。(这段,是柳田圣山的解释。)
下边,说说临济如何转身。
云:“如何是父?”
师云:“无明是父。你一念心求起灭处不得。如响应空。随处无事。名为杀父。”
云:“如何是母?”
师云:“贪爱为母。你一念心入欲界中。求其贪爱。唯见诸法空相。处处无着。名为害母。”
云:“如何是出佛身血?”
师云:“你向清净法界中。无一念心生解。便处处黑暗。是出佛身血。”
云:“如何是破和合僧?”
师云:“你一念心。正达烦恼结使如空无所依。是破和合僧。”
云:“如何是焚烧经像?”
师云:“见因缘空。心空法空。一念决定断。迥然无事。便是焚烧经像。”
这里就明白,父母是比喻,指无明和贪爱。贪爱,是自我欠缺的表白。一个富足的人不会贪恋外物,贪恋,即是欠缺。爱慕,是对自己的不忠实。只有放弃对内对外的一切依赖,才能达到绝对的自主。——这,是禅宗的要义。
临济接着说:“大德,如果你能通达这个道理,就不会被凡人圣人的名相拘碍了。说什么我是凡夫他是圣人!大丈夫不作丈夫气息,自家屋里的东西不肯信,偏要向外头寻求!不要把佛当做究竟,我看佛就是茅坑。菩萨罗汉那些,尽是束缚人的枷锁,所以文殊仗剑杀佛祖,鸯掘持刀害释迦。朋友们,没有佛可以成。三乘五性圆顿的各种法门,不过是一时的,不过是用来治病的药,并没有实实在在的佛法可得。”(“朋友们”三个字,可能翻译得有点别扭,原文为“道流”。)
这里说得清楚明白了。佛法是药。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用不着药的。真正健康的人,是连何谓“健康”都不知道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