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
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
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
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像夏花一样绚烂
——朴树 《生如夏花》
朴树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他是音乐界里的诗人。我在2012年5月份看到他,那个时候他就在离我不到5米的地方唱着《生如夏花》。唱完之后,他说他在2013年会出新专辑,不让他的歌迷失望。我期盼着。
一、46岁的大叔
我知道他是一个骗子。
打完球已经20点了,我、套套(这是一个人名)、军三人在学校附近找了一家餐厅,准备随便吃点什么。这家餐厅名为禾地餐厅(哎呀!我把店面泄露了!),位于学校小北门不远处。虽然贵名“禾(和)地餐厅”,但餐厅里的服务员显然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服务态度不是太和(禾)气,总是一副上帝的模样,所以我在暗地里又管它叫上帝餐厅。多数时候我是不大爱来这里的,可是自己又懒,打完球后又不想走远路,于是只能来这里一边吃饭一边当服务员——一不小心就吃出服务员的滋味了。当我把点完的菜单子送到上帝的柜台的时候,我看见了那位大叔。
我跟眼前的这位大叔打过几场球。大叔梳着80年代流行的后背头,稀薄的嘴皮子包裹着暗红的嘴唇,总是眯着的小眼睛让人感觉他能洞察世间里所有的一切。大叔像其他人一样叫我韦德,我像其他人一样管他叫大叔。大叔打球一般,只能靠他的积极性来弥补技术上的欠缺,所以我也乐意跟他玩球。
“嘿,大叔,你也在这里啊?一个人?”出于本能的礼节,我跟大叔打了招呼。
对于我的出现,大叔显得有些诧异,微小的瞳孔随着嘴巴的扩大而扩大,“嘿!韦德!你也在这里?刚打完球啊?嗯,一个人呢。”
为了使情景顺畅,我就又“礼节”了一番,“一个人啊,那走吧,我这还有俩朋友呢,大家一起。”为了证明自己不只是出于“礼节性”,我又补充了一句,“都是一起打球的,没关系的。”
大叔看了看桌上所剩的一瓶啤酒和两个空啤酒瓶,顿了有几秒钟。“那,那走吧,一起。看,我都喝了两瓶了,来来来,把这俩菜也端出去。”大叔收敛了自己的瞳孔,眯着小眼回答说。我端起两个还有几根菜叶的碟子走向我们的座位,看上去果真像个服务生。
“来来来,多加了一个人,来,大叔坐这。”
“啊!原来是你们俩啊!”大叔再一次扩张了他的瞳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故交亲友,“打过球打过球,我还以为谁呢!”
“哎!哟!喂!是大哥您啊!来来来,坐坐坐。”军的表现与大叔的热情相得益彰——初次见面,如久别重逢,我深感讶异。所以说啊,“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当然,在惊讶的同时,我亦稍感心安,避免了初次见面的尴尬期。
为了不打扰军和大叔的“叙旧”,让我们换个话题,一起聊聊军。军出生于80年代,来北京有7年了。身高不高(但比我高),体校毕业。性格豪放,烟酒不离。好色。军现在在一家软件公司里做销售——符合他的性情。我已经忘记我和军是什么时候认识的,但军记得一清二楚。他总是在酒桌上跟其他人提起,于是我也就记住了。他说我们是在2013年的国庆节认识的,当时大家都跑出去跟心爱的人去享受黄金时光了,所以球场人少。而属于我的黄金时光都是在球场上度过的。
当时我们把寥寥几人招呼起来分拨打比赛,我们俩被分到同一队。由于性情相投,球技相当(其实我比他厉害一点),我们俩很快结识并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再次相约球场后,就顺其自然地一起吃饭了。
“30多岁?46啦!60年代出生的人喽!”大叔的话语打断了我的回忆。“46?不会吧!怎么看上去那么年轻?”坦白说,从外表上看,你绝对不会想到大叔已经有46的“高龄”了。我对那些能让时间都感到无奈的人总是怀有敬畏之情。
“虽然已经46了,我们隔了有一代,但我的心态年轻啊,能跟你们这些80、90后的在一起喝酒,很开心啊!”大叔的一番慷慨之词,让军欢喜不已,“来来来,走一个,必须喝一个!为大叔的第二春干杯!”
我不胜酒力,只喝了一杯“透心凉,心飞扬”的雪碧。我不敢直视这幕惺惺相惜的情景,把目光转向坐在边上挑青菜吃的套套身上。
我较军更早认识套套。因为套套的名字里有个涛,所以我们就管他叫套套。这个创意来自于军。套套对于这个猥琐的创新深恶痛绝,我对这个称呼则相当满意。因为套套就是一个生活在套子里的人。
在我看来,套套有两个特点,第一,吃素。套套是吃素的,所以跟他在一起吃饭是件极为痛苦的事情。虽然是吃素的,但套套的身材还是保持的比较好的,脱光了上衣甚至还能看到他白皙的小肚子哩。
第二,性情中人。套套是很容易动真感情的,以至于经常跟人吵架。虽然套套已经成年了好几年,但他并不太喜欢有关成年人的话题,他想做绅士。这点让我尊敬。可问题是,据我本人了解,他其实跟我们一样,也是经常在背地里做一些成年人的事的咧——具体怎么个成年人法,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吧。不过你看,他现在正用一脸不屑的表情听着大叔说的“夜战5少女”的故事呢。
当然,这个故事我也不想展开来说。
“这个是套套,套套,你说话啊,来来来,喝一个。”军终于想起套套了。他们平时没少抬杠。“军儿,你再这样,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哈!”套套终于拿出了他标志性的武器:手指人脸,提高嗓门,声震四方。套套的武器震住了四方,却震不住军。军“呵呵”完后说,“套套,套套。”为增强调侃与戏谑的味道,军又故意拉长了“套”的音。这让套套简直无了语,黑夜里我看到了他铁青的表情。
对于这一幕我早习以为常。“大叔成家了吧?”为了缓和气氛,我跟大叔聊了起来。人家46岁了,你问大叔成家了吗?问完后,我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个问题果然也转移了军的注意力,“哈哈,小林,你这不是废话吗?”
“呵呵,小孩都已经高一了,嗯,应该跟你们差不多大。”我刚想问大叔这个小孩的性别的时候,军抢过了话题,“男女啊?”。看着军放着绿光的眼,感觉他就像是黑夜深林里的一头饿狼。为了掩盖我与军之间臭味相投的龌蹉之情,我起身当起了服务员,为他们再点了四瓶啤酒。
“嗯,韦德,你先点着,回头我来结账。”大叔突然转移话题让我始料不及,“没关系的呢,你们喝着,我不能喝酒就不陪你们喝喽。”
在等待上酒的过程中,大叔一边喝着一边说着他的故事。大叔育有一孩子,上高一。前两年大叔离了异,孩子随了女方。大叔现在一个人在北京,无拘无束。当前的生活模式是:白天睡觉打球,晚上酒吧餐厅。我们没有问他的收入来源——能够拥有这样生活方式的人,肯定不简单。
说到酒吧,军就有的说的了——其实整个晚都是他在说,“上回,就是上上周,当时我和我的另一朋友——就是那阳子,一块儿去的,我们差点跟几个老外干起来。”
“以后遇到什么事,跟哥说,哥一个电话帮你们搞定。”大叔往自己的酒杯里满上酒,一腔豪气地说着,“派出所不就在附近吗?只要我的一个电话,立马能帮你们搞定。”
军赶忙拿起酒杯,敬完46岁的大叔后继续他的“酒吧风波”,“那天我和阳子喝多了,我看上了旁边坐着的一外国妞。啧啧啧,长得实在好看。不过他的男朋友就坐在边上,也是老外。”
“然后呢?然后呢?”我对这个故事充满好奇。
“然后我就亲了那个外国娘们。其实也不是亲,当时跳舞的人很多,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嘴巴罢了。”
“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进展。
“然后突然来了五六个老黑,把我围住。我以为他们是管我要烟的,就给他们递了烟。妈的,没想到不是。他们满嘴巴都是‘fuck’、‘fucking’的,还要把我拉出去。幸好这个时候里头的保安上来了。”
“保安很高大吧?”我对这个故事的转折颇感失望,也没什么兴致继续问他“然后”了。不要脸的军接着说,“当然高大,那种地方,你想想,不高大能行吗?后来还是保安大哥把我抬出去的呢。”
“以后在酒吧遇到什么事,就这五道口一代,跟哥说,哥一个电话帮你们搞定。”大叔再次重复他的话,军再次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话题再次回到大叔年轻时候的故事里。90年代的时候,大叔一个人来到深圳。当时的深圳就像现在的中东——我不知道现在中东的模样,虽然乱了点,但能赚钱,大叔就赚了一把。当年我把赚来的6万块钱拿回家盖楼,一盖就是三层,当时在我们那可以说是NO.1啊。
“90年代,6万块?”军又是慨叹一番,“大哥,我不是不相信你啊,当时能赚6万块,别说在你们村首屈一指了,在我们整个县甚至整个市都是寥寥无几的啊。90年代的万元户,在我们那也是屈指可数的啊,可是相当牛逼的啊。”
他们对话的声音越来越大,像深夜里绚烂耀眼的路灯,洞心骇耳。这个时候,饭店的老板出来了要我们结账。大叔和军同时迟疑了一下,套套则像一只中枪的小鹿低压着头。我掏出包里的钱包,“多少钱?”
“明天,明天我请大家。”大叔举起酒杯,为明天干杯。
“服务员,再来四瓶!”军的声音像静夜里的狼嚎。“不行了,太晚了,你们喝完就走吧。”老板眼都不抬一下,只露出难看的脸色。“你说什么?!”军打算站起来,好让服务员用眼睛好好瞅瞅他。我把军按在座位上,“我来吧。”
“不好意思啊,老板,我那朋友喝多了。”我走向前向饭店的老板道了歉。“不是我不通情达理,这么晚了再喝下去会打扰到周边邻居的,我们也不好做啊。”我在表示理解并道歉后,走回到了座位。
“还喝吗?”我问他们。“喝啊,当然,再来四瓶,不要六瓶。”军有些糊涂了。我看了看旁边的大叔,没有反对的意思。“那好吧,我带你们去另外一个地方喝。这里要关门了。走吧,走吧。”
凌晨12点30的样子,我牵着车子带着搭着大叔肩背的军和一路不言语的套套,往地铁口的方向走去。
我从一些朋友那里知道,地铁口有很多摆放烧烤、麻辣烫和铁板烧的摊位,那些摊位从晚上9点开始,能摆到第二天凌晨3、4点钟,谁也管不着。那里是老外们的至爱。
路上,我们看到一群只穿着裤衩子的疯狂的老外,他们在派出所对面的十字路口扭着肥圆的臀部,绷着跳着叫着,活脱脱的像一群原始人。军和大叔的欢呼声则让他们扭得更加欢快。啊,这一群绚烂多姿的人哟。
不消一会儿,我带军和大叔到了摊位坐下。我为他们点了四瓶啤酒和一些铁板烧,点完之后才发现套套已经牵着车子从另外一个路口回去了。
“套套去哪了?套套去哪了?”军的这个声震四方的问题不仅震到了周边的人,把我也一同震住了。军赶紧拨通套套的电话,喂了半天后用半天的时间说着对不起。五分钟之后,套套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
套套再次出现的时候,军和大叔正在调戏两个姑娘。姑娘长得不是很好看,浓妆在路灯的映照下像盛开之后枯萎的玫瑰。可是满嘴酒气的男人哟,哪还管得什么美丑善恶,这是他们绚烂的年华,他们要让周边的一切因他们生命的张力而变得多姿。
可是中国的姑娘们可不买账。军的笑话开场白没有打动中国姑娘的心,只打开了她们的嘴巴,“你再这样,我就用竹签子插你啦!”
中国姑娘们不买账,那就找韩国姑娘呗。于是军又把战线转移到旁边坐着的俩韩国姑娘身上。军拿着烟和火机走在韩国姑娘跟前,用一番手舞足蹈的姿势表达着他想请她们抽烟的意图。两个韩国姑娘在不停摆手和“no no no”声中,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不仅韩国姑娘走了,套套也走了。“套套,你回来啦?!”军刚刚说完这句话,套套就踩着俩韩国姑娘的影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幕简直让大叔欢腾得不得了,“你不行你不行。”军抖着手端起酒瓶子,往自己的喉咙里猛灌几口。这个时候,新鲜热辣的铁板烧上来了,大叔抓起一串,边喝边说,“说好了,明天我请,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哦。”我看着满眼都是铁板烧和啤酒的大叔对大叔说,“大叔,你慢慢吃,我们先走了。”
我扯着军的衣服,把军拉了起来,“走吧,我送你回去。”也顾不上军一遍遍“陪我再喝十分钟”,我一路拉着他走。路上,军不停地说着,“这个老骗子,说自己多能喝,还说90年代在深圳打拼,一年下来就能拿出6万出来在老家盖了三层大楼,成为村里的骄傲。我呸!这个老骗子!一个晚上不停地喝不停地吃,一分钱都没出!大爷的,还说什么说什么自己年轻的时候一个晚上能搞定好几个姑娘,我去!真当自己是金刚狼呢。这个老色狼!”
我把军送上的士,骑上自己的小自行车,一看时间已经凌晨3点钟了。我想起2012年唱着《生如夏花》的朴树,呵,他还说13年会出新专辑呢,这个骗子。
二、你好,青岛
虽然只是一天两夜的宁静,但已让我心满意足。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相较于行行走走,我更热衷于停留,享受波澜不惊的平稳的生活。可是现在,我是下定了决心要出去走走了。时间不等人,人总会变——啊,我把这个变化归因于时间,好一副推卸责任的模样。但是不管怎样,我这次是下了狠心了。
本来地,我是想去四川的,因为听说四川有最好吃的美食和最会做美食的女人,所以想去吃吃想去瞅瞅。但一查路线,发现距离实在遥远——像家一样远。岩城的菜肴虽然没有川菜般闻名遐迩,却最合我意,不可替代;至于岩城的女子,自然也是最好的。这一划算,还不如回家呢。可是如果当真回家,那就完全没有“旅游”的意思,枉费了一番狠心。万万不可。
远的不好,太近也不行。比如天津、河北就别考虑了,那些地方一定有很多北京的影子——比如天气,不如不去。考虑环境、权衡距离之后,我决定去这个素有“亚洲日内瓦”、“东方润土”之称的城市,青岛。
我来北京也有小几年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从北京出发去外面走走。4月28日上午走,4月30日中午回。所选的来回时间看上去似乎也不合时宜,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其实我是这样想的,初识一座城市一如第一次约会,若总顾虑着"不到最佳时机",结果往往比所谓的"恰到好处"相去更远。生活理应充满惊喜,因为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次奇遇。你们说对吗?
28日上午10:00,北京地铁。这个时候的地铁人员疏散,能看到北京地铁温柔的一面。从五道口出发到北京南站,13号线转4号线,期间耗时将将40分钟。12:30的车,我完全可以放慢脚步,三步一口地喝着手中的可乐。是啊,"不合时宜"有时候恰是"恰到好处"。
高铁准点出发。或许是前两天睡眠不够的缘故,一上高铁我就硬生生地趴着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一片片绿色景田,看来已经是进入了一片阔平的农耕地带了。春光下,青青作物,精力充沛。围绕着坐着的乘客大半是中年男子,使得年轻的乘务员小姐成了列车上唯一的靓点。只怪她们脚步匆匆,让人来不及捕捉她们姣好的身姿与俊美的脸庞就已无了踪影。恰如白驹。
德州-济南-淄博,下一站是潍坊。潍坊,听说那里有中国最会做风筝的人。列车在既定的路线图上有条不紊地行走。时间也在一分一秒地前进,不多一分不少一秒。我翻了翻随身携带的书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循环着的"kiss the rain"让内心趋于死寂。这份死寂归于内心滋生的不安情绪。啊,青岛,你会是怎么个模样?
宾馆订在“德国风情街”,火车站附近。下了高铁打了车,五分钟不到就到了宾馆,司机向我要了16块钱——嘿,青岛的的士价格比北京的要高哩。
19点的德国风情街像提前进入睡眠状态的老奶奶,充满了安静与祥和。随处可见的啤酒小屋,零零散散地坐着几个食客。离啤酒屋不远处有个海产品市场,我们可以在那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海鲜,然后拿到啤酒屋去加工,加工费5-8-10元不等。4月不是海鲜旺季,海产品种类有限,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我在海产品市场挑了几个鲍鱼和两条贯鱼(按发音),拿到一家空荡荡的啤酒屋加工。不过听洪强说,过两天到了五一,这里将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情绪高涨的人。洪强是这家啤酒屋的老板,山东临沂人,年龄与我相仿。我又点了一扎扎啤和一个烤全鱿鱼。闲聊之余知道这家小店的历史和老板的一些故事。正在烤鱿鱼的是洪强的弟弟,小他两岁。12年的时候两兄弟来到青岛。两兄弟都是在14岁的时候出了学校,在社会上混沌着过到2012年。迫于家里的压力,兄弟二人决定在青岛安定下来,好好打拼两年后回家成家。我看着洪强的抬头纹,为他倒上最后一杯扎啤,并为我的"下次再来"干了一杯。
第二天,我是被路边的公交喇嘛声弄醒的。醒来已经要到中午的时间了。简单的洗漱之后,与俩小姑娘谋了面,一起去了劈柴院。
劈柴院是条美食街,像天津的老街、北京的南锣鼓巷,更像是换了名称后的鼓浪屿。听劈柴院的一位摆摊的老板娘说,劈柴院之名源于一个典故。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老和尚,他每天都劈柴,把柴打包捆绑后拿到到这里来卖,卖着卖着这里就成了一个美食街。老板娘说,这个典故是绝对正宗的,跟她卖的炸鲜奶一样正宗。小伙子,你要不要来盒炸鲜奶?15元一份。
在劈柴院吃完午饭后就去了栈桥。栈桥离火车站不足百米。虽不到旅游旺季,但栈桥上的人可不少。栈桥边上往火车站方向有一小园子。小园子只有寥寥数人坐在那,这样的安静与热闹不凡的栈桥相形见绌,甚至让草地上溜达的狗都感觉无聊。一个地方同处于安静与繁华的境界,估计只有青岛的栈桥才能做到吧。
送走琦和超两位小姑娘后,我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也好,可以随着感觉选择七零八落的岔道口随处走着。这里的岔道口也奇怪,一个岔道一条路,每条路都用国内的地方名来命名。我找到了北京路、湖南路、河南路等,就是死活找不到福建路。
白天,我能更好地看这座城市的一角。坦白地,这里的小吃与景致并不比厦门的要高明到哪里去。但是这样的比较也不是什么高明之举,主观的东西,人各有词。如果非要拿出个平和的看法,那也只能说青岛的德国建筑让人印象深刻,厦门的台湾风情令人回味吧。
我就这样走着走着,走丢了。到了夜间11点,终于走不动了,叫了一辆的士。当我说出我的目的地的时候,司机一脸惊愕的表情告诉我,它就在前方拐角处。不过好心的司机没让我走过去,载我过去了,于是我花了13块钱坐了30秒的的士。4月29日晚,我躺在宾馆里,在凌晨来临之前睡着了。
宾馆落地窗的边缝透露出了五点多太阳的模样,这个宁静的小镇在接下来的几天将迎来热情高涨的游客。门店的老板早已囤好商品,与来访客人的热情情绪一较高下。晨早7:26我将离开,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迎接我的或将是另一番让人不安的情绪。不管怎样,感谢青岛给予我一天两夜的宁静。
三、泰戈尔
生若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
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
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像夏花一样绚烂
——朴树 《生如夏花》
朴树是我最喜欢的歌手之一,他是音乐界里的诗人。我在2012年5月份看到他,那个时候他就在离我不到5米的地方唱着《生如夏花》。唱完之后,他说他在2013年会出新专辑,不让他的歌迷失望。我期盼着。
一、46岁的大叔
我知道他是一个骗子。
打完球已经20点了,我、套套(这是一个人名)、军三人在学校附近找了一家餐厅,准备随便吃点什么。这家餐厅名为禾地餐厅(哎呀!我把店面泄露了!),位于学校小北门不远处。虽然贵名“禾(和)地餐厅”,但餐厅里的服务员显然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服务态度不是太和(禾)气,总是一副上帝的模样,所以我在暗地里又管它叫上帝餐厅。多数时候我是不大爱来这里的,可是自己又懒,打完球后又不想走远路,于是只能来这里一边吃饭一边当服务员——一不小心就吃出服务员的滋味了。当我把点完的菜单子送到上帝的柜台的时候,我看见了那位大叔。
我跟眼前的这位大叔打过几场球。大叔梳着80年代流行的后背头,稀薄的嘴皮子包裹着暗红的嘴唇,总是眯着的小眼睛让人感觉他能洞察世间里所有的一切。大叔像其他人一样叫我韦德,我像其他人一样管他叫大叔。大叔打球一般,只能靠他的积极性来弥补技术上的欠缺,所以我也乐意跟他玩球。
“嘿,大叔,你也在这里啊?一个人?”出于本能的礼节,我跟大叔打了招呼。
对于我的出现,大叔显得有些诧异,微小的瞳孔随着嘴巴的扩大而扩大,“嘿!韦德!你也在这里?刚打完球啊?嗯,一个人呢。”
为了使情景顺畅,我就又“礼节”了一番,“一个人啊,那走吧,我这还有俩朋友呢,大家一起。”为了证明自己不只是出于“礼节性”,我又补充了一句,“都是一起打球的,没关系的。”
大叔看了看桌上所剩的一瓶啤酒和两个空啤酒瓶,顿了有几秒钟。“那,那走吧,一起。看,我都喝了两瓶了,来来来,把这俩菜也端出去。”大叔收敛了自己的瞳孔,眯着小眼回答说。我端起两个还有几根菜叶的碟子走向我们的座位,看上去果真像个服务生。
“来来来,多加了一个人,来,大叔坐这。”
“啊!原来是你们俩啊!”大叔再一次扩张了他的瞳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故交亲友,“打过球打过球,我还以为谁呢!”
“哎!哟!喂!是大哥您啊!来来来,坐坐坐。”军的表现与大叔的热情相得益彰——初次见面,如久别重逢,我深感讶异。所以说啊,“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当然,在惊讶的同时,我亦稍感心安,避免了初次见面的尴尬期。
为了不打扰军和大叔的“叙旧”,让我们换个话题,一起聊聊军。军出生于80年代,来北京有7年了。身高不高(但比我高),体校毕业。性格豪放,烟酒不离。好色。军现在在一家软件公司里做销售——符合他的性情。我已经忘记我和军是什么时候认识的,但军记得一清二楚。他总是在酒桌上跟其他人提起,于是我也就记住了。他说我们是在2013年的国庆节认识的,当时大家都跑出去跟心爱的人去享受黄金时光了,所以球场人少。而属于我的黄金时光都是在球场上度过的。
当时我们把寥寥几人招呼起来分拨打比赛,我们俩被分到同一队。由于性情相投,球技相当(其实我比他厉害一点),我们俩很快结识并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再次相约球场后,就顺其自然地一起吃饭了。
“30多岁?46啦!60年代出生的人喽!”大叔的话语打断了我的回忆。“46?不会吧!怎么看上去那么年轻?”坦白说,从外表上看,你绝对不会想到大叔已经有46的“高龄”了。我对那些能让时间都感到无奈的人总是怀有敬畏之情。
“虽然已经46了,我们隔了有一代,但我的心态年轻啊,能跟你们这些80、90后的在一起喝酒,很开心啊!”大叔的一番慷慨之词,让军欢喜不已,“来来来,走一个,必须喝一个!为大叔的第二春干杯!”
我不胜酒力,只喝了一杯“透心凉,心飞扬”的雪碧。我不敢直视这幕惺惺相惜的情景,把目光转向坐在边上挑青菜吃的套套身上。
我较军更早认识套套。因为套套的名字里有个涛,所以我们就管他叫套套。这个创意来自于军。套套对于这个猥琐的创新深恶痛绝,我对这个称呼则相当满意。因为套套就是一个生活在套子里的人。
在我看来,套套有两个特点,第一,吃素。套套是吃素的,所以跟他在一起吃饭是件极为痛苦的事情。虽然是吃素的,但套套的身材还是保持的比较好的,脱光了上衣甚至还能看到他白皙的小肚子哩。
第二,性情中人。套套是很容易动真感情的,以至于经常跟人吵架。虽然套套已经成年了好几年,但他并不太喜欢有关成年人的话题,他想做绅士。这点让我尊敬。可问题是,据我本人了解,他其实跟我们一样,也是经常在背地里做一些成年人的事的咧——具体怎么个成年人法,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吧。不过你看,他现在正用一脸不屑的表情听着大叔说的“夜战5少女”的故事呢。
当然,这个故事我也不想展开来说。
“这个是套套,套套,你说话啊,来来来,喝一个。”军终于想起套套了。他们平时没少抬杠。“军儿,你再这样,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哈!”套套终于拿出了他标志性的武器:手指人脸,提高嗓门,声震四方。套套的武器震住了四方,却震不住军。军“呵呵”完后说,“套套,套套。”为增强调侃与戏谑的味道,军又故意拉长了“套”的音。这让套套简直无了语,黑夜里我看到了他铁青的表情。
对于这一幕我早习以为常。“大叔成家了吧?”为了缓和气氛,我跟大叔聊了起来。人家46岁了,你问大叔成家了吗?问完后,我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个问题果然也转移了军的注意力,“哈哈,小林,你这不是废话吗?”
“呵呵,小孩都已经高一了,嗯,应该跟你们差不多大。”我刚想问大叔这个小孩的性别的时候,军抢过了话题,“男女啊?”。看着军放着绿光的眼,感觉他就像是黑夜深林里的一头饿狼。为了掩盖我与军之间臭味相投的龌蹉之情,我起身当起了服务员,为他们再点了四瓶啤酒。
“嗯,韦德,你先点着,回头我来结账。”大叔突然转移话题让我始料不及,“没关系的呢,你们喝着,我不能喝酒就不陪你们喝喽。”
在等待上酒的过程中,大叔一边喝着一边说着他的故事。大叔育有一孩子,上高一。前两年大叔离了异,孩子随了女方。大叔现在一个人在北京,无拘无束。当前的生活模式是:白天睡觉打球,晚上酒吧餐厅。我们没有问他的收入来源——能够拥有这样生活方式的人,肯定不简单。
说到酒吧,军就有的说的了——其实整个晚都是他在说,“上回,就是上上周,当时我和我的另一朋友——就是那阳子,一块儿去的,我们差点跟几个老外干起来。”
“以后遇到什么事,跟哥说,哥一个电话帮你们搞定。”大叔往自己的酒杯里满上酒,一腔豪气地说着,“派出所不就在附近吗?只要我的一个电话,立马能帮你们搞定。”
军赶忙拿起酒杯,敬完46岁的大叔后继续他的“酒吧风波”,“那天我和阳子喝多了,我看上了旁边坐着的一外国妞。啧啧啧,长得实在好看。不过他的男朋友就坐在边上,也是老外。”
“然后呢?然后呢?”我对这个故事充满好奇。
“然后我就亲了那个外国娘们。其实也不是亲,当时跳舞的人很多,在跟他说话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嘴巴罢了。”
“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故事的进展。
“然后突然来了五六个老黑,把我围住。我以为他们是管我要烟的,就给他们递了烟。妈的,没想到不是。他们满嘴巴都是‘fuck’、‘fucking’的,还要把我拉出去。幸好这个时候里头的保安上来了。”
“保安很高大吧?”我对这个故事的转折颇感失望,也没什么兴致继续问他“然后”了。不要脸的军接着说,“当然高大,那种地方,你想想,不高大能行吗?后来还是保安大哥把我抬出去的呢。”
“以后在酒吧遇到什么事,就这五道口一代,跟哥说,哥一个电话帮你们搞定。”大叔再次重复他的话,军再次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话题再次回到大叔年轻时候的故事里。90年代的时候,大叔一个人来到深圳。当时的深圳就像现在的中东——我不知道现在中东的模样,虽然乱了点,但能赚钱,大叔就赚了一把。当年我把赚来的6万块钱拿回家盖楼,一盖就是三层,当时在我们那可以说是NO.1啊。
“90年代,6万块?”军又是慨叹一番,“大哥,我不是不相信你啊,当时能赚6万块,别说在你们村首屈一指了,在我们整个县甚至整个市都是寥寥无几的啊。90年代的万元户,在我们那也是屈指可数的啊,可是相当牛逼的啊。”
他们对话的声音越来越大,像深夜里绚烂耀眼的路灯,洞心骇耳。这个时候,饭店的老板出来了要我们结账。大叔和军同时迟疑了一下,套套则像一只中枪的小鹿低压着头。我掏出包里的钱包,“多少钱?”
“明天,明天我请大家。”大叔举起酒杯,为明天干杯。
“服务员,再来四瓶!”军的声音像静夜里的狼嚎。“不行了,太晚了,你们喝完就走吧。”老板眼都不抬一下,只露出难看的脸色。“你说什么?!”军打算站起来,好让服务员用眼睛好好瞅瞅他。我把军按在座位上,“我来吧。”
“不好意思啊,老板,我那朋友喝多了。”我走向前向饭店的老板道了歉。“不是我不通情达理,这么晚了再喝下去会打扰到周边邻居的,我们也不好做啊。”我在表示理解并道歉后,走回到了座位。
“还喝吗?”我问他们。“喝啊,当然,再来四瓶,不要六瓶。”军有些糊涂了。我看了看旁边的大叔,没有反对的意思。“那好吧,我带你们去另外一个地方喝。这里要关门了。走吧,走吧。”
凌晨12点30的样子,我牵着车子带着搭着大叔肩背的军和一路不言语的套套,往地铁口的方向走去。
我从一些朋友那里知道,地铁口有很多摆放烧烤、麻辣烫和铁板烧的摊位,那些摊位从晚上9点开始,能摆到第二天凌晨3、4点钟,谁也管不着。那里是老外们的至爱。
路上,我们看到一群只穿着裤衩子的疯狂的老外,他们在派出所对面的十字路口扭着肥圆的臀部,绷着跳着叫着,活脱脱的像一群原始人。军和大叔的欢呼声则让他们扭得更加欢快。啊,这一群绚烂多姿的人哟。
不消一会儿,我带军和大叔到了摊位坐下。我为他们点了四瓶啤酒和一些铁板烧,点完之后才发现套套已经牵着车子从另外一个路口回去了。
“套套去哪了?套套去哪了?”军的这个声震四方的问题不仅震到了周边的人,把我也一同震住了。军赶紧拨通套套的电话,喂了半天后用半天的时间说着对不起。五分钟之后,套套再次回到我们的身边。
套套再次出现的时候,军和大叔正在调戏两个姑娘。姑娘长得不是很好看,浓妆在路灯的映照下像盛开之后枯萎的玫瑰。可是满嘴酒气的男人哟,哪还管得什么美丑善恶,这是他们绚烂的年华,他们要让周边的一切因他们生命的张力而变得多姿。
可是中国的姑娘们可不买账。军的笑话开场白没有打动中国姑娘的心,只打开了她们的嘴巴,“你再这样,我就用竹签子插你啦!”
中国姑娘们不买账,那就找韩国姑娘呗。于是军又把战线转移到旁边坐着的俩韩国姑娘身上。军拿着烟和火机走在韩国姑娘跟前,用一番手舞足蹈的姿势表达着他想请她们抽烟的意图。两个韩国姑娘在不停摆手和“no no no”声中,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不仅韩国姑娘走了,套套也走了。“套套,你回来啦?!”军刚刚说完这句话,套套就踩着俩韩国姑娘的影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幕简直让大叔欢腾得不得了,“你不行你不行。”军抖着手端起酒瓶子,往自己的喉咙里猛灌几口。这个时候,新鲜热辣的铁板烧上来了,大叔抓起一串,边喝边说,“说好了,明天我请,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哦。”我看着满眼都是铁板烧和啤酒的大叔对大叔说,“大叔,你慢慢吃,我们先走了。”
我扯着军的衣服,把军拉了起来,“走吧,我送你回去。”也顾不上军一遍遍“陪我再喝十分钟”,我一路拉着他走。路上,军不停地说着,“这个老骗子,说自己多能喝,还说90年代在深圳打拼,一年下来就能拿出6万出来在老家盖了三层大楼,成为村里的骄傲。我呸!这个老骗子!一个晚上不停地喝不停地吃,一分钱都没出!大爷的,还说什么说什么自己年轻的时候一个晚上能搞定好几个姑娘,我去!真当自己是金刚狼呢。这个老色狼!”
我把军送上的士,骑上自己的小自行车,一看时间已经凌晨3点钟了。我想起2012年唱着《生如夏花》的朴树,呵,他还说13年会出新专辑呢,这个骗子。
二、你好,青岛
虽然只是一天两夜的宁静,但已让我心满意足。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旅游的人。相较于行行走走,我更热衷于停留,享受波澜不惊的平稳的生活。可是现在,我是下定了决心要出去走走了。时间不等人,人总会变——啊,我把这个变化归因于时间,好一副推卸责任的模样。但是不管怎样,我这次是下了狠心了。
本来地,我是想去四川的,因为听说四川有最好吃的美食和最会做美食的女人,所以想去吃吃想去瞅瞅。但一查路线,发现距离实在遥远——像家一样远。岩城的菜肴虽然没有川菜般闻名遐迩,却最合我意,不可替代;至于岩城的女子,自然也是最好的。这一划算,还不如回家呢。可是如果当真回家,那就完全没有“旅游”的意思,枉费了一番狠心。万万不可。
远的不好,太近也不行。比如天津、河北就别考虑了,那些地方一定有很多北京的影子——比如天气,不如不去。考虑环境、权衡距离之后,我决定去这个素有“亚洲日内瓦”、“东方润土”之称的城市,青岛。
我来北京也有小几年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从北京出发去外面走走。4月28日上午走,4月30日中午回。所选的来回时间看上去似乎也不合时宜,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其实我是这样想的,初识一座城市一如第一次约会,若总顾虑着"不到最佳时机",结果往往比所谓的"恰到好处"相去更远。生活理应充满惊喜,因为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次奇遇。你们说对吗?
28日上午10:00,北京地铁。这个时候的地铁人员疏散,能看到北京地铁温柔的一面。从五道口出发到北京南站,13号线转4号线,期间耗时将将40分钟。12:30的车,我完全可以放慢脚步,三步一口地喝着手中的可乐。是啊,"不合时宜"有时候恰是"恰到好处"。
高铁准点出发。或许是前两天睡眠不够的缘故,一上高铁我就硬生生地趴着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一片片绿色景田,看来已经是进入了一片阔平的农耕地带了。春光下,青青作物,精力充沛。围绕着坐着的乘客大半是中年男子,使得年轻的乘务员小姐成了列车上唯一的靓点。只怪她们脚步匆匆,让人来不及捕捉她们姣好的身姿与俊美的脸庞就已无了踪影。恰如白驹。
德州-济南-淄博,下一站是潍坊。潍坊,听说那里有中国最会做风筝的人。列车在既定的路线图上有条不紊地行走。时间也在一分一秒地前进,不多一分不少一秒。我翻了翻随身携带的书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循环着的"kiss the rain"让内心趋于死寂。这份死寂归于内心滋生的不安情绪。啊,青岛,你会是怎么个模样?
宾馆订在“德国风情街”,火车站附近。下了高铁打了车,五分钟不到就到了宾馆,司机向我要了16块钱——嘿,青岛的的士价格比北京的要高哩。
19点的德国风情街像提前进入睡眠状态的老奶奶,充满了安静与祥和。随处可见的啤酒小屋,零零散散地坐着几个食客。离啤酒屋不远处有个海产品市场,我们可以在那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海鲜,然后拿到啤酒屋去加工,加工费5-8-10元不等。4月不是海鲜旺季,海产品种类有限,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我在海产品市场挑了几个鲍鱼和两条贯鱼(按发音),拿到一家空荡荡的啤酒屋加工。不过听洪强说,过两天到了五一,这里将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情绪高涨的人。洪强是这家啤酒屋的老板,山东临沂人,年龄与我相仿。我又点了一扎扎啤和一个烤全鱿鱼。闲聊之余知道这家小店的历史和老板的一些故事。正在烤鱿鱼的是洪强的弟弟,小他两岁。12年的时候两兄弟来到青岛。两兄弟都是在14岁的时候出了学校,在社会上混沌着过到2012年。迫于家里的压力,兄弟二人决定在青岛安定下来,好好打拼两年后回家成家。我看着洪强的抬头纹,为他倒上最后一杯扎啤,并为我的"下次再来"干了一杯。
第二天,我是被路边的公交喇嘛声弄醒的。醒来已经要到中午的时间了。简单的洗漱之后,与俩小姑娘谋了面,一起去了劈柴院。
劈柴院是条美食街,像天津的老街、北京的南锣鼓巷,更像是换了名称后的鼓浪屿。听劈柴院的一位摆摊的老板娘说,劈柴院之名源于一个典故。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老和尚,他每天都劈柴,把柴打包捆绑后拿到到这里来卖,卖着卖着这里就成了一个美食街。老板娘说,这个典故是绝对正宗的,跟她卖的炸鲜奶一样正宗。小伙子,你要不要来盒炸鲜奶?15元一份。
在劈柴院吃完午饭后就去了栈桥。栈桥离火车站不足百米。虽不到旅游旺季,但栈桥上的人可不少。栈桥边上往火车站方向有一小园子。小园子只有寥寥数人坐在那,这样的安静与热闹不凡的栈桥相形见绌,甚至让草地上溜达的狗都感觉无聊。一个地方同处于安静与繁华的境界,估计只有青岛的栈桥才能做到吧。
送走琦和超两位小姑娘后,我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也好,可以随着感觉选择七零八落的岔道口随处走着。这里的岔道口也奇怪,一个岔道一条路,每条路都用国内的地方名来命名。我找到了北京路、湖南路、河南路等,就是死活找不到福建路。
白天,我能更好地看这座城市的一角。坦白地,这里的小吃与景致并不比厦门的要高明到哪里去。但是这样的比较也不是什么高明之举,主观的东西,人各有词。如果非要拿出个平和的看法,那也只能说青岛的德国建筑让人印象深刻,厦门的台湾风情令人回味吧。
我就这样走着走着,走丢了。到了夜间11点,终于走不动了,叫了一辆的士。当我说出我的目的地的时候,司机一脸惊愕的表情告诉我,它就在前方拐角处。不过好心的司机没让我走过去,载我过去了,于是我花了13块钱坐了30秒的的士。4月29日晚,我躺在宾馆里,在凌晨来临之前睡着了。
宾馆落地窗的边缝透露出了五点多太阳的模样,这个宁静的小镇在接下来的几天将迎来热情高涨的游客。门店的老板早已囤好商品,与来访客人的热情情绪一较高下。晨早7:26我将离开,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迎接我的或将是另一番让人不安的情绪。不管怎样,感谢青岛给予我一天两夜的宁静。
三、泰戈尔
生若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