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5岁
年初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人随笔,作者说,以前看到许多父母不嫌其烦地把孩子的照片在微博里秀、往“朋友圈”里发,很不理解,还调侃几句;可当自己成了父亲,虽然屡屡自我告诫,还是忍不住把孩子的各种照片传到网上,看到朋友点“赞”,明知道是客气话,依然高兴,依然得意。其实在网络时代,每一个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这既是“舔犊之情”,也是幸福满满。其实,这位名人只把话说了一半,随着孩子的长大,“秀”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终于不再了。
这也不奇怪,因为孩子越大就越不可爱了。小时候看他(她,以下略)处处有趣,越看越喜欢;而以后缺点越看越多,到某一个时段,简直是一无是处,处处触气,还“丢”什么“人”,“显”什么“眼”呢?
今天是毛豆5岁生日,昨天,一家去了长风景畔广场的斗牛士店吃牛排,这是毛豆早一个月就和外公外婆约定的。他也到了让人“几分欢喜几分愁”的时候。许多从前看来无所谓,甚至还有一点可爱的特点常常会让大人无法忍受,又无可奈何。从幼儿园回家,走过一堆蓬蓬的水泥,他非得去踩一脚,一脚不够,再一脚,怎么拉都拉不回;还有“叫人”,叫了一次,阿太没有听见,要他再叫一声,却把小脑袋一扬,说“我只叫一遍”。还有舍不得去拉尿,总是要憋到最后;玩具书籍常常摊得一天世界……特别是犟,那种牛都拉不回的拗劲,让大家都纳闷:这种基因是哪里来的呢?
说一句“逆反心理”,似乎顺理成章;说规矩没有做好,也轻巧,可是凭句良心话,女儿对毛豆那可是很早便立下规矩的,软硬结合、赏罚并施的科学方法没有少用,而且一以贯之,可是毛豆真的像一株豆苗,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茁茁壮壮长到了今天。
去年妻子一场大病,从女儿家撤了回来。女儿反复考虑,权衡轻重,决定暂时辞职,做“全职妈妈”。她是个极有想法并付诸实践的“好母亲”,只要有可能就带着儿子满世界跑。尽管我和妻子觉得小孩子去旅行是一种浪费,五六岁以前的记忆留不住,等等,但她坚持相信,一切都不会是白费的,一切都埋藏在毛豆的潜意识里,播种迟早会有回报。她说男孩子尤其眼界要开阔,心胸要开阔,练脚劲,还要炼心劲。她自己从不穿名牌,却“大方”地带毛豆去了两次香港,还有海南、厦门、青岛、黄山等,至于江浙两省的地方就更多了。说毛豆是“小小旅行家”,一点都没有夸张。现在我们每周去一次女儿家,看到母女两人都是那样健康、快乐和阳光。女儿爱说,如果这段时间没有陪着儿子一起成长,那会后悔一辈子的;她说把孩子的“教育权”拱手交给老人、老师、辅导班等等,有多不靠谱、多么危险呀!她和毛豆将拥有最美好的共同回忆,也是“因祸得福”呀。
当然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荒唐又严酷的氛围里,“快乐教育”又能抵挡几久呢?虽然我们和女儿女婿都有了共识,做不了运动健将,就做一个在场边鼓掌的观众也是幸福人生。可是幸福不幸福,还得长大了的毛豆说了算呀。最佳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把学习当成内心的需要。他是个好动的孩子,难呀。女儿说,至少不能让老师讨厌吧。唉,中国的孩子、中国的父母、中国的老人,都在承受着同样的精神煎熬,中国梦就从改变我们的教育开始吧……
女儿开了一个“毛豆在长大”的微博,她许多闺蜜都偃旗息鼓了,可她一直坚持着。昨天她说现在都转移去微信了,也想打退堂鼓。我要她坚持到底,给毛豆预留一个花园;外公外婆会是最忠实的读者。我也会每年在他生日写一篇博客,直到有一天他提出抗议“外公,不许透露我的隐私”为止。
昨天晚上毛豆吃得很饱,我们散步到怒江北路,分乘837路公交车回家。两个车站在马路两边,我们的车先到,影影绰绰看到毛豆对着我们挥手又挥手,一瞬间觉得他长高了许多许多,是个大小伙子了。我敬佩的章诒和女士说“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一辈子风风雨雨的她,说得有理。可是,只要有了孩子,这个世界还是温润的。再给我20年吧……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