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箋
![]() |
〈觀再世紅梅記及吉賽爾二劇有感〉
多情偏是遇疏狂 自賞風流玉樹堂
未聽驚雷誇抱柱 忍看寒蕊逕埋香
落紅已化春泥沃 舞榭重招月魄凉
信是宿緣難捨斷 踵虛魂蕩拯獃郎
最近與中學老師重聚,老師送我一葉詩箋,記觀劇感想。二劇一中一西,粵劇《再世紅梅記》是唐滌生的遺作,寫裴禹和李慧娘的邂逅,恰是我最鍾愛的唐劇。吉賽爾(Giselle)是法國作曲家阿道夫.亞當的芭蕾舞劇,記農家女吉賽爾愛上貴族阿爾博特的故事,此劇則未觀。拜讀詩箋,略記一二。
《再世紅梅記》第一折裡,裴禹唱(南音):「彷似藍橋會,無語暗情通,敢信一夜相思兩處同。」慧娘接唱:「撥柳斜窺驚復恐,更怡玉樹正臨風。」玉樹臨風的稱譽,出自李慧娘之口,後來慧娘更情不自禁讚道「美哉少年」。詩云自賞,蓋因裴禹直率敢愛,風流自許。當然,經唐氏改編,裴禹的形象,與明代傳奇《紅梅記》已大不相同。
抱柱,典出《莊子.盗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為男子堅守信約。後來李慧娘為太尉賈似道所殺,裴禹不知情,另遇盧昭容,卻轉眼忘了慧娘;而阿爾博特在吉賽爾亡後,才去森林野地悼念她。詩用誇和忍看,大概有感於兩男子在關鍵一刻,未能保護曾經信誓旦旦的所愛。
落紅春泥,化用龔定盦句,下接月魄,就是二劇都有女子魂歸的情節。
信是宿緣難捨斷,踵虛魂蕩拯獃郎。《再世紅梅記》第六折是〈脫阱救裴〉,最後李慧娘借盧昭容之屍還魂,與裴禹再續未了緣;而《吉賽爾》劇末亦講吉賽爾魂魄跟女鬼糾纏,救回阿爾博特並原諒他,兩人締結愛盟,可惜陰陽永隔,吉賽爾成為精靈。同是宿緣難斷,《吉賽爾》似乎較合情理。兩位女子重情守義,老師合而詠之。
老師是蘇文擢先生弟子,學詩於鳴社。七律以鳴社詩箋謄錄,又添一重意義。
小魚 2014.5.8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12 1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