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地名
广州街区史话--观莲街
今天的广州地图上早已找不到“观莲街”这个诗意的地名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大举修筑马路,扩建后的观莲街穿过学署,与书坊街相连,并命名为教育路。观莲街就是如今的教育路,教育路还真是名副其实。几百年来,这里就一直是岭南最高文教官署所在地,明时,这里有提学道署;清时,这里有学政署;民国时,这里有教育委员会,到了今天,这里又是教育所在地,数百年文脉不绝,再说观莲街,这条街道的渊源,又得追溯到千年之前的南汉国时期。话说当年国主刘大兴土木,在今西湖路一带修了个烟波浩渺的人工湖,起名“仙湖”,又叫“西湖”,这也正是西湖路这一地名的由来。刘还在湖中心修了个小岛,起名“药洲”。刘还养了一群道士,日夜在药洲做法,保佑他长生不老。可惜道士的做法毫无效果,不但刘没活过六十岁,整个南汉国也不过存在了短短几十年,就被放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宋太祖给灭了。
《广州城坊志》记载,宋代经略使陈蚬因地制宜,在这里种了很多白莲,顺便将“仙湖”更名为“莲池”,莲池旁的街道,自然就起名“观莲街”。这时的莲池虽然没了仙湖当年烟波浩渺的风姿,但夏夜时分,白莲绽放,亭亭玉立,暗香四溢,却也不乏淡雅高洁的韵致。后来的《南海县志》还引用了一个普通女子写下的“羊城杂诗”,来记述莲池的风韵。诗是这样写的:“药洲流水接西湖,想象观莲接一区。今日重经风景地,人家烟树已模糊”。
今天的广州地图上早已找不到“观莲街”这个诗意的地名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大举修筑马路,扩建后的观莲街穿过学署,与书坊街相连,并命名为教育路。观莲街就是如今的教育路,教育路还真是名副其实。几百年来,这里就一直是岭南最高文教官署所在地,明时,这里有提学道署;清时,这里有学政署;民国时,这里有教育委员会,到了今天,这里又是教育所在地,数百年文脉不绝,再说观莲街,这条街道的渊源,又得追溯到千年之前的南汉国时期。话说当年国主刘大兴土木,在今西湖路一带修了个烟波浩渺的人工湖,起名“仙湖”,又叫“西湖”,这也正是西湖路这一地名的由来。刘还在湖中心修了个小岛,起名“药洲”。刘还养了一群道士,日夜在药洲做法,保佑他长生不老。可惜道士的做法毫无效果,不但刘没活过六十岁,整个南汉国也不过存在了短短几十年,就被放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宋太祖给灭了。
《广州城坊志》记载,宋代经略使陈蚬因地制宜,在这里种了很多白莲,顺便将“仙湖”更名为“莲池”,莲池旁的街道,自然就起名“观莲街”。这时的莲池虽然没了仙湖当年烟波浩渺的风姿,但夏夜时分,白莲绽放,亭亭玉立,暗香四溢,却也不乏淡雅高洁的韵致。后来的《南海县志》还引用了一个普通女子写下的“羊城杂诗”,来记述莲池的风韵。诗是这样写的:“药洲流水接西湖,想象观莲接一区。今日重经风景地,人家烟树已模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