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路晚风清
虽然还有很多正经事悬置着,但许久以来就惦着要留点什么,在草长莺飞的春三月里。
土星回归之后的阶段感越发强烈,旧的一件件结束,新的一桩桩开启。都说回归年是审判年,隐约觉得过往的二十九年像极TVB的剧情,豹头什么什么凤尾,还好最后一刻能够改邪归正,放下各种妄念,远离颠倒梦想。此间种种,光阴荏苒,只能是冷暖自知了。
以前我常常会想,十年后的小仙,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后来在白驼山,缩短到了五年,因为对于留学生,尤其是在欧洲读书的普通学生来说,大约五年才是一个实质性的周期。现在,这个周期,变成了三年,甚至更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未来的想象只局限于未来的两三年之内。我常常一边歪头看着窗外天边染了斜阳的落霞流云,一边思考三年之后的小仙不知是什么样子,或是一边端着水杯凝视三环上浓得化不开的车流,一边自忖两年后的小仙可不要像这摊车泥这样肉肉吞吞,阻碍凝滞啊。
一边觉得因为年纪渐长而缩小了计划的执行期限,一边又觉得是因为真实地了解时光的意义,才越发地知道珍惜,总是一面担忧一面欢喜。过去的五年里,想学的东西多半已开了头,上了路,只剩下三三两两排在最后,这两年中要全部开启。
对于我过于广泛的兴趣爱好,许多朋友颇多微词,认为精力过于分散,终究成不了气候,还是应该专注于一两件爱好当中。然而于我而言,人生识字忧患始,桃花岛的情结大约是始终无法割舍也无需毁弃的。在技艺的层面,想要登峰造极无人超越,的确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就像是华山论剑,总是需要与高手比拼,总是有人比你更加勤奋,必须要时时努力,刻刻投入,才不致落下。然而在技艺之上,在“天下第一”的名号之上,还有什么?保持一桩爱好是为着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为着什么,习武练剑又是为着什么?
是一战成名?是独树一帜?是桃李天下?是名利双收?还是仅仅为着天下第一,为着这样一份荣誉和承认?
还是说,只是信步走进了花园,于是很自然地想要往深处走走看看,看看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色,什么奇异的花草?看看这条林中小路,究竟通向哪里?
就算无人同行,就算荒烟蔓草,就算济济无名,就算枯寂清冷,也想要走走看看。就是不知深浅、不问远近地走下去。这样的探索和寻觅,不是为旁人,而是为自己,不是为走得很远,超过同行人,只是为着自己的好奇心,为寻找那些从未见过的风景,为了在千山万水长途跋涉之后,衣衫褴褛踉跄窘迫之时,一见之下的莫名欢喜。
如果是为着以上,为了这欢喜更深更广,为了这景色更美更奇,势必要去走走琴棋书画,再走走经史子集;走走医卜星相,再走走刀枪剑戟;走走神圣三语,再走走圣经古兰;走走德法英西,再走走思哲法艺……如此这般,林林总总,不知何时,不是故地,便与昔日旧识蓦然重逢,彼此对望一眼,“啊”的一声,原来你也在这里。
是印证还是打通,是偶遇还是约定,是新声还是旧识,是春华还是秋实,是讶异欢喜还是暗中期待,是岔路相通还是平行迷宫? 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知道这路必然越走越窄,这欢喜必然越来越无从道也,这同行之人或也会越来越寡,但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小仙之为小仙,如同世界之为世界,师姐之为师姐,石阶之为石阶,十诫之为十诫,自然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是为了聚集好多同行客、不是为了自己开心热闹、不是为了躺在康庄大道上晒太阳、不是为了寻到某个驿站可以裹足不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无论他们选了那一条人少的路,都会一直走下去。他们是真正的旅行家,看遍种种风景,却从不停步。
无论夷以近还是险以远的,对于旅行家和探险家来说,都值得一探,后者更因其人迹罕至而充满神秘和惊喜。和世间的探险家一样,他们去过的地方越多,在同样一处风景之中,就能看出越多常人看不出的门道和奥秘。这是探险和旅行特有的福利。
Am Ende kommen Touristen.
Wissen sie es schon wirklich, oder nur moechten sie?
Je weiter ich reise, desto sicherer erscheint die Antwort.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虽然越走越窄,总能见着山重水复,豁然开朗;同行之人越发寥寥,却总是在不经意的转角处,一众先贤前辈微笑相揖,恭贺小成,惊喜莫名;纵使越发不足道也,也总能够找到其他的手段来表达这种喜悦,诗书画印,琴剑拳箫,都不曾白练,总是要得之于心才能寓之于手的。
每一天,每一刻,我也无法避免地在不同的小路上分别走在或近或远的某一处,不期然地与后来之人相遇,一如遇见先贤沿路刻下的留痕。我不着急赶路,也不会裹足不前,既不想要超越谁,也不十分想要到达终点。不能停步的动力在哪里,我对自己也一直好奇,如同那些笃信墨守的理由在哪里,人体精密,同样不得而知。或许世间只有一个第一推动力,永不停步的力量,从不来自被谁推动,只是渐渐地将摩擦力降低至趋近于零。走在林中小路上,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偶尔几个同行客曲水流觞,杯盏唱和,这样本身已经是目的。何况我知道,埋头赶路,是永远也到不了终点的。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土星回归之后的阶段感越发强烈,旧的一件件结束,新的一桩桩开启。都说回归年是审判年,隐约觉得过往的二十九年像极TVB的剧情,豹头什么什么凤尾,还好最后一刻能够改邪归正,放下各种妄念,远离颠倒梦想。此间种种,光阴荏苒,只能是冷暖自知了。
以前我常常会想,十年后的小仙,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后来在白驼山,缩短到了五年,因为对于留学生,尤其是在欧洲读书的普通学生来说,大约五年才是一个实质性的周期。现在,这个周期,变成了三年,甚至更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未来的想象只局限于未来的两三年之内。我常常一边歪头看着窗外天边染了斜阳的落霞流云,一边思考三年之后的小仙不知是什么样子,或是一边端着水杯凝视三环上浓得化不开的车流,一边自忖两年后的小仙可不要像这摊车泥这样肉肉吞吞,阻碍凝滞啊。
一边觉得因为年纪渐长而缩小了计划的执行期限,一边又觉得是因为真实地了解时光的意义,才越发地知道珍惜,总是一面担忧一面欢喜。过去的五年里,想学的东西多半已开了头,上了路,只剩下三三两两排在最后,这两年中要全部开启。
对于我过于广泛的兴趣爱好,许多朋友颇多微词,认为精力过于分散,终究成不了气候,还是应该专注于一两件爱好当中。然而于我而言,人生识字忧患始,桃花岛的情结大约是始终无法割舍也无需毁弃的。在技艺的层面,想要登峰造极无人超越,的确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就像是华山论剑,总是需要与高手比拼,总是有人比你更加勤奋,必须要时时努力,刻刻投入,才不致落下。然而在技艺之上,在“天下第一”的名号之上,还有什么?保持一桩爱好是为着什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为着什么,习武练剑又是为着什么?
是一战成名?是独树一帜?是桃李天下?是名利双收?还是仅仅为着天下第一,为着这样一份荣誉和承认?
还是说,只是信步走进了花园,于是很自然地想要往深处走走看看,看看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色,什么奇异的花草?看看这条林中小路,究竟通向哪里?
就算无人同行,就算荒烟蔓草,就算济济无名,就算枯寂清冷,也想要走走看看。就是不知深浅、不问远近地走下去。这样的探索和寻觅,不是为旁人,而是为自己,不是为走得很远,超过同行人,只是为着自己的好奇心,为寻找那些从未见过的风景,为了在千山万水长途跋涉之后,衣衫褴褛踉跄窘迫之时,一见之下的莫名欢喜。
如果是为着以上,为了这欢喜更深更广,为了这景色更美更奇,势必要去走走琴棋书画,再走走经史子集;走走医卜星相,再走走刀枪剑戟;走走神圣三语,再走走圣经古兰;走走德法英西,再走走思哲法艺……如此这般,林林总总,不知何时,不是故地,便与昔日旧识蓦然重逢,彼此对望一眼,“啊”的一声,原来你也在这里。
是印证还是打通,是偶遇还是约定,是新声还是旧识,是春华还是秋实,是讶异欢喜还是暗中期待,是岔路相通还是平行迷宫? 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知道这路必然越走越窄,这欢喜必然越来越无从道也,这同行之人或也会越来越寡,但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小仙之为小仙,如同世界之为世界,师姐之为师姐,石阶之为石阶,十诫之为十诫,自然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是为了聚集好多同行客、不是为了自己开心热闹、不是为了躺在康庄大道上晒太阳、不是为了寻到某个驿站可以裹足不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无论他们选了那一条人少的路,都会一直走下去。他们是真正的旅行家,看遍种种风景,却从不停步。
无论夷以近还是险以远的,对于旅行家和探险家来说,都值得一探,后者更因其人迹罕至而充满神秘和惊喜。和世间的探险家一样,他们去过的地方越多,在同样一处风景之中,就能看出越多常人看不出的门道和奥秘。这是探险和旅行特有的福利。
Am Ende kommen Touristen.
Wissen sie es schon wirklich, oder nur moechten sie?
Je weiter ich reise, desto sicherer erscheint die Antwort.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虽然越走越窄,总能见着山重水复,豁然开朗;同行之人越发寥寥,却总是在不经意的转角处,一众先贤前辈微笑相揖,恭贺小成,惊喜莫名;纵使越发不足道也,也总能够找到其他的手段来表达这种喜悦,诗书画印,琴剑拳箫,都不曾白练,总是要得之于心才能寓之于手的。
每一天,每一刻,我也无法避免地在不同的小路上分别走在或近或远的某一处,不期然地与后来之人相遇,一如遇见先贤沿路刻下的留痕。我不着急赶路,也不会裹足不前,既不想要超越谁,也不十分想要到达终点。不能停步的动力在哪里,我对自己也一直好奇,如同那些笃信墨守的理由在哪里,人体精密,同样不得而知。或许世间只有一个第一推动力,永不停步的力量,从不来自被谁推动,只是渐渐地将摩擦力降低至趋近于零。走在林中小路上,阳光和煦,微风拂面,偶尔几个同行客曲水流觞,杯盏唱和,这样本身已经是目的。何况我知道,埋头赶路,是永远也到不了终点的。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