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 費雪卷一
曲目:
巴赫: 平均律選曲, 半音階幻想曲與復格 Bwv 903, 幻想曲與復格 Bwv 922, 幻想曲與復格 Bwv 904, 鋼琴協奏曲 Bwv 1052,1055 &1056 (費雪指揮費雪室內樂團)
巴赫/布索尼: 我呼喚您 Bwv 639
鋼琴演奏的黃金年代起源於十九世紀中期,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及中期則達到了高峰.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年代似乎是不缺乏大師的. 換句話說,要在那個年代立足除了每位鋼琴家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演奏曲目之外,同時也要有強烈的個人演奏風格. 我們翻開鋼琴演奏史,不難發現存在於那個年代的名字都是當今古典鋼琴音樂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諸如: 霍夫曼,魯賓斯坦,柯爾托,帕德雷夫斯基,費里德曼,巴克豪斯,紀雪金,肯普夫,羅森塔爾以及紹爾等等知名鋼琴大師,而這次要與大家分享的費雪也是屬於這些大師之中.
僅管費雪生存的年代一直到60年代初期,但是他似乎因為健康因素,演奏及錄音生涯在50年代初就結束了. 費雪 (Edwin Fischer) 1886年出生, 1960年在蘇黎士過世,享年74歲. 他曾經在柏林師從於克勞澤; 隨後,他更是遇到了達爾貝特為他指點與開啟了他身為鋼琴家的職業生涯. 費雪的演奏曲目並不廣泛,除了德奧樂派的曲目之外,他鮮少演奏其他鋼琴作品. 而在這些德奧曲目的選擇之中,他的演奏又是以巴赫,貝多芬以及莫扎特最為出名. 費雪的手指技術若是以現代的眼光去評判並不算精確,他大部份的演奏錄音也充斥著手指上的失誤,但在那個以"表現力"為主流的鋼琴演奏年代,這類的失誤並不算少見.
從上面的曲目單可以發現,這一集的費雪卷收錄的全部是巴赫的鋼琴作品,而這些錄音大部份都能夠在EMI發行的References系列裡發掘. 其中費雪卷一的第一張CD裡收錄的全是選自於巴赫平均律全集,而那套錄音幾乎可以算是費雪整個職業演奏生涯與特質的縮影: 溫暖,人性,德奧主義精神以及自然純樸的表現. 這份由費雪錄製的巴赫平均律是音樂史上的第一套全集,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份錄音的重要性不下於許納貝爾在同時代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可惜的是,費雪在單聲道錄音最為成熟的五零年代並沒有為我們再次錄下了選集或全集的記錄,否則那又會是一份更加完美的演出,僅管我們追求的已不是技巧.
第二張的巴赫曲目包括了三首幻想曲與復格和三首鍵盤協奏曲. 這裡的幻想曲與復格其實費雪展現出了是他手指堅強的獨立性,這點與肯普夫的巴赫演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費雪有著熟稔的技巧,若是除去了錄音裡的失誤,費雪與柯爾托一樣基本上都沒有演奏技巧上的問題. 他們為了將最真實的音樂性與流暢性表現出來,並不會考慮手指上的失誤會成為主要的演奏問題. 至於協奏曲的部份,我個人稍嫌可惜的地方是略為拖沓; 僅管費雪的演奏依舊是那麼的美好,彈奏出了清澈的音色,但是總覺得管弦樂團部份過於拖沓,降低了整體的演奏質量. 最後收錄的布所尼改編自巴赫的"我呼喚您"則是音樂會上的經典名曲,費雪的演奏並不是浪漫的演出,而是將該作品最重要神聖的氣氛帶給聽眾,讓我們也能夠感受到該作品對於宗教所有的虔誠信仰.
費雪卷一帶給我們的是費雪對於巴赫的詮釋,我很難去判斷這類的選曲是好是壞,因為巴赫的作品確實在費雪的演奏生涯裡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或許樂迷們會認為這類的選曲還不足夠代表費雪整個職業生涯的演奏藝術,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該系列後來又再出了費雪卷二的主要原因. 關於費雪的兩卷選曲據說都是布蘭德爾親自挑選的,原因也主要是來自於他與費雪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也是來自於他對於費雪的崇敬. 這樣的選曲與製作,不難讓聽眾發現該出版對於費雪卷選曲的用心.
勞動節快樂.
巴赫: 平均律選曲, 半音階幻想曲與復格 Bwv 903, 幻想曲與復格 Bwv 922, 幻想曲與復格 Bwv 904, 鋼琴協奏曲 Bwv 1052,1055 &1056 (費雪指揮費雪室內樂團)
巴赫/布索尼: 我呼喚您 Bwv 639
鋼琴演奏的黃金年代起源於十九世紀中期,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及中期則達到了高峰.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年代似乎是不缺乏大師的. 換句話說,要在那個年代立足除了每位鋼琴家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演奏曲目之外,同時也要有強烈的個人演奏風格. 我們翻開鋼琴演奏史,不難發現存在於那個年代的名字都是當今古典鋼琴音樂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名字,諸如: 霍夫曼,魯賓斯坦,柯爾托,帕德雷夫斯基,費里德曼,巴克豪斯,紀雪金,肯普夫,羅森塔爾以及紹爾等等知名鋼琴大師,而這次要與大家分享的費雪也是屬於這些大師之中.
僅管費雪生存的年代一直到60年代初期,但是他似乎因為健康因素,演奏及錄音生涯在50年代初就結束了. 費雪 (Edwin Fischer) 1886年出生, 1960年在蘇黎士過世,享年74歲. 他曾經在柏林師從於克勞澤; 隨後,他更是遇到了達爾貝特為他指點與開啟了他身為鋼琴家的職業生涯. 費雪的演奏曲目並不廣泛,除了德奧樂派的曲目之外,他鮮少演奏其他鋼琴作品. 而在這些德奧曲目的選擇之中,他的演奏又是以巴赫,貝多芬以及莫扎特最為出名. 費雪的手指技術若是以現代的眼光去評判並不算精確,他大部份的演奏錄音也充斥著手指上的失誤,但在那個以"表現力"為主流的鋼琴演奏年代,這類的失誤並不算少見.
從上面的曲目單可以發現,這一集的費雪卷收錄的全部是巴赫的鋼琴作品,而這些錄音大部份都能夠在EMI發行的References系列裡發掘. 其中費雪卷一的第一張CD裡收錄的全是選自於巴赫平均律全集,而那套錄音幾乎可以算是費雪整個職業演奏生涯與特質的縮影: 溫暖,人性,德奧主義精神以及自然純樸的表現. 這份由費雪錄製的巴赫平均律是音樂史上的第一套全集,也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份錄音的重要性不下於許納貝爾在同時代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可惜的是,費雪在單聲道錄音最為成熟的五零年代並沒有為我們再次錄下了選集或全集的記錄,否則那又會是一份更加完美的演出,僅管我們追求的已不是技巧.
第二張的巴赫曲目包括了三首幻想曲與復格和三首鍵盤協奏曲. 這裡的幻想曲與復格其實費雪展現出了是他手指堅強的獨立性,這點與肯普夫的巴赫演奏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費雪有著熟稔的技巧,若是除去了錄音裡的失誤,費雪與柯爾托一樣基本上都沒有演奏技巧上的問題. 他們為了將最真實的音樂性與流暢性表現出來,並不會考慮手指上的失誤會成為主要的演奏問題. 至於協奏曲的部份,我個人稍嫌可惜的地方是略為拖沓; 僅管費雪的演奏依舊是那麼的美好,彈奏出了清澈的音色,但是總覺得管弦樂團部份過於拖沓,降低了整體的演奏質量. 最後收錄的布所尼改編自巴赫的"我呼喚您"則是音樂會上的經典名曲,費雪的演奏並不是浪漫的演出,而是將該作品最重要神聖的氣氛帶給聽眾,讓我們也能夠感受到該作品對於宗教所有的虔誠信仰.
費雪卷一帶給我們的是費雪對於巴赫的詮釋,我很難去判斷這類的選曲是好是壞,因為巴赫的作品確實在費雪的演奏生涯裡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或許樂迷們會認為這類的選曲還不足夠代表費雪整個職業生涯的演奏藝術,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該系列後來又再出了費雪卷二的主要原因. 關於費雪的兩卷選曲據說都是布蘭德爾親自挑選的,原因也主要是來自於他與費雪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也是來自於他對於費雪的崇敬. 這樣的選曲與製作,不難讓聽眾發現該出版對於費雪卷選曲的用心.
勞動節快樂.
![]() |
-
菠萝米多惊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02 2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