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K国人
2014-5-1 10:00
“你穿好看一点,每天换一套衣服。”俺的衣服里面,有“好看”的吗?哈。
“最好戴上丝巾。” “丝巾”喔?这个。。。。。。
“好好表现,为国争光。”这个可以有。
“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
来得及吗?
老廖的生活,在一般人看来真是无聊死了,工作,加班,备课,学习,吃饭,睡觉,赶路。
俺回到家也没有多少力气做其他事情了。
前一晚才有空上网查找资料,看见大片文字,有一种晕眩感,可怕,还有历史文化,还有数字,朝代,OH,MY LADY GAGA.
睡觉。
醒来,洗澡,寻找好看的衣服,真难。
打开电脑,看文化习惯与禁忌,天啊,他们讨厌蓝色和黑色,俺准备的是黑色上衣,蓝色裤子,“全中啊”。换颜色吧,晕。
电话响了,开始胃疼,紧张,紧张,怕自己不能为国争光,怕是要为国丢脸了。
奶奶要洗澡,洗澡水太不争气了,一直不听话。
收拾停当,困,继续胃疼。
找人聊天,问有关库尔勒的基础问题,也没有问出所以然。
继续胃疼。
聊石油,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搜索全部相关的内容。
就这样吧。
下楼,上车。
接飞机。
小车,中巴。
中巴司机太有气质了,哈哈,不是帅气,而是真正有气质,成熟,稳重,穿着恰当,有气场,让人觉得放心,“高大上”就靠他了,为国争光就靠他了,俺安心了,哈哈。
G告诉俺,他们不是Y国人,是K国人,俺傻眼了。那搜索的信息都。。。。。。翻开电话通讯录,几百个人,真不知道找谁帮忙查讯息为好,俺这个胆小鬼敢于麻烦谁呢?这次又不是在路上搭车,要自己搭救自己喔,要为国争光,哈。
老外出来了,谁是谁啊?
应该是短袖吧,俺觉得没有错,果然!
老大、G与他们微笑,“你好”顺道握手,俺不知道他们国家男人和女人在公共场合能不能握手,俺就只是微笑,坚决不伸出玉手。挺搞笑的场面,前两轮握手完毕后,到了俺面前就是微笑和微笑了。本想说哈喽,可是人家开口说的是“你好!”,罢了。
上车后有40分钟怎么过?天晓得,俺肚子里没有任何台词与台本。Z司机提前问过“有路线要求吗?”老大说没有。
结果这也太没有要求了,哈哈。。。。。。一路都是最不风光的风景,哈哈,算了,也算他们赚了,一般领导看不到这些风景吧。
自我介绍,然后说旅途辛苦了,一定很累吧。我是本地人,不是导游,是英语爱好者,很荣幸给大家介绍我的家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说。
他们确实非常累了,15个小时的飞机,OH,MY!
沙尘继续弥漫,准备的口罩成为了中心话题“多少钱?”
OH,MY, 不是我买的。多少钱?一美元?太太太。。。。。。。贵了。
竟然有人觉得中国的东西这么贵啊?
好吧。
他们不知道新疆有维族,“维族是什么?”
这个。。。。。。而维族人把他们也误认为是维族人,哈哈。
他们各个穿着地像足球运动员,但是很有礼貌,很讲究,非常西化,咱们华夏大地的“中式西餐”每每在遇见西方人时,都会露出许多困惑和疑难点。
到了酒店,午餐时间,有人询问俺,俺没有反应过来,以为他们找厕所,结果他们是要找祈祷的地方,天啊!
酒店没有单独祈祷的地方,只能开个房间解决这个信仰需求。
吃饭,他们喝冰水,热水,红茶,烤肉还是受欢迎的,看来还是喜欢煎炸食品啊。
一切要清真的,还好厨师就是伊斯兰。
吃完饭,祈祷完,上路。
经过有关口罩的激烈讨论后,给他们看胡杨的画册,有关上千年的传说,有老张在,他都说了。俺负责做引子吧。
路上看见胡杨,沙尘严重,距离又远,看不真切,只能如实相告,与书中的树木是一样一样的。
有人提问“是种的树苗还是种子?”
俺答“树苗。”
他想带种子回国,这个。。。。。。无语。
因为俺没历史文化可倾诉,话题竟然就被他们拉扯到了中国的房市了。
会英语的都掺和进来了:中国人没有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70年的使用权限,子孙怎么办?
没有人知道怎么办,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尤其是在中国。
有多少房子经历过70年的洗礼还存在呢,何况政策,哈哈。
我们是没有房子的人,我们国家的城市楼房60%空置,仍然在不断建设,不断涨价,不断出售,泡沫?!
实体经济是什么?
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国内质量和价格怎么样?
无语。
一个老外,掏出崭新的大笔本和笔,俺原以为他要写日记,俺心生羡慕,暗自呐喊“知音”啊,谁晓得他开始画画,画了一个人头,哈哈,原来:还是知音,哈。
他们都爱玩手机,听音乐,看视频,还有与万里之外的家人视频呢,这是我的孩子们,好可爱的洋娃娃。他用手机给他们看周围的世界:灰蒙蒙的大新疆。
中途停车休息,好大的风,好脏,担心这个情况俺说什么合适呢。
“我们国家还有比这个严重的情况。”放心了,哈哈。
在超市,他来回转悠。
“全是土。”对啊,营业员不尽责嘛,俺解释“此地没有什么顾客,而且天气这么差。。。。。。”但是俺觉得再怎么说,还是证明我们的营业员不够专业嘛,哈哈。
中国要好好表现,不是靠某个人,而是要看每个人,所谓“为国争光”,不是谁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情。
回到车上,众外宾都开始了一项行动,有一种百家零食展销会的情况,每个人都拆开自己从K国带来的,或者刚刚从小超市购买的零食,干果,饼干,盛情邀请大家品鉴,哈哈,来者不拒为佳。
六个大男人都这么爱巧克力,爱零食,爱干果,这倒是头一次让俺看了眼界。后面的旅程也反复上演这一幕,俺也就习惯了。
终于在恶劣的天气中,到达了K地,风沙依旧弥漫,躲进宾馆为妙。
研究吃饭的问题,有一个小分队外出买馕。
我们先各自回房间,然后集合,他们按时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在俺可以忍受的饥饿范围内,还好,哈哈。
俺把胡杨画册送给三碗,两年没有来此地了,送给他吧。老大们因为看了画册,也聊起摄影,“机身都差不多,镜头才是关键,还差一个微距镜头了。。。。。。”接着是“纯数据化专业化”地聊天,俺顿然觉得,他们可“真懂”摄影啊,俺无语,退出。
外宾就坐,菜陆续上齐,开聊。
馕是第一个大菜,受到众人追捧,身边的外宾,一边吃一边说,我们也吃这个,我给你看图。“有图有真相”全世界都流行啊,哈。翻了许久,他终于翻出了照片,竟然是他自己在家做的馕,更干净,不是土灶,不是室外,还有抓饭,肉特别多,也是用手吃,不用刀叉,更不用勺子和筷子;还有老人,年轻人的照片,当然还有他自己的照片;帅极了,都是全身洁白,长袍,头顶“项圈”和一块布,俺其实挺好奇,这么洁白,多久换一次衣服啊,哈哈。
吃吧,把一桌中餐硬是吃成了“西餐”。
刀叉上场,每一个菜都变成了一个花样,炒鸡块被插进盘子里,然后刀叉继续切割,俺自己用筷子直接送入嘴的食物,他们都是先用刀叉切割,我们同时进入一个画面,显得非常奇怪又搞笑吧,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G说“我也可以吃得极其漂亮和优雅,但是真心不想装了。”于是放下刀叉,举起筷子,还是吃得不爽。“我打算陪他们吃完,自己再出去吃一个大盘鸡,不然这样吃不饱。”哈哈。。。。。。
开始还是英语交流,接着就是汉语与阿语各自为政,当然都其乐融融。
开心就好。
什么时候结束呢?
他们有人发起了喝茶的环节,红茶上场,需要方糖搭配,可惜大大大大酒店没有方糖啊,于是冰糖助阵,总算解围。
冰糖竟然不是放进茶里,而是直接入口,然后再喝茶。
原来是这样食用的啊!
估计这种惊讶程度和他们看我们直接吃鸡块一样吧,哈哈。
茶毕,散场。
他们六个人竟然是每人住一套房间,俺不懂“他们聊天那么亲密,咋要住那么多房子呢。”不解。
失眠。
同住的X小姐认床,她失眠,所以俺也失眠。
因为惊恐还暗自心悸出汗无数,此话怎讲?
她睡不着,就用手机看连续剧,俺本来已经入睡,可以半夜听见房间里有男人声音,吓得不敢动弹,她还半夜起床走动,俺只能佯装在睡眠。可是害怕地出汗,强迫自己继续睡觉。男人的声音其实是手机传出来的,初次见面,又不是熟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假寐,强迫自己再次入睡。
早餐,继续服务外宾。
自助餐,餐厅裹着西餐的外皮下仍然是一只标准的“中式西餐”,外宾很温和,他们也是有备而来的,自己带了不少硬货,正宗的奶酪,饼干,面包。带着这么多东西进入自助餐吃自助,真实是:自助啊。
没有面包。
没有红茶。
咖啡没有咖啡勺。
没有盐罐和胡椒罐。
没有刀叉。
就这样吧。
还好有煎鸡蛋,哈哈。
对于俺这样的中国人,俺也不满意,因为没有包子啊,哈哈。
罢了,服务员阿姨态度很好,长相也很有气质,很好了。
俺想说,俺真心喜欢酒店餐厅里的黑白摄影作品,可惜不知道是谁拍摄的,哈哈。
出发,再次出发。
天空放晴,整个世界都开始美好了。
行走乡村道路,俺真舍不得睡觉,舍不得眨眼,因为俺喜欢所有的场景:农村,田地,毛驴车,马车,老乡,摩托车,人们,人民。
爱白杨树,爱沙枣树,爱一切,爱蓝天。
停车,有事情需要交涉。
俺前去走热闹看看后,就这样吧。
俺去找路边的小姑娘玩儿,接着外宾们也都过来了,说起他们的孩子,他们都是父亲,也是年轻的父亲,他们也非常喜欢孩子,给孩子的家人和孩子送吃的,喝的。一起逗孩子玩儿,俺与孩子也语言不通,只能通过玩土和石子来建立感情关系,哈哈。
交涉继续,俺取出馕在长官面前一边啃着,一边说“他们也是穆斯林,他们也吃这个呢。”他也笑了。
非常时期,我们都能理解。
你们要理解我们。
好的。
“你怎么那么开心?”
“你那么喜欢孩子啊!你自己生一个啊。”
找谁生啊,哈哈。。。。。。开怀大笑。
爱孩子,孩子也爱俺,感谢孩子们,哈哈。
停车,看书。
郭德纲的书,且停且看吧。
返程,吃饭。
饭店老板会阿拉伯语,他们还合影了。
整体形象特别搭,一样的style,运动加整洁的气场,小贵族的感觉,哈哈。贵族不是有钱,不是土豪,是懂得尊重和注重细节。
一个人穿什么,说什么,有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气场一看都晓得了,哈哈。
返程,交通大堵塞。
原因?大巴扎。
天啊,俺多么想一个人留下,去赶巴扎。
俺心爱的巴扎,巴扎,巴扎,巴扎,喔。。。。。。罢了。
继续绕路,俺非常喜欢绕路这个事情,因为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乡村啊。
没有人能比俺更开心了,因为绕路了啊,哈哈。
天气像书一样,翻一页就一个情况,十里不同天,心情也不同。
但无论如何,归程都是让人愉悦的,谁不想回家呢?
听了很多。
争吵,有关工作的内容,很认真,很激烈,很激昂,很有意思,俺听得有点不瞌睡了。
终于有人站起来了“我在和女友聊天。”哈哈。。。。。。。一切归于平静。
英语也就此打住了。
汉语继续,哈哈。
且行且听。
关于国外的很多故事,很多轶事,很有意思,他们都是在国外见过世面的人,甚至长期在国外生活。
俺觉得很有意思,很多见解,从未听过。
龙卷风,又见龙卷风。
这里路边的龙卷风不成气候,倒是风景,可供路人欣赏。
天气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像天堂;
糟的时候,想地狱。
到库尔勒了,俺呼出一口气“欢迎大家回到可爱又肮脏的库尔勒。”
外宾可以入住很好的酒店了,可是有一个老外发言了。
“我可以入住一星级的酒店,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房间要有WIFI”为何房间的电脑可以上网,却不能满足外宾的需求呢?原因很简单:咱们准备了电脑,可是电脑是中文操作系统!!!
多大的BUG啊,晕。
俺也累了,想回家,只想回家。
他们上楼冲凉才下来,俺这两天从一开始就吃得不爽,肠胃一直不舒服,吃得不多,也不饿。
其实还想帮帮外宾们应对“中式西餐”,可是他们要很晚才下楼,俺不想等了,快没有公交车了。
他们各自走了,俺也不知道该和谁讲“你们明天见不得俺了。”
还是留下来陪司机师傅吃了饭,昂贵的自助餐,俺就吃了一点炒米粉。要么陪外宾吃饭,要么陪司机吃饭。哈哈
正准备走了,有两个老外还坐着,随口一问,又开始帮忙,帮他找针,帮忙给他充话费,办完。
俺总算说了俺的台词“明天你看不见我了,我要回家了。”
他用英语说了谢谢再见,还用什么语言说了什么,俺也听不懂了。
总之,撒由奈拉,真心不知道这辈子还有缘再见吗,哈哈。
应该会有报酬,但是需要自己去要。
俺这个人,生来就是不敢要钱的人,非要自己去要钱吗?
能否要到应得的钱呢,什么时候开口合适,连怎么开口都不晓得。
她留下一句“你要向我要钱喔。”就走了,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俺觉得,劳动报酬应该给就给嘛,干嘛非得要俺开口要,干嘛不能主动给呢?
俺觉得,这个经历很宝贵,就写下来。
都熬夜了,罪过。
对不起了!老廖的身体。
“你穿好看一点,每天换一套衣服。”俺的衣服里面,有“好看”的吗?哈。
“最好戴上丝巾。” “丝巾”喔?这个。。。。。。
“好好表现,为国争光。”这个可以有。
“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
来得及吗?
老廖的生活,在一般人看来真是无聊死了,工作,加班,备课,学习,吃饭,睡觉,赶路。
俺回到家也没有多少力气做其他事情了。
前一晚才有空上网查找资料,看见大片文字,有一种晕眩感,可怕,还有历史文化,还有数字,朝代,OH,MY LADY GAGA.
睡觉。
醒来,洗澡,寻找好看的衣服,真难。
打开电脑,看文化习惯与禁忌,天啊,他们讨厌蓝色和黑色,俺准备的是黑色上衣,蓝色裤子,“全中啊”。换颜色吧,晕。
电话响了,开始胃疼,紧张,紧张,怕自己不能为国争光,怕是要为国丢脸了。
奶奶要洗澡,洗澡水太不争气了,一直不听话。
收拾停当,困,继续胃疼。
找人聊天,问有关库尔勒的基础问题,也没有问出所以然。
继续胃疼。
聊石油,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搜索全部相关的内容。
就这样吧。
下楼,上车。
接飞机。
小车,中巴。
中巴司机太有气质了,哈哈,不是帅气,而是真正有气质,成熟,稳重,穿着恰当,有气场,让人觉得放心,“高大上”就靠他了,为国争光就靠他了,俺安心了,哈哈。
G告诉俺,他们不是Y国人,是K国人,俺傻眼了。那搜索的信息都。。。。。。翻开电话通讯录,几百个人,真不知道找谁帮忙查讯息为好,俺这个胆小鬼敢于麻烦谁呢?这次又不是在路上搭车,要自己搭救自己喔,要为国争光,哈。
老外出来了,谁是谁啊?
应该是短袖吧,俺觉得没有错,果然!
老大、G与他们微笑,“你好”顺道握手,俺不知道他们国家男人和女人在公共场合能不能握手,俺就只是微笑,坚决不伸出玉手。挺搞笑的场面,前两轮握手完毕后,到了俺面前就是微笑和微笑了。本想说哈喽,可是人家开口说的是“你好!”,罢了。
上车后有40分钟怎么过?天晓得,俺肚子里没有任何台词与台本。Z司机提前问过“有路线要求吗?”老大说没有。
结果这也太没有要求了,哈哈。。。。。。一路都是最不风光的风景,哈哈,算了,也算他们赚了,一般领导看不到这些风景吧。
自我介绍,然后说旅途辛苦了,一定很累吧。我是本地人,不是导游,是英语爱好者,很荣幸给大家介绍我的家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说。
他们确实非常累了,15个小时的飞机,OH,MY!
沙尘继续弥漫,准备的口罩成为了中心话题“多少钱?”
OH,MY, 不是我买的。多少钱?一美元?太太太。。。。。。。贵了。
竟然有人觉得中国的东西这么贵啊?
好吧。
他们不知道新疆有维族,“维族是什么?”
这个。。。。。。而维族人把他们也误认为是维族人,哈哈。
他们各个穿着地像足球运动员,但是很有礼貌,很讲究,非常西化,咱们华夏大地的“中式西餐”每每在遇见西方人时,都会露出许多困惑和疑难点。
到了酒店,午餐时间,有人询问俺,俺没有反应过来,以为他们找厕所,结果他们是要找祈祷的地方,天啊!
酒店没有单独祈祷的地方,只能开个房间解决这个信仰需求。
吃饭,他们喝冰水,热水,红茶,烤肉还是受欢迎的,看来还是喜欢煎炸食品啊。
一切要清真的,还好厨师就是伊斯兰。
吃完饭,祈祷完,上路。
经过有关口罩的激烈讨论后,给他们看胡杨的画册,有关上千年的传说,有老张在,他都说了。俺负责做引子吧。
路上看见胡杨,沙尘严重,距离又远,看不真切,只能如实相告,与书中的树木是一样一样的。
有人提问“是种的树苗还是种子?”
俺答“树苗。”
他想带种子回国,这个。。。。。。无语。
因为俺没历史文化可倾诉,话题竟然就被他们拉扯到了中国的房市了。
会英语的都掺和进来了:中国人没有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70年的使用权限,子孙怎么办?
没有人知道怎么办,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尤其是在中国。
有多少房子经历过70年的洗礼还存在呢,何况政策,哈哈。
我们是没有房子的人,我们国家的城市楼房60%空置,仍然在不断建设,不断涨价,不断出售,泡沫?!
实体经济是什么?
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国内质量和价格怎么样?
无语。
一个老外,掏出崭新的大笔本和笔,俺原以为他要写日记,俺心生羡慕,暗自呐喊“知音”啊,谁晓得他开始画画,画了一个人头,哈哈,原来:还是知音,哈。
他们都爱玩手机,听音乐,看视频,还有与万里之外的家人视频呢,这是我的孩子们,好可爱的洋娃娃。他用手机给他们看周围的世界:灰蒙蒙的大新疆。
中途停车休息,好大的风,好脏,担心这个情况俺说什么合适呢。
“我们国家还有比这个严重的情况。”放心了,哈哈。
在超市,他来回转悠。
“全是土。”对啊,营业员不尽责嘛,俺解释“此地没有什么顾客,而且天气这么差。。。。。。”但是俺觉得再怎么说,还是证明我们的营业员不够专业嘛,哈哈。
中国要好好表现,不是靠某个人,而是要看每个人,所谓“为国争光”,不是谁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情。
回到车上,众外宾都开始了一项行动,有一种百家零食展销会的情况,每个人都拆开自己从K国带来的,或者刚刚从小超市购买的零食,干果,饼干,盛情邀请大家品鉴,哈哈,来者不拒为佳。
六个大男人都这么爱巧克力,爱零食,爱干果,这倒是头一次让俺看了眼界。后面的旅程也反复上演这一幕,俺也就习惯了。
终于在恶劣的天气中,到达了K地,风沙依旧弥漫,躲进宾馆为妙。
研究吃饭的问题,有一个小分队外出买馕。
我们先各自回房间,然后集合,他们按时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在俺可以忍受的饥饿范围内,还好,哈哈。
俺把胡杨画册送给三碗,两年没有来此地了,送给他吧。老大们因为看了画册,也聊起摄影,“机身都差不多,镜头才是关键,还差一个微距镜头了。。。。。。”接着是“纯数据化专业化”地聊天,俺顿然觉得,他们可“真懂”摄影啊,俺无语,退出。
外宾就坐,菜陆续上齐,开聊。
馕是第一个大菜,受到众人追捧,身边的外宾,一边吃一边说,我们也吃这个,我给你看图。“有图有真相”全世界都流行啊,哈。翻了许久,他终于翻出了照片,竟然是他自己在家做的馕,更干净,不是土灶,不是室外,还有抓饭,肉特别多,也是用手吃,不用刀叉,更不用勺子和筷子;还有老人,年轻人的照片,当然还有他自己的照片;帅极了,都是全身洁白,长袍,头顶“项圈”和一块布,俺其实挺好奇,这么洁白,多久换一次衣服啊,哈哈。
吃吧,把一桌中餐硬是吃成了“西餐”。
刀叉上场,每一个菜都变成了一个花样,炒鸡块被插进盘子里,然后刀叉继续切割,俺自己用筷子直接送入嘴的食物,他们都是先用刀叉切割,我们同时进入一个画面,显得非常奇怪又搞笑吧,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G说“我也可以吃得极其漂亮和优雅,但是真心不想装了。”于是放下刀叉,举起筷子,还是吃得不爽。“我打算陪他们吃完,自己再出去吃一个大盘鸡,不然这样吃不饱。”哈哈。。。。。。
开始还是英语交流,接着就是汉语与阿语各自为政,当然都其乐融融。
开心就好。
什么时候结束呢?
他们有人发起了喝茶的环节,红茶上场,需要方糖搭配,可惜大大大大酒店没有方糖啊,于是冰糖助阵,总算解围。
冰糖竟然不是放进茶里,而是直接入口,然后再喝茶。
原来是这样食用的啊!
估计这种惊讶程度和他们看我们直接吃鸡块一样吧,哈哈。
茶毕,散场。
他们六个人竟然是每人住一套房间,俺不懂“他们聊天那么亲密,咋要住那么多房子呢。”不解。
失眠。
同住的X小姐认床,她失眠,所以俺也失眠。
因为惊恐还暗自心悸出汗无数,此话怎讲?
她睡不着,就用手机看连续剧,俺本来已经入睡,可以半夜听见房间里有男人声音,吓得不敢动弹,她还半夜起床走动,俺只能佯装在睡眠。可是害怕地出汗,强迫自己继续睡觉。男人的声音其实是手机传出来的,初次见面,又不是熟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假寐,强迫自己再次入睡。
早餐,继续服务外宾。
自助餐,餐厅裹着西餐的外皮下仍然是一只标准的“中式西餐”,外宾很温和,他们也是有备而来的,自己带了不少硬货,正宗的奶酪,饼干,面包。带着这么多东西进入自助餐吃自助,真实是:自助啊。
没有面包。
没有红茶。
咖啡没有咖啡勺。
没有盐罐和胡椒罐。
没有刀叉。
就这样吧。
还好有煎鸡蛋,哈哈。
对于俺这样的中国人,俺也不满意,因为没有包子啊,哈哈。
罢了,服务员阿姨态度很好,长相也很有气质,很好了。
俺想说,俺真心喜欢酒店餐厅里的黑白摄影作品,可惜不知道是谁拍摄的,哈哈。
出发,再次出发。
天空放晴,整个世界都开始美好了。
行走乡村道路,俺真舍不得睡觉,舍不得眨眼,因为俺喜欢所有的场景:农村,田地,毛驴车,马车,老乡,摩托车,人们,人民。
爱白杨树,爱沙枣树,爱一切,爱蓝天。
停车,有事情需要交涉。
俺前去走热闹看看后,就这样吧。
俺去找路边的小姑娘玩儿,接着外宾们也都过来了,说起他们的孩子,他们都是父亲,也是年轻的父亲,他们也非常喜欢孩子,给孩子的家人和孩子送吃的,喝的。一起逗孩子玩儿,俺与孩子也语言不通,只能通过玩土和石子来建立感情关系,哈哈。
交涉继续,俺取出馕在长官面前一边啃着,一边说“他们也是穆斯林,他们也吃这个呢。”他也笑了。
非常时期,我们都能理解。
你们要理解我们。
好的。
“你怎么那么开心?”
“你那么喜欢孩子啊!你自己生一个啊。”
找谁生啊,哈哈。。。。。。开怀大笑。
爱孩子,孩子也爱俺,感谢孩子们,哈哈。
停车,看书。
郭德纲的书,且停且看吧。
返程,吃饭。
饭店老板会阿拉伯语,他们还合影了。
整体形象特别搭,一样的style,运动加整洁的气场,小贵族的感觉,哈哈。贵族不是有钱,不是土豪,是懂得尊重和注重细节。
一个人穿什么,说什么,有什么都不是最重要的,气场一看都晓得了,哈哈。
返程,交通大堵塞。
原因?大巴扎。
天啊,俺多么想一个人留下,去赶巴扎。
俺心爱的巴扎,巴扎,巴扎,巴扎,喔。。。。。。罢了。
继续绕路,俺非常喜欢绕路这个事情,因为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乡村啊。
没有人能比俺更开心了,因为绕路了啊,哈哈。
天气像书一样,翻一页就一个情况,十里不同天,心情也不同。
但无论如何,归程都是让人愉悦的,谁不想回家呢?
听了很多。
争吵,有关工作的内容,很认真,很激烈,很激昂,很有意思,俺听得有点不瞌睡了。
终于有人站起来了“我在和女友聊天。”哈哈。。。。。。。一切归于平静。
英语也就此打住了。
汉语继续,哈哈。
且行且听。
关于国外的很多故事,很多轶事,很有意思,他们都是在国外见过世面的人,甚至长期在国外生活。
俺觉得很有意思,很多见解,从未听过。
龙卷风,又见龙卷风。
这里路边的龙卷风不成气候,倒是风景,可供路人欣赏。
天气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像天堂;
糟的时候,想地狱。
到库尔勒了,俺呼出一口气“欢迎大家回到可爱又肮脏的库尔勒。”
外宾可以入住很好的酒店了,可是有一个老外发言了。
“我可以入住一星级的酒店,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房间要有WIFI”为何房间的电脑可以上网,却不能满足外宾的需求呢?原因很简单:咱们准备了电脑,可是电脑是中文操作系统!!!
多大的BUG啊,晕。
俺也累了,想回家,只想回家。
他们上楼冲凉才下来,俺这两天从一开始就吃得不爽,肠胃一直不舒服,吃得不多,也不饿。
其实还想帮帮外宾们应对“中式西餐”,可是他们要很晚才下楼,俺不想等了,快没有公交车了。
他们各自走了,俺也不知道该和谁讲“你们明天见不得俺了。”
还是留下来陪司机师傅吃了饭,昂贵的自助餐,俺就吃了一点炒米粉。要么陪外宾吃饭,要么陪司机吃饭。哈哈
正准备走了,有两个老外还坐着,随口一问,又开始帮忙,帮他找针,帮忙给他充话费,办完。
俺总算说了俺的台词“明天你看不见我了,我要回家了。”
他用英语说了谢谢再见,还用什么语言说了什么,俺也听不懂了。
总之,撒由奈拉,真心不知道这辈子还有缘再见吗,哈哈。
应该会有报酬,但是需要自己去要。
俺这个人,生来就是不敢要钱的人,非要自己去要钱吗?
能否要到应得的钱呢,什么时候开口合适,连怎么开口都不晓得。
她留下一句“你要向我要钱喔。”就走了,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俺觉得,劳动报酬应该给就给嘛,干嘛非得要俺开口要,干嘛不能主动给呢?
俺觉得,这个经历很宝贵,就写下来。
都熬夜了,罪过。
对不起了!老廖的身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