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祚寺记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诗经中《既醉》这首古朴诚挚的祝辞,衍生出“永祚”一名,大意福寿绵长。今日天阴,独自按照网络提示的乘车路线出发去心向已久的永祚寺。可能是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又适逢城中道路改造,公交线路调整。浪费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坐上车,后又过早下了站。在尘土弥漫的城郊走了很长时间,问询了无数路人,才得以穿过当地社区到达寺院。现今,它已不再是太原地势最高之处,隐于尘嚣高楼,不再有地标性的气势。但当挟着一路而来的风尘终于见到凌霄双塔时,还是很欣喜,盲目奔走在荒芜公路上的紧张感顿无。
先看见永祚寺路的标志牌,后转弯即见古塔,默立于寺庙山门后侧,只露出部分,前方围墙伸出一簇茂盛桐花。这是第一眼。
正是寺内牡丹的花期,游人如织,大多也是来看花的。“国色朝酣酒,夜色染天香”,背负了诸多盛名或诟病的牡丹,仅仅作为植物,仍然在应季时节恪守节令地开。其姿态之妍,也足以惊动一座城市。按展览馆中的资料,牡丹花色有九大色系,黄白粉红紫绿蓝黑复,花型分三类十二型,品种逾百。每种更是各有特别的品名和背景传说。记录下的有意思的花名,就有青龙卧墨池,似荷莲,蓝田玉,紫斑,胡红,墨魁,昆山夜光,金阁,烟绒,凤丹,茄兰丹砂,等等。
至于明代牡丹“紫霞仙”,似乎开得还没有新种的好,败落得早。
入上院前,先走过一条曲折盘叠而上的回廊。在上面可俯视寺院前半部,布局中正,庭院四方,古旧屋檐将整座寺院与外围隔绝。古建筑都是这样,端庄,郑重,自成一体,无论是城邦,庙宇,还是院落室家。数百年前,这里还是古城至高点的时候,此处一览全城风貌,民生百态,在阴晴风月中兴盛寡言。历史前行,几百年若朝换夕替,城市一再被摧毁,改建,翻新。这方寺庙,盘踞了几代天子几朝臣,也还是在此隅。草木掩映,双塔八角上系的铜铃风过闻声,像寺庙磬音,逸出游人喧嚣。
宣文塔和文峰塔,相去不远。一处是为了补足风水地貌缺憾而建,一处是佛舍利塔,所建年份也不一。塔身砖构,檐牙雕饰精巧,八角皆系铜铃。一直有以塔镇邪的说法,古塔自有浑厚庄重气势,且不是以高度为衡量的。在古代造物工具贫瘠粗钝的时期,匠人做工,仅凭手艺与心传,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具有的想象与细致。然后,作物成为手艺人的心血重塑,从大体构架到局部纹饰,都点滴铸造,经年不败。
永祚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和其上的三圣阁,也是建筑典例。同是明代无梁建筑,“两檐楼阁式,青砖磨砌成柱,檐,斗拱,雀替,垂花柱”。现殿内已被后人修葺,顶部砌上了水泥,看不见砖构藻井。
现代建筑争相高耸入云,覆地千万,不再用繁复的传统结构,也无需手工雕刻纹饰。很多技艺被冷落弃置直至消亡。想起手艺人,每双手都握着一个故事和历史。他们是建筑,音乐,手工,饮食,服装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的平凡的尊者,与时代格格不入,逆流而行。
最近知道了喃猫和饭书,是因为看过她写的关于酸奶的科普文。仅仅作为酸奶爱好者,为了更加纯净健康的酸奶,她蹲点超市,品尝,试验,对比研究了国内市场可以买到的两百多种酸奶,在全国召集小众及地方品牌的酸奶推荐。在国内酸奶普遍低于标准时,她钻进了实验室,要研制自己的酸奶。在我们这些一面宣扬自己爱着酸奶一面又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市场上普遍添加剂超标,“一股子青霉素和皮革味”的产品时,她选择做一个手工艺人,亲手研发符合自己标准的酸奶。
还有那些仍然坚持手工制箫的师傅,似乎只有亲手制作的乐器,才能顺应植物自然生长的本性,更加贴切地做出修饰,流出符合本质的乐声。
三进大雄宝殿,寺庙和想象中的一样,幽暗,清凉,有檀香。里面有位信徒,多次教人正确的礼佛姿势。我不知道要不要也上前去拜一拜,最终还是没有。可能心中并无真正信仰,做出这种虔诚低微的姿态,就会觉得别扭。之前,我几乎每天都会读一段佛经,希望借由深法,在忙乱中定住自己的心。我甚至想到了皈依,想成为一名修行者。
而真正到了寺庙才知道,自己原本就是不信的。我只是需要一个方式,助我免除纷扰。
宝贤堂集古法帖。能看见苏轼,王羲之,怀素等的真迹,很是惊喜。北方人多写碑,南方人多临帖。自己在学书法时,也多见碑文佳作。虽然有些已经模糊难辨,仍然能看得见洒脱字迹。以及牡丹书画展览,工笔写意,墨水牡丹。人对美好事物的情致,全在笔下。
稍过正午,刮起了风,漫天尘土。又于远路返回,路线已驾轻就熟,不再有初来时的惶恐。很顺利的坐车回学校。回望渐远的双塔,在迷蒙烟尘中,如佛般含笑静默地送迎来往游人,像一切都未发生过一样。古井无波澜,世事也未更改。永锡祚胤,愿这福泽之地长存吧。
木球 书
2014.5.1. Thursday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