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首动人的歌
走路的时候,总会不自主得哼起歌
也总会自我迷恋觉得唱的很好听
强烈准确的节奏感,完全投入的充沛情感,有特色的发音咬字
小学的时候,上学期间住在奶奶家,因为离学校近。周末才回家住,哥哥去上了初中,可以一个人独霸着双人床,各种四脚朝天的睡姿。
床头的桌子上有一个很有历史的播放器(因为不懂得如何去形容它,他又两个小音响,不同与录音机的那般,给人有一种上海老洋房里的老式留声机的感觉。好吧,都是我臆想出来的)。
每天入睡前都会按下播放按钮,卡在磁带两个口里的转子慢慢启动,发出磨砂般质感的声音。
由于那时候磁带真的是少的可怜,也省去了每晚挑选做选择的纠结。
那些歌都是:红星闪闪,放光芒。。。。。。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池塘的水满了雨夜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因为还小的看不懂歌词,也只是跟着唱,田边也会变成天边,甚至一大段的歌词都听不出来什么意思。
听着听着就会沉沉地睡去,歌声也跟着进了梦里。
妈妈会在她的晚间十点档虐心纠缠的电视剧的广告间隙轻轻的进来按下停止的按钮。有的时候也会是迷迷糊糊的知道的。
耳边的儿歌在音响发出的呲啊呲啊的故障中填满了整个空荡荡的房间。盖着被子,整个人就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仰头眨巴着眼镜看着天花板上的满是动物图案的玻璃灯,它会闪一下又闪一下。就这样盯着盯着,整个人仿佛被卷进了一个漩涡,围绕着玻璃灯旋转。转进了池塘边,转到了兰花草的花房里。
现在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好的镜头,是一个特写,背景音乐是耳畔的歌谣,对着那时躺在床上的我的眼睛。他不是空洞得没有内容,而是装下了所有的幻想,充满可能。
等到表弟和那时的我年龄相仿的时候,我拿着walkerman威逼利诱着他要他唱一首。当然愿者上钩,他也和那时的我一样好奇录音。
唱的不是我那时每天进幼儿园操场上都放烂掉的: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而是他们幼儿园天天轰炸的油漆匠:我是一个油漆匠,粉刷本领强
虽然没有听过,却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心中默默哼着,却来了:我是一个油漆匠,粉刷本领强,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真的是犹如天上飘来般的神曲,完美贴合
原来每一段童年都有那么深的契合点,正当我这么深深感慨的时候,玩性已被激发的他一边挑起了又萌有ugly的舞,一边大声吼道
当初是你要离开,离开就离开,如今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
被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吼出了内伤
这才发觉那句广告语的妙,童年不同样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哥哥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MP4,长方形的银灰色。记得很清楚,红的的尽显乡土气息的包装盒上还有赵本山二人转的经典笑容。
我哥对此自然珍爱有加,没有多说一会儿好话,不泡软了嘴皮子是不会轻易把他的个人财产交托于我的。即使狠心给我也是千万个不放心。
这是我见到过的除了大人们的诺基亚外的第二个小型电子产品。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键,进进退退,它却像怕生似的,我跟它怎么也熟稔不起来。这也深深的让我明白了现在对于电子产品近乎白痴基因的原由。
我用它等待着去发现一个新世界。
直直地站在额头高的桌子旁边看着哥哥写作业,屁颠屁颠地抢来他写在日记本上的英语作业,天真如我,自是认为写在日记本上的都是吐露真心的话,很是想窥见一个初中生的内心世界。
哥也没做啥挣扎,蔑视得低着头对我说,就你这水平,能看懂什么,字母认识不
他写作业,一爱转笔,二爱哼歌
我站在旁边,不露声色地录下了从他嘴缝里流出的《宁夏》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
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
那年的夏天很燥热,出的一身汗把衣服黏在黑不溜秋的皮肤上,细细分辨,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
我没有看懂哥哥日记里的种种,但是似懂非懂地好像捕捉到了一点成长的信息,是那么飘忽得让人不确定。
MP4里,过山车的调,呼啦呼啦的电风扇,窗外从来没给过人惊艳之感的烟花的咆哮,跨几步就到的马路上的汽车发出不安分的喇叭还有那个黏糊糊的长的永远过不完的回不去的夏天。
也曾悄悄地录下:when I was young I listened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
只是事后听了几遍会在没被哥发现之前删掉然后仔细确认,像是隐藏一段小小的心事,敏感脆弱的不容他人轻轻碰触。
也可能是被自己的声音吓到了吧,完全是个陌生人。不明白自己听了十来年的声音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种发现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其颠覆认知的程度完全不弱于这之前的某一年的一个夜晚,躺在柔软温暖的床上,面对四下漆黑,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做呼吸这件事,整个都要随着一呼一吸间起伏。那时鼻炎已经开始像个跟屁虫一样黏上我了,呼吸不畅。突然觉得原来活着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即使憋气憋到满脸通红也无济于事,无法摆脱。现在想来,对于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竟然会有这样的认知和想法,实属可怕。
幸好没有天妒英才。
扯得远了,只是为了说那种对于声音认知的可怕。甚至开始了怀疑我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眼里的世界是不是也像声音一样不同。
迎面走来的一个又一个人,嘴里都会含着一首歌,像是吃糖一般。有的慢慢享受,声音低的要用助听器。有的速战速决,声音高的像是拿着个麦站在十万人体育馆的舞台中央,high到甚至看不见观众。
有的人唱到高潮自觉有些瑕疵,这句重新来过,pass,满满的成就感。天知道旁边的人是多么受尽煎熬。有的人一声吼出来就让你毛孔一紧,完全专业级的水准,然后背后默默也跟着唱了那几句歌词,恨不得爹妈能够重新给副嗓子。
后来,才恍然大悟力宏嘻哈说唱的那句“世界是舞台”。不是说生活处处有聚光灯,精致的妆容,浮夸的配饰,而是一路走来,无论失意得意,我们都在唱着自己的歌,无需旁人的评价以及狂热的听众。我们都活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活在燥热烦人的夏天里,自顾自地唱着歌。
哼着哼着就走出了满是儿歌的童年。走进了婚姻给孩子们哼起了小时候的儿歌和催眠曲,走过了生活的琐碎和喜怒哀乐的朝朝暮暮,走到累了坐在摇椅上时不时唱起当年狂热的流行歌,或是不可逾越的经典,亦或是老掉牙得惹来孙儿的嫌弃。
哼着哼着就老了。
也总会自我迷恋觉得唱的很好听
强烈准确的节奏感,完全投入的充沛情感,有特色的发音咬字
小学的时候,上学期间住在奶奶家,因为离学校近。周末才回家住,哥哥去上了初中,可以一个人独霸着双人床,各种四脚朝天的睡姿。
床头的桌子上有一个很有历史的播放器(因为不懂得如何去形容它,他又两个小音响,不同与录音机的那般,给人有一种上海老洋房里的老式留声机的感觉。好吧,都是我臆想出来的)。
每天入睡前都会按下播放按钮,卡在磁带两个口里的转子慢慢启动,发出磨砂般质感的声音。
由于那时候磁带真的是少的可怜,也省去了每晚挑选做选择的纠结。
那些歌都是:红星闪闪,放光芒。。。。。。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池塘的水满了雨夜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因为还小的看不懂歌词,也只是跟着唱,田边也会变成天边,甚至一大段的歌词都听不出来什么意思。
听着听着就会沉沉地睡去,歌声也跟着进了梦里。
妈妈会在她的晚间十点档虐心纠缠的电视剧的广告间隙轻轻的进来按下停止的按钮。有的时候也会是迷迷糊糊的知道的。
耳边的儿歌在音响发出的呲啊呲啊的故障中填满了整个空荡荡的房间。盖着被子,整个人就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仰头眨巴着眼镜看着天花板上的满是动物图案的玻璃灯,它会闪一下又闪一下。就这样盯着盯着,整个人仿佛被卷进了一个漩涡,围绕着玻璃灯旋转。转进了池塘边,转到了兰花草的花房里。
现在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好的镜头,是一个特写,背景音乐是耳畔的歌谣,对着那时躺在床上的我的眼睛。他不是空洞得没有内容,而是装下了所有的幻想,充满可能。
等到表弟和那时的我年龄相仿的时候,我拿着walkerman威逼利诱着他要他唱一首。当然愿者上钩,他也和那时的我一样好奇录音。
唱的不是我那时每天进幼儿园操场上都放烂掉的: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而是他们幼儿园天天轰炸的油漆匠:我是一个油漆匠,粉刷本领强
虽然没有听过,却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心中默默哼着,却来了:我是一个油漆匠,粉刷本领强,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真的是犹如天上飘来般的神曲,完美贴合
原来每一段童年都有那么深的契合点,正当我这么深深感慨的时候,玩性已被激发的他一边挑起了又萌有ugly的舞,一边大声吼道
当初是你要离开,离开就离开,如今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
被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吼出了内伤
这才发觉那句广告语的妙,童年不同样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哥哥有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MP4,长方形的银灰色。记得很清楚,红的的尽显乡土气息的包装盒上还有赵本山二人转的经典笑容。
我哥对此自然珍爱有加,没有多说一会儿好话,不泡软了嘴皮子是不会轻易把他的个人财产交托于我的。即使狠心给我也是千万个不放心。
这是我见到过的除了大人们的诺基亚外的第二个小型电子产品。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键,进进退退,它却像怕生似的,我跟它怎么也熟稔不起来。这也深深的让我明白了现在对于电子产品近乎白痴基因的原由。
我用它等待着去发现一个新世界。
直直地站在额头高的桌子旁边看着哥哥写作业,屁颠屁颠地抢来他写在日记本上的英语作业,天真如我,自是认为写在日记本上的都是吐露真心的话,很是想窥见一个初中生的内心世界。
哥也没做啥挣扎,蔑视得低着头对我说,就你这水平,能看懂什么,字母认识不
他写作业,一爱转笔,二爱哼歌
我站在旁边,不露声色地录下了从他嘴缝里流出的《宁夏》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
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
那年的夏天很燥热,出的一身汗把衣服黏在黑不溜秋的皮肤上,细细分辨,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
我没有看懂哥哥日记里的种种,但是似懂非懂地好像捕捉到了一点成长的信息,是那么飘忽得让人不确定。
MP4里,过山车的调,呼啦呼啦的电风扇,窗外从来没给过人惊艳之感的烟花的咆哮,跨几步就到的马路上的汽车发出不安分的喇叭还有那个黏糊糊的长的永远过不完的回不去的夏天。
也曾悄悄地录下:when I was young I listened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
只是事后听了几遍会在没被哥发现之前删掉然后仔细确认,像是隐藏一段小小的心事,敏感脆弱的不容他人轻轻碰触。
也可能是被自己的声音吓到了吧,完全是个陌生人。不明白自己听了十来年的声音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种发现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其颠覆认知的程度完全不弱于这之前的某一年的一个夜晚,躺在柔软温暖的床上,面对四下漆黑,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做呼吸这件事,整个都要随着一呼一吸间起伏。那时鼻炎已经开始像个跟屁虫一样黏上我了,呼吸不畅。突然觉得原来活着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即使憋气憋到满脸通红也无济于事,无法摆脱。现在想来,对于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竟然会有这样的认知和想法,实属可怕。
幸好没有天妒英才。
扯得远了,只是为了说那种对于声音认知的可怕。甚至开始了怀疑我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眼里的世界是不是也像声音一样不同。
迎面走来的一个又一个人,嘴里都会含着一首歌,像是吃糖一般。有的慢慢享受,声音低的要用助听器。有的速战速决,声音高的像是拿着个麦站在十万人体育馆的舞台中央,high到甚至看不见观众。
有的人唱到高潮自觉有些瑕疵,这句重新来过,pass,满满的成就感。天知道旁边的人是多么受尽煎熬。有的人一声吼出来就让你毛孔一紧,完全专业级的水准,然后背后默默也跟着唱了那几句歌词,恨不得爹妈能够重新给副嗓子。
后来,才恍然大悟力宏嘻哈说唱的那句“世界是舞台”。不是说生活处处有聚光灯,精致的妆容,浮夸的配饰,而是一路走来,无论失意得意,我们都在唱着自己的歌,无需旁人的评价以及狂热的听众。我们都活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活在燥热烦人的夏天里,自顾自地唱着歌。
哼着哼着就走出了满是儿歌的童年。走进了婚姻给孩子们哼起了小时候的儿歌和催眠曲,走过了生活的琐碎和喜怒哀乐的朝朝暮暮,走到累了坐在摇椅上时不时唱起当年狂热的流行歌,或是不可逾越的经典,亦或是老掉牙得惹来孙儿的嫌弃。
哼着哼着就老了。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