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早期作品略谈
【作者按】
这里所说的那多早期作品是指除了《那多灵疑手记》系列(目前11本)、《那多三国事件簿》和《星座爱情》系列以外的那多在《萌芽》、《故事月末》等杂志上以过千山或那多为笔名发表的小说、散文随笔和写作手记,非长篇,非系列。
本文写于2009年2月,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评论和我自己的评论旧作,只算是对那多早期作品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疏漏之处还请各位纳米多多批评指正。
一、自己拿定主意,走上文学之路
很多人知道“那多”不是那多的真名,他的真名叫赵延,是《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的儿子;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身为《萌芽》杂志刊中刊《Amazing》(《惊奇》)元老的“过千山”就是那多的曾用名。
2001年,赵长天与赵延的散文合集《六眼看世界——儿子你自己拿主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那时候那多署名“过千山”。《六眼看世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两代人”丛书中的一本,是近视眼的四眼那多和爸爸两代人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全书辑为上、中、下三篇,标题为别是《远去的传说》、《生存着》和《六眼看世界》。在下篇中,父子俩对教育、金钱、婚姻、性等14个当时社会和个人比较关注的敏感话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看法,对比出了两代人的很多不同。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儿子你自己拿主意”,通读完全书后,我们就会发现赵长天是想让儿子明白一件事情:自己的生活是靠自己来选择的,而且要选择那些能使自己快乐的生活,父母不能帮你选择,只能帮你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使以后生活不如意,也不应该怪罪父母,因为是你自己选择了一切,你自己拿的主意。
所以,因为少时贪玩,没有好好念书的那多选择了去读上海海关学校的中专,出来之后,在海关做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后来因为对睡懒觉的迫切生理需要,跳槽到了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终于等到懒觉睡厌的时候,开始对记者这项最自由的工作感到不自由,所以只好辞职在家一心写作。
“他现在既然走这条路,自然希望他越写越好。那多两次辞职,没有了其他的工作,如果再写不出东西,就没饭吃了。”赵长天说。
就这样,那多在文学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写下去,到现在,已经写出了《那多灵疑手记》系列、《那多三国事件簿》和《星座爱情》系列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了。
二、道理变成形象,有趣而且深刻
2003年“非典”过后,那多与何平、七月人等人合著了《孤海八日谈》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9月出版,引领我们对SARS这场灾难进行前所未有的反思。
这本书和薄伽丘著名的《十日谈》很像,讲述的是在SARS最凶猛的2003年4月,在中国南方沿海港口城市W城,有八个人乘着游轮“乌拉”号逃离了城市,带着足够的干粮和淡水,打算避一避风头。在这样一个虚拟故事场景中,八个人每天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其主题包括死亡、恐惧、孤独、爱、贪婪、信任、职责和对自我心灵的把握等在灾难中凸显出来的人性弱点,直击自己最脆弱之处,每说完一个寓言,八个人都会讨论一番。而在这八天中,这群人从最初的恐惧不安而渐渐心理安静平和具有了勇气。最后一天的寓言说完之后,尽管SARS还没有结束,八个人仍然决定提前束这场避难动,重新回到其他人中间继续生活下去。
《孤海八日谈》不是纯理性的思考。反思如果局限于总结出几条道理,不但枯燥,而且会把复杂的社会和人生简单化。书中讲了八个有趣的寓言式童话,这八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其中有几个,比如隐身人和盲人国的故事、鼠灾的故事、狮子和狐狸的故事,不但有趣,也相当深刻,经得起反复咀嚼。当道理变成形象以后,理论就会突破原有的范围,变得丰富、多义、开放、欲言难尽;就会从思考的结果变为进一步思考的开端。
三、走过万水千山,那边小说多好
从1998年痞子蔡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贴在网上算起,中国网络文学至今已经有十年了。截至目前,网络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作者与网络平行、交叉的时期,时间上划分的话,是2002年之前。【注1】
而那多开始上网大约也是在1998年【注2】,2001年左右,那多以“过千山”为笔名陆续在“龙的天空”等网站发表科幻、穿越类小说《楼兰》、《虚空航程》和《二十七世纪英雄传说》。依此看来,那多可以算作中国第一批网络作家之一。
在那多写作的这些网络小说中,只有10万字的《楼兰》曾以实体书的形式于2002年1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但却是和六翼炽天使所著的《今夜你不要回头》(《七人游戏》外传)、《七人游戏》一同收录在一本名为《回归楼兰》的书里,作为《龙的天空幻想文丛》系列之一【注3】,并非独立出版的单行本,而其它两篇小说,6万字的《虚空航程》和只写了三章(共4万字)就没了下文的《二十七世纪英雄传说》就更加没有机会变成铅字了。
网络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原创,但真正的原创何其不易,十年间真正成为主流的,反倒是戏仿类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黄易的《寻秦记》(华艺出版社,1997年11月版)风靡大陆,一股“穿越”之风也随之而起,至今已逾十载,而当今网络上的穿越之风依旧刮个不停,不断地有人回到唐宋、明清。
而《楼兰》就是一篇十足的“穿越文”。小说讲了一个叫傅破的香港金融界的巨子,通过一卷记在着古楼兰王国兴衰历史的羊皮古卷穿越时空,来到楼兰古国作为上天赐予楼兰的圣人而解救楼兰一族的故事。
“穿越文”其实可以看作是科幻小说中时光旅行题材的旁系一枝。因为他可以不用说明是如何穿越回到过去的,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那多的这部《楼兰》虽然出版于2002年1月,但写作的时间可能会更早,应该完成于《寻秦记》在大陆出版不久之后,可以说这是国内较早的原创穿越文之一。这部小说与那多后来的手记系列不同,它没有很好地解释羊皮古卷神秘力量的来源,也就是说它没有给出穿越的机理,那它就不是科幻小说。再者,因为主人公是回到了古代,也就必不可免地沾染上了不少武侠的味道。
但这部小说却让我们看到了那多那惊人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奇迹般地创造了后来的那多手记系列和《百年诅咒》。
《楼兰》很好地解释了作为楼兰古国故都的楼兰古城为何在经历了公元二世纪的繁华顶峰,四世纪的衰落,五世纪之后而突然消亡至今悬而未决之谜。
公元五世纪,楼兰一族在四面皆有强敌的处境下,大举西迁至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常年的战争中掌握了整个印度河流域乃至伊朗的萨珊帝国的大部分,接着又在印度北部建立了一个王朝。公元480年,灭印度笈多帝国,公元484年,击杀萨珊朝君王。这一支民族被史学家称为“白匈奴”。
“那多用自己的合理想象,窥探历史背后隐藏的秘密,并将其揭露出来。然后再把他们穿插在历史的缝隙之中,看起来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这是我对那多《百年诅咒》的评价,现在用来评价《楼兰》同样适用。我猜想那多自己对这部作品也不是很满意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没有很好地解释羊皮古卷神秘力量的来源吧!
不管怎么说,《楼兰》是那多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如果没有它和它里面展示给读者的那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话,也许我们就看不到手记系列和《百年诅咒》的精彩啦!
经过了过千山《楼兰》的过渡,才会有那多手记的横空出世。
如果说《楼兰》是十足的穿越文的话,那么这篇《虚空航程》就是一篇披着科幻外衣的穿越文。应该说《虚空航程》可以算作一篇科幻,而且是一篇描写未来新新人类的科幻,只不过我们的主人公通过某个神秘的时空点穿越回到过去罢了。
可以说,《虚空航程》是那多早期作品中比较具有思想高度的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13546年时人类的情况,电脑接过了95%以上的工作,大多数人无所事事;细胞循环再生技术的诞生使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人类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拓展了无数的殖民地——这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然而人们却并不快乐,因为已经没有什么事能使人类感到新鲜刺激了!枯燥,乏味,漫无目的,这就是近三千年来人类的生活。只有对未知的探索才能治愈新新人类精神的萎靡与颓废。在这种情况之下,联邦花了三十年的时间造出可以以接近光速在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广褒空间内飞行的顶级战舰“苍鹰号”,并选了五个人组成先遣队去马祖星云和道一星云之间虚空上的神秘一点一探究竟。
简单点说,这是一篇描写了生活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基本接近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未来的人类找寻自己精神家园的小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多在其早期的小说当中就已经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在里面,正所谓“文以载道”。那么,后来会出现如《神的密码》、《亡者永生》等这样一些更加具有思想的小说也就不奇怪啦!
另外,在《虚空航程》提到了马克思和他的共产主义学说,念及在《楼兰》中还提到了《毛选》和毛泽东游击战的军事思想,从这些可以看出,那多队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比较喜欢的嘛!估计这方面的书他应该看了不少吧!
说到科幻方面,尤其是“太空歌剧”类科幻仿作的样本,就不得不提日本著名科幻作家田中芳树百万字的巨著《银河英雄传说》。《银河英雄传说》在20世纪90年末以盗版形式(大多数)传入中国大陆,网络作者的效仿之作也随之诞生,于是也就掀起一股中国网络太空歌剧科幻的风潮。
《银河英雄传说》题材介于“科幻小说”和“架空历史小说”之间,虽然将故事的时间设定在了遥远的未来,但是并没有过分渲染先进武器的作用,也没有出现各种机器人。虽然空间和时间都改变了,主导历史的依然是人类,而作品叙述的也依然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和人性的故事。
而早期网络太空歌剧题材科幻虽然采用了《银河英雄传说》式的以遥远的未来宇宙为背景,以各个派别、星球、星系联盟之间的团结与斗争为故事主线的叙事模式,但更多地借鉴了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一些设定,如各种星际飞船,各种高科技武器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借鉴就是杰迪武士的武器——激光剑。在一些科幻作家看来,杰迪武士根本就是穿着太空服的侠客。而不少网络作家则是靠写金庸武侠小说仿作成名的,就算自己没写过武侠,但也在金古黄粱温的武侠酒坛子泡了很长时间了(比如那多),那么想象一下这些人写太空歌剧会是写成什么样呢?——太空时代的侠客们,身穿特殊材料制成的太空服(铠甲),手握激光剑,乘着速度奇快的飞行器,在无垠的宇宙中自由穿梭,行侠仗义,成为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而那多的《二十七世纪英雄传说》就是一个看了太多武侠的人写出来的太空歌剧。这是一篇未完稿,只有前三章,那多挖下的巨坑,现在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太监文”无疑!暂不作过多讨论。
笔者觉得,那多作为中国第一批网络作家中的一员,作为《萌芽》杂志刊中刊《Amazing》(《惊奇》)的元老之一,作为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悬疑小说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和写作手记)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
那多作为70后作家,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起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但他确是与诸如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一起出道并成名的,在他的身上兼具了70后作家和80后作家的特点,而又有区别于二者的地方,作为这样一个特别的个体,他的作品还是有关注的必要的,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
笔者这篇文章只是粗略地对那多早期作品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也殷切地希望今后广大读者和文学研究者能够给予适当的关注!
注释:
【注1】参见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一书。
【注2】参见《六眼看世界——儿子你自己拿主意》一书,第143页《天眼》一文。
【注3】这个系列的另外两部集子是《不一样的江湖》和《光子列车》。
【参考文章】
有趣而且深刻——关于《孤海八日谈》
2003-9-28 14:52:00,赵长天 ,来源:易文网
http://www.ewen.cc/cache/books/46/bkview-46412-88237.htm
中国首部灾难励志书出版
2003年08月19日08:52,赵延,来源:上海青年报
http://ent.sina.com.cn/2003-08-19/0852187844.html
作家两代人:前辈种树后辈有荫凉
2005年07月22日 10:00,江筱湖,来源:法制晚报
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5-07-22/1000187157.shtml
走过千山,那边小说多好!——从过千山《楼兰》谈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71ec50100az52.html
新新人类的三堂心灵课——过千山《虚空航程》初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71ec50100c4wa.html
这里所说的那多早期作品是指除了《那多灵疑手记》系列(目前11本)、《那多三国事件簿》和《星座爱情》系列以外的那多在《萌芽》、《故事月末》等杂志上以过千山或那多为笔名发表的小说、散文随笔和写作手记,非长篇,非系列。
本文写于2009年2月,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评论和我自己的评论旧作,只算是对那多早期作品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疏漏之处还请各位纳米多多批评指正。
一、自己拿定主意,走上文学之路
很多人知道“那多”不是那多的真名,他的真名叫赵延,是《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的儿子;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身为《萌芽》杂志刊中刊《Amazing》(《惊奇》)元老的“过千山”就是那多的曾用名。
2001年,赵长天与赵延的散文合集《六眼看世界——儿子你自己拿主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那时候那多署名“过千山”。《六眼看世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两代人”丛书中的一本,是近视眼的四眼那多和爸爸两代人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全书辑为上、中、下三篇,标题为别是《远去的传说》、《生存着》和《六眼看世界》。在下篇中,父子俩对教育、金钱、婚姻、性等14个当时社会和个人比较关注的敏感话题分别发表了自己看法,对比出了两代人的很多不同。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儿子你自己拿主意”,通读完全书后,我们就会发现赵长天是想让儿子明白一件事情:自己的生活是靠自己来选择的,而且要选择那些能使自己快乐的生活,父母不能帮你选择,只能帮你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使以后生活不如意,也不应该怪罪父母,因为是你自己选择了一切,你自己拿的主意。
所以,因为少时贪玩,没有好好念书的那多选择了去读上海海关学校的中专,出来之后,在海关做了一名国家公务员。后来因为对睡懒觉的迫切生理需要,跳槽到了媒体,成为一名记者,终于等到懒觉睡厌的时候,开始对记者这项最自由的工作感到不自由,所以只好辞职在家一心写作。
“他现在既然走这条路,自然希望他越写越好。那多两次辞职,没有了其他的工作,如果再写不出东西,就没饭吃了。”赵长天说。
就这样,那多在文学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一直写下去,到现在,已经写出了《那多灵疑手记》系列、《那多三国事件簿》和《星座爱情》系列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了。
二、道理变成形象,有趣而且深刻
2003年“非典”过后,那多与何平、七月人等人合著了《孤海八日谈》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9月出版,引领我们对SARS这场灾难进行前所未有的反思。
这本书和薄伽丘著名的《十日谈》很像,讲述的是在SARS最凶猛的2003年4月,在中国南方沿海港口城市W城,有八个人乘着游轮“乌拉”号逃离了城市,带着足够的干粮和淡水,打算避一避风头。在这样一个虚拟故事场景中,八个人每天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其主题包括死亡、恐惧、孤独、爱、贪婪、信任、职责和对自我心灵的把握等在灾难中凸显出来的人性弱点,直击自己最脆弱之处,每说完一个寓言,八个人都会讨论一番。而在这八天中,这群人从最初的恐惧不安而渐渐心理安静平和具有了勇气。最后一天的寓言说完之后,尽管SARS还没有结束,八个人仍然决定提前束这场避难动,重新回到其他人中间继续生活下去。
《孤海八日谈》不是纯理性的思考。反思如果局限于总结出几条道理,不但枯燥,而且会把复杂的社会和人生简单化。书中讲了八个有趣的寓言式童话,这八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其中有几个,比如隐身人和盲人国的故事、鼠灾的故事、狮子和狐狸的故事,不但有趣,也相当深刻,经得起反复咀嚼。当道理变成形象以后,理论就会突破原有的范围,变得丰富、多义、开放、欲言难尽;就会从思考的结果变为进一步思考的开端。
三、走过万水千山,那边小说多好
从1998年痞子蔡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贴在网上算起,中国网络文学至今已经有十年了。截至目前,网络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作者与网络平行、交叉的时期,时间上划分的话,是2002年之前。【注1】
而那多开始上网大约也是在1998年【注2】,2001年左右,那多以“过千山”为笔名陆续在“龙的天空”等网站发表科幻、穿越类小说《楼兰》、《虚空航程》和《二十七世纪英雄传说》。依此看来,那多可以算作中国第一批网络作家之一。
在那多写作的这些网络小说中,只有10万字的《楼兰》曾以实体书的形式于2002年1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但却是和六翼炽天使所著的《今夜你不要回头》(《七人游戏》外传)、《七人游戏》一同收录在一本名为《回归楼兰》的书里,作为《龙的天空幻想文丛》系列之一【注3】,并非独立出版的单行本,而其它两篇小说,6万字的《虚空航程》和只写了三章(共4万字)就没了下文的《二十七世纪英雄传说》就更加没有机会变成铅字了。
网络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原创,但真正的原创何其不易,十年间真正成为主流的,反倒是戏仿类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黄易的《寻秦记》(华艺出版社,1997年11月版)风靡大陆,一股“穿越”之风也随之而起,至今已逾十载,而当今网络上的穿越之风依旧刮个不停,不断地有人回到唐宋、明清。
而《楼兰》就是一篇十足的“穿越文”。小说讲了一个叫傅破的香港金融界的巨子,通过一卷记在着古楼兰王国兴衰历史的羊皮古卷穿越时空,来到楼兰古国作为上天赐予楼兰的圣人而解救楼兰一族的故事。
“穿越文”其实可以看作是科幻小说中时光旅行题材的旁系一枝。因为他可以不用说明是如何穿越回到过去的,内容也就更加宽泛了。
那多的这部《楼兰》虽然出版于2002年1月,但写作的时间可能会更早,应该完成于《寻秦记》在大陆出版不久之后,可以说这是国内较早的原创穿越文之一。这部小说与那多后来的手记系列不同,它没有很好地解释羊皮古卷神秘力量的来源,也就是说它没有给出穿越的机理,那它就不是科幻小说。再者,因为主人公是回到了古代,也就必不可免地沾染上了不少武侠的味道。
但这部小说却让我们看到了那多那惊人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奇迹般地创造了后来的那多手记系列和《百年诅咒》。
《楼兰》很好地解释了作为楼兰古国故都的楼兰古城为何在经历了公元二世纪的繁华顶峰,四世纪的衰落,五世纪之后而突然消亡至今悬而未决之谜。
公元五世纪,楼兰一族在四面皆有强敌的处境下,大举西迁至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常年的战争中掌握了整个印度河流域乃至伊朗的萨珊帝国的大部分,接着又在印度北部建立了一个王朝。公元480年,灭印度笈多帝国,公元484年,击杀萨珊朝君王。这一支民族被史学家称为“白匈奴”。
“那多用自己的合理想象,窥探历史背后隐藏的秘密,并将其揭露出来。然后再把他们穿插在历史的缝隙之中,看起来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这是我对那多《百年诅咒》的评价,现在用来评价《楼兰》同样适用。我猜想那多自己对这部作品也不是很满意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没有很好地解释羊皮古卷神秘力量的来源吧!
不管怎么说,《楼兰》是那多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如果没有它和它里面展示给读者的那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话,也许我们就看不到手记系列和《百年诅咒》的精彩啦!
经过了过千山《楼兰》的过渡,才会有那多手记的横空出世。
如果说《楼兰》是十足的穿越文的话,那么这篇《虚空航程》就是一篇披着科幻外衣的穿越文。应该说《虚空航程》可以算作一篇科幻,而且是一篇描写未来新新人类的科幻,只不过我们的主人公通过某个神秘的时空点穿越回到过去罢了。
可以说,《虚空航程》是那多早期作品中比较具有思想高度的小说。
小说描写了公元13546年时人类的情况,电脑接过了95%以上的工作,大多数人无所事事;细胞循环再生技术的诞生使人类可以长生不老;人类在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拓展了无数的殖民地——这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然而人们却并不快乐,因为已经没有什么事能使人类感到新鲜刺激了!枯燥,乏味,漫无目的,这就是近三千年来人类的生活。只有对未知的探索才能治愈新新人类精神的萎靡与颓废。在这种情况之下,联邦花了三十年的时间造出可以以接近光速在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广褒空间内飞行的顶级战舰“苍鹰号”,并选了五个人组成先遣队去马祖星云和道一星云之间虚空上的神秘一点一探究竟。
简单点说,这是一篇描写了生活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基本接近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未来的人类找寻自己精神家园的小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多在其早期的小说当中就已经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在里面,正所谓“文以载道”。那么,后来会出现如《神的密码》、《亡者永生》等这样一些更加具有思想的小说也就不奇怪啦!
另外,在《虚空航程》提到了马克思和他的共产主义学说,念及在《楼兰》中还提到了《毛选》和毛泽东游击战的军事思想,从这些可以看出,那多队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比较喜欢的嘛!估计这方面的书他应该看了不少吧!
说到科幻方面,尤其是“太空歌剧”类科幻仿作的样本,就不得不提日本著名科幻作家田中芳树百万字的巨著《银河英雄传说》。《银河英雄传说》在20世纪90年末以盗版形式(大多数)传入中国大陆,网络作者的效仿之作也随之诞生,于是也就掀起一股中国网络太空歌剧科幻的风潮。
《银河英雄传说》题材介于“科幻小说”和“架空历史小说”之间,虽然将故事的时间设定在了遥远的未来,但是并没有过分渲染先进武器的作用,也没有出现各种机器人。虽然空间和时间都改变了,主导历史的依然是人类,而作品叙述的也依然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和人性的故事。
而早期网络太空歌剧题材科幻虽然采用了《银河英雄传说》式的以遥远的未来宇宙为背景,以各个派别、星球、星系联盟之间的团结与斗争为故事主线的叙事模式,但更多地借鉴了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一些设定,如各种星际飞船,各种高科技武器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借鉴就是杰迪武士的武器——激光剑。在一些科幻作家看来,杰迪武士根本就是穿着太空服的侠客。而不少网络作家则是靠写金庸武侠小说仿作成名的,就算自己没写过武侠,但也在金古黄粱温的武侠酒坛子泡了很长时间了(比如那多),那么想象一下这些人写太空歌剧会是写成什么样呢?——太空时代的侠客们,身穿特殊材料制成的太空服(铠甲),手握激光剑,乘着速度奇快的飞行器,在无垠的宇宙中自由穿梭,行侠仗义,成为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而那多的《二十七世纪英雄传说》就是一个看了太多武侠的人写出来的太空歌剧。这是一篇未完稿,只有前三章,那多挖下的巨坑,现在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太监文”无疑!暂不作过多讨论。
笔者觉得,那多作为中国第一批网络作家中的一员,作为《萌芽》杂志刊中刊《Amazing》(《惊奇》)的元老之一,作为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悬疑小说家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和写作手记)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
那多作为70后作家,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起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但他确是与诸如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一起出道并成名的,在他的身上兼具了70后作家和80后作家的特点,而又有区别于二者的地方,作为这样一个特别的个体,他的作品还是有关注的必要的,尤其是他早期的作品。
笔者这篇文章只是粗略地对那多早期作品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也殷切地希望今后广大读者和文学研究者能够给予适当的关注!
注释:
【注1】参见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十年史》一书。
【注2】参见《六眼看世界——儿子你自己拿主意》一书,第143页《天眼》一文。
【注3】这个系列的另外两部集子是《不一样的江湖》和《光子列车》。
【参考文章】
有趣而且深刻——关于《孤海八日谈》
2003-9-28 14:52:00,赵长天 ,来源:易文网
http://www.ewen.cc/cache/books/46/bkview-46412-88237.htm
中国首部灾难励志书出版
2003年08月19日08:52,赵延,来源:上海青年报
http://ent.sina.com.cn/2003-08-19/0852187844.html
作家两代人:前辈种树后辈有荫凉
2005年07月22日 10:00,江筱湖,来源:法制晚报
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5-07-22/1000187157.shtml
走过千山,那边小说多好!——从过千山《楼兰》谈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71ec50100az52.html
新新人类的三堂心灵课——过千山《虚空航程》初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71ec50100c4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