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敞视监狱的思考
据柯QT老师说,敞视监狱由福柯提出,认为世人处在一个隐形并且透明的监狱中,监狱中间竖起一个高塔,高塔上站着狱卒,他可以居高临下地视察地面上每个人的动静。也就是说,地面上的人不一定总是被狱卒监视到,但不能随时随地预防狱卒的每一次可能的监视,自然而然地,每个人心中就会建立起一个自我监视的机制,权力变得无处不在。推而广之,敞视监狱意味着世界各个范畴内的各种权力关系。福柯的这个比喻不能不算是惊心动魄,至少他做到了一点,就是揭示了隐蔽的权力关系所在。然而,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福柯本人对他发现的敞视监狱是如何作评价的,他只是纯粹揭露了一个隐蔽的权力机制呢?还是进一步鼓动人们去反抗这种权力机制?假如他是一个发明原子弹的专家,那么他对原子弹的态度是怎样的?他赞成对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回到反抗与否这个问题上。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发现了隐蔽的权力机制,我们到底是要推翻它呢,还是要继续生存在这种状态下?当然,我这么说就意味着我对“权力关系”是持否定态度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压迫,有压迫就必须有反抗(这句话也有商榷余地的,有压迫就非得有反抗吗?想想鲁迅的铁屋子比喻,假如压迫下的人们活得很好,甚至不愿意动动力气去反抗,人们想着要流血流汗这种事总是吃力不讨好的,不愿意上进甚至集体堕落,单单没有谁比谁优越这一点就足够,这种情况下有压迫就未必有反抗)。所以清醒者是痛苦的。福柯感到痛苦吗?他明显洞察到权力无处不在的凝视。那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难道人们要掀起一场暴动把敞视监狱里处在高处的狱卒揪下来吗?那样人们就能够避免被凝视了吗?其实退一步想,自我建构的一套监视体制难道不合理吗?中国古代的孔子说:君子慎独。当我们学会自我克制,一些天性错误就可以在道德视域下销声匿迹了。典型如欲望的释放,即使当代社会鼓吹个我、性解放、同性恋等等,那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克制,否则一切井然的秩序都会被摧毁。我始终认为古典精神比现代、后现代精神要迷人得多,这么说不只因为我对古典精神的崇高和严谨投注了感情,更是因为古典精神融合了许多伟大的人格,甚至可以说,古典精神代表了整个人类最为纯粹的精神史。古典精神是真诚的,哪怕真诚到有时候会做点恶,比如黑暗的中世纪,但总体而言,伟大的人间导师在古典时代层出不穷,伽利略、达芬奇、牛顿,等等等等。许多命题在几千年以前就被我们的同类思考过了,他们在一条明智的道路上走过,并把路标延伸给我们。走上一条明智之路,开拓宽广前景,这是一种继往开来的踏实态度。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浮躁得以为可以推翻一切,敬畏之心全然丧失。回到孔子,古人早已明白权力的运作体系,假如我们无法以自身的力量使世界顺从我们,那一定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世界的问题。笛卡尔发现自我能力的局限之后,就放弃了改造世界的念头,这样之后他的生命精力就在终极命题这里耗费甚少,继而可以竭尽全力追求真理了。
所以,窃以为发现权力的运作体系只能算做类同于科学发明的一项成就,但如何运用这项科学成就还要仰仗于全人类对它的取舍程度。至少我现在觉得权力无法完全被颠覆。世界的压迫是永存的,因为人类思想的大同毕竟难以实现,有精神差异就会存在不平等,我们只能追求一种境界,那就是受到压迫可以进行合理合法的反抗,有坚实的制度来对不平等所引发的诉求进行保障,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哪怕法律也可提供福柯们不计其数的话语、知识/权力、主体分析。他们既然要这么做,就让他们折腾去。关怀全人类的事业不能被私心蒙蔽。按米兰•昆德拉的说法,那叫媚俗。
回到反抗与否这个问题上。现在的状况是,我们发现了隐蔽的权力机制,我们到底是要推翻它呢,还是要继续生存在这种状态下?当然,我这么说就意味着我对“权力关系”是持否定态度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压迫,有压迫就必须有反抗(这句话也有商榷余地的,有压迫就非得有反抗吗?想想鲁迅的铁屋子比喻,假如压迫下的人们活得很好,甚至不愿意动动力气去反抗,人们想着要流血流汗这种事总是吃力不讨好的,不愿意上进甚至集体堕落,单单没有谁比谁优越这一点就足够,这种情况下有压迫就未必有反抗)。所以清醒者是痛苦的。福柯感到痛苦吗?他明显洞察到权力无处不在的凝视。那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呢?难道人们要掀起一场暴动把敞视监狱里处在高处的狱卒揪下来吗?那样人们就能够避免被凝视了吗?其实退一步想,自我建构的一套监视体制难道不合理吗?中国古代的孔子说:君子慎独。当我们学会自我克制,一些天性错误就可以在道德视域下销声匿迹了。典型如欲望的释放,即使当代社会鼓吹个我、性解放、同性恋等等,那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克制,否则一切井然的秩序都会被摧毁。我始终认为古典精神比现代、后现代精神要迷人得多,这么说不只因为我对古典精神的崇高和严谨投注了感情,更是因为古典精神融合了许多伟大的人格,甚至可以说,古典精神代表了整个人类最为纯粹的精神史。古典精神是真诚的,哪怕真诚到有时候会做点恶,比如黑暗的中世纪,但总体而言,伟大的人间导师在古典时代层出不穷,伽利略、达芬奇、牛顿,等等等等。许多命题在几千年以前就被我们的同类思考过了,他们在一条明智的道路上走过,并把路标延伸给我们。走上一条明智之路,开拓宽广前景,这是一种继往开来的踏实态度。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浮躁得以为可以推翻一切,敬畏之心全然丧失。回到孔子,古人早已明白权力的运作体系,假如我们无法以自身的力量使世界顺从我们,那一定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世界的问题。笛卡尔发现自我能力的局限之后,就放弃了改造世界的念头,这样之后他的生命精力就在终极命题这里耗费甚少,继而可以竭尽全力追求真理了。
所以,窃以为发现权力的运作体系只能算做类同于科学发明的一项成就,但如何运用这项科学成就还要仰仗于全人类对它的取舍程度。至少我现在觉得权力无法完全被颠覆。世界的压迫是永存的,因为人类思想的大同毕竟难以实现,有精神差异就会存在不平等,我们只能追求一种境界,那就是受到压迫可以进行合理合法的反抗,有坚实的制度来对不平等所引发的诉求进行保障,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哪怕法律也可提供福柯们不计其数的话语、知识/权力、主体分析。他们既然要这么做,就让他们折腾去。关怀全人类的事业不能被私心蒙蔽。按米兰•昆德拉的说法,那叫媚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