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繁星
“奋不顾身的爱情,说走就走的旅行” ,是2013年被热炒的一句话,这个境界令人向往,第一条按住不谈,第二条对于我来说,不在话下。当二十年前的老朋友凌驾厂长邀我故地重游,再走长征路,重温青春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打开手机,手指上下翻飞,立刻在移动互联网上订购了合肥到镇江的高铁。踏上疾驶的火车,像跨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处处是青春的记忆。那时,到一趟镇江,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都是一次令人疲倦乏味的长征。火车晚上8、9点钟左右开,凌晨2点30分到镇江站;汽车一般一天就一班,赶不上就得先到南京,再转到镇江,没有七八个小时到不了目的地。一次,为了早点把样品送到工厂,我下午两点多出发,风雨兼程赶到南京中央门车站,天色已晚,雨不但没有减小,还夹杂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不停地下着。中央门广场上就剩下了最后一辆中巴,一对夫妻负责营运,男人大腿翘二腿地躺在驾驶座上吞云吐雾,女人斜挎钱包叫卖车票:"要上快上啊,最后一班了啊!" 七肉八肉到车厢里坐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在一片“走嗨,走嗨”叫喊中,女人如释重负地开始拉上车门:“不要吵不要吵,头脑子给你们吵得发昏,日你妈,你们可知道,南京到镇江这一段,你们选我家车子坐,算你们有福气,不是跟你们吹牛B,哪个跑这条线的老板不出事啊,就我家老板技术高,从来不出事,我跟你们讲,这就是一条’死亡之路‘!” 话音未落,就招来一片骂声:“你个屌女人,妈了个B,讲的什么破嘴话 !” “外面又是风又是雪的,你可能省点事情,讲点吉利话!” 驾驶座的男人,把嘴里的烟头一吐,拼命摇上玻璃,狠命地按着喇叭,打着了火,狠狠地叫着:“日你们妈,不相信老子技术,老子今天非玩玩给你们看看!” 最后一辆中巴就这样在风、雨、雪交加的夜晚;在众多“小锅锅唉,不能玩,不能玩哦”的哀求声中,疾驶上了蜿蜒崎岖的宁镇公路.....
还没来得及把这段故事回忆完全,高铁D3088就已经把我送到了镇江南站。在扶手电梯上,一眼就扫到了凌驾,他正伸长脖子上下扫视着扶梯,手里还牵着个4、5岁的孩子。我突然跳到他眼前,他还在深情地张望。老友重逢,分外亲切:二十年前的一切近在昨天,又恍若隔世;穿越时空的感觉,真真切切,又模模糊糊。我的变化只是容颜,他改变的却是整个人生。镇江大酒店一别,凌驾辞去了厂长后,销售珠宝,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又杀回马枪盘活了一个濒于倒闭的鞋厂,赚足了第二桶金;再后来,又听信了洋鬼子和假洋鬼子的忽悠,开办了一个中外合资鞋厂。它占地面积五十余亩,集厂房、仓库、食堂、宿舍、办公楼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产业园,园区内亭台楼榭,鸟语花香,还有一个波光粼粼的人工湖,真是花园式工厂。凌驾自豪地跟我说,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气质,亲自设计园区的一切。进,可以搞工业;退,还可以做农业,搞农家乐基地。他的家庭生活也掀开了新的一页,为了追上一个比他小许多岁的年轻女孩,艺术家的禀性让他驱车5000多公里,驶入四川绵绵大山深处,带回了现在已成为他的娇妻小王,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接连养育了两个千金。我仰慕他非凡的人生,总结为一句话:丰富多彩的经历,硕果累累的人生。他听后,哈哈大笑道:老弟抬举了,不能为人类做贡献,为人口做贡献吧!
晚饭之际,性情孤傲,很少沾酒的他,拿出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葡萄酒与我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凌驾老兄现在可谓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他让我想起了镇江另一个工厂的朋友们,二十多年来,他们过得好吗?镇江辖区丹徒县丁岗镇有一个纪庄,纪庄有一个皮鞋厂,皮鞋厂有一个老厂长,还有销售骨干解厚德和技术能手翟红光,二十多年没有他们的消息了,非常挂念他们,想见到他们,也想到纪庄鞋厂看一看。凌驾老兄三下五除二安排好了一切。第二天一早驾车带我来到纪庄鞋厂,原来生机勃勃的工厂,如今只剩下了一个门楼和拆除了一半的旧厂房,人去楼空,一片寂寞,二楼那间老厂长接待过我的房间就在跟前,我穿越回了二十年前:老厂长穿一件藏青色中山装,带着一顶蓝色“本山帽”,胸前的口袋上挂着一支钢笔,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头不时地轻轻摇晃,就像我小时候看电影常看到的伴随在西哈努克身旁的宾鲁亲王那样不停地晃动。老厂长姓翟,大名华清,手下都喊他“华主任”,源于五十年代纪庄还是高级社的时候,他就是高级社的主任。从那时起,他就带领社员办厂兴业,在纪庄鞋厂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老厂长亲切地称呼我“小田同志”。 “小田同志,欢迎你到我们厂里来,谈到皮鞋,其实很简单,主要分为三大块:帮面、夹里和大底......" "小田同志,我要同你商量一个事情,这次订单的交货期怕是来不及了,帮面已经上线了,夹里还没有到家。” “小田同志,下次过来,一定叫他们带你去吃我们镇江东乡儒里的红烧羊肉,味道鲜美极了,好多中央首长都慕名而来。” 老厂长的声音从空中飘落下来,融化在空气里面,吸入我的肺腑。他的传奇故事也如同空气中的阵阵微风吹入我的脑际。九十年代初期,纪庄鞋厂安装了程控电话,极大地方便了业务联系,也产生了弊病,厂里的无关人员,甚至厂外的闲杂人员,私用电话,占用资源,浪费严重。厂里为此很头疼,大家也提了诸多建议,把电话机身锁起来;专人看管;老厂长专用等等。老厂长听后,笑笑摆摆手、摇摇头说:电话机把我,我来想点子。他头天把电话机拿走,第二天拿回,跟几个厂里平时需要使用电话的核心人物交代几句,大家心领神会,电话正常使用。其他无关人员再拨打长途一律遇到 “都、都 、都”忙音,再也打不出去。 办法其实很简单,一般人想不出来。他拿回电话机琢磨一番,吩咐丁岗镇上的钟表匠把电话机上面的“#”字键和“0”字键对调了一下;再把镇江地区最常用电话号码开头数字和“×”做了调换。不知情者,不要说长途了,就是市内电话,死也拨不通了!老厂长培养了两个接班人,技术科长翟红光和销售主管解厚德,红光小时候罹患脑膜炎,命保下来了,眼睛给烧坏掉了,脑子却是非常灵光,厂里的技术难题打样核价全部靠他,老解喜欢和他开玩笑:“我们都喜欢打牌,红光不欢喜这个,翟红光欢喜女同志 !” 这时候,红光会把卡在眼眶上面的“酒瓶底”往上一推,说:“ 来哦,今天我们在这里谈得玩哦,女同志嘛,男同志都欢喜,老头子最欢喜,和他好过的女同志,我们今天这一个八仙桌都坐不过来!” 老解可以说是我最早遇到的一个工厂业务员,那次他到合肥来,身上的盘缠没有带足,从我这里借支500元,规规矩矩打了一个借条给我,看到我不以为然,认真对我说了一句:“小田,钱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最伤同志间的感情 !”这句话深刻地影响着我。
离开纪庄鞋厂旧址,凌驾驾车飞快地把我送到镇江大港,在镇江体育公园,我见到了在那里谋事的红光和在一家酒店当保安的老解,红光在体育公园当主管,收入稳定,又买了几间门面和一套复式住房,吃喝不愁,喝喝老酒,打打小牌,日子过得舒适悠然;老解则历经坎坷,前几年老伴害病,花了不少银两,没有医好,撇下老解而去,老解也因此受到不小打击,整天精神恍惚,前年骑三轮车送货,为避让一辆擦肩而过的大货车,摔碎了骨头和一嘴门牙,医治创伤,掏空了所有积蓄,落得人过六十还不得不打工当保安。老厂长没有来得及交班就身患肌无力症,撒手人寰,驾鹤西去,纪庄鞋厂随之关门大吉......
告别老解和红光,去镇江高铁南站的路上,又一次经过纪庄鞋厂 旧址,再次下车驻足沉思,面对夕阳下的废墟,我想哭泣,却流不出泪水;我想诉说,却张不开嘴巴;我想倾听,砖石不会说话。只有举起手机,拍下很快就会消失的场景,借现代化装备留住我青春的岁月和记忆。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神奇就在于可以轻易地穿越时空,一个半小时后,动车D3086就把我送回合肥,夜幕下的合肥火车站清静寒冷,仰望天空,雾霾退去,繁星满天。其实,我们年轻时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就像这满天繁星,虽清晰可见,已遥不可及,它们永远掩藏在历史的天空中。
还没来得及把这段故事回忆完全,高铁D3088就已经把我送到了镇江南站。在扶手电梯上,一眼就扫到了凌驾,他正伸长脖子上下扫视着扶梯,手里还牵着个4、5岁的孩子。我突然跳到他眼前,他还在深情地张望。老友重逢,分外亲切:二十年前的一切近在昨天,又恍若隔世;穿越时空的感觉,真真切切,又模模糊糊。我的变化只是容颜,他改变的却是整个人生。镇江大酒店一别,凌驾辞去了厂长后,销售珠宝,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又杀回马枪盘活了一个濒于倒闭的鞋厂,赚足了第二桶金;再后来,又听信了洋鬼子和假洋鬼子的忽悠,开办了一个中外合资鞋厂。它占地面积五十余亩,集厂房、仓库、食堂、宿舍、办公楼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产业园,园区内亭台楼榭,鸟语花香,还有一个波光粼粼的人工湖,真是花园式工厂。凌驾自豪地跟我说,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气质,亲自设计园区的一切。进,可以搞工业;退,还可以做农业,搞农家乐基地。他的家庭生活也掀开了新的一页,为了追上一个比他小许多岁的年轻女孩,艺术家的禀性让他驱车5000多公里,驶入四川绵绵大山深处,带回了现在已成为他的娇妻小王,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接连养育了两个千金。我仰慕他非凡的人生,总结为一句话:丰富多彩的经历,硕果累累的人生。他听后,哈哈大笑道:老弟抬举了,不能为人类做贡献,为人口做贡献吧!
晚饭之际,性情孤傲,很少沾酒的他,拿出了自己亲手酿造的葡萄酒与我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凌驾老兄现在可谓功成名就,春风得意,他让我想起了镇江另一个工厂的朋友们,二十多年来,他们过得好吗?镇江辖区丹徒县丁岗镇有一个纪庄,纪庄有一个皮鞋厂,皮鞋厂有一个老厂长,还有销售骨干解厚德和技术能手翟红光,二十多年没有他们的消息了,非常挂念他们,想见到他们,也想到纪庄鞋厂看一看。凌驾老兄三下五除二安排好了一切。第二天一早驾车带我来到纪庄鞋厂,原来生机勃勃的工厂,如今只剩下了一个门楼和拆除了一半的旧厂房,人去楼空,一片寂寞,二楼那间老厂长接待过我的房间就在跟前,我穿越回了二十年前:老厂长穿一件藏青色中山装,带着一顶蓝色“本山帽”,胸前的口袋上挂着一支钢笔,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头不时地轻轻摇晃,就像我小时候看电影常看到的伴随在西哈努克身旁的宾鲁亲王那样不停地晃动。老厂长姓翟,大名华清,手下都喊他“华主任”,源于五十年代纪庄还是高级社的时候,他就是高级社的主任。从那时起,他就带领社员办厂兴业,在纪庄鞋厂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老厂长亲切地称呼我“小田同志”。 “小田同志,欢迎你到我们厂里来,谈到皮鞋,其实很简单,主要分为三大块:帮面、夹里和大底......" "小田同志,我要同你商量一个事情,这次订单的交货期怕是来不及了,帮面已经上线了,夹里还没有到家。” “小田同志,下次过来,一定叫他们带你去吃我们镇江东乡儒里的红烧羊肉,味道鲜美极了,好多中央首长都慕名而来。” 老厂长的声音从空中飘落下来,融化在空气里面,吸入我的肺腑。他的传奇故事也如同空气中的阵阵微风吹入我的脑际。九十年代初期,纪庄鞋厂安装了程控电话,极大地方便了业务联系,也产生了弊病,厂里的无关人员,甚至厂外的闲杂人员,私用电话,占用资源,浪费严重。厂里为此很头疼,大家也提了诸多建议,把电话机身锁起来;专人看管;老厂长专用等等。老厂长听后,笑笑摆摆手、摇摇头说:电话机把我,我来想点子。他头天把电话机拿走,第二天拿回,跟几个厂里平时需要使用电话的核心人物交代几句,大家心领神会,电话正常使用。其他无关人员再拨打长途一律遇到 “都、都 、都”忙音,再也打不出去。 办法其实很简单,一般人想不出来。他拿回电话机琢磨一番,吩咐丁岗镇上的钟表匠把电话机上面的“#”字键和“0”字键对调了一下;再把镇江地区最常用电话号码开头数字和“×”做了调换。不知情者,不要说长途了,就是市内电话,死也拨不通了!老厂长培养了两个接班人,技术科长翟红光和销售主管解厚德,红光小时候罹患脑膜炎,命保下来了,眼睛给烧坏掉了,脑子却是非常灵光,厂里的技术难题打样核价全部靠他,老解喜欢和他开玩笑:“我们都喜欢打牌,红光不欢喜这个,翟红光欢喜女同志 !” 这时候,红光会把卡在眼眶上面的“酒瓶底”往上一推,说:“ 来哦,今天我们在这里谈得玩哦,女同志嘛,男同志都欢喜,老头子最欢喜,和他好过的女同志,我们今天这一个八仙桌都坐不过来!” 老解可以说是我最早遇到的一个工厂业务员,那次他到合肥来,身上的盘缠没有带足,从我这里借支500元,规规矩矩打了一个借条给我,看到我不以为然,认真对我说了一句:“小田,钱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最伤同志间的感情 !”这句话深刻地影响着我。
离开纪庄鞋厂旧址,凌驾驾车飞快地把我送到镇江大港,在镇江体育公园,我见到了在那里谋事的红光和在一家酒店当保安的老解,红光在体育公园当主管,收入稳定,又买了几间门面和一套复式住房,吃喝不愁,喝喝老酒,打打小牌,日子过得舒适悠然;老解则历经坎坷,前几年老伴害病,花了不少银两,没有医好,撇下老解而去,老解也因此受到不小打击,整天精神恍惚,前年骑三轮车送货,为避让一辆擦肩而过的大货车,摔碎了骨头和一嘴门牙,医治创伤,掏空了所有积蓄,落得人过六十还不得不打工当保安。老厂长没有来得及交班就身患肌无力症,撒手人寰,驾鹤西去,纪庄鞋厂随之关门大吉......
告别老解和红光,去镇江高铁南站的路上,又一次经过纪庄鞋厂 旧址,再次下车驻足沉思,面对夕阳下的废墟,我想哭泣,却流不出泪水;我想诉说,却张不开嘴巴;我想倾听,砖石不会说话。只有举起手机,拍下很快就会消失的场景,借现代化装备留住我青春的岁月和记忆。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神奇就在于可以轻易地穿越时空,一个半小时后,动车D3086就把我送回合肥,夜幕下的合肥火车站清静寒冷,仰望天空,雾霾退去,繁星满天。其实,我们年轻时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就像这满天繁星,虽清晰可见,已遥不可及,它们永远掩藏在历史的天空中。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