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4月
我看了一下电脑右角的日历,20号了,既然过了这么久。
保持一个月一篇日志,记录生活也好,宣泄也罢。
这个星期放了三天假,准备星期五回家的,结果我睡过了,官官说下午航海没车,又不想去汉口新荣坐车,太远,还要转一趟新洲。然后拖到星期六回家。
公交转地铁。
很不幸的我晕车了,吐了。吐得毫无形象。
到家的时候,风很大,有些冷。换了一身厚的衣服。衣服上有淡淡的洗衣液的香味。阴天,下起了小雨。
4月初的时候去了一趟宜昌,让我想起以前在四川宜宾的日子,一样的天气。
城市在山里,很高的山,挺不错。原谅我语言文字的匮乏。宜昌的确是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在此后一个星期,和室友一起去要实习的医院附近看了一下房子,从学校转公交转地铁,然后又走了两站,再转公交,终于到了。周围都是新的居民区,有些老的房子正在拆迁,和朋友一起看了三套房子。然后找地方吃饭,问朋友还要不要继续看房子,她说累了,然后转地铁回学校,走了很久的路,又是爬楼梯看房子,我既然在地铁上睡着了。
很多拖延症,很多事。我听到很多鸟儿在叫。
还在看英语,偶尔练瑜伽,偶尔做个面膜,偶尔早睡,偶尔熬夜。
听Iam yours 的时候,被前面的吉他声前奏吸引,发疯的想要学吉他,很久以前就想学,极具拖延症。每年生日的时候都送自己一本书,在豆瓣上看见一本叫《过于喧嚣的孤独》貌似不错,在当当网上买的时候,一直支付秘密不对,最后还把我把支付宝锁了。生气然后把电脑关了盖上被子睡觉。
文艺致死,最近慢慢的开始享受活在当下的生活,可看到别人写的书评,写的某些生活,心里的小我又开始蠢蠢欲动。我知道,我还年轻,要学的东西太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会一个劲儿的去折腾生活。叫我目前好好静下来谈个恋爱,稳定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貌似不太可能。
年糕先生说,看得出来,你不是一个会妥协的人。革命尚未成功,憨豆还需努力。
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你会爱上某人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你一直被压抑着性格,可能是自己都没发现的压制很深的性格,人们相互吸引是被某种特质所吸引。耸耸肩,摊摊手,或许是的了。
寡言,不粘人,不倾诉,是目前最好的状态。偶尔调皮一下。
看见一直挺喜欢的女生去非洲旅游回来写的游记,没有记流水账的乱七八糟东西,她说我只能像任何一个去过南非的人一样反复叨念:“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非洲。”想起老师在课堂上说起的他在非洲做医生的经历以及看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描述的。当然并没有太多冲动,只是觉得世界很大,未来都是无限可能的,能做的不过是在现实之上,给自己一个信念。未来很长,不要局限在一个小的角落悲叹无聊无趣的生活。定时给自己灌输新鲜的血液。
本想写得文艺一些,不要这么说教自己,实属无奈。与自己共勉。
保持一个月一篇日志,记录生活也好,宣泄也罢。
这个星期放了三天假,准备星期五回家的,结果我睡过了,官官说下午航海没车,又不想去汉口新荣坐车,太远,还要转一趟新洲。然后拖到星期六回家。
公交转地铁。
很不幸的我晕车了,吐了。吐得毫无形象。
到家的时候,风很大,有些冷。换了一身厚的衣服。衣服上有淡淡的洗衣液的香味。阴天,下起了小雨。
4月初的时候去了一趟宜昌,让我想起以前在四川宜宾的日子,一样的天气。
城市在山里,很高的山,挺不错。原谅我语言文字的匮乏。宜昌的确是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在此后一个星期,和室友一起去要实习的医院附近看了一下房子,从学校转公交转地铁,然后又走了两站,再转公交,终于到了。周围都是新的居民区,有些老的房子正在拆迁,和朋友一起看了三套房子。然后找地方吃饭,问朋友还要不要继续看房子,她说累了,然后转地铁回学校,走了很久的路,又是爬楼梯看房子,我既然在地铁上睡着了。
很多拖延症,很多事。我听到很多鸟儿在叫。
还在看英语,偶尔练瑜伽,偶尔做个面膜,偶尔早睡,偶尔熬夜。
听Iam yours 的时候,被前面的吉他声前奏吸引,发疯的想要学吉他,很久以前就想学,极具拖延症。每年生日的时候都送自己一本书,在豆瓣上看见一本叫《过于喧嚣的孤独》貌似不错,在当当网上买的时候,一直支付秘密不对,最后还把我把支付宝锁了。生气然后把电脑关了盖上被子睡觉。
文艺致死,最近慢慢的开始享受活在当下的生活,可看到别人写的书评,写的某些生活,心里的小我又开始蠢蠢欲动。我知道,我还年轻,要学的东西太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会一个劲儿的去折腾生活。叫我目前好好静下来谈个恋爱,稳定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貌似不太可能。
年糕先生说,看得出来,你不是一个会妥协的人。革命尚未成功,憨豆还需努力。
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你会爱上某人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你一直被压抑着性格,可能是自己都没发现的压制很深的性格,人们相互吸引是被某种特质所吸引。耸耸肩,摊摊手,或许是的了。
寡言,不粘人,不倾诉,是目前最好的状态。偶尔调皮一下。
看见一直挺喜欢的女生去非洲旅游回来写的游记,没有记流水账的乱七八糟东西,她说我只能像任何一个去过南非的人一样反复叨念:“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非洲。”想起老师在课堂上说起的他在非洲做医生的经历以及看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描述的。当然并没有太多冲动,只是觉得世界很大,未来都是无限可能的,能做的不过是在现实之上,给自己一个信念。未来很长,不要局限在一个小的角落悲叹无聊无趣的生活。定时给自己灌输新鲜的血液。
本想写得文艺一些,不要这么说教自己,实属无奈。与自己共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