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无际,或者不着边际——徐明皓作品展《无边》之乱谈
展览回来之后整理记录的照片,发现独独少了那一只蓝色的《犀牛》。是因为在看展的时候下意识地认为它不属于这个场域,所以自然而然在拍照时把它驱逐出镜了吗?
《无边》是一个主题鲜明的场域。两幅纯金色的《圣光》打在头阵,简直是堪比《无边》更加耀眼昭彰的招牌。“圣光”,基督教美术中非常普遍的元素,比如提香在威尼斯弗拉里光荣圣母玛利亚教堂所作油画《圣母升天图》既有神头上的光环,也有从天堂射下笼罩圣母的天光;而伯尔尼尼甚至在罗马圣玛利亚•德拉•维托里亚教堂的大理石雕塑《圣德勒撒的幻觉》中也要用金属管拼出一片从天而降的圣光。可以说徐明皓用这两幅《圣光》就将金彩画廊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教堂。
由《圣光》统领,在这小小“教堂”里无论是单幅还是组画《夜流》、《夜海》、《夜空》几乎一一对应了《创世记》的开篇: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是第二日。
只是在徐明皓笔下,光、水、空气都不再作为传统基督教美术中圣人或罪人的背景存在。它们终于可以占据一个完整的画幅,彰显自己无边无际的浩荡。毕竟它们都在创世第一二日就已被神创造出来了。而人,甚至要晚于动物,等到第六日的最后时刻才被创造呢。所以,在唯二有人物的画作里,徐明皓让人物之一成为即将被《后浪》的滔天大水吞没的渺小存在。
还是因为在“教堂”这个特定的场域里,人物之二的《TOUCH》或许可以指向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所作的《创世纪》,那个神与亚当手指将触(touch)的动作。赤裸的少年没有亚当那一身溢满力量的块垒肌肉,他的身体是未经世事的柔嫩。虽然少年伸手轻触的不是神的手指而是一匹马,但一个人一匹马踏着海浪沐浴在一片圣光下,却依然显露出生命初生的喜悦。
继续联想,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还有一幅壁画叫《最后的审判》。从《创世记》到《最后的审判》,从《TOUCH》的初生到《后浪》的沉沦,徐明皓在这小小“教堂”里完成了他的《圣经》描绘。
可是那只蓝色的《犀牛》呢?
它是代表在人类前面被神创造出来的动物吗?
那么为什么不是引诱夏娃堕落的蛇?或者大洪水后从方舟放出去探路的乌鸦和鸽子?
没有引经据典需要的明显出处,这只《犀牛》就像误闯教堂的莽物,把前面的招牌撞翻在地。无边无际的浩荡神圣,原来只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这也根本不是什么“教堂”,原来这只是一间画廊。徐明皓在此展现的不是一种精神状态,而是一种绘画风格。
虽然使用丙烯颜料,但是每一幅都用单色完成,注重线条勾勒,线条又偏爱整齐排列的短笔触,在整体风貌上呈现出类似文艺复兴意大利画家康帕诺拉在《田园风光》里的素描风格。不知道徐明皓有没有在颜料里加金粉,每一根用厚颜料堆得凸起的线条都闪耀着金属的光泽。而加金粉和线条的凸起的画法同样可以在传统的基督教绘画里找到源头,比如罗伦泽蒂的《天使报喜》。
咦,兜兜转转,竟然还是转到基督教。真真的无边啊!
2014.4.18
![]() |
《圣光》 |
《无边》是一个主题鲜明的场域。两幅纯金色的《圣光》打在头阵,简直是堪比《无边》更加耀眼昭彰的招牌。“圣光”,基督教美术中非常普遍的元素,比如提香在威尼斯弗拉里光荣圣母玛利亚教堂所作油画《圣母升天图》既有神头上的光环,也有从天堂射下笼罩圣母的天光;而伯尔尼尼甚至在罗马圣玛利亚•德拉•维托里亚教堂的大理石雕塑《圣德勒撒的幻觉》中也要用金属管拼出一片从天而降的圣光。可以说徐明皓用这两幅《圣光》就将金彩画廊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教堂。
由《圣光》统领,在这小小“教堂”里无论是单幅还是组画《夜流》、《夜海》、《夜空》几乎一一对应了《创世记》的开篇: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是第二日。
只是在徐明皓笔下,光、水、空气都不再作为传统基督教美术中圣人或罪人的背景存在。它们终于可以占据一个完整的画幅,彰显自己无边无际的浩荡。毕竟它们都在创世第一二日就已被神创造出来了。而人,甚至要晚于动物,等到第六日的最后时刻才被创造呢。所以,在唯二有人物的画作里,徐明皓让人物之一成为即将被《后浪》的滔天大水吞没的渺小存在。
![]() |
《后浪》 |
还是因为在“教堂”这个特定的场域里,人物之二的《TOUCH》或许可以指向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所作的《创世纪》,那个神与亚当手指将触(touch)的动作。赤裸的少年没有亚当那一身溢满力量的块垒肌肉,他的身体是未经世事的柔嫩。虽然少年伸手轻触的不是神的手指而是一匹马,但一个人一匹马踏着海浪沐浴在一片圣光下,却依然显露出生命初生的喜悦。
![]() |
《TOUCH》 |
继续联想,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还有一幅壁画叫《最后的审判》。从《创世记》到《最后的审判》,从《TOUCH》的初生到《后浪》的沉沦,徐明皓在这小小“教堂”里完成了他的《圣经》描绘。
可是那只蓝色的《犀牛》呢?
它是代表在人类前面被神创造出来的动物吗?
那么为什么不是引诱夏娃堕落的蛇?或者大洪水后从方舟放出去探路的乌鸦和鸽子?
没有引经据典需要的明显出处,这只《犀牛》就像误闯教堂的莽物,把前面的招牌撞翻在地。无边无际的浩荡神圣,原来只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这也根本不是什么“教堂”,原来这只是一间画廊。徐明皓在此展现的不是一种精神状态,而是一种绘画风格。
虽然使用丙烯颜料,但是每一幅都用单色完成,注重线条勾勒,线条又偏爱整齐排列的短笔触,在整体风貌上呈现出类似文艺复兴意大利画家康帕诺拉在《田园风光》里的素描风格。不知道徐明皓有没有在颜料里加金粉,每一根用厚颜料堆得凸起的线条都闪耀着金属的光泽。而加金粉和线条的凸起的画法同样可以在传统的基督教绘画里找到源头,比如罗伦泽蒂的《天使报喜》。
咦,兜兜转转,竟然还是转到基督教。真真的无边啊!
2014.4.18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他的声音和房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神性的暗面——与艺术家安德里斯·塞拉诺的对话 (5人喜欢)
- 女巫和妻子,女神和女妖:神话中的女性 (6人喜欢)
- 为何不给压迫套上一副黑暗又可怕的面具 (7人喜欢)
- 神同:艺术之酷儿偶像伽倪墨得斯和安提诺斯 (4人喜欢)
- 都市女郎:印象派的巴黎,娱乐业的女人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