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万马齐奔
小顾聊绘画
田园之秋
瞻对
人类危险,小心轻放
怪诞行为学(1+2)
超爆魔鬼经济学
装饰之道
砖雕石刻
户牖之艺
梁栋之艺
万户之美
因为有你,所以参差
寻金者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读爱情故事的老人
肥肉
房间
镇与城
刀背藏身
与友人谈里尔克
美的五次沉思
春梦
教海鸥飞翔的猫
穷途,墨路
抒情与史诗
唐诗选注
书城(2013年3月)
书城(2013年7月)
一片幽情冷处浓
妮娜·西蒙娜停止歌唱的那一天
莫雷尔的发明
夏济安日记
日本百名漫画家忆停战日
共计:252.9
100.60 京东
163.00 孔夫子(上月已付)
107.30 99读书人(实付2.1)
45.00 中图
其实今天有点小伤感。
我是06年的尾巴上开始在99读书人上买书的。
最早买的也并不都是书,第一个订单里有一只书包,那只书包这么多年一直跟着我,去西藏去新疆,去英国去意大利,现在在帝都,真的是一直一直跟着我,连狐狸和我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它和我在一起的时间长。
我是生性薄凉,不过人总是有感情的,何况跟我走了七年的包,买了七年书的网站。今天下的这一单,大抵是我在99下的最后一单了。之前的预存款都用了干净,淘了一堆应该还不错的书。
其实我一早就发现99越做越不对劲了。
它是黄育海先生离开了贝塔斯曼之后,伙同上海界的老文青和京沪两边的出版社一起做出来的,从最开始就带上了贝塔斯曼的镣铐。直到2012年底之前,一直在免费给会员寄送目录——这正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做法。这一点在现在看来当然是一种失策,因为自那之后,99也停止了纸质目录的派送,甚至连电子目录也不再制作。纸质目录对难以上网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面向社会大众,就不再有魅力,反而是一种鸡肋。
我猜想99自己这些年也在思考如何运营,现在似乎已经全部转入纸质书出版,从最初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合作,到如今与山东文艺出版社合作等等,99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民营出版公司,而不再在电商上摸爬滚打。这一点也可以从主页看出来。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已不可考,但是现在的官网基本上只能买到99自家出版的书和一些畅销书(譬如《知日》),其他出版社的书几乎很难再找到——这也是把顾客都赶到别家电商的原因。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
为什么说情有可原呢?因为99在最辉煌的时候做了件傻事:拼命扩充会员数量。
我从注册至今只有一个账号,或许有资格批评一下这种脑残做法。招纳新用户无可厚非,但在当时既没有短信验证功能,也没有人工审查,只要新的邮箱注册就算是新用户,再加上新用户比老用户的优惠多了太多,那么势必导致一人注册多个账号。当时很多像我这样不愿意重新注册的老用户都在骂,这是自掘坟墓。事实也正是如此。
网络时代,人对电商是没有忠诚度的:谁家便宜去谁家,这是趋吉避凶的本性。99的起步与京东上线都是2004年,可最后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如后者,不知道究竟是谁该承担这种结局。
99有没有出路呢?当然有。同样是自建B2C,同样是民营出版,后浪公司的官网就做得很好,只卖自家的东西,价格也和电商差不多,再加上天猫店偶尔半价购新书,既是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又容易培养固定的读者群。我估计99应该也在往这方面走,4月18日~29日的盘点可能也是为此做准备。当然,如果99转型做这样的网站,那么会比后浪有优势——
因为它曾经辉煌过。
理性部分完了,来谈谈感情。
除了那个书包,最爱99的地方大概就是杂志了。我很喜欢的两个杂志都是从这里发现的:《书城》和《新发现》,前一本说是小资,说是装逼我都没意见,后一本真是甩国内科普十条街。果壳网的CEO姬十三最早就是为《新发现》写专栏的。我总说自己是果壳网的脑残粉,也不管他们完全忽视我、歧视文科生,或许就是因为从《新发现》开始就喜欢上了。
从99也知道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我知道99一直没有出全她的全集,迄今为止只有64本,但版权已经到期了,现转由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从头开始做。但说实话,人文社的版本的设计才是我的菜,简洁、大方,书不厚也不重,价格也不贵——那时候的人才是真心想着如何做好书啊!所以,这套书我已经收集全了。新的版本也不打算入手了。
我还买过劣质的四格LOMO相机,装上胶卷还这能拍,手动卷片的时候总是担心卷过了。偶尔也有些真正贴心的小礼物,不过大多数礼品都价格昂贵而不实用,连鸡肋都算不上。
最后,数了一下,在99这些年,共下过46份订单,共计4192.4元——90%都是学生时代买的。
以上。
田园之秋
瞻对
人类危险,小心轻放
怪诞行为学(1+2)
超爆魔鬼经济学
装饰之道
砖雕石刻
户牖之艺
梁栋之艺
万户之美
因为有你,所以参差
寻金者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读爱情故事的老人
肥肉
房间
镇与城
刀背藏身
与友人谈里尔克
美的五次沉思
春梦
教海鸥飞翔的猫
穷途,墨路
抒情与史诗
唐诗选注
书城(2013年3月)
书城(2013年7月)
一片幽情冷处浓
妮娜·西蒙娜停止歌唱的那一天
莫雷尔的发明
夏济安日记
日本百名漫画家忆停战日
共计:252.9
100.60 京东
163.00 孔夫子(上月已付)
107.30 99读书人(实付2.1)
45.00 中图
其实今天有点小伤感。
我是06年的尾巴上开始在99读书人上买书的。
最早买的也并不都是书,第一个订单里有一只书包,那只书包这么多年一直跟着我,去西藏去新疆,去英国去意大利,现在在帝都,真的是一直一直跟着我,连狐狸和我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它和我在一起的时间长。
我是生性薄凉,不过人总是有感情的,何况跟我走了七年的包,买了七年书的网站。今天下的这一单,大抵是我在99下的最后一单了。之前的预存款都用了干净,淘了一堆应该还不错的书。
其实我一早就发现99越做越不对劲了。
它是黄育海先生离开了贝塔斯曼之后,伙同上海界的老文青和京沪两边的出版社一起做出来的,从最开始就带上了贝塔斯曼的镣铐。直到2012年底之前,一直在免费给会员寄送目录——这正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做法。这一点在现在看来当然是一种失策,因为自那之后,99也停止了纸质目录的派送,甚至连电子目录也不再制作。纸质目录对难以上网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面向社会大众,就不再有魅力,反而是一种鸡肋。
我猜想99自己这些年也在思考如何运营,现在似乎已经全部转入纸质书出版,从最初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合作,到如今与山东文艺出版社合作等等,99已经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民营出版公司,而不再在电商上摸爬滚打。这一点也可以从主页看出来。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已不可考,但是现在的官网基本上只能买到99自家出版的书和一些畅销书(譬如《知日》),其他出版社的书几乎很难再找到——这也是把顾客都赶到别家电商的原因。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
为什么说情有可原呢?因为99在最辉煌的时候做了件傻事:拼命扩充会员数量。
我从注册至今只有一个账号,或许有资格批评一下这种脑残做法。招纳新用户无可厚非,但在当时既没有短信验证功能,也没有人工审查,只要新的邮箱注册就算是新用户,再加上新用户比老用户的优惠多了太多,那么势必导致一人注册多个账号。当时很多像我这样不愿意重新注册的老用户都在骂,这是自掘坟墓。事实也正是如此。
网络时代,人对电商是没有忠诚度的:谁家便宜去谁家,这是趋吉避凶的本性。99的起步与京东上线都是2004年,可最后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如后者,不知道究竟是谁该承担这种结局。
99有没有出路呢?当然有。同样是自建B2C,同样是民营出版,后浪公司的官网就做得很好,只卖自家的东西,价格也和电商差不多,再加上天猫店偶尔半价购新书,既是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又容易培养固定的读者群。我估计99应该也在往这方面走,4月18日~29日的盘点可能也是为此做准备。当然,如果99转型做这样的网站,那么会比后浪有优势——
因为它曾经辉煌过。
理性部分完了,来谈谈感情。
除了那个书包,最爱99的地方大概就是杂志了。我很喜欢的两个杂志都是从这里发现的:《书城》和《新发现》,前一本说是小资,说是装逼我都没意见,后一本真是甩国内科普十条街。果壳网的CEO姬十三最早就是为《新发现》写专栏的。我总说自己是果壳网的脑残粉,也不管他们完全忽视我、歧视文科生,或许就是因为从《新发现》开始就喜欢上了。
从99也知道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我知道99一直没有出全她的全集,迄今为止只有64本,但版权已经到期了,现转由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从头开始做。但说实话,人文社的版本的设计才是我的菜,简洁、大方,书不厚也不重,价格也不贵——那时候的人才是真心想着如何做好书啊!所以,这套书我已经收集全了。新的版本也不打算入手了。
我还买过劣质的四格LOMO相机,装上胶卷还这能拍,手动卷片的时候总是担心卷过了。偶尔也有些真正贴心的小礼物,不过大多数礼品都价格昂贵而不实用,连鸡肋都算不上。
最后,数了一下,在99这些年,共下过46份订单,共计4192.4元——90%都是学生时代买的。
以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