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第一次海淘
海淘的最大诱因是我一直以来对切割机的觊觎。偶然瞟到美国亚马逊上这货只要72刀,同时又发现我竟然有张双币的visa卡,瞬间动心,一拍大腿,买买买!
简单搜索了下“海淘”,普及了下基本知识。网上对海淘流程的介绍都大同小异,我看的是这个:http://www.tz100.com/article/6/
总体来说海淘的大概步骤就是 :1,注册一家转运公司,获得转运公司的地址;2,上购物网站买买买!付款,同时邮寄地址写转运公司地址;3,购物网站发货,送到转运公司后转运公司登记入库;4,东西都齐了以后让转运公司发货,然后等着收货就好。
我用的CUL转运DE口岸,3.24(北京时间)美国亚马逊下单,4.5(还是北京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已在CUL入库,4.6日下单发货,走的USPS,4.14到手。下面一步一步说。
我选的转运公司是CUL,一开始选的时候没多想,后来发现CUL的评价不是很好。主要被吐槽的是:1,入库时的重量总是偏重,让你按入库的重量付款,出库时的重量往往比入库重量轻,这样多余的退款被打回到你的账户里,导致你的账户总是剩余百十来块钱,以这种手段套牢你,让你没法换用其他的转运公司;2,入库速度慢;3,转运速度慢,貌似大包裹1个月收到是常事;4,客服几乎找不到,态度差。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2、3、4还行,我都是亚马逊上显示delivered后最多第二天CUL就已经入库了,走的USPS速度也还好,不过其他渠道怎样就不知道了。客服的话确实敲过一次,没反应,不过好在最后问题自己也解决了。
【小结】:
几乎所有的转运公司都是毁誉参半,至于CUL,就个人这一次体验来说还好,但是已被套牢...
接着说在美国亚马逊上买东西。我买的东西如下:
切割机 71.99刀(官网119刀)
四个切割模板 共60.6刀(官网共89.96刀)
clarks的皮靴 39.99+10.63运费=50.62刀(jd 900+RMB)
tangle teezer的梳子 10刀(jd 115RMB)
虽然是一起结账的,但是amazon分成了四个订单,其中三个订单是第三方卖家,只有切割机是亚马逊自营的。这些订单陆续发货,在4.1前除了三个模板这个订单外的三个订单都在CUL入库了,但是三个切割模板这一单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三个模板明明是一个订单,却显示了两个不同的tracking number,也就是说其中一个模板和令两个模板分成了两个包裹来发,而且这个模板的tracking number无论在亚马逊上还是在USPS(亚马逊上显示送货的物流是USPS)上都无法得到任何追踪信息。当时很担心这个模板寄丢了,又是给第三方客服发邮件又是给亚马逊客服发邮件,折腾了好久,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倒是我自己后来阴差阳错地查到这个tracking number是由fedex配送的,由fedex送到目的地城市后再转给当地邮局由USPS继续派送。于是终于知道了这个包裹的下落。可是这波平了又来一波,在三个模板订单中的两个包裹都到货以后,第三方卖家忽然发邮件来告诉我说有一个模板木有货了,已经为我办理了退款...瞬间有种裤子都脱了被告知没有套的感觉...于是愤而找亚马逊客服哭诉,亚马逊客服一如既往的赞,说是为了弥补我的损失可以在亚马逊自营的范围内重新订购这个模板,并且把价格修改为我当时在第三方上购买的价格(亚马逊自营的价格比第三方贵3刀左右),而且还可以享受免费的one day shipment(否则需要9刀左右)。于是愉快地重新下订单,果然一天就送到CUL并且入库了。于是到4.5所有剁的东西都已经到了CUL。
【小结】:
1,在亚马逊上下单时可能被分成很多个包裹,这些包裹的包装会增加转运公司那里的入库重量。
2,第三方靠谱程度堪忧,但亚马逊客服很赞非常赞,有困难就找亚马逊客服。
接下来是选一个合适的转运渠道。CUL的DE口岸提供大包裹(包税)、小包裹和USPS几个渠道。因为所有东西入库重量加在一起有19磅,所以一开始考虑走大包裹。按照CUL上说明,我这种单件物品价值都在100刀以下并且没有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是10磅以上35RMB/磅,可是提交订单后总是按照55/磅来算运费,不明所以。而且这样的话走大包裹并不比走比较靠谱的USPS便宜,于是决定改走USPS,首磅200RMB,续重35,按入库重量算运费总共830RMB【肉疼>< ... 切割机一个就13.2磅...】。4.6提交订单,订单里勾选了加急处理和加固内件,并付费(可用支付宝)【插一句,从收到的包裹来看,没看出内件哪里被加固了...倒是外箱有点被蹂躏的厉害,所以下次大概选上更换外箱比较好】。大概4.8显示已发货,并且有了USPS的运单号,此时重新称重后的重量是15.9磅,于是运费比预付的少用了105RMB,共725RMB。多余的105RMB被存入CUL的账户【没错,就是被CUL套牢了QAQ】。这里还要补充一句,虽然看到有的海淘论坛上说报价报低一些在1000RMB以内不容易被税,但是我在填写物品明细的时候我都是按照实际的物品和价格填写的,总价已经高于1000RMB了,没有故意往下压价钱,实际上也没有被税,算是rp爆发吧。
【小结】
USPS首重贵可是速度靠谱值得信赖。看到很多人说发CUL的大包裹速度极慢且偶有丢件发生,所以很庆幸当初没有走大包裹渠道。
接着就是刷物流信息等包裹。USPS还是比较快的。不过上周五到北京之后显示被送到了海关待验,还小忐忑了一下,以为要被税了。结果海关大大们过完了愉快的周末之后,周一上午就把我的包裹放行了,然后下午就收到了包裹,太开心!
总的算下来,我买的东西加上运费和国内tb/jd比省了500RMB左右,其实考虑到过程中间的折腾忐忑以及付出的时间总感觉省的不算很多【主要原因是切割机很沉,运费多】。不过...嘛...就当一次体验了吧,反正东西也都好好的到手了。花钱的本领又增长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钱花不出去了QAQ
简单搜索了下“海淘”,普及了下基本知识。网上对海淘流程的介绍都大同小异,我看的是这个:http://www.tz100.com/article/6/
总体来说海淘的大概步骤就是 :1,注册一家转运公司,获得转运公司的地址;2,上购物网站买买买!付款,同时邮寄地址写转运公司地址;3,购物网站发货,送到转运公司后转运公司登记入库;4,东西都齐了以后让转运公司发货,然后等着收货就好。
我用的CUL转运DE口岸,3.24(北京时间)美国亚马逊下单,4.5(还是北京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已在CUL入库,4.6日下单发货,走的USPS,4.14到手。下面一步一步说。
我选的转运公司是CUL,一开始选的时候没多想,后来发现CUL的评价不是很好。主要被吐槽的是:1,入库时的重量总是偏重,让你按入库的重量付款,出库时的重量往往比入库重量轻,这样多余的退款被打回到你的账户里,导致你的账户总是剩余百十来块钱,以这种手段套牢你,让你没法换用其他的转运公司;2,入库速度慢;3,转运速度慢,貌似大包裹1个月收到是常事;4,客服几乎找不到,态度差。就我自己的体验来说,2、3、4还行,我都是亚马逊上显示delivered后最多第二天CUL就已经入库了,走的USPS速度也还好,不过其他渠道怎样就不知道了。客服的话确实敲过一次,没反应,不过好在最后问题自己也解决了。
【小结】:
几乎所有的转运公司都是毁誉参半,至于CUL,就个人这一次体验来说还好,但是已被套牢...
接着说在美国亚马逊上买东西。我买的东西如下:
![]() |
切割机 71.99刀(官网119刀)
四个切割模板 共60.6刀(官网共89.96刀)
clarks的皮靴 39.99+10.63运费=50.62刀(jd 900+RMB)
tangle teezer的梳子 10刀(jd 115RMB)
虽然是一起结账的,但是amazon分成了四个订单,其中三个订单是第三方卖家,只有切割机是亚马逊自营的。这些订单陆续发货,在4.1前除了三个模板这个订单外的三个订单都在CUL入库了,但是三个切割模板这一单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三个模板明明是一个订单,却显示了两个不同的tracking number,也就是说其中一个模板和令两个模板分成了两个包裹来发,而且这个模板的tracking number无论在亚马逊上还是在USPS(亚马逊上显示送货的物流是USPS)上都无法得到任何追踪信息。当时很担心这个模板寄丢了,又是给第三方客服发邮件又是给亚马逊客服发邮件,折腾了好久,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倒是我自己后来阴差阳错地查到这个tracking number是由fedex配送的,由fedex送到目的地城市后再转给当地邮局由USPS继续派送。于是终于知道了这个包裹的下落。可是这波平了又来一波,在三个模板订单中的两个包裹都到货以后,第三方卖家忽然发邮件来告诉我说有一个模板木有货了,已经为我办理了退款...瞬间有种裤子都脱了被告知没有套的感觉...于是愤而找亚马逊客服哭诉,亚马逊客服一如既往的赞,说是为了弥补我的损失可以在亚马逊自营的范围内重新订购这个模板,并且把价格修改为我当时在第三方上购买的价格(亚马逊自营的价格比第三方贵3刀左右),而且还可以享受免费的one day shipment(否则需要9刀左右)。于是愉快地重新下订单,果然一天就送到CUL并且入库了。于是到4.5所有剁的东西都已经到了CUL。
【小结】:
1,在亚马逊上下单时可能被分成很多个包裹,这些包裹的包装会增加转运公司那里的入库重量。
2,第三方靠谱程度堪忧,但亚马逊客服很赞非常赞,有困难就找亚马逊客服。
接下来是选一个合适的转运渠道。CUL的DE口岸提供大包裹(包税)、小包裹和USPS几个渠道。因为所有东西入库重量加在一起有19磅,所以一开始考虑走大包裹。按照CUL上说明,我这种单件物品价值都在100刀以下并且没有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是10磅以上35RMB/磅,可是提交订单后总是按照55/磅来算运费,不明所以。而且这样的话走大包裹并不比走比较靠谱的USPS便宜,于是决定改走USPS,首磅200RMB,续重35,按入库重量算运费总共830RMB【肉疼>< ... 切割机一个就13.2磅...】。4.6提交订单,订单里勾选了加急处理和加固内件,并付费(可用支付宝)【插一句,从收到的包裹来看,没看出内件哪里被加固了...倒是外箱有点被蹂躏的厉害,所以下次大概选上更换外箱比较好】。大概4.8显示已发货,并且有了USPS的运单号,此时重新称重后的重量是15.9磅,于是运费比预付的少用了105RMB,共725RMB。多余的105RMB被存入CUL的账户【没错,就是被CUL套牢了QAQ】。这里还要补充一句,虽然看到有的海淘论坛上说报价报低一些在1000RMB以内不容易被税,但是我在填写物品明细的时候我都是按照实际的物品和价格填写的,总价已经高于1000RMB了,没有故意往下压价钱,实际上也没有被税,算是rp爆发吧。
![]() |
【小结】
USPS首重贵可是速度靠谱值得信赖。看到很多人说发CUL的大包裹速度极慢且偶有丢件发生,所以很庆幸当初没有走大包裹渠道。
接着就是刷物流信息等包裹。USPS还是比较快的。不过上周五到北京之后显示被送到了海关待验,还小忐忑了一下,以为要被税了。结果海关大大们过完了愉快的周末之后,周一上午就把我的包裹放行了,然后下午就收到了包裹,太开心!
![]() |
总的算下来,我买的东西加上运费和国内tb/jd比省了500RMB左右,其实考虑到过程中间的折腾忐忑以及付出的时间总感觉省的不算很多【主要原因是切割机很沉,运费多】。不过...嘛...就当一次体验了吧,反正东西也都好好的到手了。花钱的本领又增长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钱花不出去了QAQ
-
Showing V1.4.1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02 16:05:56
-
Melop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2 23:35:25
-
Haz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4: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