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树
![]() |
北京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她的文化使她温润,她的绿使她清新。首先就是树多。街头巷尾,钻进胡同,一不留神,你就能看到上百年的槐树,几十年的杨树榆树,长发披肩的柳树,悠闲的核桃树,挂满果实的枣树,当然还有桑树银杏树香椿树等等。如果你走进一个四合院,八成都能看到俏丽的石榴树,海棠树,柿子树,多半旁边还有一架葡萄。虽然葡萄属于藤本植物,需要搭架子攀爬,但北京人还是习惯管它叫葡萄树。
北京的树,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它们奉献着绿色的叶,散发着脉脉的花香(臭椿树除外),夏日给胡同乘凉的人染出一大块一大块的荫凉,秋天送给孩子们香甜的果实,冬天交错的树枝托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让人悦目。
在我小时候,院子里有四棵树,两棵枣树,一棵杨树,一棵葡萄树。所以,我的童年跟树分不开。枣树让我攀爬,给我果实。夏天每次雨前雨后,葡萄树的枝条上总会落上蜻蜓让我去捉。幸运的话,我还能捉到蜻蜓里的美女:红辣椒与竹叶青。
无论哪种树,都能写出一堆故事来。这次我想多说说北京的杨树。
记得上初中时,曾有篇课文茅盾的《白杨礼赞》。读完后,感觉和印象里的杨树不太一样。我每天回家一进院就是杨树,怎么和课本里的杨树那么不同呢。后来明白了,课文的杨树,是在借树喻人。而我眼里的杨树,却是长在胡同里,它一直目睹着这院那院总是闲在总是有的聊的温和有礼数的百姓平民。
每年开春,杨树一夜间便会挂上满满一树“毛毛虫”,随风颤动。夏天,计鸟躺在墨绿色的树叶间一遍遍的引吭高歌。如果你烦了,只要冲着树干来一脚,计鸟便会懂事的闭嘴,但它从来没长记性,你刚回屋,便又开始叫。冬天,西北风扯着杨树干哗哗作响,让屋里的人更感到炉子的暖。
但在我眼里,杨树最可爱的地方是在秋天。杨树虽然不能提供果实,但它却给孩子们提供了最无穷的欢乐。没错,我说的就是拔根儿。
有次秋天,我走在胡同里,凉风一阵,杨树叶纷纷落下,满地都是。小学时写作文,肯定会说“地上象铺了层地毯”。看着地上叶肥根粗的杨树叶子,我就想,不拔根儿真是可惜了。路过的小学生也不少,但却很少见到有人低头弯腰捡树叶。他们知道什么是拔根儿吧?应该知道,这才过去没几年啊。以前自己小学时秋天怎么能不拔根儿呢?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孩子们,那时社会物质还不太丰富,但孩子天性是玩耍,虽然没有电子游戏日本漫画,但身边的树给了孩子们很多游戏。拔根儿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这个游戏是这样的,两个人,每人手里拿着长长的杨树叶根,然后把两个叶根交错在一起,两人揪住手里叶根的两头,同时使劲往自己怀里拽,谁手里的根儿断了谁输,赢的则兴高采烈。小孩子的游戏大都要分个输赢吧。若一个人手里的叶根儿赢了很多次,那么就会被封为“根儿王”。现在想想,哦,这个名字够阳刚。每个小孩子护着自己的树根儿就跟护着宝贝似的。平时在班里属于弱势的男孩子也会趁机显示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每到秋天,小孩子书包里手里最多的就是一把把的杨树叶根儿。甚至小女孩跳皮筋儿过家家腻味了偶然也会参与进来。
想成为根儿王有小方法,如何提高叶根的柔韧度和抗拽度呢?我知道四个技巧:
第一,挑叶根时不能选特别新鲜的刚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这时的叶子根儿虽然看着粗壮,但水分足太嫩,一拽就断。要选已经落地两三天以上的叶子,这样的叶子才够参加比赛的资格。
第二,你可以到叶子堆里去挑,最好是叶子堆的最底层,那里的叶子基本都半腐烂半干枯了,但此时叶根儿确是状态最好的时刻,因为不是全干枯,所以不脆,因为还保持着点湿度,所以有柔韧度。这样的根就是“好根儿”。根颜色一般是暗褐色。放心,只要你找到这样的根儿,保准能赢上十局。
第三呢,则叫所谓的“搓根儿”,就是当你找到第二中所描述的根儿后,在略微发硬的地上搓,其实就是增加根的硬度,使根里的纤维纠缠在一起,更加结实。你看钢筋,都好多小钢丝按规律缠在一起,搓根儿的道理,其实也是这样。另外在地上搓根时,可以混进部分的泥土,呵呵,好象对拔根儿时有帮助。
第四个技巧,是最有用。你把“好根儿”放到“回力”或者“片缆”里“沤”着。回力是80年代开始上学的北京小孩专用体育鞋,便宜实惠耐磨。“片儿缆”是俗称,也叫片儿鞋,其实就是一种布鞋,黑色条绒布面,白色或红色塑料底,没有鞋带,鞋面是用一整片黑条绒布做成。因为鞋面鞋底非常薄,所以形象的叫做片鞋。也非常便宜,现在穿的人少了,我小学初中时大人小孩都穿。
什么?难道要把叶根儿放到鞋里?没错。而且要一直放着,白天不能拿出来,即便走路觉的咯脚也不能拿。这样待上至少三天,这时你会发现叶根儿已经发黑。当然,会有点异味,不过您就忍着点吧,谁让是放鞋里的呢。但是,苦尽甘来,现在您就去拔根儿吧,百战百胜。除非您也碰到了刚从鞋里拿出来的根儿,否则,你就是傲视群小儿的“根儿王”了。看来,挑选好根儿是件“又脏又累的”的游戏,可见,女孩子是不怎么玩的,但是对于男孩子来说,趣味无穷。
我小学时老玩拔根,初中好象玩过那么一两次,高中到现在,算了吧,就算我想玩,谁跟我玩啊?前几年,有次秋天,看到落叶,我忽然想起这个游戏了,对身边的人提议再玩次,呵呵,几个20多岁的人满地找根儿,互相拔,一幅怀旧的样子和神态。我拔了几下,就不拔了,倒不是感觉瞎怀旧!只是自个觉的,毕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伤感吗,说实话,当时没觉的后来回想,发现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其实很大程度上无非是自作多情罢了。
现在的小孩子有自己的游戏了,估计让他们把叶子根儿放NIKE,阿迪,AND1里他们也不愿意。其实这也挺正常,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和趣味。我这几年特别不愿意听一个说法,就是,“认为只有某个时代是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比如有人认为只有他们小时侯的过的才是最充实最有趣味的。凭什么这么说呢?我看什么时代的孩子,无论贫富,都能找到供自己游戏的东西。愿意怀旧就怀旧,你别否定别人就成。
现在觉的,也许,拔根儿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但无论如何,北京的树和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息息相关,它们互相体贴互相抚慰,互相伴随目睹着彼此变化与成长。
附注: “拔根儿”时的小混蛋:
往根儿里缠铁丝的。
往根儿里缠塑料带的。
掐根的:拔根儿时用指甲掐断对方根的。
把两个根儿偷偷缠在一起,拔别人一个根儿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