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台湾这些年》
台湾的神秘在于它的距离感。海洋的天然屏障更是让它增添了更为独特的韵味。如果把香港、澳门比喻成贵妇的话,那台湾就是名副其实的小清新了。
对台湾的认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初肯定是源于政治课本吧。我们学“一国两制”,我们知道香港、澳门回归了,可台湾怎么就仍不回到祖国怀抱呢?于是,无论是政治还是历史课,我们必定会被逼着分析讨论“阻止台湾回归的原因”
那是最初的台湾印象,不能回到母亲怀抱的小孩儿。那时候的自己,还未此而心生担忧呢,我是说真的。到稍微长大了就明白啦,台湾的回归问题实在太复杂了,岂是我们能担心来的。想想那时受主流思想的影响,还一直以为台湾同胞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亟需我们大陆人民拯救呢。现在看看,真是很傻很天真。
再稍微长大一点儿,台湾就是在偶像剧、电影里的样子了。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市井气息很浓重,但同时却给人人间烟火的温暖感。一如那些小清新的电视剧、电影给人的样子。我想,或许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所以台湾人民如此乐知天命吧。
读了《我们台湾这些年》,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全面的台湾。原来它既不是像大陆宣扬的那样居心叵测,也不是所谓文艺青年杜撰出来的那样小清新。它只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孩子。它也经历过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它也曾破败不堪。可那又怎样,庆幸的是它现在成长起来了。因为台湾人民自己为了自己幸福所经历的磨难现在都成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不管政治多么复杂,其实社会人民不过是想要守住自己的安稳生活而已。因此他们很满足现在这种“太平盛世”般的生活,谁不愿意呢?
我们总是一副居高临下宣扬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正统接班人的样子,向来盛气凌人。可仔细深究起来,哈韩哈日、欧美同化,还有什么是我们自己的呢?反观台湾,在我们饕餮高度发达的当代物质生活的时候,他们在努力守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呢?“一国两制”固然重要,可台湾长久没有回归这背后涉及的人文因素、人文情怀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现在,已经不是有钱就能解决任何问题了。
希望不久,可以一睹台湾真容。
对台湾的认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初肯定是源于政治课本吧。我们学“一国两制”,我们知道香港、澳门回归了,可台湾怎么就仍不回到祖国怀抱呢?于是,无论是政治还是历史课,我们必定会被逼着分析讨论“阻止台湾回归的原因”
那是最初的台湾印象,不能回到母亲怀抱的小孩儿。那时候的自己,还未此而心生担忧呢,我是说真的。到稍微长大了就明白啦,台湾的回归问题实在太复杂了,岂是我们能担心来的。想想那时受主流思想的影响,还一直以为台湾同胞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亟需我们大陆人民拯救呢。现在看看,真是很傻很天真。
再稍微长大一点儿,台湾就是在偶像剧、电影里的样子了。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市井气息很浓重,但同时却给人人间烟火的温暖感。一如那些小清新的电视剧、电影给人的样子。我想,或许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所以台湾人民如此乐知天命吧。
读了《我们台湾这些年》,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全面的台湾。原来它既不是像大陆宣扬的那样居心叵测,也不是所谓文艺青年杜撰出来的那样小清新。它只是一个在不断成长的孩子。它也经历过政治斗争、社会动荡,它也曾破败不堪。可那又怎样,庆幸的是它现在成长起来了。因为台湾人民自己为了自己幸福所经历的磨难现在都成了现代文明的积淀。不管政治多么复杂,其实社会人民不过是想要守住自己的安稳生活而已。因此他们很满足现在这种“太平盛世”般的生活,谁不愿意呢?
我们总是一副居高临下宣扬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正统接班人的样子,向来盛气凌人。可仔细深究起来,哈韩哈日、欧美同化,还有什么是我们自己的呢?反观台湾,在我们饕餮高度发达的当代物质生活的时候,他们在努力守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呢?“一国两制”固然重要,可台湾长久没有回归这背后涉及的人文因素、人文情怀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现在,已经不是有钱就能解决任何问题了。
希望不久,可以一睹台湾真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