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渣面# 《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
题解:其实不是很喜欢吃査渣面,更喜欢干杂。二者本质没有区别。这里取的是渣渣,谁知道那个姓査的老婆婆到底在面里放了多少东西,让面变得那么诱人。知道自己在学校里悠闲的日子不多了,赶紧搜拦点儿渣渣,说不定什么时候吃面就用到了。
《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德】维克多·克莱普勒 商务 2013
语言一定不是死的,一定是活的;一定不是封闭的,一定是开放的;一定不是机械的,一定是暗流汹涌的。上面这句话是我说的,也是我对语言学的看法。
这本书是一位犹太老爷爷在盖世太保的迫害下写的日记,以一位语文学者的身份记录了德语词汇在德国最集权最黑暗的几年里的变化。
老爷爷没有太多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但是凭借一颗敏感又负责的心,忠实记下了德语畸变的几乎全部的过程。通过这些语言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背后的社会是如何扭曲,如何变成人间地狱的。
很对口味的一篇《炫和扩展》,德语原词“炫”表示给无生命的东西上弦,使之活动起来。后来纳粹扩大了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将一些歌功颂德的仪式也成为“炫“,再后来,煽动人们游行,起义也用了这个词。仿佛所炫之物都是毫无生命的,机械的,不禁可以想到黑白电影里一个个表情高度一致,动作高度整齐的纳粹部队。
《名字》:语言的标签作用在这一篇里体现得残酷血腥。非雅利安的名字被淡化,最后抹掉;纳粹式的名字被推广。通过名字,人在社会中被分为三六九等。用语言做标签的事情比比皆是,文革自不必提,现在依然如此。我一直是反对使用同性恋这个词的,这个词太扎眼,使得我们处处不得不告诫自己,不能歧视。潜台词就是:这是一个受歧视的字眼。这个字眼不仅对外有歧视色彩,同性恋群体也因为这个词造成了自我认同上的混乱:我们没有搞清楚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就用一个很粗鲁额态度来理解这个词——只要是有过同性性行为的人,或者对同性产生爱慕情感者都属于同性恋。后面的问题是,同性恋既然被这样定义之后,就会有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恋。很多并不是同性恋的人,因为对同性有爱慕感情,或者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就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然后按照同性恋的各种行为准则规范自己,很多时候,对自己是很残酷的。如果我们不用这个医学词汇,改称同志或者别的词,那么,这样赤裸裸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温润一些。同志,好机油等词的出现,证明了这点。
本书涉及到了许多语言学时下热门的观点,比如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人类学语言学这门课上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持续关注中。
从语言学本体出发研究现代汉语历时变化的中国学者有,但是不多。对于某一个特殊阶段的语言变化,比如文革语言研究的成果也刚刚兴起。期待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成果。
《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德】维克多·克莱普勒 商务 2013
语言一定不是死的,一定是活的;一定不是封闭的,一定是开放的;一定不是机械的,一定是暗流汹涌的。上面这句话是我说的,也是我对语言学的看法。
这本书是一位犹太老爷爷在盖世太保的迫害下写的日记,以一位语文学者的身份记录了德语词汇在德国最集权最黑暗的几年里的变化。
老爷爷没有太多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但是凭借一颗敏感又负责的心,忠实记下了德语畸变的几乎全部的过程。通过这些语言的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背后的社会是如何扭曲,如何变成人间地狱的。
很对口味的一篇《炫和扩展》,德语原词“炫”表示给无生命的东西上弦,使之活动起来。后来纳粹扩大了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将一些歌功颂德的仪式也成为“炫“,再后来,煽动人们游行,起义也用了这个词。仿佛所炫之物都是毫无生命的,机械的,不禁可以想到黑白电影里一个个表情高度一致,动作高度整齐的纳粹部队。
《名字》:语言的标签作用在这一篇里体现得残酷血腥。非雅利安的名字被淡化,最后抹掉;纳粹式的名字被推广。通过名字,人在社会中被分为三六九等。用语言做标签的事情比比皆是,文革自不必提,现在依然如此。我一直是反对使用同性恋这个词的,这个词太扎眼,使得我们处处不得不告诫自己,不能歧视。潜台词就是:这是一个受歧视的字眼。这个字眼不仅对外有歧视色彩,同性恋群体也因为这个词造成了自我认同上的混乱:我们没有搞清楚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就用一个很粗鲁额态度来理解这个词——只要是有过同性性行为的人,或者对同性产生爱慕情感者都属于同性恋。后面的问题是,同性恋既然被这样定义之后,就会有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恋。很多并不是同性恋的人,因为对同性有爱慕感情,或者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就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然后按照同性恋的各种行为准则规范自己,很多时候,对自己是很残酷的。如果我们不用这个医学词汇,改称同志或者别的词,那么,这样赤裸裸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温润一些。同志,好机油等词的出现,证明了这点。
本书涉及到了许多语言学时下热门的观点,比如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人类学语言学这门课上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持续关注中。
从语言学本体出发研究现代汉语历时变化的中国学者有,但是不多。对于某一个特殊阶段的语言变化,比如文革语言研究的成果也刚刚兴起。期待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成果。
-
七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30 17: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