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伞的西比尔【原创】【连载】(四)古老歌谣的指引
你知道太阳是在哪座山落下的吗?
喜马拉雅山?
不是。
洛基山?
也不是。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住在太阳落下的那座山顶上。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的名字叫落阳山。
你一定以为能为太阳接风洗尘的山,即便不如珠穆朗玛峰高耸也至少要像落基山脉那样雄伟绵长。那么你可能要失望了。落阳山只是一座小小的、不起眼的山包,甚至连山峰都称不上。
在很久以前,在人们还没有学会利用名字来伪装和包装自己的时候,落阳山就叫落阳山了。那时候名字还是它本来的意思,比如落阳山之所以叫落阳山,是因为太阳每天晚上,在跋涉了千山万水之后,最后都会在这座山头上落下。
你来到这里,会看到一座小小的山包,满眼的青翠和小花,上面歪歪斜斜地立了三棵方块形的大树,树上长了整整齐齐的窗户和阳台,它们都歪向下午三点钟太阳的方向,和黄黄绿绿的草根一起微微颤抖。
风轻轻地吹呀吹, 走着走着便能看到两个细细长长、砖红色的烟囱。
这首古老的歌谣,我是从年轻妈妈的口中听来的。据说当孩子长大,妈妈长了皱纹的时候,她们就会忘记这首歌谣。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妈妈常常唱给我听。我们从落阳山搬出去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快要忘了这首歌谣。直到有一天,当我翻箱倒柜寻找一张毕业证明时,突然在儿时的百宝箱里发现了一张字帖。字帖上我用稚嫩的笔迹记录了这首歌谣,我几乎还没有读出来就先在心里哼唱出来了:
亲爱的孩子
摩西要做以色列人的向导
我要做你们的向导
那早晨的迎接那傍晚的
那废弃的藏着那新生的
那宁静的穿过那危险的
一个梧桐树护卫的通道
两个为夕阳接风的烟囱
三棵歪歪扭扭的方块树
在太阳落下的那座山包呀
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有这么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没有立即回家,我往城西骑行。歌谣的力量指引着我,我骑过了一个个下坡和上坡,自行车的轮子被夕阳拉得又细又长,周围的山头也变得越来越高大,直到我感觉自己已经变成坐标系里的一个质点,正翻滚在余弦曲线的波浪中了。
那时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埋头蹬车,直到脖颈感受到久违的颤栗般的温度,我抬起头,一座废弃的工厂,仿佛早就知道我会来似的,默不作声地窥探着我。
“那废弃的藏着那新生的”歌谣又在我的脑子里响起。我跳下车,透过铁栅栏往里看,一段台阶,入口被堵住了。
我们时常都会看到这样一段没有入口的台阶,突兀地竖在一堵墙下。你走上台阶,既不会碰到一道旋转玻璃门,也不会踏上另外一条小路,甚至连一个狗洞都找不到。你的面前只有墙,有时是砖墙,运气好时墙上还会抹了点石灰啥的,但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台阶的踏面通常都会破了几个豁口,偶尔会有一个清洁工人坐在上面休息——那可不是他们刚建好的样子。
很明显,又有一座城市从台阶身边逃走了。
他们是些被抛弃的台阶。
但一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城市能抛弃的可不止是一段台阶。城市像个莽撞的小狮子一样,一会窜到西面,一会窜到东面,他们曾经闯过的地方,总会多出一栋颤颤巍巍的楼房、一道孤零零的围墙,或者深深浅浅的泥坑。
这里,这座废弃的工厂,便是活跃的比玺城莽撞奔跑时遗留下来的见证。
我毫不犹豫地进入了工厂。
后面的故事你已经看到了。歌谣指引我走进那金黄色的梧桐树道,终于来到了下午三点钟的落阳山。阳光好惬意,我躺在落阳山的山头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沉沉的梦。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喜马拉雅山?
不是。
洛基山?
也不是。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住在太阳落下的那座山顶上。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的名字叫落阳山。
你一定以为能为太阳接风洗尘的山,即便不如珠穆朗玛峰高耸也至少要像落基山脉那样雄伟绵长。那么你可能要失望了。落阳山只是一座小小的、不起眼的山包,甚至连山峰都称不上。
在很久以前,在人们还没有学会利用名字来伪装和包装自己的时候,落阳山就叫落阳山了。那时候名字还是它本来的意思,比如落阳山之所以叫落阳山,是因为太阳每天晚上,在跋涉了千山万水之后,最后都会在这座山头上落下。
你来到这里,会看到一座小小的山包,满眼的青翠和小花,上面歪歪斜斜地立了三棵方块形的大树,树上长了整整齐齐的窗户和阳台,它们都歪向下午三点钟太阳的方向,和黄黄绿绿的草根一起微微颤抖。
风轻轻地吹呀吹, 走着走着便能看到两个细细长长、砖红色的烟囱。
这首古老的歌谣,我是从年轻妈妈的口中听来的。据说当孩子长大,妈妈长了皱纹的时候,她们就会忘记这首歌谣。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妈妈常常唱给我听。我们从落阳山搬出去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快要忘了这首歌谣。直到有一天,当我翻箱倒柜寻找一张毕业证明时,突然在儿时的百宝箱里发现了一张字帖。字帖上我用稚嫩的笔迹记录了这首歌谣,我几乎还没有读出来就先在心里哼唱出来了:
亲爱的孩子
摩西要做以色列人的向导
我要做你们的向导
那早晨的迎接那傍晚的
那废弃的藏着那新生的
那宁静的穿过那危险的
一个梧桐树护卫的通道
两个为夕阳接风的烟囱
三棵歪歪扭扭的方块树
在太阳落下的那座山包呀
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那里就是我们的家
有这么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没有立即回家,我往城西骑行。歌谣的力量指引着我,我骑过了一个个下坡和上坡,自行车的轮子被夕阳拉得又细又长,周围的山头也变得越来越高大,直到我感觉自己已经变成坐标系里的一个质点,正翻滚在余弦曲线的波浪中了。
那时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埋头蹬车,直到脖颈感受到久违的颤栗般的温度,我抬起头,一座废弃的工厂,仿佛早就知道我会来似的,默不作声地窥探着我。
“那废弃的藏着那新生的”歌谣又在我的脑子里响起。我跳下车,透过铁栅栏往里看,一段台阶,入口被堵住了。
我们时常都会看到这样一段没有入口的台阶,突兀地竖在一堵墙下。你走上台阶,既不会碰到一道旋转玻璃门,也不会踏上另外一条小路,甚至连一个狗洞都找不到。你的面前只有墙,有时是砖墙,运气好时墙上还会抹了点石灰啥的,但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台阶的踏面通常都会破了几个豁口,偶尔会有一个清洁工人坐在上面休息——那可不是他们刚建好的样子。
很明显,又有一座城市从台阶身边逃走了。
他们是些被抛弃的台阶。
但一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城市能抛弃的可不止是一段台阶。城市像个莽撞的小狮子一样,一会窜到西面,一会窜到东面,他们曾经闯过的地方,总会多出一栋颤颤巍巍的楼房、一道孤零零的围墙,或者深深浅浅的泥坑。
这里,这座废弃的工厂,便是活跃的比玺城莽撞奔跑时遗留下来的见证。
我毫不犹豫地进入了工厂。
后面的故事你已经看到了。歌谣指引我走进那金黄色的梧桐树道,终于来到了下午三点钟的落阳山。阳光好惬意,我躺在落阳山的山头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沉沉的梦。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