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书摘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蒋勋(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10
ISBN 978-7-5086-3023-6
CIP(2011)第182268号
美的起源P25
P28王国维的三境界
P37美在很不同的景象上,也都会呈现出来。
P37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是美并不同一,每个人感觉到的美都不一样。
P37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经验里,人们会感动到不同的东西。所以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P38我一直觉得美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包括道德。如果没有美的起点,道德就变成了形式。一个人要敬礼、要让座,其实都是形式,可在心理发生美的感动,会让这些行为很自然的存在。
P39一切被对立的法律之对错和道德之善恶,最后只有一个东西可以包容他,就是美。这时我会发现“美”这个字,回归到本质上,大概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认知过程。
P39《溪山行旅图》,刚果人觉得美吗?
P40在任何一个地方,花都是美的象征。
P48现在我们把花放大来看,花的前身是什么,以后发展成什么?
P49花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蒲公英靠风传播。植物学上很有趣的一个特征:越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种群,它越会想办法把自己传得更远,而不是在很近的地方。
P49孔子谈花比较少,它谈“仁”。我们吃的叫“瓜子仁”,“伍仁月饼”。仁就是种子里面最柔软的部分,要发芽的那个部分。孔子认为“仁”是一切生命的开始,所以孔子讲“仁”,“仁乃生生之本”,生命要成长,就是“仁”。
P55《圣经》耶稣说:所罗门国王最富有时候,全部国家宝藏加起来,比不上一朵野地里开的百合花。
P56拈花微笑。佛祖把花给大家看,大弟子迦叶微笑起来。释迦牟尼所有的智慧,就在那一朵花里——心心相印,以花来传授——靠的是领悟。我们叫拈花微笑。
P56其实 美的不是不是争强,不是好胜,也不是分析,它就是一种心里的喜悦的感受,就让它在那里。
P57王光祈,他原来是学科学的,大概是一九二零娘带,到德国去学科学。他可能谈了场不开心的恋爱,就坐在联姻河边想自杀。正要跳河,很巧合就听到了贝多芬的音乐,他被感动,说怎么会有这美感人的音乐,于是不跳河了。所以不自杀了,发奋了,改写了音乐。写了一本《中国音乐史》,他本人在书前面写一个序,就讲了这个故事。
P59 花在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
P67李商隐《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邪,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一个二十岁小孩和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解答一定是不一样的。
P68美不可旁观,一定是摄入的。你摄入其中,你才有美的感动。美同时也有一部分是不忍,是生命的不忍,因为你看到生命最本质的现象的时候,它同时包含了喜悦,也包含了悲伤,有点像弘一法师在临终前写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山水合璧:从《富春山居图》说起P69
P76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作画,庚寅年。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被烧,庚寅年。
公元2010年,台北故宫合展,庚寅年。
P83《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假的)被乾隆五十几次题诗,格调被毁了。
《快雪时晴帖》六十几次。
P87行道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P93苏东坡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长恨歌P131
P135 旧历七月初七是东方情人节,来自“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P140汉皇重色思倾国。知道是一个警告,但是没有用,人生命里的矛盾。
P142唐朝两个了不起的诗人都不是汉人,李白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白居易是回人。
P143汉诗最擅长什么?短。“松下问童子,言诗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十个字写尽了空灵。
P154亚里士多德曾说,诗比历史还重要。这句话的意义其实很难懂。因为历史很难被原谅,而诗会原谅历史。一个时代留下一些诗,一些深厚的东西会被保留下来,这个时代才会有原谅。历史中有很多人性中让你恐惧的东西。历史也有其残酷性。白居易才过了五十年,诗歌就对历史形成了包容性的态度了。
P170蒋勋去马嵬坡,荒山野岭。余秋雨去阳光,后来被造出来的。看出文学对人的影响有多大。马嵬坡、阳关,与其说那是地理上的空间,不如说是一个心灵上的空间。
P171李白、杜甫、王维,最重要的三大诗人,都被安史之乱牵连了。
李白帮助永王李璘起兵,安史之乱之后,被唐肃宗清算。李白跟错了人。李白背叛长流夜郎,永远不得回中原。大唐中兴的名将郭子仪用功名保下了李白,所以李白后来被释放,又开始游山玩水。
杜甫,流民,写出了《三吏》、《三别》。
王维呢,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跟随安禄山,后来被判死刑。王维的弟弟王缙,帮助唐肃宗中兴有功,用功名担保自己不做官了,保自己哥哥不死。王维被放了,潜心修佛。
三个人要变出三种不同的生命态度,诗仙李白,继续觉得人间都是肮脏的,继续举杯邀明月;诗圣杜甫,开始控诉百姓的苦难;诗佛王维退隐山林。
P174唐朝两个大和尚,玄奘和鉴真,偷渡出国,一个往西去了印度,一个往东去了日本。文化的不同维度。
P180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用词之精辟。
生命里的善与美P193
P195孔子哲学中,善的定义放在美之上。
老子哲学中,如果天下人都在谈善,那善就危险了,很可能变成一个外在的形式,所以“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P196儒家里,生命的最完美才被称为圣人。
P197当孝子可以被推举出来当官的时候,善变成了非常有目的性的东西,它就可以做假了。
P200我们谈到美的时候,很容易想到贝多芬的音乐,巴赫的大提琴伴奏,莫奈的绘画。其实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间、宇宙之间无所不在都是美。庄子没有用“不美”来相对“美”。人的理念都是丑来对应美,可是庄子的世界里,它把这些东西包容在一起,觉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蒋勋(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10
ISBN 978-7-5086-3023-6
CIP(2011)第182268号
美的起源P25
P28王国维的三境界
P37美在很不同的景象上,也都会呈现出来。
P37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是美并不同一,每个人感觉到的美都不一样。
P37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经验里,人们会感动到不同的东西。所以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P38我一直觉得美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包括道德。如果没有美的起点,道德就变成了形式。一个人要敬礼、要让座,其实都是形式,可在心理发生美的感动,会让这些行为很自然的存在。
P39一切被对立的法律之对错和道德之善恶,最后只有一个东西可以包容他,就是美。这时我会发现“美”这个字,回归到本质上,大概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认知过程。
P39《溪山行旅图》,刚果人觉得美吗?
P40在任何一个地方,花都是美的象征。
P48现在我们把花放大来看,花的前身是什么,以后发展成什么?
P49花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的。蒲公英靠风传播。植物学上很有趣的一个特征:越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种群,它越会想办法把自己传得更远,而不是在很近的地方。
P49孔子谈花比较少,它谈“仁”。我们吃的叫“瓜子仁”,“伍仁月饼”。仁就是种子里面最柔软的部分,要发芽的那个部分。孔子认为“仁”是一切生命的开始,所以孔子讲“仁”,“仁乃生生之本”,生命要成长,就是“仁”。
P55《圣经》耶稣说:所罗门国王最富有时候,全部国家宝藏加起来,比不上一朵野地里开的百合花。
P56拈花微笑。佛祖把花给大家看,大弟子迦叶微笑起来。释迦牟尼所有的智慧,就在那一朵花里——心心相印,以花来传授——靠的是领悟。我们叫拈花微笑。
P56其实 美的不是不是争强,不是好胜,也不是分析,它就是一种心里的喜悦的感受,就让它在那里。
P57王光祈,他原来是学科学的,大概是一九二零娘带,到德国去学科学。他可能谈了场不开心的恋爱,就坐在联姻河边想自杀。正要跳河,很巧合就听到了贝多芬的音乐,他被感动,说怎么会有这美感人的音乐,于是不跳河了。所以不自杀了,发奋了,改写了音乐。写了一本《中国音乐史》,他本人在书前面写一个序,就讲了这个故事。
P59 花在努力活出生命的极限。
P67李商隐《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邪,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一个二十岁小孩和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解答一定是不一样的。
P68美不可旁观,一定是摄入的。你摄入其中,你才有美的感动。美同时也有一部分是不忍,是生命的不忍,因为你看到生命最本质的现象的时候,它同时包含了喜悦,也包含了悲伤,有点像弘一法师在临终前写的四个字:“悲欣交集”。
山水合璧:从《富春山居图》说起P69
P76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作画,庚寅年。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被烧,庚寅年。
公元2010年,台北故宫合展,庚寅年。
P83《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假的)被乾隆五十几次题诗,格调被毁了。
《快雪时晴帖》六十几次。
P87行道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P93苏东坡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长恨歌P131
P135 旧历七月初七是东方情人节,来自“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P140汉皇重色思倾国。知道是一个警告,但是没有用,人生命里的矛盾。
P142唐朝两个了不起的诗人都不是汉人,李白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白居易是回人。
P143汉诗最擅长什么?短。“松下问童子,言诗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十个字写尽了空灵。
P154亚里士多德曾说,诗比历史还重要。这句话的意义其实很难懂。因为历史很难被原谅,而诗会原谅历史。一个时代留下一些诗,一些深厚的东西会被保留下来,这个时代才会有原谅。历史中有很多人性中让你恐惧的东西。历史也有其残酷性。白居易才过了五十年,诗歌就对历史形成了包容性的态度了。
P170蒋勋去马嵬坡,荒山野岭。余秋雨去阳光,后来被造出来的。看出文学对人的影响有多大。马嵬坡、阳关,与其说那是地理上的空间,不如说是一个心灵上的空间。
P171李白、杜甫、王维,最重要的三大诗人,都被安史之乱牵连了。
李白帮助永王李璘起兵,安史之乱之后,被唐肃宗清算。李白跟错了人。李白背叛长流夜郎,永远不得回中原。大唐中兴的名将郭子仪用功名保下了李白,所以李白后来被释放,又开始游山玩水。
杜甫,流民,写出了《三吏》、《三别》。
王维呢,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跟随安禄山,后来被判死刑。王维的弟弟王缙,帮助唐肃宗中兴有功,用功名担保自己不做官了,保自己哥哥不死。王维被放了,潜心修佛。
三个人要变出三种不同的生命态度,诗仙李白,继续觉得人间都是肮脏的,继续举杯邀明月;诗圣杜甫,开始控诉百姓的苦难;诗佛王维退隐山林。
P174唐朝两个大和尚,玄奘和鉴真,偷渡出国,一个往西去了印度,一个往东去了日本。文化的不同维度。
P180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用词之精辟。
生命里的善与美P193
P195孔子哲学中,善的定义放在美之上。
老子哲学中,如果天下人都在谈善,那善就危险了,很可能变成一个外在的形式,所以“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P196儒家里,生命的最完美才被称为圣人。
P197当孝子可以被推举出来当官的时候,善变成了非常有目的性的东西,它就可以做假了。
P200我们谈到美的时候,很容易想到贝多芬的音乐,巴赫的大提琴伴奏,莫奈的绘画。其实两千多年前,庄子就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间、宇宙之间无所不在都是美。庄子没有用“不美”来相对“美”。人的理念都是丑来对应美,可是庄子的世界里,它把这些东西包容在一起,觉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芒果芒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23:28:10
-
豆友185508165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14:01:28